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退休慰问金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坚持在重要纪念日、重大庆典和老年节、元且春节期间集中走访慰问和对高龄、独居、重病住院、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等特殊情况及整十岁生日的老同志及时走访慰问,可适当发放慰问金或慰间品。市直离休干部春节慰问金标准,参照省政府批准的标准执行。其他慰同活动的慰问金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得高于春节慰问金标准。退休干部慰问金标准不高于离休干部标准。各地慰问金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市直标准执行。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办法》 1. 进一步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 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是党的光荣传统。离退休干部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深刻认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总社离退休干部工作要发挥独特优势,坚持服从服务大局、统筹各方力量、服务管理并重,努力实现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Ⅱ 机关是否可以对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金及物品
机关是可以对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金及物品的,但要有确实的理由,如下发的文件或上报上级主管单位获批后。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
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2015年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2)对离退休人员可以生日慰问扩展阅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第四条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五条 干部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符合第四条(一)项或(二)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革命工作,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工作年限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
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
符合第四条第(三)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
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最高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发给。
离休和退休的干部去世后,其丧事处理、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应当与在职去世的干部一样。
第六条 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干部;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特殊贡献的干部。
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认为对作战、军队建设有特殊贡献的转业、复员军人,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
其退休费可以酌情高于本办法所定标准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但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
第七条 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干部,应当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的生活费,低于二十元的,按二十元发给。
第八条 离休、退休和退职的干部的安置,要面向农村和中小城镇。在大城市工作的,应当尽量安置到中小城镇和农村,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到本人或爱人的原籍安置。
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工作的,可以就地或回原籍中小城镇和农村安置。易地安置有实际困难的,也可以就地安置。
跨省安置的,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应当积极做好安置工作。对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要求向北京、天津、上海安置的,要从严控制。
第九条 离休、退休干部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一百五十元的安家补助费,由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三百元。退职干部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本人两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安家补助费。
Ⅲ 慰问离退休人员违规吗
您好!春节期间慰问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同志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只要慰问品或者慰问金规格恰当,不要过于招摇就行。谢谢阅读!
Ⅳ 慰问方式有哪些
慰问方式有哪些
慰问方式有哪些,慰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安慰问候。包括对军属、烈属、劳模、英模、各种优秀奖章、奖励获 得者的慰问;对孤寡、残疾、特困户的慰问,那么慰问方式有哪些呢
慰问形式:
1、礼节型与实质型。礼节型慰问,通常指的是出于感情上的同情与道义上的责任,而对他人所进行的慰问。实质型慰问,则是指在熟人特别是关系密切者之间所采用的旨在帮助他人排解危难、烦燥或忧虑,使之忘却悲哀,转忧为安的慰问。在具体形式上,探望式慰问。探望慰问,即登门探访看望慰问对象,通过会面、交谈、劝解或是无言的相对,而进行的一种慰问。
2、函电式慰问。函电式慰问,即采用书信、电报、传真、电子邮件及其他书面形式,对慰问对象所进行的慰问。
3、礼品式慰问。礼品式慰问,即以向慰问对象赠送慰问*礼品的方式所进行的慰问。向慰问对象所赠送的慰问品,讲究匠心独运,寓意深刻,借物寓情,催人奋进,令人喜悦。一般认为,鲜花、书籍、录音磁带、激光唱盘等等,都是可以广为应用的慰问品。除此之外,能够为慰问对象解除实际困难,或对其能够有所帮助的物品,诸如食品、衣物、现金,亦为用作慰问品。
深切关怀:
1、真心地表现出同情。慰问应当是积极的,而不宜是消极的;同情应当重在鼓励,而不宜让对方感到灰心丧气。
2、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具备一定的耐心。
4、努力使慰问对象宽心。具体而言,要在进行慰问时把握尺度。一避免犯忌;二避免揭短;三避免添愁;四避免哀怜;五避免忆苦;六避免假设;七避免做假;八避免戏说。
节日慰问的方法和技巧
一、突出重点,选好对象
节日不同,慰问的对象也不同,比如建军节期间,重点慰问的是当地驻军,包括人武部、消防中队、武警中队等单位官兵;教师节期间,慰问的是教育工作者、教师等;妇女节期间,慰问的主要是妇女同志。
