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多少家庭败在父母的嘴上

多少家庭败在父母的嘴上

发布时间:2025-09-23 02:02:35

⑴ 父母索取无度 愚孝只会害了自己的家庭

中国是个以孝为美德的国家,歌颂的是天下的父母都是无私的爱着子女的,这种道德捆绑让一些子女很困扰,然而,有些父母真的自私到只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只是他们的附属品,儿女一度的付出与忍让,只能换来他们的贪得无厌,这样的父母,我想说:请你们滚!

《奇葩说》上,陈铭老师的金句:“人性奇妙的地方之一,只要人生中有捷径,捷径很快就会变成唯一的路”。这句话的确是真理,有些父母发现可以从自己儿女身上不断索取财富、荣誉,于是儿女便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唯一路径。

今天,我以我的闺蜜冬瓜为例,来讲讲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见的这种贪得无厌、索取无度的父母。午休刚醒的时候,接到冬瓜的来电,电话里她哭着告诉我,仅仅因为自己没有给20万给她妈妈盖房子,被妈妈诅咒会死,一定会死!我在想,这是一个心肠多么蛇蝎的母亲,才能说出这番令人发指的话!何况,冬瓜才刚验出怀了宝宝,她的母亲不百般照顾、多加呵护就算了,居然说出这种话来伤害自己的女儿,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金钱欲求没有被答应!

冬瓜是家里的老大,老二是个妹妹,老三是个儿子,妈妈极度疼爱偏心这个儿子,现在冬瓜和妹妹都已经出嫁,家里仅剩一个小弟弟在读初中,父母也都有劳动力,有收入,家里也已经盖好了几层楼,装修好了。事实上,家里经济压力并不大,也有一定存款,相比起《欢乐颂》电视剧里樊胜美的家庭来说,这已经优越太多了,樊胜美的父母没有劳动力,哥嫂不努力赚钱,天天败家,父亲躺在床上靠药物维持,侄子还很小,这样的一个家庭,对樊胜美来说是一个无底洞。可反观我闺蜜,我觉得虽然家庭不算太富有,但至少不会很拮据,更用不着靠已经出嫁的女儿来贴补自己的家庭。

冬瓜去年10月结婚,老公是自由创业者,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小的旅行社,属于艰难的创业前期,投入成本大,赚钱也非易事,都是靠自己一趟一趟去外面带团赚来的血汗钱,也不是家底殷实的富二代。妹妹出嫁的人家,经济会比我闺蜜老公家更好一点,她的妈妈对两个女儿同时提出了盖房要她们支援20万的要求,她妈妈如是说:“盖一个新房出来,回头把它卖掉,赚点钱,这样你爸爸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并不是第一次索取了,自冬瓜结婚后,她的母亲便以各种理由要两个女婿给钱,冬瓜的老公婚后也陆陆续续给她娘家买了一些家具彩电,冬瓜也用自己所有的积蓄给她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但却获得了她母亲的吐槽——这金项链太小了,太小气了。是的,就是这样一个不配做母亲的人,只知道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顾自己孩子的人,这样的人,为人父母,恐怕只会树立坏榜样。

冬瓜总是念在父母对自己有养育教导之恩,一味地容忍和满足她,我想说,这是一定程度上的愚孝,父母索求无度,是道德绑架,不是爱。暂且不说女婿有没有能力帮得上娘家,但靠压榨女婿的钱来让自己的家庭存款更厚实一点,这样的父母已经不值得子女尊敬和爱戴了。

冬瓜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张韶涵的妈妈。张韶涵被妈妈拿走一亿身家,被妈妈诬陷吸毒酗酒不孝女,被妈妈泼脏水,被父母和舅舅联手诋毁,母女断绝关系,形象事业一落千丈,到了最低谷。曾经的梅艳芳等女星或替母还债,或是被亲妈手撕。其实,这还算好的。由于父母重男轻女,一连生下7个孩子,演员徐婷没日没夜的拍戏,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26岁的花季离世。

