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为什么父母越催还是越懒

为什么父母越催还是越懒

发布时间:2023-05-24 04:53:22

㈠ 为什么父母越催孩子,反而越“懒”呢

“超限效应”踩坑误区

1. 反复催促孩子做事情

孩子放学回家后,妈妈的工作开始了......

妈妈:

“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

“你到底要玩到什么时候才肯去写作业?”

“能不能给我快点去写作业,等下又写不完?”等等。那有父母就会说了,我不催促他,他就不去写作业,不催促他,他那里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想说的是,妈妈们这样做不但没效果,还会起反作用。

那如何在不引发“超前效应”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去做好他做该做的事呢?

第一点:提醒1-2次。

提醒的意思不是要求,而是告知,“我告知你还有事情没做”。

比如孩子学习、写作业、睡觉、起床等归属他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要过度替代,当我们为他的事情着急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不需要着急了,因为他作业写不完,父母会比他更着急;他晚上再晚睡,会有父母陪着他;早上起床起不来,父母就会催他,如果还是起不来,父母也不得不帮他请假......

当有一天孩子变成了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和身体 健康 毫不在乎的时候,父母不需要感到讶异,也不用觉得委屈和无辜,因为孩子这个模样,正是父母自己一笔一划勾出来的。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成那样,那么从现在开始,停止替代、停止包办。

孩子放学回家没有主动学习怎么办?提醒他一次:“孩子,我觉得你现在可以去写会作业,早点完成的话,你就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戚纯当然,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这个提醒不单是“这个时间你该写作业”,更是“你有权利决定你的事情”。

那如果提醒一次孩子还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该怎么办?提醒第二次:“孩子,现在X点钟了,你是不是应神慧该去写作业了呢?”

如果这个孩子从小没有被过度替代和包办教育,那么提醒两次足矣。如果提醒2次之后孩子依旧没有去做,那么父母就不要再提醒了,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孩子想要去写作业,提醒2次他就早该去写了;如果他不想做,父母还继续提醒催促,孩子则会心生烦躁,更加不愿意去写作业,高瞎咐或者在父母的压迫下不情不愿地敷衍了事。

后者这种情况,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不再怕父母的压迫了,到时候无论父母怎么说,苦口婆心,把嘴皮子都说破了,孩子也不会去做;等孩子考上大学,他就开始放飞自己了,在大学里面挂科甚至留级,最后连毕业证都拿不了。因此,父母管教孩子一定不是管孩子的行为,而是要去正确塑造孩子的思维。

第二点: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容易“由点到面”把话题不断扩散开来。比如说有个家长看到孩子衣服没叠好,便开始说,从衣服没叠好,不爱干净,房间乱七八糟不收拾,一直说到孩子做事不认真,学习态度不佳。

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衣服没有叠好,那么父母就引导孩子将衣服收拾干净即可,但是这个妈妈却不断将事情扩大化,说了一大堆,结果引发了“超限效应”,最后孩子门一甩,大吼道:“啥都能扯到我的学习。”可想而知,孩子在这样极度不耐烦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好好地收拾自己的衣服和房间呢?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时,不要将话题不断延伸开来,更不要不停地指责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啥都没做好。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父母说的问题越多,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就越低。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从今天起,学会放手,放下对孩子的掌控,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去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的复制品。

㈡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长越催反而越慢,这些原因在作祟

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泼开朗而有的则比较内向。内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较慢,这就会让家长非常头疼。每天早上催他们起床上学都需要好多遍,长此以往谁都会不耐烦。家长觉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 就算再怎么催促孩子似橡嫌乎也快不起来,甚至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家长需要了解这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儿子就属于 天生的慢性子 ,这点可能是随他爸,因为我正好与他性格相反。为了从小改变他的慢性子我花了不少功夫,可都不见成效。之所以想要帮他改变,主要是因为孩子做事慢吞吞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在他三年级的时候我给儿子报了课后补习班,目的就是辅导他的家庭作业,这能给我省不少事,也可以让他接受专业的指导。 可每次别的孩子在补习班都能把作业快速写完,只有我儿子总是做的很慢,导致他只能最后一个回家 有时候写不完还要带回家做 。后来我便开始重视起他做事磨蹭的问题,并且有意识的督促其改正。

