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事让你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
小编认为,人生在世,生儿为人,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的父母多多少少存在着一起看法,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这其中说不定有着什么难言之隐。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一谈,有哪些事让你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哦。
❷ 愚孝的例子(古时候的)
1、郭巨埋儿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2、老莱斑衣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3、《北史》故事
《北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顾协的人,早在幼年他母亲就为他订了亲,盼望他早日成人,好抱孙子。
谁知他还没成亲,他母亲就去世了,死前还一再嘱咐早接媳妇过来。为古礼他推迟婚期,守丧3年。3年过后,他应该结婚了,可他仍不办婚事,一直到了60岁才把那女人迎娶过门,可老婆已不能生育了。两人直到死也没有生孩子。
4、《国朝史余》的故事
明代《国朝史余》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陈献章的孝子,每次进妻子的卧室之前,总要先去秉告母亲,说:“您的儿子献章想求个儿子,我要进妻子房间睡觉了”。
他的上司听说后,当面严肃地批评他说:“你说什么话?你忘了你母亲是个寡妇啦!”羞得陈献章无言以对。他母亲是寡妇,内心难言之隐难以言表,他却每次和老婆睡觉都要当面报告,你这不是拿刀子捅母亲的心吗?
某朝常熟县有个叫周木的人,每天早上父亲还没起床,他就去敲门问安。时间一长,父亲就火了。一天早上他又去敲门,父亲问:“谁敲门?”他答曰:“周木问安”。父亲大怒:“我正睡得香,谁用你来问安!”
后来人们把这两件事联在一起,编成对语,讽刺那些搞表面文章,对父母愚孝的人是“周木问安,献章求嗣”。
5、陆游的故事
陆游和表妹唐婉伉俪情深,只因为唐婉无所出,没生孩子,而且两人太恩爱了,成天腻歪在一起,无心读书和仕途。其母嫉妒唐婉和他儿子的亲密关系,还怪唐婉不生育,还有影响他儿子的远大前程。
陆游听从母命休弃唐婉,唐婉再嫁的人是皇族,还对她一往情深,陆放翁不甘心,沈园重逢后,高调题诗《钗头凤》,表白自己的“情非得已”。唐婉看见后很快郁郁而终。
❸ 一个人多年不回家,父母过世都不回去的人,他是什么心理
其次,他很想回来,但被别的事情绊住了手脚,回去不了。这也是他没有办法左右的事情,时间一拖就成了深深地遗憾,因为心中拥有愧疚,直到父母去世后,他依旧没有回去,因为去无颜面对。
生活的无奈很多,有时候人并不能左右,没办法只得在心中深深地自责,但过去了事情,再也回不去了,本来心中难过,愧疚,也不想回来再给大家添堵,或许他有难言之隐,并不想说与人听。
父母不在了,他难受,但却不想遭受到任何人的指责和询问,甚至异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