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节包饺子的意义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
❷ 梦见己退休的同事包饺子
喜事,
❸ 春节包饺子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在临近春节之际,为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员工感受到
节日的温暖,并借此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公司特举办“喜迎新春·快乐包饺”活动。
二、活动主题
喜迎新春·快乐包饺
三、活动安排
一时间:1月26日周日下午15:30
二地点:员工食堂
三参加人员:全体员工
四、活动内容
一马上包饺
1、分组:抽签分组,相同号码为一组,每组三人,共六组;
2、主持人讲话,介绍本次比赛的规则,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3、三人合作开始包饺子计时1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包出数量最多的、最好的饺子一组获胜;
4、主持人公布名次,获得第一名的组,每人奖励新春礼包一个,最后一名的组将为全体员工服务煮饺子、端饺子;
二猜灯谜
煮饺子过程中穿插互动游戏——猜灯谜,在规定时间内猜对灯谜的员工将获得惊喜一份;
三惊喜连连
吃出惊喜、吃出财运,凡是吃到有特别食材的饺子,均可随机抽取现场红包一个。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❹ 迎新春包饺子送对联”活动
在临近春节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节日气氛, 2月7日上午,荣军医院开展了“迎新春 赠春联 包饺子”活动,医院干部职工、在院集中供养残疾军人、各类遗属等近400人参加。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院党委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印发了活动方案,相关院领导亲自抓,各科室在人员安排上给予支持配合,工作人员根据分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活动当天,医院举行了送春联、送祝福、包饺子、吃饺子和趣味竞猜等活动,组织部分干部职工和馅料、包饺子、做凉菜,医院有书法特长的同志现场挥毫,为大家书写了100余幅充满吉祥和祝福的春联。大家在现场分享共同劳动成果,吃着自己亲自动手包的香喷喷饺子,互相交流,并踊跃参与着趣味游戏活动,个个喜笑颜开。对不方便来活动现场的集中供养残疾军人和正在上班的工作人员,医院安排专人把满载着关心和幸福的饺子送到他们的家里或工作岗位。中午1点左右,整个活动顺利结束。
❺ 春节包饺子活动感想收获50字
过年了,我家乡有一风俗——包饺子,吃饺子,今天,我们一家人就自己动手包饺子,并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包饺子需准备的是:肉馅、饺子皮、一小杯水。妈妈先把准备好的肉切成小块,再由小块切成丝,然后再把肉丝剁几下,最后加上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后搅拌均匀,肉馅就算做好了。取一张饺子皮并放入馅料,用手沾一点水,沾在皮最外圈,将右端边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轻推内侧皮,食指将外侧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将褶折捏紧,这样饺子就做好了。包好了饺子,妈妈就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里蒸。在饺子煮的时候,我们商议好了,自己吃自己包的饺子。饺子蒸熟了,妈妈一打开锅盖,肉馅的香味扑鼻而来,开始品尝了,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包得像月牙的饺子,还是包得“皮开肉绽”的饺子,味道还是那样香美。
大家一边收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怎能不高兴?春节怎能过得不快乐?
❻ 老年公寓冬至包饺子活动的新闻稿怎么写
到老年公寓活动的前提:第一,首先确保志愿者领队和老年公寓负责人及老年公寓环境相对熟悉;第二,志愿者领队必须能够很好的驾驭志愿者。第三,活动开展形式:(1)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陪老人聊天、表演小节目(3)联欢。第四,到老年公寓有效活动时间不宜超过1.5个小时,不然老年人会很是吃力的。第五,准确计算从学校到公寓的时间(下面半小时为例)。活动方案:一、活动组织单位:二、活动时间:(要具体到小时,2010年12月26日7:30--11:00)三、活动人员:(最好在最后附上名单)四、活动开展形式:(现以联欢为例) 1、7:30志愿者集合,统一着装;8:00准时出发 2、8:30--9:00准备阶段,部分人员布置场地,部分人员到老人房间聊天,并于8:50左右开始扶老人到场地就坐 3、9:00---10:00联欢阶段,具体细节省略。 4、10:00---10:20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把场地还原,送老人回屋,登厕。志愿者集合返校。 5、10:50----11:00志愿者将所带物品归置原位。(校徽、志愿者胸牌、绶带等)五、公寓介绍六、活动总结,以报告形式。
❼ 包饺子的习俗
在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的盛行,一般在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的时候吃,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因“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关于过年为何吃饺子的传说,有过很多的版本,一种是说为了纪念盘古开天劈地,结束了宇宙混沌的状态,于是取“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据传在女娲捏土造人之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够固定不掉,女娲在造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用细线吧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造人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陷”(线),用嘴咬吃。
过年吃饺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陷,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陷里,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而且在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或者硬币包进饺子里,谁能吃到,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将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有些地区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求大吉大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顺心,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7)退休人员新春活动包饺子扩展阅读:
饺子起源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