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朋友老母亲去世了,老人生平简介怎么写
一般要写该老人的生卒年月,主要的大事经历(结婚、生子女、工作、任职等)的简单介绍,然后是一些主要的好的评价,及后代对老人的感激怀念之情。要有简略但有感情。
❷ 戴密微的生平简介
戴密微1894年9月13日生于瑞士洛桑,其父在那里任医学院教授。1914年从巴黎大学文学系毕业后,便于次年进入巴黎东方语言学院随从沙畹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 和烈维(Sylvain Lévi) 学习汉语和梵文,同时学习日文。1919年,毕业于东方语言学院,1920年赴河内法兰西远东学院工作。
1921年6月至1922年1月间,戴密微由法兰西远东学院派遣赴中国考察,在北京居住了很长时间,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 -1926年来华,被聘为厦门大学教授,担任西方哲学、佛教和梵文的教学工作。从1926年至1930年,他以日佛会馆寄宿生的身份到达东京,在日本东京法国会馆任研究员兼馆长。从1931年开始,戴密微先后执掌教席于巴黎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巴黎大学 (Sorbonne) 和高等实验研究学院第4系——历史语言系。1946年,马伯乐死于集中营,戴密微继任法兰西公学院中国语言文化教授,直至1964年退休。1951年戴密微被选为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的普通院士,于1959年担任了主席团主席的职务。
❸ 去世老干部生平简介由哪个部门写
老干部去世的生平简介,与普通百姓的略有区别,对老干部的评价有盖棺定论一说,因此只有组织上才能做出这个结论,负责这项工作的,应该是当地的组织人事部门,或老干部原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织)。
❹ 如何写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改改容易多了,具体情况你也没说清楚,不过相信你能行,下面的不错:
黄春海教授是辽宁省新民县黄家山村人,1921年11月4日生,195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开始带研究生,1990年12月退休。
黄春海教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开发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为山东省第一个地理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硕士点的成功申报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他1959年开始发表《济南泉水》、《济南地质的研究》论文,承担省教委课题《泉水来源试验研究》,2006年出版专著《趵突流长》。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济南泉水成因,成功预测趵突泉喷涌时间,是济南保泉专家。
自1972年以来,他奔波于济南南部山区、临沂、枣庄、烟台等地的贫困缺水山区,出版专著《地下水开发研究》、《山东省地貌区划》,为解决山区人畜饮水与农田灌溉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找水专家”,其中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聂家村村民为感激他,还为他树《饮水思源》碑以示纪念。
1990年退休后,他仍老骥伏枥,志争朝夕,关心学院的建设发展;他笔耕不掇,还获得科研项目及奖励7项,并以85岁高龄出版专著《趵突流长》。他不辞劳苦关心山区人民的吃水问题,不顾七十多岁高龄经常吃住在山区人民家中,有时连夜从济南赶往掘井现场,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枣庄、临沂等地山区人民解决吃水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4年他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愚公奖》证书。
黄春海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省及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顾问,山东地理学会、地震学会、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之说中“南陈”即陈鹤琴,他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夏回国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以及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和特殊儿童辅导院。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和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陈鹤琴热爱祖国、热爱儿童,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和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是研究中国儿童心理的第—人,著行《儿童心理之研究》等。他撰写的《家庭教育》,可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的“网络全书”。他在鼓楼幼稚园的研究形成了“中心制课程”(即单元教学),奠定了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他结合实践研究,创办《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新儿童教育》件刊物,主编幼稚教育从书、儿童科学教育从书等,编写了多种儿童教育书籍、教材和读物,创制了许多教具、玩具和体育、游戏用品。他创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三大纲领: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人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还提出“活教育”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育原则、学习四步骤和五指活动等。
陈鹤琴主张培养幼稚师范学生具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并组织群众性的幼稚教育和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加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陈鹤琴一生发表约400万字的著作,已收入《陈鹤琴教育文集》、《陈鹤琴全集》。
❺ 离退休干部去世后单位不能念生平简介
除非他是违法犯罪落马,否则一般都会的念的。但是自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一切活动尽量简洁,不能铺张浪费
❻ 老人吴庆恒的生平简介
吴庆恒——"海鸥老人"
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他被人们称为"海鸥老人"。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老人总会出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每来一次都会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喂它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这群海鸥。
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已经褪色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他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是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在滇池越冬的海鸥,1985年开始,有一部分飞到了昆明市区来觅食。
据说,从此,在海鸥来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老人几乎天天都步行十几里路赶来喂海鸥,风雨无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
吴庆恒老人,不过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个退休工人,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他凭什么来“自费”喂养到“公众场所”觅食的、野生动物的海鸥?
