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院强制执行,是否则能冻结被执行人养老金账户
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可以冻结、划扣被执行人的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回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但是答应当为离退休人员留出必要的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标准可参照当地的有关标准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执行程序中能否扣划离退休人员离休金退休金清偿其债务问题的答复》(法研[2002]13号,2002年1月30日)规定:“为公平保护债权人和离退休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离退休金发放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上述单位或者机构应当予以协助。人民法院在执行时应当为离退休人员留出必要的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标准可参照当地的有关标准确定。”
Ⅱ 今年退休人员还用认证吗
今年己经认证了,明年还要继续认证,不认证是不行因为退休的工人逐渐增多,这样好管理。
Ⅲ 欠债不能偿还 法院冻结了养老保险账户 请问到底有没有权利冻结
可以冻结,但必须要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规定如下: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3)被法院冻结的退休人员的账户可以认证吗扩展阅读
当年,认识多年的张某向李某借了几千块钱,说是做生意要周转资金。而当时的几千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开始李某还有些犹豫,不过看到张某生意很是兴隆,碍于朋友情谊,李某还是答应了。
原本张某答应很快就会将这笔钱还回来,结果却一直拖欠不还。李某催了张某好几次,张某每次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李某。
李某一开始还以为张某或许是有苦衷,过一段时间就还钱,但没想到张某借了几年却丝毫没有要还的迹象。
无奈下,李某也顾不上什么朋友情谊了,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了。然而,虽然赢了官司,对方却死活都不履行。得知李某已经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后,张某干脆人间蒸发,一躲就是30年。
如今,张某和李某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对于李某来说,几千块早已经不值钱了,可他却一直将此事记在心里。
前一阵子,他来到法院,要求再次恢复执行。而法院得知“老赖”张某已经退休后,来到社保中心进行了查询。这一查询,果然找到了张某的资料。随后,法院立刻对张某的账户进行了冻结。这意味着,退休后的张某,将无法拿到自己的养老保险金。发现这一情况,张某急了,赶紧来法院“投案”,乖乖把钱还给了李某。
金陵晚报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离退休金发放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
而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养老保险金一项与退休金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属于“五险”范畴,这笔资金在劳动者未退休前不能强制执行。但一旦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这笔资金就转化为劳动者的退休工资,按月打入劳动者的工资账户,这个时候,法院当然可以强制执行,但要给债务人留出必需的生活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人民网—“老赖”欠债30年退休金被冻结才出来还钱
Ⅳ 法院冻结退休工资卡合法么
法院冻结退休工资卡是合法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
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4)被法院冻结的退休人员的账户可以认证吗扩展阅读:
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变卖是指强制出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措施。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
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变卖的价格应当合理。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所得的金钱,应及时交付申请执行人,并结束执行程序。
Ⅳ 法院是否可以查封养老金账户用于还债
法院可以查封养老金账户。
当退休人员作为被执行人时,其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无疑属于责任财产,可以用于清偿债务。社保机构作为养老金的管理和发放部门,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冻结、扣划养老金。考虑到退体人员属于特殊群体,最高法院法研[2002]13号答复,对人民法院执行养老金已经在执行顺位和限度上作出了保护性规定,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实践中,很多申请执行人的境遇远比作为被执行人的退休人员困难。故社保机构于法于理于情都应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养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Ⅵ 退休工资被法院冻结后社区证明
执行行为合法的,积极筹款,归还债务,争取早日解冻;执行行为不合法的,可 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 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 法院申请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于执行程序中能否扣划离退休人员离休金退休金清偿其债务问题的答复》
法研[2002]13号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津高法[2001]28号《关于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扣划被执行人工资收入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为公平保护债权人和离退休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离退休金发放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上述单位或者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人民法院在执行时应当为离退休人员留出必要的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标准可参照当地的有关标准确定。
