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歌颂重阳节的诗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郑谷《菊》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丘浚《咏菊》
六曲屏山和梦遥。——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② 作文 迎国庆颂重阳的诗歌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③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习俗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与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酒为名,写的诗为后人传颂,也以爱菊为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诗。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酒为名,写的诗为后人传颂,也以爱菊为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民间农历九月称为 菊月,赏菊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赏菊配美酒,清代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④ 歌颂重阳节的诗歌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3]
⑤ 急求!重阳节稿子歌颂退休教师的还要写出对新校区的切身体会
不知道lz是站在什么角度写呢,是年轻教师对前辈,还是学生对老师呢?
如果是学生,又是几年级的学生呢?
这些都影响到具体用词的说。不过替lz大概写了一篇,lz先看看吧,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再告诉我。
。
在座各位敬爱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首先,请允许我在
此“九.九”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深深地向你们表达自己的感激和
祝福,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几十年来,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历尽磨难而不改昂然
前行的姿态,将生命中的粗砺磨至细腻,天性中的生硬化为通透
。你们善于用爱心唤醒学生,真心启发学生,耐心引导学生,信
心激励学生。
是你们,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闪耀的机智赢得了学生们
的敬重;是你们,用自己崇高的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
朵、未来的栋梁;也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指导着新一批
的年轻教师,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最终才有了学校的今天!
环顾如今的学校,她从以前***(麻烦lz自己填个形容学校比较
小的词之类的)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校园里有了更多的绿色
生机,有了更好的教学设施,有了更丰富的食堂菜色,有了更舒
适的住宿条件。
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在美丽的新校园里散步放松,看
着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呼吸着新鲜空气,疲惫的大脑便能得到
愉悦的休息;在课堂上,有了现在的教学设施(麻烦lz具体说明
下),学生们上课可以更直观,更透彻的理解老师所教授的知识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更何况这些是还在发育中的莘莘学子。巧
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作保证,学生们
的体力跟不上,当然更不谈辛苦的学习了。而学校现在的食堂,
菜色更加全面均衡,保证好了学生们的营养,让他们的大脑可以
更好的消化知识。
吃得好,还得睡得好。如果没有充分的休息,大脑疲惫不堪,也
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学校着重改善了住宿条件,让学生们在结束
一天紧张的学习后,能够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睡一个好觉,得
到全面的放松,以备第二天能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
学校这些可喜的新变化,正应了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一切学生。”相信学校一定会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人才,桃李满天
下!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学校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座的
各位老教师们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你们的这些经
验不论对学生而言,还是对青年教师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是一个巨大的矿藏。希望今后你们能常回校看看,学校永远需
要你们!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
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最后,我祝愿各位
老师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⑥ 求重阳节歌颂老人的现代诗
重阳节慰问信 老年节慰问信(新)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们: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九九”重阳节。在这个幸福的日子里,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回顾过去,畅谈未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党委、*政府向广大老年人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慰问,祝愿老年朋友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过去你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今天,你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你们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不尊敬老人,就是忘记了自己的为人之本,从而也是背叛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老了,离不了社会的关怀和他人的帮助, 这是每个老年人都希望得到的,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等格言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热情关心和照顾老年人,认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龄事业一定会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我们也希望广大老同志要热情爱护、积极帮助、真诚提携年轻人;年轻人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老少共融、代际和谐的良好风尚,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⑦ 歌颂重阳节的诗句古诗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 明·王翃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两绝句》 宋·陈与义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九日示大圆洪智》 宋·陈与
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九日》 清·万夔辅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简》 唐·白居易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祐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九日雨中》 唐·徐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醉落魄/一斛珠》 宋·赵善括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十日和张少监》 唐·徐铉
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 元·王冕
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 十八》 元·王冕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 唐·高适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 唐·权德舆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唐·廖匡图
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九日登鸡鸣山》 清·韩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