港媒报道称,张柏芝自曝被欺负18年,这次想要清算家人。张柏芝和谢霆锋离婚之后,男方在经济上提供的生活费完全够张柏芝维持离婚前的水平。但是张柏芝依旧要时刻照顾和接济娘家人,包括离异父母的各自家庭以及自己的姐姐戴碧芝、两个弟弟豪龙和柏文,还要为他们买房买车。独力支撑18年之后,张柏芝心力交瘁已无力支撑,想要断绝对原生家庭的供养。当时她的观念是,自己年轻,多吃点苦也没什么,现在她醒悟了。

娱乐圈和张柏芝有着类似遭遇的,是蔡少芬。她妈妈和张柏芝爸爸相同,嗜赌,还经常借高利贷。为了最大化的榨取女儿的价值,蔡母亲自把女儿送上了富商的床。据传刘富商为蔡母还的赌债高达近亿港元。2000年,蔡少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宣布和母亲断绝关系,警告众人不要再借钱给她妈妈,自己早已无力偿还。蔡少芬和母亲断绝关系后,生活状况才渐渐得到好转,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就连科比也痛斥父母:“当你在不停地给他们东西,而他们却一味只知道去索取的时候,你就不得不有些反应了,难道这样的索取无度就没有一个底线吗?你们给了我很大的伤害,爱在哪里?”最后,科比断了给父母的经济来源,终止了父母的这种索取无度!

这么多的例子,不禁让我想问一问这些父母,你们生养孩子,只是为了无度的索取吗?在你们心里,钱真的能衡量血浓于水的亲情吗?给钱就是孝,不给钱就是不孝?孩子只是你们的取款机吗?我也想对冬瓜说:醒醒吧,你这是愚孝,对你的父母百害而无一利,你要采取措施来终止这样一个无度的索取了,否则你会活得很累的。

面对父母的索取无度,愚孝只能害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斩不断的联系,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我们要好好活着。

⑵ “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如果说父母在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不管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父母总归还有自知之明:自己到了用人的时候了。

其实我见过一种父母,他们从内心并不存在这种小心翼翼。即使到了风烛残年,即使已经不能自理,依然态度强硬。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只能无条件的对我好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父母的架子 。他们从小灌输给子女的唯一理念就是,我生了你,你必须得孝顺我 。并不断的向子女索取,以求得回报。

无论什么关系,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如果用理性的观念强制感性,温暖度恐怕会降低很多。

这种以索取为目的的父母,如果遇到的是孝顺的子女,也会被善待,但在孝顺的同时,只会让子女的心一天天凉透。这种父母的子女无疑是悲哀的。如果遇到的是不孝子孙,后果可能不敢设想。

有自知之明的、小心翼翼的父母也会因自己子女的品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常言说的好:亲慈子孝。还是让亲情把父母和子女联系起来吧。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被善待,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

让亲情充溢在每个父母和子女相伴的空间。子女不必让父母因年老而变得小心翼翼,而父母也不必用小心翼翼来换取子女孝顺。

我家楼上有个邻居,男主人姓马,退休前是 汽车 司机。我们都称他马师傅。马师傅有个儿子,我们叫他小马就住在我们对面的一栋楼上。

马师傅的孙子是他们老两口带大的。只要小马媳妇一管教孩子,孙子就到爷爷这里来告状。于是半夜我们常常听到马师傅站在自家阳台上朝着儿子的窗口开骂:“你们两口子真不要脸……”。儿子媳妇不敢吭气。

只要听到小马的儿子哭着上楼,没几分钟,马师傅的骂声便划破夜空。

有一次我在楼道里看见两个人搀扶着哭哭啼啼的马师傅的老伴。后来才知道是老婆婆打了儿媳妇,结果自己气得不行,被人送回来了。

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马师傅60多岁。

上个月马师傅让儿子给他取退休金。卡里面有一万多块钱。他让儿子取五千。小马去自动取款机上取,结果卡被吞了。小马联系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让他过几日去取。小马拿到卡后,取了五千元,结果卡上只剩下几元钱。

马师傅觉得不对,取了五千,还应该剩五千多才对呀。他不敢问儿子,找老朋友一起去银行问。他们到银行问,人家还要当事人一起来,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地给儿子说了这件事。后来还是小马和老马一起去银行,问题解决了。

以前动辄骂儿子的马师傅,如今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为什么呢?老了,凡事要靠儿子,只能看儿子的脸色。这就是老年人的悲哀。

这个,我深有体会!

