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人员 > 临近退休人员群体心理

临近退休人员群体心理

发布时间:2021-02-09 00:46:05

A. 退休人员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一位刚退休的老者,吃过早饭便习惯性地拿起公文包往外走,家人问题:“干什么去呀?”老人说:“上班。”家人哄堂大笑,老人这才恍然大悟,不无尴尬。

一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看到小轿车开过来,以为是来接自己的,然而车却从他面前径直开过去。

这就是离退休、每个“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人到晚年都要面临的一个事实。也正因为离退休后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开篇两位那样微妙的经历,多数老人都会发生心理状态的不同程度的改变。有些人对此能进行自我调适,很快便能适应;而有些老人,特别是思想准备不足的老人,如果加上性格不够开朗,就容易发生适应不良,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表现为孤独、抑郁、焦躁、情绪不稳、易怒,甚至发展为老年期抑郁症,还有的老人表现为医学检查无异常发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如头晕、头痛、乏力、胃口不好、肢体麻木等。要预防这种心理问题,离退休老人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该有所作为才是。

(1)改变认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首先离退休老人不能认为退休是单位、社会对自己的抛弃,不能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应认识到这就像接力赛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该把接力棒交给别人,自己“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工作了一辈子,从岗位上退下来,对老年人的健康更有益,而且退下来之后仍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自己的余热,离退休可以意味着新的开始。

(2)合理安排,开始新生活。认识自己角色的改变之后,就该着手安排自己的新生活。挖掘自己过去少有时间从事的业余爱好,并合理饮食。可以动手撰写回忆录,定期与老朋友聚会,外出旅游,养花植木,吟诗作画,参加健身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上老年大学,多接触新人新事,更新知识,以防心理老化。

(3)子女要关心和尊重老人的生活权益,“常回家看看”,但却不可把老人当做保姆,要尽最大可能让他们身心健康,安享天伦。

(4)社会应多给予支持,组织鼓励老人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减少孤独和寂寞,定期去探望,特别是传统节日,应给他们送去心理慰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5)一旦发生离退休综合征,应送老人到正规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才是老人快乐的源泉。

B. 当一个年轻人拥有老年退休心理时他该怎么办

世间来本来没有路,走的多了也便就源是路了。
出了学校就能找到好的工作那是很少数人的优待。大多数高学历高水平的人,还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坚持一下,冷静一下自己。出路总是有的。
如果用金钱能买到幸福,那就请您离那个女孩子远一些。、
或许他不要财富,她需要的是真的爱他的人。爱比什么都值钱。
在公司里不是混日子,给自己点自信。
祝你成功!

C. 当一个年轻人拥有老年退休心理时他该怎么办 他该如何克服这种心态

说明这个人已经看淡了很多
经历了也不是平常人经历的事情
只有让他看见希望才能改变

D. 怎么愉快的迎接退休生活

一、“近年来,我国对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调适和关怀机制都在逐步加强和完善,但对于临近退休人员这个过渡性群体,似乎关注得还不够。”马成奎说,帮助临近退休人员调适好心理状态,可以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活得更有质量。为此,他建议:一、临近退休人员是单位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各级组织应予以他们心理关怀和工作上的肯定。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每一位临退人员所产生的心理波动,及时帮助他们确定好退休生活的思路。条件具备的单位,还可以建立临近退休人员和退休人员的联系制度,让他们提前感受退休生活,逐渐适应,帮助他们制定好退休生活规划,通过交流规划引导大家自然过渡到退休生活。

二、成立临近退休人员俱乐部,对他们进行退休适应性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人生设计与人生价值的重新认识、能力的再开发、健康和家庭问题、再就业的准备、退休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其目的是使即将退休的人员能够在在职期间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以利于他们退休后积极地生活。

三、临近退休人员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应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关怀。包括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临退人员感到家庭的温暖;多倾听临退人员的心理感受,帮助临退人员做必要的心理疏导;多给临退人员退休生活一些积极、可行的建议,帮助临退人员找到退休生活的新追求。

