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人员 > 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

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

发布时间:2020-12-04 00:38:44

Ⅰ 事业单位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中人逐步过渡。指什么

1、“老人老办法”: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2、“新人新政策”: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3、“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里没有实行个人缴费,其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有体现这段时间的劳动贡献,因此将这段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1〕5号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1)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Ⅱ 我是事业单位有高级职称的女干部,退休时间刚好是2024年10月19曰,退休时算中人还是新人

新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所以她这种情况当然是算中人了

Ⅲ 老、中、新人养老退休如何界定有何区别

老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已退休人员,中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1998年6月30日后退休的人员。新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1、“老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参加工作(全国各地启动时间有先有后,并不统一),启动前退休的人员。“老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实际工作年限等情况,按照过去的老办法计发退休金

退休时的工龄=实际工作的工龄(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2、“中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1992~1995年, 具体时间以各地启动时间为准)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

启动前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启动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以此作为工龄,缴纳社会保险这一段的工 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工龄达到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方可退休。

退休时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1992~ 1995年前实际工作年限,可含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实际缴费年限

3、“新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后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必须至少缴足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

(3)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扩展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20多年来的退休人员社保制度,也就是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革之中,出现了两次重要的阶段性改革,出现了两次所谓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划分,也就产生了两类有所区别的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老人” "中人”和“新人”。

相同之处:

1、称呼:划分以后,涉及到的人群都分为三类,人群叫法都有相同的称呼,都叫"老人 "中人”和“新人”。

2、依据:均是退休养老制度的改革,均以改革时间节点为分水岭。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并已退休的人员,称为"老人”,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 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改革时间节点后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新人”。

3、结果:都和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有着根本性的联动关系,执行“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法,“新人” 新办法。

不同之处:

1、两次划分的时代背是和目的不同

第一次,1992~1995年,是企业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2018年10月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和企业人员退休制度并轨。

2、两次划分的政策指向性人群不同

第一次,面向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第二次,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3、企业退休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人的养老金的计发结果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有10年过渡性差额补贴,企业单位中人没有补贴。

Ⅳ 办理退休必须要有个人档案吗

老人100%要看档案。中人有视同工龄的人要看,另外也要看社保实际缴费。新人一般可以不看,只看社保实际缴费就行,但属于政策倾斜人群,不管是老人、中人,还是新人,还是要看档案。

首先要看你是老人,中人,还是新人,其次还要看你是否是政策倾斜人群,如是否有高级职称,是否是军转干部等等。

具体说明如下:

老人:退休时必须要审核人事档案,养老金的计算完全依据档案进行。退休工龄=档案工龄。养老金计算完全跟工龄挂钩,比如工龄满30年,养老金为退休前工资的100%。

老人分两种,企业老人和机关事业单位老人。

企业老人:指1992~1995年(各地时间节点不一样,早的1992,晚的1995)当地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此前退休的人。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指2014年10月1日养老制度并轨前参加工作,此前退休的人。

中人:退休时,有视同工龄的人,必须要审核人事档案。视同缴费年限=视同工龄=档案工龄,退休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其中,视同缴费年限看档案,有视同工龄的人,其档案和养老金的计算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实际缴费年限看社保系统里的数据。两者相结合,才能计算养老金的数据。

中人同样也分两种,企业中人和机关事业单位中。

企业单位中的人:指1992~1995年(各地时间节点不一样,早的1992,晚的1995)当地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

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指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

新人:退休时,绝多数人和人事档案关不大。退休工龄=社保实际缴费年限。少数政策倾斜的人还是要看人事档案。见后面相关说明。

新人同样也分为两种,企业新年人和机关事业单位新人。

企业新人:指1992~1995年(各地时间节点不一样,早的1992,晚的1995)当地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之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

机关事业单位新人:指2014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

政策倾斜人群退休时要看人事档案,确定是否可以享受政策有待。不管是老人,中人还是新人,都有一些人,退休时是有必要看人事档案的。因为他们属于政策倾斜人群,国家规定,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不能低于当地的平均养老金。

扩展材料

办理退休时需要的材料:

离休或退休提取业务办理指南离休或退休提取所需资料

1、职工本人的离、退休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单位开具的《公积金支取单》一式三联。

委托他人代办的需提供

1、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职工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一份(《授权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委托事项、委托人签字盖章);

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办理程序

第一步:职工凭提取证明文件,向所在单位提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申请,所在单位核实后,出具《支取单》;

第二步:职工持所需资料到中心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第三步:职工持中心开具的转帐支票到指定银行办理转帐手续;

第四步:职工将单位留存的《支取单》交单位经办人记帐。

参考资料

网络——退休

Ⅳ 事业单位改革中“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区分

“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中人”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新人”指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1〕5号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1、“老人老办法”: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2、“新人新政策”: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3、“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里没有实行个人缴费,其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有体现这段时间的劳动贡献,因此将这段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5)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Ⅵ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基础养老金每人一样吗