每次做事我都会在一旁不断的提醒孩子加快节奏,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方法反而会让他做的更慢。有次吃早饭孩子依旧磨蹭,我瞬间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朝他大吼道: "再吃这么慢就别吃饭了!" 儿子被吓得呆住了,而后委屈的大哭 。"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可是你越催我越不会做。"

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很委屈,那时起我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现了问题,也决定不再强迫他了。我能预感到,再这样下去孩子与我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孩子天生做事慢家长自然会很心急,不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急躁,否则反而会起反作用。就像当时的我一样,不断的催促也没有换来孩子的进步,而是给他增加了无形的压力。父母想帮助到孩子,就应该先知道孩子做事慢的原因,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1. 本就是慢性子

做事慢或许并不是一个缺点,有些孩子本来就是这种性格,才导致他们出现这种行为。那么此时我们想改变其性格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部分孩子还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强制性的手段对他们来说不起作用,建议各位家长可以顺册洞应其性格,循序渐进的给其时间去改变。州如枯

2. 做事不够专注

孩子小时候自控能力差,他们在做事的时候难免会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导致其出现做事不够专注的问题。专注力不足会导致其做事效率下降,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平时他们专心做事的时候别打扰,就算是玩耍也不该打断,这样有助于其专注力的养成。另外,大家要创造个合适学习的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影响。

3. 过度催促引起逆反心理

家长过度催促会让孩子出现不耐烦的情绪,他们焦躁不安自然无法安心做事。部分孩子还会因此出现叛逆的心理,家长越是催他们越不想做,甚至让其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催促解决不了问题,家长们应该清楚怎样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根据其性格实施教育才是最可行、有效的方法。

㈢ 不少父母越催幼儿幼儿越懒,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只要兴趣班跟上了,孩子的教育也自然不会落后。但是很多父母却忘了一点,孩子的精力是否能跟上这么多的课外班,或者说有一些是真的有必要是孩子所热爱和需要的吗现在条件好了,自然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和选择。这个和家长懒不懒没有关系。更何况孩子参加兴趣班,家长也很辛苦的呀,带着孩子四处奔波上课,如果需要考级,还要报名去考点比赛等等。

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报各种兴趣班,家长根本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优点,乱报一气,孩子什么都学不好。要想孩子学的好,家长要好好了解孩子,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多数家长一定谈此色变,怎么能让孩子做家务,在家庭生活中的家务能带给孩子更多。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自强的品质都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㈣ 孩子做作业时,为何父母越催促,孩子越墨迹

表姐经常和我抱怨说,孩子越长大就变得越墨迹,不论是学习还是外出,总是拖拖拉拉,半天也进入不了状态,往往因为孩子的墨迹会耽误很多事情,为此也经常和孩子发火,可无奈却从未起到过明显的效果,孩子墨迹拖沓的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

孩子永远不会在自己有不满情绪的情况下,去理解父母的用心,他们只会由心底埋怨父母的不公正,所以别着急催孩子,让孩子自己感受或者陪着孩子一起,这时候往往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的需求,也会更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作业和任务。

各位家长,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有拖沓墨迹的毛病?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有过因为这类事对孩子发脾气吗?大家评论区互相讨论一下吧,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于您和孩子有所帮助,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每一个孩子和家长共同进步!

㈤ 为什么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这5招胜过催他一万次,太管用了

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停课不停学”期间,孩子们在家上网课,说是学习,但效果却是这样的:

早上赖床赖到妈妈掀被子,总是以“现在还没开学”来搪塞家长;

晚饭后先玩游戏,再吃零食,接着看课外书,完全没有做作业的意思;

终于开始写作业了,可不一会儿又想想玩游戏了,结果到深夜才终于写完;

……

不知道各位朋友的孩子是不是这样呢?

家长碰到这种比树懒还懒的“神兽”,真心受不了,催促了多次之后终于忍不住发飙了。

可催促+发火,孩子就会做事快一些吗?

