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怎么做才能做好榜样呢
孩子们模仿父母呈现给他们的东西。模仿是他们的眼睛看到的,而不是你说的。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模仿什么,你必须树立一个榜样并呈现给他们。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什么,你可以给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你的孩子要学习父母好的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对不起,孩子小的时候,孩子的大脑是没有办法分辨和选择的。当孩子面对一些困难和问题时,他的潜意识会自动寻找父母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处理的画面,作为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
Ⅱ 父母如何做孩子的榜样
问题一: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怎么做,孩子肯定都会有意无意的去学。但人无完人,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有教育,育儿方面的误区。重要的是,知错就改,行不通,就掉头,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别人怎么说都没用,就一门心思认准了自己的育儿方法,哪怕是不可取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便是圣贤,也不能保证无过。所以作为父母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让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给孩子做好这个榜样。那么父母怎么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别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父母再有什么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那小小的心灵根本经不住太多、太激烈的争吵。胆小的孩子心里会特别害怕,在心里就会有很多暴力的镜头在徘徊。轻则影响孩子的正常情绪,使孩子哭闹;重则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这都会是他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甚至使孩子变得暴躁、无理、自闭不爱与人接触。
尽量别和孩子起太大的冲突,打骂孩子
有什么事,好商量,大人的脾气急,孩子肯定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你和孩子细声细语的说话,他也会好好听的。如果你和孩子大声吵,他也会用大声来回应你,甚至想把你的声音盖过去。父母要多做自我检讨,把孩子看作和我们是平等的关系。不要毫无理由的,孩子就得听父母的,有时也要想一想孩子的心声,他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尽量沉住气,尽量不打骂孩子。如果实在在在气头上,可以先让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一下,等各自都稍平静下来后,再做打算。
别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其实我们从小也会常听到这样的话,“谁谁家的孩子”怎么了,你看人家老谁家的小谁怎么了……当时听到时的感觉一点也不好,甚至连“谁谁家的孩子”也一块讨厌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必要非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不好的地方也许你没看见呢。哪怕自己的孩子真的有什么地方不够优秀,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多鼓励,少打击才是对策。
别给孩子随便贴标签
有时你那样认为他,给他贴了个“不听话或者坏孩子的标签,叛逆的孩子就还真的如你所愿的往那方面发展,到那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所以尽量往好里想孩子,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和孩子交流,那样活着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问题二:父母怎么在生活中给孩子做榜样? 以身作则 用心负责
问题三: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孙敬修曾意味深长地对父母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您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格林童话》中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爷爷老了,吃饭时饭菜常从嘴里漏出来,儿子儿媳便不让他上桌吃饭,只让他在火炉边吃。有一回爷爷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儿媳妇破口大骂,说以后要改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有一天,夫妻俩看见儿子米沙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父亲问米沙在做什么,米沙回答说:“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您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夫妻俩听后面面相觑,十分惭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细心照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对孩子的品格影响巨大,是孩子品格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
全国妇联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调查表明,80%以上的儿童认为,家庭成员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母亲或父亲,其中认为母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占43.1%,认为父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占37.6%。您的孩子进入初中后,随着生理心理日渐成熟,视野日益开阔,能力迅速增强,其辨识能力不断提高,对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自身素质、修养的更高境界。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时,父母怎么办呢?建议您每天抽时间阅读学习,不断充电,成为阅读型家庭,让读书成为您的习惯,用您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反观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吗?请我们都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有时间的话,我建议您最好每周能和孩子面对面地谈一谈,能够和孩子彼此沟通,加强理解,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这对完善孩子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希望,用您优雅的言行和端庄的举止影响子女,用您谦虚、诚恳、豁达和开朗的性格去感染子女,用您强烈的自主自强的毅力去熏陶子女,用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去激励子女。
问题四:父母怎么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要以身做责,为孩子做出示范,比如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玩手机,那么父母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拿着手机,也不要总是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剧,哪怕是装样,也要拿本书在孩子面前认真地读,这就是树立榜样。
问题五:家长怎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学习的主要来源就是成人的举止行为,而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做出怎样的榜样,从说和做来给家长指引,那就是“一言”“一行”:
先说“一言”。
注意言辞,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言语,包括平日大人之间的沟通。虽然不是直接跟孩子交流,但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
一、语气。
少说“老是”、“总是”!、语气平和,用心关爱,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质问的方式。比如:“孩子你想说什么呢?”、“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而不是“你为什么老是喜欢这样做?”“你怎么总是爱这样?”