1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 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 险费由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缴费办法、待遇标准计算等与企业养老保险办法相似,工作人员将根据该办法的实施时间划定“老人”、“中人”、“新人”,实施不同 的参保办法,而因为参保人员在退休之后,可以享受到职业年金,待遇标准要比企业退休人员高。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的钱和企业比有差距吗?
缴费办法、待遇计算,与企保大抵相同
“缴费方式、缴费比例,以及最低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都与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大抵相同”,在看过国务院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后,南京市一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首先拿缴费方式来说,与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相同,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8%,单位缴纳比例为单位工资总额20%。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而今后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如何计算养老金待遇标准呢?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比如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9,这些都与企业养老保险办法相同。
就拿一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例,每年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进行缴费,他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就是1。从现在开始缴费到退休,缴费年限为35年,即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比例为35%,假设退休前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为8000元×35%=2800元。假如到他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里面有69500元,用来除以139,即可得出个人账户养老金,即500元。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2800元+500元=3300元,便是他退休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
2、两者待遇一样吗?另外享受职业年金,待遇标准高过企保
从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上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没有多大分别,那么两者的待遇是不是就一样呢?该负责人表示,在退休后的待遇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额外的补助,即职业年金。在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里面确实有关于职业年金的条款,即“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职业年金,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在缴纳,也是一块重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因为企业养老保险没有对职业年金有强制的规定,所有大多数单位都没有主动为员工缴纳这部分钱,退休之后自然享受不到这部分额外的收入,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除了拿到基本养老金之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年金收入,总体的待遇标准要超过企保,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如果这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有500元的话,那么他的最后退休工资能拿到3800元,比跟他同样缴费的企业退休人员要增加不少收入。
3、会“一刀切”吗?“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
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务院发布的参保人员也是区分对待的,根据该办法的正式实施时间,将工作人员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实施不同的参保办法和待遇标准。
“老人”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中人”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将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而该办法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
“新人”是指在该办法实施之后,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将直接按照办法中公布的参保办法按比例缴费,退休后按照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测算基本养老金待遇,并在此基础上享受职业年金补助。
4、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流动咋办?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可转移接续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在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该如何转接呢?据介绍,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另外,国家还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并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5、养老金余额如何继承
如未领够139个月养老金死亡余额可继承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到71.5岁才能领完,在此之前死亡的,个人账户里的余额都可以继承。而此前,2012年4月20日,江苏省人社厅曾下发通知,就江苏省参保人员死亡后,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继承有关事项作了明确规定。通知明确,个人账户余额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累计本息。参保人员死亡时没有供养直系亲属的,如个人账户有余额,个人账户储存额结息至其死亡当月,其个人账户余额依法继承。参保人员死亡时有供养直系亲属并按月领取定期救济金的,如个人账户有余额,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在其供养直系亲属失去供养条件前暂不予以继承并继续按规定计息。

Ⅶ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怎样计算退休工资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社部、财政部的规定,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如下:

1、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3、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4、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7)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扩展阅读:

1、2015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15〕2号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2、《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3、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4、《决定》要求,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Ⅷ 09年1月10日正式退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我算新人还是老人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国务院月14日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改革后,公务员养老待遇是否会下降?他们的养老金又从哪里来呢?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原来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都按照同样标准交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
再来看看改革后养老金怎么发。此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是根据本人退休时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按照70%到90%的比例发放。胡晓义表示,改革之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领到手的钱,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胡晓义:改了待遇确定机制或者叫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的。缴费越长肯定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那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养老待遇,究竟会不会降低?胡晓义强调,本着增量改革的原则,会努力保证现行养老待遇“不降低”:
胡晓义: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这不是我们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的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属于“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来到手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还将改革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调节,以保证待遇水平不至于降低。
这么听下来,您肯定会有点晕。这样,根据《决定》的计算方法,在不考虑收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的前提下,我们来算笔帐:
本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改革界限,区分“老人、新人、中人”,按不同方式发放养老金。首先来算算“老人”的养老金。
比如公务员老周,在2014年10月1日前就已经退休,属于“老人”,不受改革影响。老周的退休工资为4000元,按规定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比例的70%—90%,那么老周每个月能拿到的退休金,大概在2800到3600之间。
就是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
如果是2014年10月1日以后才参加工作,那就属于“新人”,比如24岁的小明,他怎么算呢?
“新人”完全按照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方式进行。小明距离60岁退休还有36年,假设小明的月缴费工资为5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也为
5000元,且36年保持不变。那么按照规定,小明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36%=1800元,这是他养老金的第一部分;
36年后他的个人账户,按照每月400块钱的标准,积累了17.2万元,再除以139个计发月数,他养老金的第二部分,个人账户每月有1243元。两项合计,小明退休后实际拿到的钱,是3043元。
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至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换句话说,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就相对复杂些。
今年40岁的在职公务员老李,他在2014年10月1日前,有16年工龄,还有20年退休,每年都是按照上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来缴费。那么到退休,他的缴费年限是36年。按退休前老李工资5000元算,他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元×36%=1800元。假如他退休时个人账户里面9.6万元,用来除以139个计发月数,那个人账户部分可发约690元。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1800元+690元=2490元,便是他退休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不过,除每月2490元外,老李还能领过渡性养老金。但是能领到多少,由于具体办法还未出台,所以无法计算。
存在了将近20年的养老双轨制,拉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退休待遇,带来不公平,这些年没少受到诟病。如今改革在即,社会上对于改革还存在一些疑问。比如,改革造成的转制成本如何消化?企业已积累的养老基金会不会被吃掉?
在某外企工作的网友@爱丽斯旺提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将近20年,目前基金账户积累超过3万亿,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刚刚开始,账上没钱,我们企业职工的钱会不会被“吃掉”?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解释说,《决定》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使用,因此不必担心:
胡晓义:改革之后,在制度模式和基本规则是和企业统一、一致的。但是基金单独统筹,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还是要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的资金渠道。
既然改革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由此触发第二个担忧——有专家提出,如果并轨后将大家“没缴费”的年限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高额转制成本会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
胡晓义: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就是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看上去那样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最后一个担忧,是来自公务员群体的。秦女士今年29岁,在北京某机关单位工作4年。她捏着工资条合计4000刚出头的总数,忧愁的问:
秦女士:如果在4月的工资的基础上如果再扣除一块儿养老保险的话,确实就会形成一定的这个负担。
此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提到,本次改革将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胡晓义确认,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文件已发到各单位:
胡晓义: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表示,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基于工资,而当前部分基层地区公务员收入比较低,一旦开始缴费,难免负担困难。调整工资,有利于消减改革初期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褚福灵:既然要缴费,缴费来自工资,工资又成天不提。因此,对工资我们要建立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和养老保险缴费同步改革,实现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形成一种基于缴费的、能够共担风险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Ⅸ 单位退休从报到批准得多长时间