我母亲以前是个教师,无论在哪里,在哪面,都十分强势!

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六十年代,那时家家户户都稀罕儿子,我比弟弟大五岁,他基本上是在我背上长大的!这似乎无可厚非!

但我姐姐从来不需要做什么家务事,她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上学、读书!受我强势的妈,独宠!全家人的家务事几乎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不仅要承担家务,还要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挨饿!我虽然也接受正常教育毕业18岁参加了工作,二十岁结婚、生女,不到二十二岁离婚,去外地打工!但我遇到了我生命中的最好的好人 我的丈夫。他把我宠成了皇后,让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提起我不幸的童年,真不愿意再对我母亲好下去!但我老公常常开导我:“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她既然给了你最宝贵的生命,她就是最伟大的人!我们就应该尊敬她!”所以,我们虽然和母亲分居两地,但时时回去看望她,给她买她最喜欢的东西,给她拿她最喜欢的 钱!

而我的姐姐,她独宠的女儿,一生未婚。年轻时,年年出国游,快退休时,还是在我和母亲的督促、资助下,在成都一个小县城边,买了套二多平米的房子立足。把钱几乎用尽!脾气非常暴躁,动辄对她发脾气,她从不敢反驳,只有给我诉苦!弟弟一生离婚、再离婚、复婚几次,生活一直处在不顺中,也时常给她发脾气,让她伤心不已!

我那从来脾气非常好、任由她百般刁难的父亲,十多年前,又突发疾病,撒手人寰!

现在,我的母亲,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人人面前,都变得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她每天似乎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可是,在子女面前,以前那个讲话从不经大脑的母亲,也学会了观言察色,变得小心翼翼,好像很担心自己会得罪这些子女似的。

前几天,三弟带母亲去医院拍了一个双侧膝盖的CT片,结果显示母亲的左侧膝盖“关节滑膜炎并积液,另外,双侧膝盖关节退行性改变。

这段时间,母亲说膝盖痛得厉害,有时候痛到睡不着,而且,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药,都用过不少,可是,效果并不好。

其实,这几年在生活上,母亲虽然比同村的人都生活得好,可是,她的身体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疼痛。

经常说胸闷、头晕,吃过很多药都是治标不治本。后来,二弟带母亲去做了一个全身检查,结果显示母亲的血糖偏高。

医生建议尽量少吃糖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可是,可能是以前过的苦日子太多了,母亲对糖果有种执迷,特别喜欢吃糖果。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几年,母亲的体重也涨得非常快,好像每见一次,她都会变胖一点。现在她穿的衣服,4个“+”已经不能满足她的体型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母亲是太寂寞了,平时能打发时间的,除了偶尔跳一下广场舞,就是看电视剧。

一个人独自看电视,常常都是边吃零食边消磨时间。

记得去年春节,我们说好回去的,但是,因为疫情,我们又没回去。母亲打电话来问:你们是不是又不回来了?

当听到我们说不回去时,母亲明明很失望,也很落寞,却还安慰我们说:能不回来还是别回来了,这对疫情还是有影响的。

我能听得出她内心是渴望着我们回去的,但她不管我们找什么借口,她都会附和我们,从没想过要强硬地让我们回去。

就说她这次膝盖疼,当她打听到有某些药有效时,可又因为老家没有这类药品,她就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给她买。

在电话中,她好像很害怕我们会拒绝,就先是把她听到的药效都解释列举给我们听,还跟我们说:某某用了有效果。

最后,还不忘问我们这药贵不贵,如果太贵就别买了。

母亲的工资卡本来就没有正式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高,每月大概两千五六。况且,工资卡也是捏在三弟的手里,到母亲手里的钱应该不会很多。

母亲平时还要买点菜、买点米,一些人情往来也避免不了。所以,母亲虽然有工资卡,但手上并没有钱。

而这一次膝盖疼,买了不少的药,也看了很多偏方,把母亲仅有的钱都花光了。

昨天晚上,母亲给我打电话,家长里短地聊了很多,如果不是我说要挂电话,她可能还要聊下去,最后才很为难地说出了主要目的。

母亲在电话中问:阿姐儿,你有没有钱呀,给我两百块吧?

