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古代对重阳节的

古代对重阳节的

发布时间:2020-12-31 00:59:30

⑴ 古代重阳节登高的渊源是怎样的

据说在东汉时,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早年父母双全,后来娶了妻子,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不过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也是一大家子的人,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因此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但无灾无难的时候,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这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很快,桓景的妻子也都染了病,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决心去拜师学本领,想要战瘟魔,救活妻子,同时也可以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自己则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等桓景到了东南山中,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让他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因为师父告诉他,人若是喝了菊花酒,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他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瘟魔觉得很是奇怪,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瘟魔很生气,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没多久。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他急忙舞剑迎战。因为桓景学得了武艺,斗了几个回合之后,瘟魔战不过他,便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最终将瘟魔扎倒在地了。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了下去。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同时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这时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这是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我国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历代相沿最后成为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样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在晋代时,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如隋时著名医师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可见,这些隋代的风俗,已经与后世很相近了。其实,重阳节除了在登高时野宴烤肉以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当然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也是约定俗成的习俗之一,重阳节的菊花茶便是来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为他爱菊自怡,后人便以此陶冶身心。

我国古代关于重阳节登高的文献记载很多,晋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的陶潜在他所写的《移居》诗中说:“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还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他所写的《九月初九忆山东兄弟》中,就详细地写到了关于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诗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然,也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诗中的名篇。诗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还有,南宋时期词人韩元吉所写的《水调歌头·九日》中上片写道:

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尘埃。

这词便是描写了南宋时期,词人韩元吉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此外,清代文学家顾张思所写的《土风录》卷一中说:

古人登高不止是在重阳那天。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有登高之会。桓温参军张望有《七日登高》诗,韩退之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

⑵ 古代重阳节有哪些风雅的习俗

各位小伙伴们,我们送走了国庆、中秋双节,现在马上就要迎接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了!重阳节可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特别是在古代,古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一天,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下古人们在这一天会做些什么吧!

1.赏菊

九月份是菊花开得最盛的一个月,不少品种的菊花都会在这几天悄然开放,所以重阳节是赏菊的最佳时机!大家这一天都会“放假”回家团聚,难得的空闲时间,何不带上全家老少去欣赏花团锦簇的菊花,在菊花丛中享受片刻的宁静,感受自然的美好。

4.吃重阳糕

说了酒自然就少不了重阳美食重阳糕啦!精致的重阳糕是要做成九层宝塔样子的,在重阳糕的最上方还会插上两只糕点做的小羊,这意味着重阳(羊)之意;有的地方还会在重阳糕上面插上一面红旗等等。家中的老一辈就会将重阳糕中的片糕搭在小一辈的额头上,祝愿子女儿孙百事俱高。

⑶ 在古代重阳节的目的是什么

我我我个人认为在我国古代,重阳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庆祝,为祖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⑷ 古代的重阳节是传统节日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具体信息如下: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⑸ 重阳节古代的意思是

主力是股票里面的庄家,他们资金多,介入充分,并且买的价格低,可以控制一专个股票的涨跌。
筹码是指股属票,主力那的筹码越多拉升起来越快、越猛。一般他们在底部买大量的股票(也就是收集筹码),到高位他们就疯狂卖股票,获利。

阅读全文

与古代对重阳节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