㈠ 关于孝道的作文800字以上
把孝心献给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片孝心动天下.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母女去滑雪时,突然遇到了雪崩,她们只好原地不动,等待救援部队的援助. 她那困在雪地里的女儿因饥饿和劳累而昏迷不醒.由于她们穿的都是浅色的衣服,救援部队几次经过,都没有发现她们.当她醒来的时候,才知道母亲为了救她,毅然用刀割开了左手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了几十米远,在母亲生命终绝的那一刻还在爬行,一条长长的血路使救援部队发现了她们.
她过去一直认为作为清洁工的妈妈是卑微的,现在才知道.是平时言语不多的母亲用鲜血把自己救了,母亲那平凡又娇小的身躯里,却蕴含着那么伟大,无私,一丝不苟的爱.
同学们,我跟你们说这些只是想让你们都能好好的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份母爱,都能够趁自己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快乐无忧的过日子.不要因为他们不满足你的希望而说:“废物”不要因为他们的叮咛教诲不停时而说:“烦死人”;也不要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而不闻不问,有意躲开。更不要挥起你的拳头去对待他们,虐待他们,即使父母做得不对,有时说得过火,我们做儿女的都要体谅他们,尊敬他们,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话,能指望你去孝敬谁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做儿女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衣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渗透着父母的汗,父母的血,都寄托着父母的殷殷祝福和企盼。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们在学校读书,又使父母多了一份牵挂。父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而他们得到的却是额头上条条皱纹,头上缕缕银丝,多么高尚的爱啊!
同学们,你们又怎样回报父母呢?我们应该用心,用行动去偿还我们得到的一切,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让父母在家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要在生活经费上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要从生活上不同角度上去关心父母,不要忘记在父母生日或节日献上一份礼物,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啊!领到奖学金黄色时,如果你能拿出一点,买一份小小的礼物给你们的父母,同样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欣慰。
要知道,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大地之间,想报答完他们的恩情,就像在用勺子一点点地舀着大海一样,无论如何都是报不完的,何不在有机会的时候让报恩之水填满一个个小池呢?其实,父母并不求我们报恩,只要看见孩子开心幸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履行我们那报不完的孝行,让我们与父母担诚相处在一起过上融融乐乐、幸福无比的家庭生活吧!用我们的孝心,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自己取舍吧
㈡ 一篇800字孝敬父母作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付出得太多了,你们也许不放在心上,但我将一辈子记在心里。
平日里总惹你们生气,现在向你们说声:“对不起!”原谅我平日的任性,原谅我常常与你们拌嘴,如今想想当时真不该那么做。
感谢你们的栽培、抚育。在我生病时,细心照料我的是你们;在我考试失误时,心平气和安慰我的也是你们;在我遇到困难时,在一旁鼓励我的也是你们。爸妈,你们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最爱的人。
妈,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时,总能看到丰盛的饭在桌子上,当我走到厨房时,总能看见玻璃、地板在闪闪发亮,在此向您说声:“妈,你辛苦了!”。记得您常常因为自己没文化,不懂教我做习题而自责。请您不要自责,您知道吗?您虽不识多少字,但您会讲故事,您的故事总能启发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了才有出息。这些难道不是在教育我们吗?其实这些比教我们做习题更重要。就是有您的故事,才使我们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珍惜生命!您用爱心使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谢谢您!
爸,您在我心目中和妈一样重要,也是我最爱的人。您是我们家的经济支柱,没有您的努力也就没有我们家今日的和睦、安宁。您总是为这个家奔波忙碌,每当看到您干活回到家那疲劳的样子,我多么想对您说:“爸,你辛苦了!”。您对我的关怀,我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了。记得小时候您常带我出去玩,让我在大自然中陶冶,您知道吗?我特别喜欢您带我出去玩,因为我总能感到有一股暖流涌进心头,谢谢您给我的温暖!
爸妈,你们辛辛苦苦哺育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一名即将登上初四的中学生了,我会把你们的点滴关爱永记在心中,把它化为动力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请你们相信我!