二、是学会用感受表达情绪。
比如:“你这样做我很生气!”、“宝贝,对于你刚才的行为我既生气又难受!”。我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感受的用词―“开心”、“兴奋”、“愉快”、“舒服”、“踏实”、“难受”、“难过”、“生气”、“恼火”、“烦燥”、“委屈”、“心痛”等等。
三、是学会说“对不起”。
有很多家长即使自己误会了孩子,也不会跟孩子说“对不起”,“对不起”这三个字不光只用在认错上,还可以这样用:“对不起,亲爱的,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行为”、“对不起,亲爱的,你这样对我,我不能原谅你”等等。
关于“一行”。
父母的每一个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反映在生活里。父母要注意的行为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对人的行为。
是关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品,多让孩子接触〈弟子规〉、〈论语〉中的谨训。比如尊老爱幼,为人谦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等。
二、对物的行为。
比如轻拿轻放,爱护物品。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
问题六: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与孩子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会建立起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由此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易接受、最易模仿的人。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
问题七:父母应该怎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然后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学习的最近的目标
就是自己的父母。
问题八:父母应该怎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则
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
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问题九: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对于家庭及亲戚关系的处理,我有一些建议:
1、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
2、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
3、二分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
4、二分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
5、四分豁达,人生短暂,应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Ⅲ 父母给子女做不到榜样
你好,看到你写你不想怪谁,已经完全接受了,这是对的,希望要真的放下才好。
父母也是凡人,如我们有很多无奈一样,他们也是的,也有无奈、矛盾、憋屈、不如意等等。他们也是受他们上一代及生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其实也是身不由己的。他们的心理也背负着创伤而无处求医吧。无论表现出来的如何,他们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力了。想到这些心就更柔软了,包容了。
我以前不懂,我从小原生家庭也是破碎的,我一直埋怨父母教育我的中间各种问题,满心的抱怨,对父母也都不好。直到前年父亲突然去世,我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一下子明白自己的错了:子女是不能否定父母的,他们是我们的源头,无论父母怎么待我们,如果我们不能从心底把对原生家庭的怨恨放下,真正的和解,我们的生命就是残缺的无法正常生长的,我明白到这也就是我一直很努力却无法生活的幸福的主要原因了。 就像一棵树哪怕树根再不好我们作为枝叶也不能去损自己的树根,一个道理。 所以老话常说的不孝是最损福报的是有道理吧。 而同时我也明白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对我们的影响程度其实取决于我们的解读,若自己能够强大一点、看开一点,包容一点,自己就不会那么受伤了。
另外,更可怕的是若我们不真正放下,则我们就会不知不觉中变成我们最怨恨的那个,从而把这种不幸延续到下一代。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这是真的,我自己就已经感受到了。因果真的不可思议!
在喜马拉雅上有很多化解原生家庭心理问题的专辑和有声书,需要的话你可以去听听,我还是比较受用的,觉得很疗愈。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再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离不开关系,需要家长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下面为大家分享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参与孩子生活
想办法和孩子互动。像是一起运动、谈论电视节目,或准备晚餐。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有机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2、实践言出必行
尝试练习你训诫的东西。孩子,尤其是青少年,当你没遵守家庭规则时,他会知道。你可以教导孩子不能打别人,但你也不能打他当作处罚,避免造成孩子混淆。
3、健康生活习惯
透过良好的饮食和定期运动来灌输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让你的身体和外表在孩子面前有负面的评价。鼓励孩子从事运动,这样他在未来就可以拥有健康。
4、尊重善待他人
不论是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都应该要尊重和善待他们,如果你在孩子面前不尊重别人,等于是在教他,别人都不重要。
5、承认自己错误
榜样也是人类,如果你发现自己犯了错,不要失志。承认自己的错误,汲取教训,并努力超越自己。如果为了这事苦恼或愤怒,只会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去应对。
6、要显示价值观
父母的'道德和移情行为可以灌输孩子强而有力的价值观,帮助抵销新闻、媒体对孩子价值观产生的负面影响。
7、解决问题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各种问题的指导。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个人经验和决策能力。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在产生的矛盾。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1、影响性格行为
孩子都会学习爸妈的言行举止,因为人家会说言教不如身教,你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孩子会学习,因此应该要表现好的一面。
2、影响人际关系
孩子和人互动的方式,就跟爸妈的一样。所以爸妈如果对人谦恭有礼、乐于助人,孩子一定也会尊敬别人、帮助别人。
3、影响孩子成就
爸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决定了未来孩子的成就有多高。爸妈教导孩子自信、勇敢、冒险,孩子一定会比较远于追求梦想,比较容易有成就。
作为榜样的父母需要避免哪些误导孩子的坏习惯
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5、不认错
你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9、撒谎、推托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11、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12、不敬老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13、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14、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15、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16、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18、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19、压抑能动性
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20、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