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一般资料齐全,当月呈报,当月批准,在次月上旬前即可确定待遇并录入数据库,在规定的时间开始支付基本养老金。

以下提供杭州市的规定,供参考: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龄退休》

一、市社保局审批退休的范围

1、市属企业参保职工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人员;

2、部、省属企业参加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参保职工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人员;

3、市属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参保职工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人员;

二、退休审批的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上述人员,必须符合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满规定年限(“中人”10年,“新人”15年)两个条件,方可办理正常退休手续。

三、办理正常退休的审批程序

符合办理正常退休手续的人员,由单位填报《固定职工连续工龄视作缴费年限审批表》和《职工退休(退职)和基本养老金审批核定表》,经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报市社保局审批。

四、办理正常退休手续需携带的材料

1、职工本人档案;

2、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3、身份证复印件;

4、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5、办理政策性补缴需延迟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人员,需提供《延期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协议书》。

五、报批时间

退休人员的审批材料在到龄之月填报,经审核盖章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大厅养老待遇业务窗口。

六、其他有关规定

1、区属企业退休人员的审批由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

2、部属、省属、市属企业提前退休(包括特殊工种、因工致残、企业破产提前退休、病退、管理岗位女职工五十周岁以上要求变更岗位提前退休等)、退职的审批仍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办理。

3、失业人员和个体参保人员的退休审批,本市户籍人员到户口所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外地户籍人员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办理。

(9)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提前退休条件:

1、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小于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事业编制人员,本人自愿申请,经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业单位标准核定养老金。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或工龄25年以上的人员,如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可以提前离岗。在法定退休年龄内,领取离岗时的基本工资,档案工资享受在职人员的增资待遇,到法定退休年龄,一并计算工龄,计发退休费,在原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医疗保险享受原单位待遇,住房公积金以离岗时的标准工资为基数进行交纳。

3、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3周岁、女年满48周岁(女性工人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人事管理权限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后,允许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是指员工在没有达到国家或企业规定的年龄或服务期限时就退休的行为。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退休相关规定,欢迎阅读!

目前网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在疑问,如何才能提前退休,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呢?其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Ⅹ 2017年8月退休公务员属于新人还是中人

2017年8月退休公务员属于中人。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老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之前退休的人员;“中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新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阅读全文

与单位有人员退休新人能入编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些类人的养老金要停发 浏览:12
退休员工可以买社保吗 浏览:859
怎样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浏览:449
上海银行养老金提前领取 浏览:205
镇江枫叶红老年公寓 浏览:751
江苏省劳模退休工资增加百分之五吗 浏览:797
长寿火车站打车多少钱 浏览:23
父母真的烦怎么办 浏览:932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退休后可拿多少钱 浏览:61
池州秋浦敬老院电话 浏览: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么办 浏览:17
吃面养生总是反胃怎么回事 浏览:16
2019社保养老金涨多少 浏览:4
福州退休金补贴 浏览:158
贵州最长寿老兵去哪里了 浏览:620
长寿路到康王南路 浏览:46
广州社保个人退休年审 浏览:184
将养老保险转回户口所在地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849
2017感动中国人物孝敬父母的 浏览:948
石家庄养老院有哪些服务 浏览: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