亲爱的爸爸妈妈,在此儿子真诚地对你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㈢ 关于孝的记叙文 800——1000字
“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正是那聚首的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我们便被浓浓的母爱所包裹着。当我们不辨方向时,母亲就像黑暗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指引着我们迈开坚定的一步;当我们惊慌失措时,母亲就像轻柔的微风,为我们拭去焦躁的泪水;当我们遇到病痛时,母亲为我们抚平身上的痛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然而她,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那份永远温馨的家。
她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享受着母爱时,母亲的意外摔伤,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当她还没来得及从悲痛中走出时,祸不单行,父亲的病逝让她倍受打击。但性格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勇敢地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
从此,幼小的她开始支撑起家里的一切。此时,母亲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打算不让女儿继续读书。但她为了不让病床中的母亲担忧,毅然做出“我一定要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母亲。不能因家庭的苦难而放弃求学的梦想。”这一惊人决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荣誉,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学校。但是求学的路并不平坦,她十二年如一日,一边上课,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屋里,靠着仅3元钱的生活费维持生计。虽然求学的路是艰苦的,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虽然生活是困难的,但这十几年来,她对母亲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她孝敬老人,无怨无悔地照顾母亲的孝心深深感动每一位民众。而她,就是四川营山中学的一位平凡学生而做出不平凡事的女孩--唐俊。
在一般人看来,子女照料母亲,乃属人伦所要求的常情之理,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更是道德法律的要求。但是,作为自己都处在监护期的唐俊,她能够担起长期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这就是孝心所在,难道她的种种行为不值得学习吗?
唐俊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了千万民众,感动了纤纤学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深深地为她感动,感动她那颗平凡人而不平凡的心。虽然我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但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称赞她,我这颗平常之心能看到她闪光的一幕。当我们在开心玩耍时,她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学习;当我们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享受母爱时,她在风雨中奔波,在床前不眠不休地照顾母亲;当我们与父母因一点小事而大吵大闹时,她在不离不弃地为母亲讲述着生活中的情趣。这一切不正与我们形成对比吗?她这种孝义不正是我们没做到的吗?而唐俊的这种孝义不正是我们弥补过错的一种方式吗?难道她不值得赞扬吗?难道她的精神不值得去学吗?难道她的孝举不感人吗?
是的,她所做所为是值得人们去追溯的,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标兵。人们应受誉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孝女。
朋友,“鸦有返哺之义”,难道我们人类不应做到吗? 孝”的启示——致母亲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指导教师:刘烨
简评:对孝心的含义理解得很透彻,,说理再展开更好.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谢谢采纳)
㈣ 关于孝顺的作文800字(一人,一事,一中心)
说孝敬
从古到今,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坏也坏不到哪去的.有一次,我在《情感传奇》这个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因难产死了.他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了7年.因为父亲是个文盲,不识字,以卖菜为生.每天天不亮,他就挑着菜筐,走几十公里的山路,进城卖菜.父亲虽然不识字,但为人却忠厚老实,不管是顾客,还是村里的人,他都真诚对待,别人有事相求,他都尽力帮忙,所以,他人缘很好,大家也爱到他那买菜.他们父子俩平时省吃俭用,赚的钱可以供男孩读书了.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年级第一.这个年仅7岁的孩子,就会帮父亲干活了:每天早上,他早早的起来,帮父亲拖地、洗衣服,然后在去学校上课;晚上回来,他会先煮好饭菜等父亲回来吃,吃完饭他就洗碗,为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按摩.
你们看啊!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虽然他只有7岁,但是,他却可以有那么成熟、懂事的思想.“孝”并不是说一定要挣大钱给父母花,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以为养活父母就是孝顺了;而人们也养有狗和马这些牲畜,如果对父母没有心存敬意的话,那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的确有这样的人,父母养育了她,可是,她不但不懂得回报,还认为父母养她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十几岁都没有帮父母做过一件家务,反而还是“衣来身手,饭来张口”,这种人,即使你成绩再好,学问再多,也只能使父母担心.
孝敬孝敬,既要孝,也要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祖国未来的花朵,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吧!
网络专家组为您解答,请按一下手机右上角的采纳!
㈤ 记叙文:孝敬父母 800字 (两到三件事)
1.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自我们懂事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会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尊敬师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多的是满天飞,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以做完劳动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的坐了起来,妈妈慢慢的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等着、陪着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又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啦,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谛!