在那一刻,我觉得很心酸,她送三个孩子上大学,如今却为两百块钱而为难。我知道她本不想向我开口的,除了她知道我婆婆患癌,我们本身一直都在还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母亲对我这个大女儿心存愧意。

因为,我们五个兄弟姐妹中,母亲把大哥、二弟和小妹送上了大学;后来,集资为三弟付了首付,还一直为三弟还房贷。

只有我,在这个家庭中,得到的资源是最少的。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别的缘分,母亲只有在我面前才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当听到母亲卑微地问我给两百块时,我除了心酸之外,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

虽然我身上的钱不多,每个月都是留够我们娘三人的生活费,其余的都还债了。不过,我还是从生活费中抽了五百块转账给她。

当母亲听到我说给她转了五百块时,她非常惊喜,非常开心,不过,还是有点担忧地问我:你转了这么多钱给我,你们不用吃饭吗?

我说:我在外面做事,怎么着也会有几个朋友,饿不着的。

因为她这样的性格,所有的亲戚对她的评价都不高,包括叔叔和小姑姑们。和奶奶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其实,作为子女,本不应说父母的不是,但是,如果要说真话的话,我们对母亲也是喜欢不起来。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干农活又很累,母亲就会把这些她无力改变的事情,通过谩骂的方式,全部发泄在我们的身上。

只要有一点她看不顺眼的,她就可以把我们大骂一顿,而且,是翻旧帐、流水式地大骂。哪怕我们打破一个碗,在她眼里就是天大的错。

所以,我们都是听着母亲的骂声长大的。当然,母亲除了对我们几个孩子非常苛刻之外,对父亲就更不客气了,三天两头都能听到她在数落父亲。

说实话,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父亲了,不管母亲怎么骂他、数落他,他都默默承受着,还常常教导我们要敬重母亲,说母亲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苦了,才会发泄到我们身上。

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吵架,把母亲气哭了,母亲就向父亲告状,让父亲管管我们。

父亲知道后,从房间里把我拉出来,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顶撞自己的母亲,还让我给母亲道歉,不然,他要打我一顿。

这是父母第一次对我发那么大的火,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把我的手抓疼了。

自此之后,为了避免挨打,我就真的不敢跟母亲顶嘴了。逐渐长大后,我们虽然学会了理解母亲,但是,小时候留下的阴影让我们与母亲始终都亲近不起来。

反而对父亲,我们是既怕又敬,又藏着一种想要亲近却不敢亲近他的 情感 。

其实,我们也知道,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懂得持家的好母亲,她只是不懂得怎么去表达自己和该怎么爱自己的孩子。

可以说,她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儿女。结果变成:苦了一辈子,却败在“嘴”上,和儿女离心。

所以,当看到母亲到老了还用自己的工资卡为三弟还房贷,其目的就是希望证明自己还有用,儿子需要自己,自己就会被儿子赶出去。

因为,母亲虽然有三个儿子,可是,大儿和二儿都在外省安家,只有这个三儿子在自己身边。

而母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老人,哪怕有钱,她也不希望去养老院,她希望守着儿子、看着孙子孙女走完这一辈子。

所以,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卑微,有时候,她甚至不敢大声说话,就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了儿子、儿媳妇。

现在因为膝盖痛,母亲比任何时候都要小心翼翼,连给哥哥打电话都不敢。

如今,看到了母亲的改变,这句话:“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就如同为母亲量身定做的一样,太真实了。

同时,也看到了身为儿女的我们对母亲的疏忽与不孝,是我们给母亲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让她变得没有了自我。

今天之所以把我的感受写出来,也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反省,让我们都共勉,好好去爱你们的父母!