同样,组织不同,慰问的对象也有不同,比如,街道办事处春节期间慰问,重点可以是困难老党员、计划生育困难户、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党总支、党支部春节期间慰问,重点可以是老党员、老干部等;基层乡镇党政元旦、春节慰问,可以是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百岁老人、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人员、孤儿、贫困党员、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困难老干部、农村贫困户、受灾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一般来说,慰问的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为单位和组织作出突出贡献、表现优异的先进人物,比如单位的劳模、先进工作者、高层次人才等。二是伤、病、残职工,这类职工有的是因为工伤,有的是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伤、病、残。三是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四是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妇女、儿童、军属、公亡遗属、受灾家庭等。五是本单位退休老领导、老干部等。
二、形式多样,重在慰问
慰问,可以在元旦、春节期间进行,也可以在妇女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进行。
除了节日慰问,也可以开展日常慰问。日常慰问项目主要包括“生、老、婚、育、病、故”等项目。生,指职工本人生日;老,指当年退休职工、满30年工龄职工等;婚,指职工新婚;育,指职工生育子女;病,指职工本人及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患病住院治疗;故,指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去世。
慰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开展慰问演出、茶话会、恳谈会、座谈会和联欢会等,还可以登门赠送水果、鲜花、花圈、礼金以及粮油、蛋奶等食品和保健品。
三、明确目的,体现关怀
针对不同的对象和节日,慰问的目的不尽相同。比如,工伤慰问,以稳定职工情绪为主要目的,了解其伤情及家庭困难,协调帮助解决;重病慰问,重在情感慰问,了解职工家庭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做进一步帮扶工作;职工家庭受灾慰问,目的在于送温暖,融洽员工关系,要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协调;职工死亡慰问,要体现单位的关怀,帮助联系、协调、处理善后事宜;职工家属丧葬慰问,送去单位的关心和关怀,协调联系职工休假处理家事,帮助处理善后事宜;职工家属重病慰问,展现人间真情和单位的温暖,缓解员工焦虑思想,融洽关系;困难职工慰问,要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稳定职工工作情绪,维护员工关系。
再如,建军节期间慰问驻军、伤残军人、军烈属和重点优抚对象、特别困难复退军人等,要体现拥军的主题;教师节期间慰问教师,要体现尊师重教的主题;劳动节期间慰问劳模,要体现尊重劳动者、树立榜样、弘扬先进典型的主题。
四、依据实际,慎重选定参与慰问人员
参与慰问人员的选定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慰问的级别和层次,也关系到慰问的效果。一般来说,日常慰问以部门领导出面带队较好;而一些重要的节日,需要单位的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慰问时,带队者的职务、地位、身份越高,越能体现组织的关怀,也越具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慰问的具体情况,参与慰问的人员可以进行调整。比如,节日慰问退休职工,可以由单位主管退休工作的分管领导带队,离退休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随行;如果是慰问本单位的退休老领导,为体现重视,则可以由单位的主要领导带队。再如,节日期间慰问重病职工,可以由工会的主要负责人带队,工会工作人员、该职工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办公室人员随行。
如果节日期间慰问的对象比较多,可以制定慰问实施办法或慰问管理办法等,建立职工慰问的长效机制,规范慰问支出、标准等事项;也可以针对某一节日,制定详细的节日慰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明确走访慰问的对象、地点、时间、参与人员,以及慰问方式、标准及行程等。
五、妥善安排,精心准备
首先是做好慰问对象的背景资料准备,慰问前要详细了解慰问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在慰问时增强针对性,有共同话题。
其次是做好各种物质准备。比如,提前购买、准备好相关慰问品,不要临时匆忙购买。在购买慰问品、赠送礼金时,要按照单位的有关要求和标准进行,尽量不要超额。
再次是准备好交通工具。由于参与慰问者出发地点不一,这就要求妥善选择出发地点。可以从单位出发,也可以大家在某个地点汇合;可以选择单位公车,也可以选择出租车、私家车或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但前提是能够及时到达慰问地点,不能耽搁时间,影响大家的时间安排。
六、提前联系,确认地点
由于慰问的人员不一样,节日不同,慰问的地点常常不一样。一般来说,慰问的地点主要有工作现场、医院、慰问对象家中等。如果是集中举行茶话会、座谈会、联欢会等,则可以选定在单位的会议室、礼堂等处。
劳动节、春节慰问,常常是看望慰问坚守一线的干部职工,需要到工作现场;教师节慰问,多深入教室、办公室;职工伤病住院慰问,多选择在医院;职工新婚慰问,多选择在婚礼现场或喜宴现场;建军节慰问,多选择到军营。
七、真情慰问,凝聚人心
慰问时,要以情感人,选好话题的切入点,切不可漫无目的。一般来说,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本单位的发展现状和成绩;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慰问对象的病情、伤情、治疗情况等;慰问对象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等;岗位工作的开展情况、今后发展等。有时,也可以适当聊聊国家的形势、时下的热门话题等。
慰问时,除了丧葬慰问等特殊情况外,话题应尽量轻松,营造温馨、愉快、和谐的环境,从而拉近与慰问对象的距离,充分体现单位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作用。
八、做好宣传,增强凝聚力
慰问后要做好宣传工作,随行人员要及时撰写新闻稿,经领导审阅后,可以在单位的网站、报刊和简报上面,也可以由单位的电视台、广播站播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群、QQ群等及时。新闻宣传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职工知道慰问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良好效果,从而温暖人心,增强凝聚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闻稿的写作中,要写明慰问时间、地点、参加领导、比较详细的慰问情况等,让公众尽可能多地了解事件的全貌。但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劳模、先进人物、老领导等的慰问,根据其身份和地位,可以写上名字;但对一些伤病职工、困难职工等的慰问,一般不要写出姓名。
慰问一般对受伤,劳苦,辛苦,悲伤的职位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下属或群众表示关怀,关心。
