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我和外婆的故事(孝敬)1500
外婆其实已经很疲惫不堪了,如果我要报答您所对我的爱,也许用我这辈子的生命都不能报答完。您老了,好好去休息、好好去享福吧......
外婆的家就在我家隔头的村子的一间老屋子里,以往的村中是住着十几家人家,大多都是姓李的。而现在的村民们,买新房子的去买新房子、出国赚钱的出国去了。剩下的只有八九家靠双手劳动的农家,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也得需去工作了。
外婆是一位近文盲的老婆子,全村的长辈中也许只是外公的文化是最高的,可外公在上高中的时候家中贫困也不得不退学外出就业。家中有三个儿女,其中有我的两个舅舅和我的母亲。至于大舅舅的事情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家中的人也很少提到他的,所关于他的事我当时好像才四五岁左右罢了。大舅舅性子懒,喜欢吃喝嫖赌。他在外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就回到家里和舅母吵着要离婚,外婆劝着凡事都要和气商量,却被大舅舅狠狠地打了。大我四年的表姐抱着洋娃娃般大的表弟在墙角边抽泣着,我也被吓得大哭了起来。大舅舅和舅母离婚后,大舅舅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只留下表姐和表弟不理不采。表姐和表弟两人都是由外婆和外公一手养大的,当时外公被气得火冒三丈,瞪着布满红丝的双眼吼道:“这畜生还敢回来我就打死他!”外婆含着泪水哭了几天几夜,最后只是说:“孩大了,嫌我们碍事,让他走吧。”而二舅舅和母亲一直以来都很孝顺,二舅舅现在虽仍是在农田上忙碌个不停,家中也没有多少银子,但每一个月都依旧拿来柴米油盐给外公外婆。我的父亲是位教师,母亲现在也找到了好的工作了,在生活问题上也给了外婆家中很大的帮助。
外婆虽然太过于善良,但她并不软弱。家中一个老妇女撑起了一个家,在外面一味儿忙碌地工作,而且还要养活表姐和表弟,给他们吃好住好学好。外婆总是喜欢帮助村里头需用帮忙的人,人家一有什么事情总是先第一个去。她一生吃了很多亏可从不去斤斤计较着。但在吵吵骂骂的方面从都看不见外婆的身影。
我还听母亲说,我出生后外婆对我疼爱有加,总生怕着母亲年轻不会细心照料好我的生活和健康,总每日每夜从自己村口跑到了村尾、又从村尾跑到了我们村中为我而操劳。在每一餐的午饭时父亲总故意要外婆留下来吃顿饭才离开,而外婆总是客气地摇着头:“田里的活还很多,我生怕老头子一人在田中忙不过来,我只来看看孩子就要回去了。”还有一次外婆在我家照顾我到了晚夜,当时街上是没有路灯的,外婆只好在我家过夜,在半夜突然下起了倾盘大雨,我不知呵缘故“哇哇”大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以为我是被雷声所惊醒,连忙起身哼着歌儿逗我入睡,可怎样我的哭声都不能停下来,母亲愈渐忐忑不安起来。这时候外婆蹒跚的身影走来,关怀地问:“孩子冷了吗,孩子饿了吗?”连忙抱过了我,急了起来:“头很烫呢!”半夜里中心医院的主疹医生没有上班,家人又只好冒着狂风暴雨走了好远里程来到了婴儿保健院。一整夜家人都在我身边没有入睡,外婆累毙了却依然很紧张着。我的烧退了的时候而外婆却进了医院......我听着、听着,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朦胧了双眼......
