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单位退休有何规定和企业退休有啥区别
事业单位退休规定如下: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两者区别如下:
1、养老金来源不同
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所以不涉及事业单位“吃”企业养老金的情况,而是由财政埋单。
2、待遇不同
企业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除了养老金外,还有一部分职业年金。
(1)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比企业的多吗扩展阅读:
关于事业单位退休的其他注意事项
1、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
各级政府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市将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延长退休后缴费问题
改革后经批准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其中年满70岁时仍继续工作的,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缴费。待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按规定计发养老金待遇。
2. 企业单位为什么比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差那么大。本应该是事业单位退休的
事业单位足额缴纳与补充职业年金哪来的钱。不就是因为国家财经总额保障吗?企业为什么不足额,没有补充职业年轻。能怪企业不交吗?看看企业人员都逼到什么程度,都快逼疯了。在职工资少,退休工资更少。这就是当前中国企业人员的命运。
3. 企业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用企业退休工人与事业单位退休工程师、高工比收入显然是荒谬的,应该是用企业退休工专人与事属业单位退休工人比较收入,企业的退休厂长与事业单位退休科技、处级干部比收入。
不是一个级别退休的,用工人与处级干部比没有意思。只有工厂的正厂长,跟事业单位的科级或处级干部比较收入才是正确的。
企业退休工人为什么不跟自己原来的厂长比收入?他们厂长的退休金也比他们高多了。他们也知道那不是同级别的比较。那企业退休工人跟事业单位的工程师、高工比较,就不觉得荒谬了?
其实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不见得比企业退休工人的收入高,比如北京的邮局转运处退休工人,月收入六千多呢!绝对高于事业单位退休工人(五千多),北京路灯管理处的退休工人,退休费七千多呢!高于事业单位的正科级干部了!
有的北京企业退休工人只有三千多,那是因为这个企业不景气,在职时候收入就低,交的养老保险金少;或者是自谋职业,交的是最低一档养老保险,退休后领的养老金自然就低。
4.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有区别吗
养老金就是退休了给发的钱
养老保险是工作的时候要交的钱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内险制度容的决定,养老保险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如果是有关社保的问题,可以登陆当地社保局的网站,或亲自到社保局去,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和问题的了解与咨询。
那里的回复应该是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
祝你好运!
5. 为什么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这么大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退休人员薪酬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养老金的替代率问题。观察到不少普通企业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在40%至50%左右,整体的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当然这可能与普通企业职工只领取基础的养老金因素有关,较少的普通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年金以及商业保险等渠道,由此导致他们的退休金偏低,养老金替代率基本上处于偏低的水平。
由此可见,对普通企业员工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彼此的退休金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不仅与历史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平日的缴费基准、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平均收入等因素有关。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普通企业退休金也会得到逐渐重视,并会有更完善的保障体系,不断缩水两者之间的退休金差距水平,这也是一种可以预期的发展趋势。
不过,现阶段内,对普通企业的员工来说,可能更担心延长退休的问题。相比之下,普通企业员工的工作不确定因素较高,不像事业单位工作那样稳定与长久,一旦延长了退休的年龄,对普通企业员工来说,则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不确定风险。但是,对在职的普通企业员工来说,除了缴纳基本的社保外,仍可以考虑参加一些企业年金或商业保险等,来达到提升未来养老金替代率的效果。
6. 为什么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会比同工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少呢
有三个原因:第一、计算方法是不同的,第二、支付基数太低,第三、工龄相对较短。
第三,工龄相对较短。早期国家不能给缴纳社会保障,除了在国有企业工作,很多工作不算工龄,不算缴费年限。甚至那些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也因为企业重组等原因被解雇了,所以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不是很长。而事业单位是铁饭碗,一般人进去了不用担心被辞退,也很少主动离职,自然工龄很长,10岁以上就出来工作了,工龄随便有30或40年。
7.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后工资有区别吗
以前的话,部分事业单位和企业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事业单位并不是所有的都强制缴纳社保。对于强制的那部分事业单位,退休后和企业没什么区别。不强制的那部分事业单位退休后领退休工资,和企业退休者领的养老金相比会多一些,而且公费医疗
现在的话,机关事业单位已经进行养老金并轨了,以后越晚退休的人,退休后的待遇和企业相比越接近,直至持平。唯一的区别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缴纳职业年金,企业的企业年金是不强制的。所以如果你是企业者,在职时没交过企业年金,退休后待遇还是会比事业单位的人差一些,
另外退休待遇的差别还体现在在职期间的缴费金额上。即便大家在职时都交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比较规矩,一般不会存在少交的情况。而很多企业老板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会给员工少上社保,那退休后两者也会体现出差距
8.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交的钱哪个多退休金怎么算
城镇职工中人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来领取,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来自大家所在的企业(单位)的缴费,你要是自由职业者,没有企业给你缴费,那这一部分就得你自己缴费,总之都要交进当地的统筹账户,从里面去领取。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加上你自己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两者相加之和除于2,求一个平均数,然后用所得的平均数乘以你自己的缴费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基础养老金。
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ⅹ1%。
比如你退休时上年度2017年平均工资是5000元,而你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是5000元,那么两者相加除以2还是5000,而你缴费了30年,5000元乘于30等于150000元,150000x1%等于1500元,这就是你第一部分的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是我们自己缴费,不断累积起来在自己个人账户里的钱。
领取方式是等到退休时,整个缴费的本金和利息的累积额就确定了,用这个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和你的退休年龄相关,比如60岁退休就是139个月。假设你在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是20万元,每个月领多少,就是20万除以139等于1438.85元。
公式=200000÷139=1438.85元
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巳参加工作,却要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退休的这一大批“中人"。这批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没有缴费,也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而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又是计算养老金的主要因素,所以国家在政策上对中人进行补贴,就是过渡性养老金,另外还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限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ⅹ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
公式=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ⅹ1.3%(1.4%)。
(8)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比企业的多吗扩展阅读
退休金(Pension Plan) ,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或工作人员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职工的服务酬劳的一部分。企业制订的退休办法,应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其老有所依,对社会的安定和提高企业效益均有益处。
以上三个部分就是基本养老金的组成部分。通过养老金计算的三项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的主要原因:
1、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工资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高;
2、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3、个人的缴费基数,缴费基数(档次)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4、个人的缴费工资,工资总额越高,缴费越多,缴费越多,个人账户储存额越高;
5、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多,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6、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就更少,计算出的养老金就更多。
9. 养老保险的缴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1、缴费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不低于档案工资和离退休费两项之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按实发工资或社会平均工资。
2、缴费比例不同:企业参加保险的人,缴费基数都不高多数是在最低缴费基数60%上下浮动,事业单位是按照实际的福利待遇确定的缴费基数,一般都会在社平工资的百分之百以上,高的甚至到150%到200%。
3、养老金计算不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发比例为0.4%,退休金与退休年龄有关,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4、发放方式不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而企业的养老金由社保局统筹办理,养老金也由社保局发放
(9)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比企业的多吗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条件待遇:
一、领取条件
1、本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3、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15年。
(注:养老保险若出现缴费中断现象,可延续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至15年,均可享受养老保险的相关待遇)
二、享受的待遇:
A、按月领取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B 、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待遇。
C、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D 、死亡待遇:
(1)丧葬费: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资的3个月计发(此为退休人员,离休人员为5000元);
(2)一次性抚恤费: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资的10个月计发(此为退休人员,离休人员为本人工资的20个月);
(3)符合供养条件的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月发放,直至供养直系亲属死亡。
(注:死亡待遇各省规定各不相同,详细待遇情况请咨询当地社保局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