2.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人总是在长大。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渐渐悟出了许多道理。
自小,我一直认为父母为孩子洗衣服、做饭,忙这忙那是天经地义的。但从那天起,我终于明白了,在天经地义的背后,是父母一直在付出……
那天,许多同学到家里玩。人都走了后,只见房间里乱七八糟,什么碎纸、书本、圆珠笔……满地都是。我正想叫奶奶快帮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还是自己来吧!
极少做过类似劳动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里的东西好像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还有那书,东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凑齐。
把东西放好,扫地,用抹布擦…… 我干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房间终于打扫好了。可此时的我,已是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夸张点,差不多要瘫痪了!我是按照奶奶平时的步骤做的呀!没想到那么累!再看看手表,用了将近2个小时呢!(可奶奶平时干这活只需要几分钟就够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干什么我总是挑三拣四的,可是奶奶并没有烦,因为奶奶不会因为这样子就讨厌我。我在奶奶手下生活了12年了,天天都是这个样子。所以从今往后我要多帮奶奶干一些事情。让奶奶减轻一些负担。
我真惭愧!
汗珠又一次滴下来,还掺杂着咸咸的泪水。泪咸,我心也咸……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3.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以前,我总认为爸爸妈妈养我给我钱是理所当然的;总觉得爸爸妈妈的工作多轻松呀!我们读书这么累,他们应该为我“效劳”。所以我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例如——
一天,放学回家。爸妈还没回来,于是我便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直到晚上八点钟爸妈才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呱呱大叫。我气急了,说:“你们怎么不早点回来?”疲惫不堪的妈妈说:“宝贝儿,妈妈脸洗了就给你做饭。”饭好了,按例妈妈又要喂我吃饭了,可妈妈太累了,于是就没喂我。我觉得委屈,便大哭起来。爸爸连忙逗我、喂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一半。早上,我妈很早就起来做饭,见我起来便熟练地给我穿上衣服,然后去上班。可直到有一天,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天——
在学校,老师说带我们去工地上观赏。我既高兴又兴奋。我们刚到,老师便让我们戴上安全帽。我多么渴望能见到爸爸妈妈呀!在“茫茫人海”中,我仔细地一个一个看,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我爸妈,我吓了一跳,爸妈都穿着一件灰溜溜的衣服,汗水渗透了他们的衣衫,脸花得像唱京剧的一样。这时爸妈也看见了我,对我说了一句:“小利,小心一点。”顿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我现在明白,爸妈的工作多么辛苦呀!我们的学习多么轻松呀!
现在,爸妈回来,我便会自觉得给他们端上一杯茶。吃饭穿衣也不用他们麻烦了。自己还会学着做饭,干家务。我真的该孝敬他们了。
4.
以前我都认为,我的衣食起居理所当然是父母做稳妥了之后我再去做,我简直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家务活我也不愿意去干,直到妈妈三令五申才去做,还表现出了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我还经常和他们顶嘴,往往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搞得我们的关系很紧张。但有件事过后,我懂得了应该做家务。
记得那是期中考试成绩下来的那天晚上,我没有考好,于是我和妈妈顶嘴说什么这道题不应该错,那道题不应该错,慢慢地从小吵到大吵,我们的嗓门儿也越来越高,吵得妈妈满脸通红,而我吵得脸色煞白。我去自己屋生闷气去了,而妈妈则干家务活,我该干的家务活也没干,直接睡觉了。而妈妈又拖地又扫地,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十点半才去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妈妈对我说她的手腕疼,我也没好气的看了看。但当看到妈妈手腕那么疼还为我做饭的时候。我心里不觉得感到一阵酸痛,我也对我昨天晚上的事感到愧疚。
父母的爱是无私,是情愿的,在他们为我做出了事以后,我都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还去伤父母的心。而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也更应该懂得帮父母做一些家务,让父母也体会到一些爱,就像乌鸦反哺一样,我也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5.从小到大,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给我们的爱比泰山还重,比海还深,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孝敬父母呢?