还记得在我上学前班的时候,喜欢常常“光顾”外婆家,因为外婆家后屋子里有一个类似与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过的“百草园”,可外婆家的百草园却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百草园更加生机勃勃。后屋每天都能听到小伙伴们在吵闹着,更是因为有了外婆所种下的龙眼树,使孩子们就更加的欢喜着这地方了。春天里,后屋子土地上微微长出了几根青翠的小草苗,龙眼树长出了许许多多嫩嫩芽,时间的增长中叶片儿愈渐增多,成为了绿荫天地。孩子喜欢在绿荫下听外婆讲故事和成群结队玩游戏、老人喜欢在树下聊天玩象棋,而我与所有的孩子不同,我总喜欢独自静静地呆在树下拿着书本默默去阅读,有的时候就喜欢仰望着蓝天,那真是一种非凡的享受。我也盼望着、盼望着龙眼树快点的开花结果。龙眼结果时,天一亮外婆就拿着竹勾到龙眼树下将通熟的龙眼果摘下来放在家里,如果一有孩子来后屋摘龙眼果的时候外婆总从家中拿出甜美的龙眼果子来,外婆不让孩子独自去摘龙眼的原因也是疼爱孩子们,怕的是他们摔坏了身子。外婆还很好客,龙眼结果时如果有客人来,外婆就会拿着一大包小包的龙眼留给客人带回家。外婆所了解的知识不多,有次让我和表弟和表姐到龙眼树杆中量出了自己的身高,然后用小刀子在树杆上轻轻刻出了一条疤痕,摸着我们的脑袋眯着双眼笑着说:“下一年的新春大家都来这树杆下再量一量,看谁的身高比以往长得快。”一年过后,我们又来到了龙眼树下,可谁会知道树比我们长得更快,我和表姐弟以往所刻量在树杆上的高度都跑到我们的头顶上去了。我们你望我、我望你,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伴随着外婆一起去田园的往事在回忆中占据最多。每一次到了星期天的清晨,外婆挑着竹拦子和锄头,我和表弟直跟在外婆的前后左右跳来跳去。来到田间,外婆埋头就忙着田地里的活,而我和表弟随地捡起了一根小枝节在土地上挑着泥沙来玩。外婆回头一看我俩,笑着说:“孩子们,田里的泥沙脏得很呢,快到小沟边把手洗了,等下我给你们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听后马上跑到了小水沟边去把手洗得一干二净。表弟开心得蹦跳着问外婆:“姥姥,有什么好玩的呢?”外婆放下了活儿将表弟和我的手牵起来拉到阴凉的地方坐下,拿着矿泉水给我们喝,然后自己摘下一片小荷叶,在小沟边弯下腰将几只蝌蚪捉了起来,递到我们的身边:“孩子们,看、这黑黑的是什么小鱼呢?”我一下子惊喜了起来,乏着发亮的双眼看得入神,然后高兴地说:“啊,老师说过这叫做小蝌蚪呢!”外婆面上依然是慈祥的微笑,向我肃起了大拇指。可我和表弟看着看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问题:“蝌蚪可以吃的吗?”只见外婆笑得更乐,轻轻敲了敲我们的脑袋:“傻孩子只知道吃,蝌蚪长大了会变成青蛙,而青蛙是田地里的益虫,它会保护庄稼吃害虫呢!所以不可以吃的哦。”我和表弟恍然大悟,其实在不识字的外婆身上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道理。夕阳落山,我们将小蝌蚪放回了小水沟,道别了这有趣的田园风光,玩得很累。外婆又挑起了竹篮和锄头,用布裹将玩累了正在熟睡的表弟裹在怀中和牵着我的小手一起回家去。
当表弟读二年级的时候,不仁不孝的大舅舅却回来了,回来说要将表弟和表姐领回自己的身边.外公拿起又长又粗的木棍向着大舅舅大骂:“逆子、畜生,你还敢有面回来,你还对得起你的父母吗!”说完就朝着大舅舅的方向打去,可外婆将这重重的一棍挡了过来,哭得泪流满面:“算了吧,孩子怎么说都是他的......”外公扔下了棍子气得两眼发红,:“滚,给我滚开以后就别想回来!”大舅舅狠狠瞪了外公一眼,拉着大哭大吵不愿意离开外婆的表姐弟离开了。外婆这一辈子都可以说是在泪水和吃亏中渡过的。而过了半年外婆又接到了一个更加不幸的消息,说的是表弟得了白血病没有钱医治,外婆偷偷地哭着在信中夹着300块给大舅舅寄了钱去,但最终还是很可惜,表弟病死了。外婆为了表弟而哭、一哭就是两年,似乎都将心中以往所受过的怨头全都哭出来了。
我在出二的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名落孙山,我拿着可怜巴巴的试卷回到家拥衾痛哭。外婆来到了我家知道事情后即怜爱又难过,摸着我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失败了不要紧,下次一定要更加的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绩来,以后婆婆还盼着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找到了好的工作。凡事也都要坚强,不要让别人小看了我的乖孙......”我听后感动得哭红了眼,外婆慈祥地将我抱入怀中,轻轻地说:“不要哭了、不要哭了......”