E. 如何应对退休老人心理落差

第一,对退休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管职位高下,人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是生专命历程中一个必属然经历的过程。第二,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适当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员谈谈。做领导的,少坐些公车,少一些应酬。第三,退休老人应该多观察社会现象,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

F. 当你临近退休时,你的心里感受是什麽

人生的辉煌已经过去,开始新的生活了

G. 怎样学会适应离退休后的心理

离退休以后,社会职能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新的反应。对大版部分人来说,工权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与他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尊严、愉快和烦恼紧密相关。因此,离退休是生活中一次重大的变革,常常需要经过四个时期,才能在心理上适应而安定下来。

(1)期待期

即知道自己要离退休了,心理上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对离退休持不同态度的人,心情是不一样的。此期情绪波动较大。

(2)离退休期

即正式离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的时期。此期的心理反映比较矛盾,如有的老同志猛然间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无所适从,有些不太适应,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往往愉快和留恋交织在一起。

(3)适应期

离退休以后,生活内容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抑郁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应。闲散的生活有时也会给一些人以轻松舒适感,但对有些人来说,长期的懒散生活,只会使人厌倦,甚至有人发生一时性的情绪和心理机能失调。因此,必须以新的内容充实离退休生活,多寻找自己的乐趣,使生活富有色彩而逐步适应。

最后是稳定期。即建立了新生活秩序的时期。此期老年人的心理活动趋于稳定。

H. 退休人员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理

‍‍

首先要面对现实,敢于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实。重新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要想得开,放得下,要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以积极的心态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心情不好时要及时找亲人、朋友谈谈,求得理解。使不良情绪尽快放松或转移;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礼尚往来,以诚相待,创造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的条件。另外,退休老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物质和精神上期望不应过高,要做到知足常乐、安享晚年。自我调节困难或不成功时,要及时做心理咨询或请心理医生治疗。退休后应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保持和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如养花、养鸟、下棋、打牌、跳舞、唱戏等,与爱好相同的朋友一起活动,享受退休后的欢乐。夫妻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照顾,共度晚年。不要过分依赖或过多干预子女,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要常与儿辈交谈,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有可能的话,要多关心、照顾孙辈,天真活泼的孩子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乐趣,但不能过度溺爱,更不能干涉他们父母的管教,充当保护伞的角色,否则会引起家庭矛盾。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地位和名誉等将发生变化。退休后,离开了多年倾心、热爱的工作岗位,多年适应的工作规律、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退休老人多思多虑,敏感性增加,加上年老所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就会产生疑虑、焦躁心理。有人称上述现象为“离退休综合征”,它实际上是一组适应性的心理障碍,据统计,约24.6%退休老人有此障碍。这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会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心身疾病,加速衰老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退休老人要注意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正确面对退休这一重大生活变动,预防、克服和战胜“离退休综合征”。

‍‍
阅读全文

与临近退休人员群体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幼儿园敬老院献爱心方案 浏览:697
父母对社会消极怎么办 浏览:995
体检膀胱镜多少钱 浏览:570
真正长寿 浏览:379
老人死后多久停保 浏览:229
一个人要诚实守信孝顺善良 浏览:140
什么药可以长期吃养生 浏览:756
养老保险公示表 浏览:512
体检胆囊结石挂什么科 浏览:32
英语孝敬父母的手抄报 浏览:828
初中开学体检都有哪些项目 浏览:144
老年人的电话卡丢失有什么危害 浏览:843
簪中录女主父母怎么死的 浏览:742
女孩子回家怎么联系父母 浏览:111
长寿微笑 浏览:511
河南社保养老金大概是多少 浏览:179
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基数 浏览:301
九九重阳节小持 浏览:224
养老保险28年和30年差多少钱 浏览:177
用长寿丸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