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佛教开示孝顺父母

佛教开示孝顺父母

发布时间:2020-12-28 06:00:58

⑴ 佛说:不孝顺父母会怎样

第一、佛陀告诉你: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资财、办事、长寿、个子高、健康、人缘、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报),要从孝顺供养父母里修。
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种是供养父母,一种是供养帮助大家的人。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
第二、佛理告诉你:
工作不顺、姻缘不顺、资财不顺、办事不顺、抑郁多病不好, 因为我有这些方面的恶业。
恶业,就是伤害众生
伤害众生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轻贱。
我一定是先轻贱众生, 然后才去伤害众生。
所以要止一切恶,改一切命,就是治我这个轻贱病
要治这个轻贱病,就要恭敬、孝顺众生——
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轻贱,我还有哪一个众生不轻贱?
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不恭敬孝顺,我可能孝顺哪一个众生?
所以,我要改一切命,就从孝顺父母师长开始。
改得了抵触顶撞父母师长,就改得了一切命。
第三、道家告诉你:
父母、长辈、上司是什么呢?
父母生我,所以是生助我;
长辈、上司,长生幼,也是生助我;
不孝顺父母师长,抵触顶撞父母师长,没有父母师长生助你,自己无法强大,所以要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欺辱——连你的孩子都会辱你,让你忧愁烦恼。.
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
孝顺父母的人,他绝对不会被恋人、对象、上司轻贱玩弄侮辱,
因为他受父母师长生助强大,无人敢轻,无人敢辱。
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恭敬父母师长,恭敬这个世界,他的个子一定很高——大家可以去观察是不是这么回事。
佛说:
“我以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特尊,都是因为这个福德。
我世世至孝,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
如果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考试、财富、美貌、尊贵)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种是供养父母,一种是供养帮助大家的人。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
布施三种人,福报是无尽的,这三种人就是父母、病人、佛。
我之所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因为我孝顺父母。而想去阿弥陀佛世界的人,必须做到孝顺供养父母师长。
少许供养父母,得到的福报是无量的,而少许抵触顶撞父母,困苦也无量。
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恶就是不孝。
供养父母师长和三宝,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不坏善根。
从地面上积珍宝积到二十八天那么高,用这个布施别人,也不如供养父母。
一个人供养一百位高僧仙人大德百千万亿年得到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用一丁点小东西供养父母的千万分之一,而一个人抵触顶撞父母,他会立刻堕落三恶道(生活中各种不顺)”。

⑵ 佛教的观点看孝道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明朝时大学者杨黼曾告别亲人去四川找无际大师学佛。半路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见无际大师不如见佛。老杨十分高兴,忙问佛他老人家在哪?和尚说,你原路返回,看到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就是佛啦。老杨见他一本正经像个高僧模样,值得信赖,便掉头回去,一路上轻易都不敢眨眼,生怕与佛错过。结果这天深夜走到家门口也没见到佛,心中遂大呼上当。想想也是,哪有佛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难道是济公活佛?边想边叫门,里面的老娘早已睡下,突然听见儿子叫门的声音,连忙出来开门。家门一开,杨黼呆住了,眼前急急忙忙来开门的母亲正披着被子倒穿拖鞋。原来找了一路的佛正在家里。

世上披衾倒履的父母到处都是,而悟得父母如佛的子女不知有几个。由此可知双亲是在世活佛,因此我们要拜佛、学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先从净业三福中的“孝养父母”做起,才有可能成就道业!

佛教劝孝偈云:
堂上有佛二尊,
恼恨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
非是栴檀雕刻;
即今现在双亲,
就是释迦弥勒;
若能诚敬得他,
何用别求功德。

⑶ 圣严法师答: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圣严法师答: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见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地所谓‘敦伦’,他们在偏狭的家族观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虽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现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学者,批评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实,佛教对于孝顺父母的教训,在大小乘的经律之中,可谓多得不胜枚举,只要多看几部佛经,就会明白,佛教不但不是反孝的,乃是极端崇孝的。比如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所以说:‘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又说:‘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增含卷十一以供养父母准同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在五分律卷二十二中,也有一个故事:当时佛的一位罗汉弟子,名叫毕陵伽婆蹉,因他的父母贫穷,想以衣食供养,但又不敢,所以请示佛陀,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们开示:‘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增含卷十一也有类似的教训。又在中阿含鞞婆陵耆经中说:有一位迦叶佛时的贫苦工人,叫做难提波罗,他受了佛的教化,完全实行出家的生活方式,但他为了奉养他双目失明的老年父母,所以宁可做陶器来维持生活而不去出家。

事实上,佛教的修持,虽以出世离欲的出家生活为可贵,但也不并强制人来出家,甚至在戒律之中有明文规定,父母不允许的,便不能出家;如果父母贫穷而无人奉养时,出了家的儿女,仍应尽心奉养,否则便得重罪。根本尼陀那卷四也说:

‘假令出家,于父母处,应须供给。’这岂能说佛教是反孝的?当然,如果思想偏狭而复幼稚的人们,一定要说唯有婚嫁生殖才算孝道,那就无话可说了──说也难怪,今世一般的俗人,除了养育各自的子女,已经很少能够孝养各自的父母了。这也许就是迷信‘无后为大’的结果罢!