父母之所以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父母的思想落伍了,他们说的话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又担心子女们笑话他,所以说起话来小心翼翼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在那里高谈阔论,而父母缩在角落里,看着孩子们,或者是悄悄的去收拾家务。

第二,父母的反应力下降了,子女们跟他交流的时候,他有时怕跟不上趟,又怕子女着急,所以说话很小心,有的父母还为了讨孩子欢心,故意说一些时髦的话,结果却反而弄巧成拙了

第三,父母腿脚不好使了,他们许多小事都需要子女的帮忙,但又不愿意给孩子增加麻烦

我妈就是,她胃不好不能吃凉的,有的时候给她热好了饭,可能我们吃着没事,她吃着就比较凉,但又不好意思麻烦我们给她再去热,吃完以后胃就难受了,告诉她好几次,凉了我们不怕麻烦给她热,可就是不愿麻烦我们。

第四,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有的老人的节俭习惯,跟现在真的是格格不入了,害怕子女们的阻止,所以就偷偷的。

我婆婆就干过一回,她捡了些废玻璃,然后放在小屋里,有一次在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被玻璃割伤了大动脉,血立马就喷涌出来了,后来赶紧去医院抢救,才算安然无事了

再加上有的子女不太体贴父母,更有甚者。不让父母说话,我们所说的孝顺父母,不仅要在经济上让他们衣食无忧,还要关心体贴他们,让他们在心情上保持舒畅,安度晚年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父母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的原因,亲爱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父母在我的面前真的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有一次我记得要去送爸爸妈妈去火车站。当时跟爸爸妈妈定好了是晚上五点从家里出发。当时我工作忙,而且又去赶了一个饭局,所以说走的晚了一些,等5点20的时候我到了父母家。我父亲母亲两个老人竟然在路边等了我很久。我跟父亲母亲说你们都出来这么长时间了,已经是深冬的季节,天气这么寒冷干嘛不在屋里等着我呢?父亲母亲小心翼翼地说这不是怕你工作忙嘛,所以就在路边等你,你也没有打电话。听了父母的话,我心里有阵阵的酸楚,感觉跟父母的距离好像远了一些,是的小的时候不起床,父母就轻轻的打我的屁股,小的时候顽皮捣蛋惹了祸父母就打我一顿。但是现在的父母跟我真的是相敬如宾,跟我就像对待一个外人一样,我心里想说的就是爸爸妈妈,我虽然长大成人了,但我仍然是你们的孩子,仍然是那个小时候的我。所以说没有必要心中有一种怕麻烦孩子怕打扰孩子的心理。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特别难过,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周围比比皆是,且不说那些个没有收入的老人,即使有退休工资的父母在年老时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先说说我姥爷吧,他离休后工资大概近两万吧,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算不错的了,可是每次回姥姥家,看到姥爷说话都得看大舅妈的脸。

大舅妈就一普通工人,也没啥工作能力,但为人极其彪悍,大舅打小就性格懦弱,结婚后更是成了典型的妻管严。姥姥姥爷生性老实和温和,久而久之大舅妈就成了家中名副其实的王者。整日在家吆三喝四,姥爷退休后不但要负责一家子的衣食住行,还要买菜做饭,我大舅妈业余时间就是跳广场舞,聚众聊天八卦东家长西家短的!

情况正相反的是我奶奶,大字不识一个,更别提工作了,一辈子在老家务农,年纪大了就啥都不干,地我三叔种着。她共有三个儿子,我爸和二叔都算他们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可奶奶只要见了看哪不顺眼动辄就骂,再不听话就直接上扫把,三个儿子都不敢吭声!乖乖的笑脸相迎,好模好样的听她训斥!

我感觉这里首先看儿子的态度,当然儿媳妇好的,儿子即使不当家老人也不会落到那种地步。咱们国家有养儿防老的俗语,老了后心理会有一种恐惧感,就怕儿女们弃他们不顾,哪怕他曾经辉煌过,到时也有种英雄迟暮的悲凉与无奈,毕竟心再傲娇身体状况也得妥协。

但凡家中老人不必看儿女脸色行事的,大多是儿女孝顺,平日能够给予老人尊重与爱,并且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当然还有些老人自己有不错的收入,性格也比较霸气,一辈子没怵过谁!但我奶奶就更厉害了!属于没钱但儿女不孝顺宁愿饿死,也不会低三下四看别人脸色的人。(好在她的儿女全部都无比孝顺)

所以做儿女的,不论父母有没有收入,都请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不光是小心翼翼,而且还是在看我脸色。这真是个悲伤的话题,但确实是很多父母老了后,都会这样子。

前段时间在父母那里,母亲拿出来他们新种的芸豆,大颗粒饱满,光亮亮的,显然是去粗成精的挑拣过了。

说今年收了三十多斤的豆了,邻居都送过了,剩下十斤,给我和我弟各五斤。我和我弟瞄了两眼,我发话了:“老娘,这玩意都要花时间煮吧?你看我们上班,时间都那么匆忙,哪有时间去煮这玩意呀。再说了,要煮肯定也不会煮一点点,没人吃呀!我不要,你吃不了,就送人吧!”