二○○二年一月三十日
Ⅶ 法院能冻结被执行人的养老金吗
人民法来院可以扣留、划转退休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清偿债务,但应当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余留退休职工本人及其抚养人口必须的生活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于执行程序中能否扣划离退休人员离休金退休金清偿其债务问题的答复》
法研[2002]13号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津高法[2001]28号《关于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扣划被执行人工资收入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为公平保护债权人和离退休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离退休金发放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上述单位或者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人民法院在执行时应当为离退休人员留出必要的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标准可参照当地的有关标准确定。
二○○二年一月三十日
Ⅷ 发养老金的存折被法院冻结能另外办一个账户把养老金打到另外的账户上吗
目前关于此问题的司法解释与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规章内容互相内冲突,导致实务容中执行不一。
1:法院可以查封、冻结该账户,但需要给你留出你本人你需要你供养亲属的最低生活费,如果养老金低于当地最低基本生活,法院不应该冻结。
2:养老金是公民基本生存保障,民事执行要确保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对养老金账户不得冻结最高法院有明确规定。
Ⅸ 退休人员社保卡与银行卡绑定,银行卡被法院冻结,社保卡里的钱能取出来吗
不可以,两卡绑定所有信息合一,银行卡被冻结,那绑定的其他卡也一并冻结
Ⅹ 法院能冻结退休工资吗我有个执行案件法院冻结了我的退休社保工资卡请问法院能不能冻结我提出执行异议,法
(小尘4x/图)
因为没有偿还去世儿子的债务,年逾七十的老人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放养老金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无法取款,面临着失去生活来源的困境,身患癌症的老人医药费也无法支付。法院执行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据上游新闻报道,两位今年分别73岁和71岁的老人被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他们用于发放养老金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不能取款。原因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借了朋友一笔钱,还有40万元没有偿还就去世了。朋友到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死者的遗产价值大于债务,两位老人及他们的孙女是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没有表示要放弃继承,所以应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偿还借款本金及起诉之日起的利息。
这起官司的判决并没有问题。虽说现代法律认为父母与成年子女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并不存在“父债子还”“子债父还”的义务,但民法也规定,债务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如果不放弃继承死者的遗产,就需要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死者的债务,如果遗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继承人对不足的部分不负有偿还义务,当然其也可以自愿偿还。
问题出在执行上。因为老人和孙女没有履行判决义务,原告申请执行,法院于是将老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还冻结了老人的银行账户。而根据老人方面提供的信息,儿子的遗产还没有继承,这些银行账户中的财产,是他们的养老金,并不是继承的儿子的遗产。这一点其实法院在之前的一份执行异议裁定中已经确认过了。早在2019年,债权人就申请了执行,法院当时也冻结了两位老人的银行账户。死者母亲提出了执行异议,并提交了包括银行账户流水等在内的证据,证明其名下银行账户的财产是其养老金,并不是继承来的儿子遗产。当时法院对此予以确认,并在2019年7月5日作出裁定,认定申请执行人没有提供证据证实死者母亲继承遗产,其养老金不是死者的遗产,因此支持死者母亲的执行异议,解除了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撤销了对其实施的限制消费措施。
但是半年多之后,法院又恢复了执行,再次冻结了老人的账号。难道是有了新的证据证明死者的遗产已经被继承了?
另外,根据最高法有关规定,法院在执行时,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而死者母亲身患癌症,目前无意识、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呼吸机、导管流食维持生存,日常医疗费用开支巨大。这些情况,法院在第一次受理执行异议时就已经知晓。即使有证据证明老人银行账户中有继承的儿子的遗产,法院也只能在这些遗产的额度内划扣或者冻结,而不应该直接冻结老人账户,导致老人完全无法取款。不能取款,可能耽误治疗,有可能给老人的病情带来影响。
那如果继承人一直不继承死者的遗产,债务人的权益如何保障呢?如果继承人迟迟不进行继承,又不放弃继承,导致遗产长期悬而不决,会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债务人可以请求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处置,在处置所得中优先偿还债务,有剩余则交还继承人继承。
法院执行关系到判决的最终实现,如果判决得不到执行,那无异于一纸空文,不仅无法保护胜诉一方的利益,司法权威也会受到侵蚀。但是法院执行也应该具有人道主义关怀,保障被执行人的生存权。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最高法规定,执行中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必需的生活费用,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只能查封而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当下,法院有能力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也可以估算被执行人生活必需的生活费用大概是多少,执行工作应该更加细致,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利益的同时,也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生存权。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