至于佛教所讲孝道的观念,实在不是迷信‘无后为大’的人们所能了解。佛教以为人在生死流转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过去未来的无量生死之中,也有无量无数的父母,孝养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济过去未来的父母。在菩萨的眼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梵网经),所以菩萨道的实行者,广度众生,等于孝敬父母。当然,佛教不像被孟子批评的墨者那样──视人之父若己父是无父也。佛教是从现生的父母为主而推及过去未来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对于广度众生,是报父母之恩的扩大,那叫做报众生恩,是由父母而推及众生的。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孝养父母,然后再去布施放生及供养三宝。

世俗的习惯,人逢自己的生日,便大大地欢乐吃喝一番,称为庆生,或称为祝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以佛教的观念来说,自己的生日,正是母亲的难日,应该把怀念母难的情绪提高,应该于母难的日子特别怀念父母的生育教养之恩,应该加上十倍百倍地恩孝父母,而不是尽情欢乐地为自己庆生。如果父母已经过世,那就尽其所能,布施放生,供养三宝,以此功德,回向父母之灵,自身也能得到植福延寿的实效。否则大张筵席而造成鸡鸭猪羊等的杀劫,那不是祝寿而是折福!

⑷ 宣化上人开示:怎样做才叫孝顺父母 佛缘网站 佛教网

这个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里说的清清楚楚了: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版隐权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等等,上述都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的内容。

⑸ 佛教孝敬父母

净空法师---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做学生的一定要尊师。你从历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没有一个背师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净空法师---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⑹ 佛教如何定义孝顺父母

净空法师---怎样孝养孝顺父母?

第一个是讲"孝养父母",善导大师在批注里面注得很多,诸位自己看可以做参考,我们这个批注的本子都赠送给诸位,大家细细去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出家了。

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叫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怎样能叫父母快乐?那里面这个因素就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哪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中国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我们出家了,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这个天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这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个什么?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还是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师、要听老师的教导,要把老师所教导的,我们统统做到。事是承事,老师对我们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对于老师的孝敬也跟对父母一样。现在这些观念淡薄,事相也见不到。从前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父母忧虑,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师的要不能把学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没有尽到孝道。现在跟大家讲这些事情,这讲故事,从前是这样,现在没有了。

⑺ 你是佛教徒,佛教是孝顺父母但父母要你和情人分手找另一个否则要脱离父母关系但情人会自杀,怎么做才对

首先你是否爱你的情人,爱她就和父母说明利害关系,毕竟父母也是爱你的,如果你不爱她也要和她好好沟通,争取她的理解

⑻ 佛教 父母恩

您的困惑是因为信仰不够坚定造成的,事实上我们有时都会对什么因果报应、什么六道内轮容回感到怀疑,毕竟自己每有天眼,不能亲眼见到,所以不能从心理上接受。试想如果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了的话,即使有人对自己千刀万剐也不会有一丝怨恨之心,因为我过去也曾这样对他,早晚是要换的。所以还是不信造成的,是不是这样呢?因此就一定要对症下药,真正对佛的言教彻底信服了,知道了他老人家所说的是真正确定的真理,才能解开这个心结,你说是吗?我为您提供如下方法增加信心:
1.网络视频+发现疾病因子。
2.网络视频+生与死的对话
3.网络网页+“慧海佛光+佛教与科学”
4.网络网页+配合共修《楞严经》了解佛教概念
5.网络网页+各种各样的宇宙形态,释迦牟尼佛祖2500年前就早已知道了(有图为证)
这五个资料对您理解佛教,增加信心就有巨大的帮助,相信您耐心看完后一定会对佛教有一个从新的认识,希望您的心结能早日打开!!!

⑼ 佛教也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为什么我们对待老祖宗就和对待其他人是有区别的呢这不是分别心吗

佛说的任何复的话都有一个语言环境或者制前提条件。佛说过的话如果在离开了一定的条件以后,也是不成立的,所以佛说佛的境界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不要死板硬套。佛说的分别心,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的时候,和你的关系都是同等条件下等等类似的时候。比如父母如果没有特别情况的时候,和你是同等距离,亲朋也是同理,陌生人也是同理。这其中还有好和坏,等等区别。最后要说的就是佛说的话请结合现实完后去自己悟。单靠讲解根本没人能给你讲出来。

⑽ 佛法对于孝顺父母怎么讲

凡事之物,人之伦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尽到自己作为子女所必需的义务。就像不作不食一样。
对于父母犯下的错,应竭力制止和弥补,这也是作为子女必须要背负的对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难用我之心去感化,虽然要尽最大的努力,但他们自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我们无法劝其回头,其甘愿堕入泥淖,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随缘。
佛教对凡世人伦纲常并无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为你信了佛就把他们当作学生什么的,佛教的主张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用健康的心态来处事罢了。

阅读全文

与佛教开示孝顺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花为什么越长越矮 浏览:331
北京养老护理怎么样 浏览:980
贵州老年大学有什么班 浏览:394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