我老娘显然有点挂不住了,说:“这千辛万苦种出来的,拿去尝尝嘛!”。弟弟也坚持不要。我猛然间看见我爹在给我使眼色,突然间明白了什么。赶紧说,要不然我拿点吧,早上煮粥放一点。

听我这么一说,她似乎好受了一点。随后又搬出了地里种出来的各种蔬果,把我们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为了种地的事儿,我和我弟没和父母少吵,七十多岁了,还天天去伺候那些地,挑水施肥的,家里条件也不用他们再这么辛苦了,但他俩只当耳边风。

只到手里捧着一袋子芸豆的时候,我突然间才明白:他们去种地,是为了证明他们仍然是有用的人,而不是在家坐吃等老的人。这是在证明他们的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逼着我听他们的话,做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就连对我的好,都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惹得我不开心。

年轻的时候的父母,他们是我的依靠。年纪大了,出门去个医院、乘个地铁,都会提前打电话和我商量:“这两天有没有时间?你妈要去看个心电图,去大医院,听说要预约,你能不能帮忙弄一下?”但也只此一次,后来发现父母去医院,再也不打电话我了。

私下问我弟,他说:“咱爸逼着我教他用手机挂号,练了两次就学会了,现在都是他去弄的了。姐,你要是有空带咱爸妈去多乘乘地铁,多去坐两回高铁吧,不然下次都不会坐!”

因为这些,我老爹,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而我老娘,至今不会。出门在外,要不然是我爸一起,要不然就是我们姐弟带着出门。出去的时候,她特别小心,亦步亦趋的跟着我,就象小时候我跟她出门,紧紧地牵着她的衣角,不敢放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时候的超人父母,不再是无所不能了,开始依赖我,变得小心翼翼了,害怕我不开心。

父母65岁的时候,坚持要和弟弟他们分开来住,我弟生了很久的气:“这房子又不是不够你们住,为啥要分开来住?你们就我这一个儿子,这街坊邻居会怎么看我?”

父母却执意要分开住。我去做思想工作,我老爹讲:“我们是老年人的作息,晚上八点睡觉,早上四点起床。他们年轻人,都是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七八点起床,相互受影响的。再说饮食,我们饭菜都是要吃软的,他们吃不惯啊。还有,我们有我们的生活习惯,农村里养成的什么东西都丢不得丢的习惯,必然家里会比较乱,他们会嫌弃的。”

我把话传给我弟,他反思了好久,长叹一声,说:“姐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时常会冲口而出说一些嫌弃的话,但我仗着是儿子,是自家人,讲话过头一点,他们是不会和我计较的,原来还是伤了他们了。”

“教了你那么多遍你怎么还不会啊!”

“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不知道去改啊?”

这些话,可有也是小时候父母会和我们讲的,但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还回去了。

俩个人选择独住,大概他们也是要一个小圈子,能自在的呼吸属于他们的空气。

他们老了,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爱我们。

如果有一天发现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看子女脸色了,说话时也会看揣摩子女的神态了,对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他们变得沉默了,那么,请一定要对他们好一点。

耐心一点,多一些关心,给他们一些依赖和帮助,就象对你的孩子一样。

我们要陪父母终老。

PS:写完这几个细节,泪流满面。

深有同感。我的父母也已年过五十,似乎感觉 突然间 ,父母已经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 心里感觉某个地方就像坍塌了,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感慨之余, 不禁扪心自问,是不是对父母不够关心,不够宽容,是不是有时候对父母太过于苛责,太过于冷漠,让他们的内心如同无根的浮萍,在这孤独的世上飘零。