现在,外婆一共有四个孙儿,其实在外婆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就在昨日,外婆来到了我家,看见我静静呆在家中写文章,感叹地向我说:“孩子啊,多日不见你,怎么现在老是呆在家中学习,我老太婆可真是想你了。”我抬起头来看见了外婆这张永远都是慈祥的脸,心中不知道为何一酸,泪水直在眼眶中打转。“怎么了,是不是受了什么罪?”我使劲地摇了摇头,感动不已:“外婆,你真好......”外婆温柔地擦去了我眼角边的泪花:“你乖巧懂事我就心满意足了,何况来看看自己心爱的孙儿也是应该的。”我含着泪看着外婆历尽了沧桑已变得愈渐苍老的脸,外婆、您累了么?
外婆其实已经很疲惫不堪了,如果我要报答您所对我的爱,也许用我这辈子的生命都不能报答完。您老了,好好去休息、好好去享福吧......
B. 你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最需要具备那一 种美德(诚信、勤奋、尽责、孝顺)为 什么(((求200字,超
我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最需要孝顺这一美德。因为在我看来,人必须要有感恩内之心。父母养育了我容们,如果我们连应有的孝顺都没有的话,就不配为人子女,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万物有灵,有情。人活着他做很多事情我觉得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有情,情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亲情,有情,爱情等。只有有情的人他才会有责任心,才会为之人生去奋斗拼搏。
C.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
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D. 你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最需要具备那一 种美德(诚信、勤奋、尽责、孝顺)为 什么
应该是德才兼备才对。不能有良没心阿
E. 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还是一种法定义务(英语翻译倒装句)
Not only is supporting parents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a but also it is a legal
abligation.
F. 关于公德的名言名句
1、以道德立身,以诚信立业,做文明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弘扬文明新风。
3、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4、与人为善,以善引善。
5、与文明结伴,与道德同行。
6、欲人爱己先自爱,欲人尊己先自尊。
7、赞英雄有作为,学雷锋乐助人。
8、争做心灵的富有者,莫当金钱的守财奴。
9、知己知彼,排忧解纷。
10、志愿福利事业,捐献希望工程。
11、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
12、自觉实践公民道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13、自立才能自主,靠人更须靠己。
14、自知则明,自胜则强。
15、遵规闻过则喜,尽职勇于批评。
公民社会公德名言
1、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赡父母睦家庭,劝孩童读好书。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社会权利我分享,社会责任我分担。
6、社会之利利众人,社会之害害众人。
7、胜不骄,败不馁。
8、矢志鼎新革故,着力避短扬长。
9、守礼招人爱,失礼事难谐。
10、书山有路励志,学海无涯明心。
11、清清白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
12、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美德养成从我做起。
1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4、人要珍惜生命,莫让自然得病。
15、如对婚姻不负责任,必被良心追究责任。
社会公德的励志名言推荐
1、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顺应环球形势,趋利避害维和。
4、说话做事凭良心,立身处世靠道德。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天行其健,独善其身。
7、相爱成家,忠实固家。
8、加强公民道德实践、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9、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0、为生态文明添彩,入低碳生活行列。
11、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2、闻鸡起舞,强体健肌。
13、污染破坏一朝易,治理恢复十年难。
14、无规矩不成方圆,守法纪才有安定。
15、孝敬父母自有福,忠于配偶家庭和。
16、心齐和家,平等乐家。
G.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受到敬仰,而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却被看作是一种美德
从古至今有句话说的是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虎毒不食子 从古至今有多少儿女不孝顺老人不赡养老人的 所以孝顺的儿女被人称赞
H. 关于我孝顺的作文450字
孝顺
关于“ 孝顺 ”一词应该不用我多说什么,大家都会了解的,你孝顺自己的父母吗?这话可难回答呀!问心无愧不是一般人所能说到与做到的。那么,非一般能及的事兴许多多少少有些忤逆吧!