——不好意思,我家孩子不“属马”,催他,他不仅没有更快,反而更拖拉了。

咳,碰到磨蹭的孩子,家长们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叮当派好习惯给大家送上5个“秘笈”,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

对于3-8岁孩子来说,大多数普遍缺乏对时间的概念。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老师都是有教授相关的内容,有的老师还会带孩子玩“时钟游戏”。可是普遍都是课上都记住了,回家还是不能理解“10分钟”和“60分钟”有什么差别,更不知道6点半起床和7点半起床有什么区别。

要想让孩子做事不拖拉,家长就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的范围内制作一张日程表,比如如果孩子认识的字不多时,家长可以用一些符号或者图案来代替。

再或者家长首铅还可以仿滚搜照时钟的24小时,做一个饼状的时间日程安排图,挂上时针分针,这样孩子看起来会更加形象。不管是采取那种形式制作的日程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去做些什么。

刚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计,等孩子大了渐渐也会学会自己规划时间,变成一个时间管理的小能手。

不少家长很是困扰:孩子明明嘴上答应着,可实际上却把与家长的约定当做耳旁风。

比如孩子早上想懒床,再睡5分钟,这事其实很正常,成年人也喜欢睡懒觉,更何况制止力差的小孩,问题在于家长不能任由孩子无节制地“再睡5分钟”。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想要“自由”,我们可以给他“自由”,让他们自己制定时间表,问问孩子想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呢?比如有的孩子会说了:我要6点半大芹历叫孩子起床,7点吃早餐,随后上网课。

我们还要改变叫起床的方式:反复催改为只叫一次,如果不醒就躺着吧。

但是7点钟照常开饭,过了早餐饭点就把饭菜撤了,你就饿着吧,等网课下课再吃。

如果网课开始还没起床,就等着挨老师批评吧!总之,放手让他们承担拖延的后果。

也许一些父母会觉得这样很残忍,第一天就进行不下去。

然而,只有坚持下去,孩子才能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才能把准点起床视为“自己的事”而不是“爸妈要我做的事情”。

只要按时完成了学习任务,孩子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游戏、看电视等)。

他们将更有动力地去提高效率,更愿意做到先学后玩、先紧后松。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小孩子的眼里,全是父母的身影。

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

如果父母自己也喜欢赖床,经常很迟才起床。或者还有一种情况:答应孩子“周六早上带你去公园玩”,最后却因为忙别的拖到了下午,孩子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拖拖拉拉了。

因此,家长们请养成早睡早起、准时就餐的好习惯,答应孩子在某一时段要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这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的一个理想途径。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拖拉却又脾气急,不够沉稳。 但实际上,让孩子变成这样的,就是父母本身。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 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

2岁-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分得清了;

4岁的孩子,可以对爸爸妈妈说“今天老师教我们唱歌”“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明一起玩玩具”,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是上午唱歌还是下午唱歌,第几节课和小明玩得玩具,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

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开始喜欢听故事。但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什么感觉;

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其实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

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叮当派好习惯请家长们少些反复唠叨催促,殊不知,在我们父母大吼大叫时,孩子只能接收到父母不耐烦情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妨多些等待,多些鼓励,更能促使孩子改进,减少磨蹭的情况。

END

㈥ 写作业磨蹭拖拉的孩子,被家长越催反而越慢,这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磨蹭拖拉的孩子,被家长越催薯罩反而越慢,这是怎么回事?

提到小学孩子写作业,许多妈妈们也是各种调侃。有母亲说,写作业能二个钟头给你写10个词,并且都歪歪斜斜。也是有母亲说,玩着多用心,写道工作来如同换了一个人,慢你开始怀疑人生。更具父亲说,每一次辅导作业,从低声细语来逐渐,到怒吼大声吼叫而完毕,一切都是无法控制状态。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父母越催还是越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给老年人吃的 浏览:945
父母嫌割双眼皮贵怎么办 浏览:995
什么是导引养生手术 浏览:759
当父母不同意自己时怎么办 浏览:640
老年人用工协议样本 浏览:92
50岁人晚上失眠怎么办 浏览:776
老年人的服务费多少 浏览:836
怎么选老年人放大镜 浏览:91
社保处退休去世 浏览:916
老年人晚上睡觉老是腿软怎么回事 浏览:457
帮父母贷款有哪些危险 浏览:874
50岁牙齿多少颗 浏览:564
老睡电褥子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吗 浏览:343
事业单位体检复检怎么时候通知 浏览:880
长寿花开的时间长描写 浏览:178
泰国一个老师带老年痴呆妈妈 浏览:347
老年人有哪些疾病是传染的 浏览:676
去龙岗中心医院体检怎么约号 浏览:719
老人晚年如何安排 浏览:822
满族在重阳节风俗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