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高分
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其实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子女们的关心和爱护。有一位独居老人,她生平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总数16万元左右,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希望工程捐款凭据,一本两本……叠的一层又一层,让我不禁佩服那位老人的品质。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上海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的总数达到73万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独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弱,病,残,孕的乘客让个座。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敬老爱老的风尚正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原因在于人们敬老爱老的意识薄弱了,所以我们要提高敬老认识,统一爱老思想。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有许多尊老敬老的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岳飞敬师孝母”,“邓小平赡养继母,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小,我们就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是不求回报,是无私的,他们的默默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给予一丝尊敬和爱护吗?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到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情,不过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社会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事迹,每逢节假日慰问老人,生活中关心照顾老人,居委会组织老人健康活动,这些都是给老人们的精神享受,然而子女的关心终究是最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老、敬老的主题也在进一步升华,让我们伸出双手,送出真心,让敬老爱老成为一种风尚。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㈡ 重阳节给老人什么福利比较好
我觉得送玉百味鲜玉米汁比较合适,玉米本身含有谷胱甘肽,可以抗老防衰、延缓衰老,还属于粗粮,老人都会喜欢。玉百味鲜玉米汁使用NFC非浓缩还原技术,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成份健康且无化学添加。现在有钻石包和铁罐装两种。
㈢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吗
中国老年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据此风俗习惯,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使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年节。
㈣ 重阳节给老人的祝福语有那些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都蓄有长胡须,都自称能够预料事变,祝重阳节快乐。
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天才,就是能将一片赤子之心带入老境的人。
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祝你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 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我想和你共度重阳节,我已备好了菊花酒、重阳糕,就等着你来了。
世上若有诤友,那就是如你对我那样关怀的朋友。愿你拥有无穷无尽的幸福与欢乐,你的生活永远美好,我的挚友,祝重阳节快乐!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都蓄有长胡须,都自称能够预料事变,祝重阳节快乐
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
九九艳阳天,秋高气爽,正是枫叶最艳时,我们结伴去香山看红叶,好吗?
重阳节,也是老人的节日,爸、妈,我在远方为你们祈祷,祝您们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重阳节快乐;如果两个人,那也重阳节快乐;如果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㈤ 重阳节应该为老人做什么事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没有被纳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坟祭祖、赏菊、吃糍粑、重阳糕、焙果、饮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外出玩。
㈥ 重阳节给老人什么礼物比较好
我觉得重阳节给老人买一些保健品之类的产品,或者是给他做一顿好的饭菜,也是可以。
㈦ 重阳节应该给老人送什么礼物
高清看戏机。
可以送长辈老年人专属的唱戏看戏机,操作简单,声音清晰并且大,而且可以下载多种多样的戏曲,电影,音乐,满足长辈多种需求。
茶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认为:茶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
茶叶含有蛋白质、茶多酚、10多种维生素等近300种成分,可以防止固醇升高,心肌梗塞,还具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
所以,可以给父母送几盒好茶叶。
戏剧票。
很多老人喜欢看戏,比如:黄梅戏,京剧,评弹等等。可以提前为老人购买他们喜欢的戏剧票,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他们那一代人的回忆。
扫地机器人。
家里有一个减轻家务负担的扫地机器人,会让长辈的生活轻松很多。
可以购买自动加湿,吸扫两用,电池容量大,清扫容量大的扫地机器人给老人。
按摩器。
很多老人都有颈椎病、肩周炎,还有腰腿疼的问题。
有条件可以为他们买一些按摩仪器,帮助他们减轻身体疼痛,强身健体。
足浴盆。
用热水泡泡脚,不仅可以解除身体的疲乏,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同时,还有利于睡眠。
所以,给长辈送一个足浴盆,让他们多泡泡脚,可以养身。
优质牛角梳。
人身体中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都直接或间接汇集于人体的头部,所以,人的头部有“百会穴”之称。
买一把好梳子,让长辈多梳头,可以疏通气血,健脑聪耳、散风明目、还能防治头痛。
舒适运动鞋。
一双合适的鞋子,会增强老人多走走的愿望。
多散散步,不仅可以燃烧脂肪,还可以降血压,也可以让老人交到更多的朋友,减少寂寞感。
保温杯。
平时,老人只会去买一些便宜的保温杯。
如果,在节日,你送一个品牌或者国外代购的保温杯,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而且在晨练或者跳广场舞的时候,会很自豪的和他们老年朋友们介绍,会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
给父母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父母,老人习惯了去照顾年轻人,而现在年轻人也习惯了被照顾。
所以,在节日这一天,可以给父母做一顿丰盛美味的饭菜,让父母,老人可以体会到你的用心。也让他们能感到宽慰,就是你长大了,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可以照顾别人了。
㈧ 我们应该怎样帮老人过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而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有调查显示,这个传统节日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淡忘。
街头调查:年轻人冷对
“重阳节?好象是九月初九。怎么过?不就和平常一样过。”日前,某机构在南昌市中心随机调查了年龄层在18~30岁的近百位年轻人。结果显示,71%的年轻人对重阳节没多少概念了,有部分甚至不知道还有重阳节,更不用说重阳节是哪一天了。
“重阳节?不准备过,专给父母庆祝的重要日子除了他们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没有别的了。”公司职员张女士说。一对小姐妹说,自己家中老人很多,每当重阳节老人们会做一些糕点吃,但不知道那样做有什么意义。一位家在外地的中年男子表示,每当过重阳节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但也不会刻意去庆祝这个节日。许多高中生甚至表示,压根儿没听说过有什么重阳节,可当被问及“知道情人节是哪天吗?”他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日子。
专家:纪念重阳是进步的表现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可在现代很多人心里,它并排不上号。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许多舶来的西方节,已成了“佳节”的代名词。
而事实上,在老年人心中,传统节日才算节日。舶来的洋节,老年人不会过,甚至不理解年轻人为何那般热衷。社会学者王开玉认为,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的习惯,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父亲节、母亲节的问候,老人们不会不高兴;重阳的问候,更会让他们打心眼里觉得甜蜜,因为他们的习惯得到了尊重。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介绍说,九九重阳节已有2200多年历史。我国一直提倡尊老爱幼,很多单位在儿童节都有不成文的规定,职工们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重阳节也可以进行效仿,让儿女们带着老人出去转转。杜鹏认为,以具体的行动纪念重阳节,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加强中青年与老年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年轻人该怎样为老人过重阳节,如何为老年人减轻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