其实,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对孝敬父母这件事并不在意。那时候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每天依然乐呵呵的,所以我很“霸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要和他们大吵一架,可是,自从我叫过一次家长后,我慢慢懂得了孝敬父母。
三年级下册,我的学习成绩退步了,老师让我叫了家长。 老师与妈妈的谈话,我一字不漏地听了,听后我很难过。妈妈为了能好好照顾我而放弃了工作,家庭的资金来源全部由我爸爸承担,爸爸为了使自己不被老板挑出毛病扣工资,每做一件事都非常仔细,一天下来,不知爸爸有多么疲惫,妈妈每天接我、送我,为我洗衣做饭,就算累的腰酸背疼,妈妈也不会叫一声苦。想到这儿,我的鼻子不禁抽嗒了一下,父母这么辛苦,我还吵他们、闹他们,如今,我的学习成绩又下降了,这怎么对得起父母呢?
现在,我已经上六年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更加体会到了父母为了养育我们的辛苦。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了我们,我们的成绩如果不好,日常生活中不懂事,对父母大呼小叫,你可知为我们操碎了心的父亲母亲内心有多么伤心、难过吗?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必须报答父母,当父母难受时,要对父母多一点关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父母;当父母休息时,为父母轻轻盖上一件衣服……这么多孝敬父母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孝敬父母。当然,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成绩优异!
㈥ 《孝敬父母现在还来得及 》 的800字记叙文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他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孝顺和尊敬我们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_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毕淑敏《孝心无价》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孝敬父母
我的《论语》心得征文
孝敬父母
最近,我读了《论语》,当我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时,不由全身一震。我孝敬父母了吗?
不孝敬父母的人如同狗和马。可见孔子是多么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古时候有“小黄香,能温席”、包丞为母辞官,近代又有陈毅为母亲洗脚的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这些伟大人物的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学回家从不跟父母打招呼,动不动就耍脾气,甚至还对父母大呼小叫。现在想起来真是大错特错了。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古人孝敬父母,从一些生活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做到:
1、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2、子女要体贴父母长辈,作子女的应该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担一些家务劳动,要善于理解父母。父母有时身体不适,作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3、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先向父母问号,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
4、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安,帮他们做一些点烟递茶的小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
㈦ 以孝为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2.常言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是啊!小乌鸦还懂得吧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
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他们在我们身上下的功夫也太多太多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凝聚了他们多少血汗!他们也不希望得到什么,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父母的脸上多了一丝皱纹,父母的头上多了一丝银发。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帮妈妈做做家务,给他们沏杯热茶,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等等。而且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每个少先队员所要做到的,都应该做到,就像晋朝文学家李密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㈧ 关于 孝 有关的 散文 800字
孔子曰:百善孝为先。孤立地来看这句话,你可以产生两种理解,其一,即所有的善事中,孝顺是最为起码的;其二,即要做善事必先从孝顺做起。这两种理解都是中肯的,惟其中肯,也足以告诉我们,这孝顺于吾等芸芸而言,是何其重要也哉!
当然,你首先要孝顺的自然是你的父母,但这也不只限于你的父母。在你的身边生活着这么多的师辈、长辈,他们也是你要孝顺的,不过,我们这里还是主要来讲孝顺父母吧。
父母是一个人的至亲,这种关系是雷也打不断的。就如某些人所言,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三击掌”的方法来断绝关系,这也是徒为一种形式罢了,是当不得真的。你身上长的究竟还是父母的肉,你血管里淌的究竟还是父母的血——你总不能像《封神榜》里面那个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那样吧。
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这样一个人,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甚而至于没有才情:这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试想想,这么一个人是多么的可怕啊。
中国很古就是一个泱泱大国,大国必也有大国的风范,故中国人很早便会孝顺。日本就不一样了,凭其表面文章做得多好,人们多么礼尚往来,它究竟是一个岛国,因为他们并不重视孝顺。中国古代那些为官的,只要是家有丁忧,就得回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头,他得像个出家人一样,不能犯戒的,如果是犯了戒的,又被上头知道了的,必不会有他好果子吃,说不定会弄得官位不保,身陷囹圄。封建社会虽则没有人权,但这条规定还是定的像样。封建统治者大都是以儒治国的,自然得恪守其鼻祖孔子的那句话吧——这样说来说去,也又是一种牵强的孝了。我们还能记起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这是他为了全祖母之孝而上给晋武帝的表文,其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后人评曰,读《陈情表》而不泣者,是为不孝。
鲁迅先生很注重孝顺,他很爱看《二十四孝图》,那“百里负米”、“陆绩怀橘”、“涤亲溺器”、“扼虎救父”的故事,他都大加赞赏,并且身体力行。在电视剧里头,我们也很常见那“卖身葬父母”的故事,这些人能以生全孝,怎能不令我们传道呢?