我是那种凡事都听爸爸妈妈话的女孩,爸爸妈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的乖巧女孩,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顺从,这是因为我懂得孝顺,不是我太夸张了,不信!你问他们去!
我似乎比别的孩子成熟的早,因为我老早就知道“尊敬”父母:在我打碎玻璃杯时,妈妈会骂我,这时的我会“抽抽搭搭”的哭着,但却不会顶撞妈妈,也许那是我的胆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条件,成为我长大后孝顺父母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已上学了,自由也没了,我不再像以前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了,我是家里小小的老大(在弟弟、妹妹眼里),我要自己洗衣服,要帮忙做家务了。我常抱怨:“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是第一个呢?”每当我们吃饭,收碗的事就是我的任务,但我没说什么,只是做着做着……或许,我自认为这就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方法吧!
又一个阶段,这时的我已步入中学,而父母最在乎的莫过于那可恨的分数。都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总有会考砸的时候吧!总会有一场暴雨的时候,不过,,这些我已经习惯了,当数落来临时,任他们怎样开口,我什么也不说,也不去顶撞,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考砸的原因及无奈与伤心。不过要是换做我的弟妹们时,他们则会毫不犹豫,大声叫着他们的不满,,说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谁不想这样呢,但我深深的想到,如果在那一刻毫不忌讳的发泄出来,爸爸、妈妈会多么的失望,多么伤心,所以我选择用“抽抽搭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实不需太担心,在那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又是对我的爱和关心。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顺呢?
I. 初三小作文80字,写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专有许许多多属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孝”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J. 初三小作文80字,写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能力目标: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2.指导学生将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方法合理搭配使用(仅针对学优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将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方法合理搭配使用。二、作前热身:(一)知识储备:1.回顾议论文的一般常识:①议论文的三要素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③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⑤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和、、。。。。。 2.阅读书本69页短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①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②用来阐明观点的事实包括事实要求:、、、、 ;二是 。等。这些。,也等。 ③用来阐明观点的道理,可以是可以是,还可以是 师生活动:以上两题均是预习题,直接要求小组派代表展示就行,同时教师强调横线所填内容要求识记掌握。(二)美文欣赏:学生搜集美文进行欣赏:1.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篇议论文的佳作,并认真阅读分析;2.用以下句式展示预习成果:我收集到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实,或讲了》,本文摆了事这一中心论点。 道理,有力的论证了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完,教师做适当的评价,甚至可以就其中有代表性的美文,读来共同欣赏。(三)例文引路:阅读吴晗的《谈骨气》(原文见另附学生使用的学案卷)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一中心论点。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这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思考题,派代表展示,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注意提示学生思考: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评价:《谈骨气》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摆了三个事实:南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借鉴的:1.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2.议论文中的记叙(摆事实的文字)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要服从论证中心论点这一要求,并且语言要简明扼要;3.思路清晰,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来构建简单的议论文。(四)精题预告: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书本70页第一题)。(五)走进生活:辩论赛(时间:5——10分钟) 论题:我们是否应该继承和发扬谦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规则:1.全班根据自己观点的不同,自行分成两大小组,每一小组选出四个辩手,进行辩论;2.要求运用一定的事实和道理来驳倒对方,凡是不能立即反驳对方的辩手遭到淘汰,时间到了,人数多者获胜。师生活动:1.辩手参加辩论;2.其余的同学聆听后加以评价,选出最佳辩手;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要向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必须做到有理有据(即:论证论点要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三、精妙导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华彩乐章,演绎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与辉煌。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诚信善良的品质,宽容谦让的性格等等。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让我们同学畅所欲言,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交代作文题目(书本70页第一题):“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 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四、选材聊天:以问题导入:1.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提示: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2.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学生讨论,归纳: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教师提示这就是你的中心论点。3.你想要选取那些事实和道理来阐明你的观点?教师提示这就是选取论据 师生活动:1.