【一】成长的代价总是很沉重

人对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复旦教授陈果

小时候,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呵护着我们一步步成长。那时候的 父亲在我们眼中就是英雄,无所不能,而母亲就像寒冬里的一簇篝火,温暖着我们的人生。 那时候的父母,挺直了脊梁,笑容总是常伴在脸上,对未来,对家庭,对我们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岁月无声,在四季的脉络里潜行 ,总是有着一股不动声色的力量,逝去了时光,苍老了面孔,不知不觉间,父母已经满头白发,步履蹒跚, 话语间也失去了年轻时的铿锵有力 ,变得轻声细语,即便父母两个人有争吵,和儿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时候,也 极力压抑着自己的 情感 ,怕扰了大家的清静。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越是面对最亲爱的人,越是容易肆无忌惮的表现出自己凶狠的丑陋的一面 ,因为你知道他们会包容你,你只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坏情绪的垃圾桶,而且不必负责任。

我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无法控制自己的 情感 ,动辄对父母大声呵斥,充满了抱怨,发泄过后就是深度的自责,无法自拔。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缺点,自己也明明知道那是灵魂的禁区,黑暗的野蛮森林,就像 一个自我和非我两个孪生兄弟,总是有一个会胜出,占了上风。

犹记得那一段时间的昏暗时光,和父亲吵过后,我俩分别坐在桌子的一边,敞开心扉聊了一个下午 ,说起他的一辈子坎坷,父亲哭了,聊起我的苦恼,我也哭了。说了很多,我只记得那个下午的光线是昏黄的,有点冷。

经历了许多次的争吵,慢慢的父亲变得沉默,毕竟还要跟我们年轻人生活在一起,凡俗的缠身让他折弯了腰,变得不再那么坚挺,孤傲。而我,也 在忏悔中自责,为什么人总要经历一番才会懂得,也许有些遗憾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只是这成长的代价似乎太沉重。

【二】宽容和关怀是愈伤的良药

我的父母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那一对人,不是思想家,不是教育家, 只是他们父母眼中的朴素儿女,只是他们儿女眼中普通的父母 ,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式给予我们成长的沃土,辛勤地灌溉,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温暖,给予我们安全感,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可靠的后背。

岁月荏苒, 老去的不只是他们的面庞,还有他们荒凉的内心 ,就像一棵苍天大树,经过风,历过雨,最后只剩下枯桠的枝干,虽然不再枝繁叶茂,但仍然倔强的立于天地间。

他们 也有精神上的渴求,希望能被我们关怀 ,而我们总是忽略了这一点,抑或没有当成一回事。父母希望与我们的心拉近一点,不要变得那么隔膜,不希望有一道沟立在两代人之间, 有时候父母在尽力填补那道沟,而我们却又在边上垒起了围墙,而我们钻进自己的角落,独自悲欢。

父母其实 想了解到我们心里真实的感情,我们总是报喜不报忧 ,嘴上诉说着我们善意的谎言,却将和父母的距离拉远。

两代人终归是两代人,总是有生活习惯和人生三观不合的地方,这也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想想 我们年轻的时候,叛逆的青春,父母也是顶着我们眼中的不理解负重前行,容下了我们所有的青涩和无知 ,而他们老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宽容他们呢?

父母在我们面前小心翼翼,确实是一件让人觉得可悲又难过的事情,我们理应让我们自己成熟起来,也许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和关怀,善良和慈悲,少一些冷漠和苛责,用微笑和感恩照亮他们的内心,让他们觉得余生不会被辜负,让我们也觉得未来是美好的,值得期待!

阅读全文

与多少家庭败在父母的嘴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今天是长寿日什么梗 浏览:842
上海养老金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672
返聘退休人员工资分录 浏览:913
老人家死了哪些日子不好 浏览:589
敬老院老人游戏 浏览:386
南昌市都有哪些养老院 浏览:736
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 浏览:420
社区老年大学开展 浏览:728
副研究员退休年龄 浏览:357
重阳节帮奶奶做事 浏览:952
一般体检的采血是什么 浏览:38
国外的有哪些养老保险 浏览:35
在敬老院的表现 浏览:672
现代农村孤独老人如何安置 浏览:712
老人的上衣到什么地方去买 浏览:268
老人养生之道有哪些 浏览:372
老人家吃饭吃着睡着叫不醒 浏览:119
父母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的的视频 浏览:768
孝顺植物人 浏览:228
老人家手臂脂肪瘤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