传道还只归是传道,不过这究竟还是古人们的事了。要今人来做的话,你别说是以生全孝,就是事情顺着父母一点也很难办到。在今人的观念里头,妻子是比父母更重要的,那些与父母合不来的人绝多是为其妻子所左右的。这在古代是“不侍舅姑”,犯了“七出”,是要被婆婆下休书令的。把钱都交了妻子,一旦父母没有赡养费了,都活象个讨债的。而他们自己花钱很大方,从不吝惜。即使有给了赡养费的,那也是自己活自己的,父母或父母的。“养儿不防老”这句话古人还没来得及叹息,早被今人说绝了。对于这样的人,清代朱柏庐曾有一幅对联送给他们,他是要我“借花献佛”呢: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真真是说得入木三分。
尽管我们人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是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化的,但我们有时也要回头看看,看看在某些事情上,古人们是怎样干的。唉,被现代工业黑烟所蒙蔽了双眼的高素质人们啊,何时才能摭拾起我们古人的美德?
《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确,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我们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在人生中所创造的功绩,也应首功于我们的父母。静静地想一下,我们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拉扯大的,我们又将或是已经怎样含辛茹苦地将我们的孩子拉扯大。在人生这趟旅途中,我们又是哪般悲哀地,和我们的父母干着同样的事情。我们都将是或已是我们孩子的父母了,父母的心,我们都很清楚。我们的父母只想让我们多多孝顺他们,这是天地间最质朴的愿望了,这难道不能实现吗?我们应该多顾忌一下我们父母,让他们在垂暮之年能够享受一丝天地间最纯朴的温馨吧。
---------------------------------------------------------
孝心无价 作者: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
把孝心献给父母
也许,我们过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义,却淡忘甚至忽视了“回报”的分量,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几乎都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话不假,可是,父母何尝不详在忙碌一天后,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边发现一张孩子留的温馨字条;再或者为孩子削个苹果后,听到一声真诚的“谢谢”……
有时,认真想想,我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学校,得到同学细小的帮助,我回感激半天;在路上,一个陌生人冲我微微一笑,我会受宠若惊,报以同样友善的微笑。可是,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们也许会视若无睹……“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而父母就具有这样的胸怀,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错误,他们依然爱你。
猛然间,我想起了毕淑敏的那篇《孝心无价》:“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把孝心献给父母,从今天开始!
----------------------------------------------------
古往今来,我国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现。这些人才无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些优点都可以称之为“美德”。
我国传统美德已传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现在十分遥远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义”“信”等传统美德。“忠”指对国家忠心;“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孝心;“仁”指对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对朋友的信任与做生意的诚信。
其中“孝”数小黄香的故事较为有名。话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顺。夏天天气热,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凉了等她父亲来睡;冬天天气冷,她便躲在父亲的棉被窝里,为父亲把席子弄暖。这充分体现了她真挚的孝心。
这只是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小故事。
孝,这种情感是无法用多么精美的文字来褒奖的。它就是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把孝视做儿女们对父母亲的爱所做出的回报行动。它可以是两代人之间没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认为儿女们对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的回报。如:常替父母亲做些家务、帮他们捶捶背、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懂事了。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爱已有回报了。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没少操心过。成绩好时,父母便会提醒我别太骄傲;成绩坏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别气馁。这一切难道不表示我们付出的孝心亦是有价值的吗?
人们啊!为什么不用孝心去装饰生活呢?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位老农与她的老伴生下了一个小孩,并千辛万苦地把这个小孩抚养成人。给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这个孩子出社会工作。但是“好景不长”。这个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赌博,接着便沉迷在当中。抚养他的父母不断的责骂,劝诫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却大声说:“老家伙,现在我松手,以前输的钱要向谁要。况且这些钱是我自己赚的,你凭什么干涉我?”老人家生气地说:“就凭我是你老爸,凭我把你生出来。”・・・・・・
看到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这种不孝的人应受尽世人们的唾弃、鄙视。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体衰后有所依靠。不料,他却误入歧途,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我想这对于老人家来说应该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吧――多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细细品味“孝”的真谛吧!
--------------------------------------------------------------------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