慰问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慰问一词出自《后汉书·宋均传》“均自扶舆诣阙谢恩,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慰问活动的主题就是慰问对象以深切的关怀。不能在慰问的夹带请示汇报或布置工作,甚至旁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慰问者应诚心诚意,真心地给予帮助和解决困难。特别是慰问伤病、灾害和遭受不幸或打击的,应尽量使慰问对象宽心,多做排解、开导、劝慰工作。
慰问活动采用什么方式,需要认真考虑和选择。不同的慰问对象,不同的慰问原因,采用不同的方式。有些慰问只能采用个别慰问,进行单独交谈,没有他人在场,可以无所顾忌,不必掩饰。有些则必须组织集体慰问,有一定的人数和规模,如慰问灾区、工地、工作现场,人数太少会影响效果。
上级给的慰问金如何使用
法律分析:上级给的慰问金使用为:离退休人员练筹外费用作为职工的延期福利,财务处理时可以作为职丁福利费列支。支出时应该有费用真生的凭据或收款人签收证明,发票抬头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不影响该费用的列支。因此,对于企业发给退休员工的慰问金,用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归集,因不能所得税前了、扣除,分摊(或计提)时转入营业外支出。
法律依据:《烈士褒扬条例》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烈士褒扬金制度。烈士褒扬金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战时,参战牺牲的烈士褒扬金标准可以适当提高。烈士褒扬金由领取烈士证书的烈士遗属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给烈士的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烈士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烈士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Ⅳ 离退休人员慰问标准
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 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Ⅵ 工会可以向退休职工发放慰问品吗
以公司章程规定为准
《工会章程》第八条:“会员离休、退休和失业,可保留会籍。保留会籍期间免交会费。工会组织要关心离休、退休和失业会员的生活,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章程明确规定,离退休后仍然是工会会员,因此,也应同在职职工一样,享受相应的待遇。
Ⅶ 工会可以给退休人员发生日蛋糕吗
当然可以的,这个问题刚好在全国总工会前几天的精神中体现出来版
日前,全国总工会制定印发了《基权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就工会经费用于服务职工的各项开支再次做出明确规定:……工会会员生日慰问可以发放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也可以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会员结婚生育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品。生病住院、工会会员或其直系亲属去世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金。退休离岗,可以发放一定金额的纪念品。
Ⅷ 四走访五慰问六服务是什么
69、什么是“四走访”?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规定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走访,走访时,须挂牌服务,填写《上门服务单》。 (一)首次走访:每月对新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走访,发放《联系卡》,掌握基本情况。 (二)定期走访: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每年走访不少于一次,动态掌握生活状况。 (三)重点走访:对辖区内鳏寡孤独、特困、重病、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每半年走访一次,了解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困难。 (四)特定走访:对辖区内未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手续、发生突发事故及死亡等其他情况的企业退休人员,及时上门走访,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70、什么是“五慰问”?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规定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进行慰问,按规定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 (一)节日慰问: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对辖区内特困企业退休人员家庭、鳏寡孤独离退休人员、百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部分居住在敬老院的退休人员进行慰问。 (二)生日慰问:对辖区内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生日慰问,慰问金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800元。 (三)重病慰问:退休人员患重病住院时,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上门慰问并发放慰问金,慰问金标准为200元。居住异地的,将慰问金随同养老金予以发放。原则上每人只享受一次重病慰问。 (四)死亡慰问:退休人员死亡后,社区上门对其亲属进行慰问,慰问金标准为200元。居住异地的,于死亡手续办理后次月,将按照原养老金发放方式发放死亡慰问金。 (五)困难慰问: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家庭遭受重大灾难的,上门看望慰问。 71、什么是“六服务”? “六服务”是指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到六个方面的服务: (1)人事档案集中管理服务。由市退管中心对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免费查阅服务。 (2)医疗健康服务。每两年组织退休人员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立退休人员电子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医疗保健讲座等。 (3)文体活动服务。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做到社区每周有活动,街道每月有活动,区每季有活动,市每半年有一次大的活动。 (4)政策咨询和查询服务。为退休人员提供电话咨询、现场咨询和有关信息查询服务。 (5)报领丧葬抚恤费服务。退休人员死亡后,协助其亲属办理申领丧葬费、直系亲属抚恤费手续。 (6)引导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引导退休人员建立自管组织,为他们创造活动条件,提供相关服务。
Ⅸ 机关是否可以对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金及物品
机关是可以对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金及物品的,但要有确实的理由,如下发的文件内或上报上级主管单容位获批后。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