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和愚孝有什么区别
孝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对父母长辈的奉养和顺从。
分为两部分,一是奉养,这是天内经地义的,是中华传统容文化的美德之一。二是顺从,从古代文化角度而言,这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而所谓愚孝,其实主要是从第二方面来说的。就是对父母一味地顺从。而有些老人,为老不尊,要求子女做的事,或者不合理,或者不合法,或者不合道德,或者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又不合道德,。这几种情况下,对父母一味迁就,就是愚孝了。
②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为先,那么愚孝是什么意思呢
愚孝的意思就是在父母还能做事的时候,什么都不让他做,像菩萨一样供着,他说什么话都是一律不顾事实和适宜的去听从,生了病也会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保障,花大钱买命也只让老人不义,这样的孝顺就是愚孝。如果真正孝顺自己的父母。就要对父母态度上恭敬,物质上要尽力的去赡养,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过得非常自在,尽量的抽时间去多陪陪老人。
其实孝顺是每个人都想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分对错情理的去孝顺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愚孝分子。
③ 孝顺和愚孝成正比吗愚孝的概念是什么
我理解的愚孝:凡是父母要求的都去做,凡是父母说的都是对的。显然不成正比,封建的桎梏还没有完全解脱。当你不能改变什么,你只能去服从:但如果可以,就必须抗争到底。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凡是都可分为两个方面,都要辩证的去看
④ 什么是孝顺什么是愚孝
孝顺就是依照老人的意愿去行事,给老人吃好穿好,然后让老人开心。不顶撞老人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
愚顺就是瞎孝顺而不是得到老人的认可我想是这个样子的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给个采纳支持一下,谢谢
⑤ 该如何区分“孝顺”和“愚孝”
愚孝就是以父母为中心,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会因为父母而不顾一切哪怕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永远不要以父母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来行事。其实这样做事不对的。
⑥ 大家说下愚孝和孝顺区别
愚孝是不管对错,都盲目听从,盲目执行。孝顺是做应该做的,符合法律规章制度的,道德标准高的。愚孝经不起历史检验,而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⑦ 孝敬和古代愚孝的区别是什么
孝字的解析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培养好下一代,以对祖先和社会有所交代;作子女的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父子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他那个存心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讲“孝顺”,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针对父母的,“孝”就是“顺”,顺从父母就是“孝”。可是您知道吗?真正的“孝”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更广义的做人的品德。它并不仅仅是针对父母的,对父母的“孝”只是其内涵中的一部份,更不是简单的顺从父母就是“孝”。
儒家经典中有一部书叫《孝经》,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孔子对“孝”的内涵的解释。
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换句话说,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
因为一个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孝”的具体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对于天子来说,爱自己的亲人,就不敢对别人不好,尊敬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怠慢他人。将对自己亲人的爱敬应用于天下人身上,百姓就会深受其惠,这是天子的“孝”。对于士大夫来说,用对自己父母的爱敬来对待君主和年长于自己的人,不失忠顺,是士大夫的“孝”。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遵从天地之道,勤俭节约,供养父母,就是寻常百姓的 “孝”。也就是说,真正的“孝”是指一个人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孔子说,先教导百姓懂得博爱,就不会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这大概来源于孔子在《孝经》中也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是孝的开始;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可是大家看到了“扬名于后世”,却忽视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扬名于后世”在后。在人类普遍道德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扬名后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扬名于后世” 是“立身行道”的必然结果,却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过“立身行道”达到的。当人类道德开始下滑的时候,“扬名于后世”变成了目地,于是就有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人。其实真正的“孝”是通过修身养德实现的。
那么,到了具体的行为上,“孝”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孝呢?不是的。当然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修身养德的人,会给父母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而一个骄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时间久了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所以孔子在《孝经》中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荣辱不惊(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哪怕他每天用丰厚的饮食供养父母,也说不上 “孝”。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远比表面上的行为表现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顺从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实这是将“孝”片面理解的结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于不义,做子女的 “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义。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对,做臣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争。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顺不能以牺牲是非为代价。如果以孝顺父母为名做了不对的事情,其实也是陷父母于不义,那就更谈不上“孝”了。
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内涵,但是归根结底,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也是一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会无私地关爱自己的亲人;而一个自私的人即使在没有矛盾的时候能够对父母很好,到了关键时刻想到的很可能还是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道德也在下滑,“孝”的涵义逐渐被歪曲了,变得狭隘和表面化。其实当社会上的人可以为了对亲人的“爱”无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就很危险了。
⑧ 孝敬和古代愚孝的区别是什么
试题答案:【答案】来C 试题自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的本分,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孝敬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等,题干是逆向选择题,不正确的是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也不批评和制止,才是孝的最高境界。考点:怎样孝敬父母。
⑨ 怎么分清男人是孝顺还是愚孝
听取意见自己分析,为止孝顺
无论对于错,都盲目听从,这是愚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