根据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及论据;2.要求小组内四个人各自将自己选取的材料说给组员听,并互相评价、提出意见;3.教师巡视组织好小组讨论进程;4.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余同学作评价。(注意:学生很可能大部分写助人为乐、孝顺。要引导学生多视角去写)5.总结此次写作要求:精选生活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美德的的素材作为事实论据,遴选日常积累的有关美德的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五、写作指津:(一)学习摆事实的论证方法1.摆的事实的类型:现实中的事实,历史事实、文学作品中的事实、统计数字等。2.选取事实的要求:用事实阐明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要能证明观点。练习:⑴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 资助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F.国共合作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 ⑵列举事实论据(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①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②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点③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④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少壮须努力”的观点 师生活动:⑴学生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⑵教师巡视点拨;⑶小组展示校对并互做评价;⑷总结写作注意点:选取的事实论据要能证明观点,而且记叙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二)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1.道理的分类: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练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2.运用道理阐明论点:练习:(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⑸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 师生活动:⑴四选一,讨论、发言、评述、纠误;⑵总结写作注意点:所选用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必须能阐明观点,而且 正确。(三)两种方法搭配使用:1.光摆事实或者只讲道理行不行?2.怎样才能将二者搭配使用?明确:⑴必须要从同一视角选取事实和道理来阐明同一观点; ⑵要夹叙夹议,相辅相成,记住“议以叙为基础,叙要以议为目的”这一原则。师生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刚开始的辩论赛,谈谈自己的看法;2.学生归纳二者搭配使用的方法,教师适当的提点引导。六、小试牛刀1.小组内互说作文: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要求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说得让人信服。注意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2、对自己刚才的一段话作修改补充,自拟题目,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简单议论文。要求:修改注意点:所述事实有无说服力,是否确凿,有新意,事实从数量上看是否充分,叙述事实是否简明概括,所引用的格言名句是否准确,是否能证明论点,特别要注意把口头表达时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改掉。)师生活动:1.学生互说作文、互作评价;2.学生根据评价书写并修改自己的作文;3.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评价。七、回味时空:1.展示并评价作文:师生活动⑴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写成的作文;⑵请学生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并说出写得好或差的原因。 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概括。2.谈感想:你这一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小结写简单议论文的方法和注意点:⑴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论点;⑵所选事实和道理必须能为论证论点服务;⑶要将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夹叙夹议,相辅相成。4.课后作业:根据写简单议论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课后自己搜集材料,在班级举行一次大型的辩论赛,论题是:“学生早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另附学生使用的学案卷: 《学写简单的议论文》学案卷 (学生使用)【目标导航】知识目标: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能力目标: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课前预习】一、回顾议论文的一般常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3.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5.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和—— 。。。。 二、阅读书本69页《写简单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2.用来阐明观点的事实包括事实要求:、、、、;二是。等。这些。,也,还可以是等。 3.用来阐明观点的道理,可以是可以是三、美文搜集:1.各自收集一篇议论文的佳作,并认真阅读分析。2.思考:我收集到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实,或讲了四、例文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文摆了 事这一中心论点。 道理,有力的论证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 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了这一中心论点。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 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资助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F.国共合作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 2.列举事实论据(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⑵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点⑶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⑷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少壮须努力”的观点 3,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4.运用道理阐明论点:(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 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⑸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