据说,吴庆恒老人自奉微薄,除了吸当时两毛钱一盒的劣质烟,他没有嗜好,就只“嗜好”来喂养和亲近海鸥。
据说,现在昆明人喂食海鸥的方法——把饼干面包掰成碎片,摆放在翠湖畔的栏杆上——就是吴庆恒老人率先采用的:老人认为,把食物丢到湖水里让海鸥吃,那湖水有污染,可能导致海鸥得病,因而要让海鸥吃上干净的食物。
据说,老人不但喂食,还和海鸥们喋喋不休地谈话;而那被喂食的海鸥,也“认识”吴庆恒老人了。老人给其中的一些还取了名,一叫,那被叫的海鸥就会飞来老人身边
海鸥到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每晚在工厂食堂吃一份简单饭菜;然后就捡拾别人不吃了的馒头,再配以自己买来的鸡蛋、面粉,制作成“海鸥饼干”,第二天拿去给海鸥喂食。
据说,吴庆恒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居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是他准备制作“海鸥饼干”的!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和对老人的敬仰。
❼ 求一份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样本,可供参考: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居里夫人简介 :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教师悼词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愁云惨淡满山翠柏洒清泪,音容寂寞潇湘流水放悲声。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退休老教师xxx同志。在此,我谨代表南义学区全体师生,对xxx老师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诚挚问候。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心情也十分沉重。因为xxx老师的去世,使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老师,好同志。当年情景历在目,回首故人今不在,此时此刻, 松涛为之啜泣,苍天为之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同事伤怀,可谓酷暑高山百草泣,万里云空白鹤飞。
xxx老师xx年xx月出生在一个xx家庭。xx年x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xx月参加工作,因工作业绩显著,xx年xx月被评为xx高级xx教师,xx月被xx授予“优秀教师”称号,xx年x月光荣退休。xx年xx月 日因xx逝世,享年xx岁。在近xx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xx同志先后在xx学校任教并担任学校xx等主要领导职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xx老师的一生,是谦和的一生,是正直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xx年来,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师德高尚。无论在哪所学校,无论在何种岗位。xx老师都能以校为家,以教育事业为中心工作,一心一意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一片丹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 他刻苦钻研业务,踏踏实实工作,以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现在,他的学生遍及各地,真是绿洲盎然清宜人,桃李芬芳满天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人生诺言,为福及桑梓,造福子孙出了力,流了汗,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可谓是xx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圆。近xx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
xx老师为人忠厚,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要求严格,管教规范,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人奔西土,音容犹存。xx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我们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动力。xx老师虽然走了,但更多的人会继承他的遗志,将他未竟的事业进行下去。 xx老师虽然离去了,但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发扬光大,恪尽职守,兴家立业! xx老师您安息吧!
xx年xx月xx日
❽ 田汝康的生平简介
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受英国殖民地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委任,前往砂拉越从事该地华人社会结构的研究。1950年回国后,因涉嫌所谓“历史问题”,而遭受迫害。但他始终相信党最终会将事情搞清楚的,1984年4 月,复旦大学赴美国加州大学代表团,曾向正在该校作访问学者的田汝康教授,宣布对他的平反决定。2006年7月20日,逝世於昆明。
田汝康曾任教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社会学系主任,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社会学系的学科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79年至1992年间,曾担任英国剑桥克莱尔学院客座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普林斯顿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著名大学的访问教授。田汝康曾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顾问。退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为中国的华侨史和东南亚史研究作出很大的贡献。
❾ 林丁的生平简介
1951年受文化馆委托,课余为回乡艺人姐妹班导演了《信陵公子》、《玉面狼》、《父子争先》等新编越剧,又为她们改编导演《皇帝与妓女》参加地区会演。获奖后姐妹班奉命改组为新昌县越剧团,林丁也从学校调进越剧团任团长兼编导,从此他便一生与新昌越剧的三起三落共浮沉。
40年代以来他创作和改编的剧本有五六十出。
退休后又为宁波市越剧团编导了《碧玉桃花》和《双龙剑》
1989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事迹已刊入《中国文艺家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