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胃癌给孩子检查哪些项目

父母的胃癌给孩子检查哪些项目

发布时间:2023-05-22 20:11:52

1. 胃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查大便。很多患有银乎银胃癌的患者,大便都会有异样。查大便并不能确诊胃癌,但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如果多次大便检查隐血持续阳性,应怀疑胃肠道肿瘤的可能,进行进一步检查。
2、胃镜检查。因为胃镜能够直接看到胃的内部,所以是检查胃癌的必查项目之一。在各种检查方法中,胃镜被公认为是诊断胃癌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在早期癌的诊断上。胃镜检查清晰,可直接观察到胃粘膜的病变,尤其对隆起、膨胀、溃疡型病变,可同时做活检,很快锋宴明确诊断,使用价值很高。胃镜是普查胃癌最可靠的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国际通行的是胃镜检查。许多人都比较怕做胃镜检查,认为胃镜检查十分痛苦,一些患者在上消化道肿瘤初期未作检查,因此延误了诊断,直到了晚期才查确诊为癌,为时已晚。
3、CT检查。胃癌的CT检查是分情况的,一般说来,可能并不需要CT检查。就胃癌来说,如果用CT来诊断较早期的胃癌,且不说需要用特殊的显影液和昂贵的费用,其检查的可靠性也远远比不上胃肠钡餐造影或是胃镜检查;如用于诊断晚期胃癌,想了解胃癌是顷岁否已向肝脏等脏器转移,或是寻找癌症向周围转移的淋巴腺,那时做CT检查才有实际意义。

2. 胃癌手术两年后做检查应该检查什么项目.

胃癌术后需要定期的复查,复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癌症的复发,伏蠢如果发现复发,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而胃镜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可以知道黏膜的异常变化,如果患者实在不想接受胃镜检查的话,那也要定期回医院检查以下项目:
1.一般检查:体格检查,大便潜血试验,CEA,肝功能等检查,术后2年至终生,每6个月1次。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B超(肝、胆、胰、肾等),术后半年至3年内,每6个月1次;3年以后,每年1次至终生。
3.X线钡餐:术后至术后3年内,每6个月1 次;术后3年以族敏后,每年1次至终生。
4.特殊检查:术后1年至3年内,每年1次骨扫描检查;以后酌情对待。CT、MRI等缺穗陪酌情选用。

3. 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如果你有这些情况,必须及时筛查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据相关数据,每年约有49.8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 胃癌的日益高发、年轻化和高死亡率,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峻现实。 由于50岁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在40岁左右进行胃癌筛查,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将抱憾终生。 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90%;很多可以在胃镜下手术,不用开刀,不用切胃;尘蔽竖 晚期胃癌则<30%;也就是说,进展期胃癌有70%的人活不过5年! 然而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预后极为不利。 更为重要的是,胃癌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小毛病;一旦出现症状比如消瘦、贫血、胃痛、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因此,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目标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每年死亡49.8万,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 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位居世界第一,根据陈万青等人发布的中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 我国2015年新发胃癌病例67.88万例; 死亡49.8万例; 平均每天死亡1364例,几乎每分钟都有一人死于胃癌! 其中男性新发47.77万例胃癌(排第2位,肺癌,胃癌),死亡33.93万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近年来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因为基数较大还是应引起关注。 女性新发20.14万例胃癌(排第3位:乳腺,肺癌,胃癌),死亡15.87万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胃癌多并耐发于中老年人群,45岁开始高发,60-74岁年龄段发病和死亡最高。但是也不乏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风险因素的叠加,往往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 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不能,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它,及时干预处理。 1.性别: 40岁以上男性更容易患胃癌。 2.年龄: 年过40后,人们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数诊断出胃癌的患者都在60多岁到74多岁之间。 3.地理位置: 中国的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浙江等高发地区,胃癌高发多与食用腌渍食物和饮水有关。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似乎是胃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发生在胃下方(远端胃)的胃癌。若胃部长期受这种细菌感染,就可能导致胃炎(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内层的癌前变化。根除后能降低约39%的罹患率。 5.胃淋巴瘤: 特定类型胃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也称MALT瘤派大)的患者有更高的胃腺癌风险。 6.饮食习惯: 摄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鱼腌肉、加工肉类、烧烤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会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腌渍食品中常常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某些细菌(例如幽门菌)转化后,会形成导致胃癌的化合物。 7.吸烟: 吸烟的人胃癌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尤其是对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 8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贲门处(胃上方最靠近食管的位置)发生癌变的一个可能原因,但是这种关联性有多高还不明确。 9.胃部手术史: 这些人患胃癌几率会更高。这可能是由于胃部不能产生足够的胃酸,来防止过多的生产亚硝酸盐细菌的出现。术后小肠到胃的胆汁回流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10.恶性贫血: 胃粘膜的某些细胞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内因子IF,来帮助我们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没有充足内因子的人可能会患上维生素B12缺乏症,从而影响人体产生新红血细胞的能力且造成其他的身体问题。这种情况称为恶性贫血。 11.肥厚性胃病: 胃粘膜过度生长导致胃粘膜褶皱过大并造成胃酸浓度过低。 12.A型血: 由于未知原因,A型血的人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还有比这更无辜的躺枪吗?更要命的是到现在还搞不清原因。 13.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6倍。所以这类人要在更早进行筛查,比如30岁左右。 14.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包括萎缩性胃炎、腺瘤 *** 肉、残胃、肠化和异型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溃疡等。。。 哪些人需要筛查?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需要筛查哪些项目? 在检查方法上,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一、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萎缩发生之前根除Hp,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根除hp仍能阻滞病情的进一步演化。 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也就是说,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 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 它简单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达99%,是目前的首选。 (4)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二、内镜筛查 (1)电子胃镜筛查: 胃镜+活检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 由于普通胃镜会有不适感,所以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内镜检查技术,使胃镜检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无痛的检查。 (2)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 通过有效的胃准备和磁控操作技术,对胃病变的诊断可实现与常规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的准确性,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但是,其缺点是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和镜下治疗,发现可疑病变,仍需要普通内镜重复检查。 (3)高清内镜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同时,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等、祛泡剂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镇静)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基础。 胃镜精查 目前通过胃镜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检等先进技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 三、怎么胃镜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筛查的流程图 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建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图。 上述措施对尽早确诊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病情,节约医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4. 胃癌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项目一、血液检查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增块。
项目二、粪便潜血检查多持续阳性。
项目三、胃液检查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胃酸缺早好乏。乳酸浓度多增高。
项目四、x线钡餐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早期胃癌x线征较难发现,中晚期胃癌钡餐阳性率可达盯氏90%。
项目五、纤维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活检结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项目六、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诊断胃癌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凯睁散

5. 警惕父母可能遗传给孩子的十种病

1、 高血压

如果父母都患有高血压,那么子女以后患上高血压的概率高达45%,如果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那么子女患病的概率是28%,如果双亲血压整张,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只有少少的3%。这就显示了一串在高血压疾病上的力量。

2、 高血糖

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大概是4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了糖尿病搭猛,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高达70%。

3、 高血脂

在三高中知名度不高的高血脂,其实很常见,绝大多数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都会有血脂异常。由遗传基因缺陷造成的血脂异常大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临床有个名称叫做家族性血脂异常。

4、 乳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家族里面母亲或者姐妹有患乳腺癌的经历,那么本人的发病几率比一般的女性高出3倍左右。

建议这样的高危人群需要每个月做乳房自检,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乳腺检查,及早发现疾病信号。

5、 胃癌

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出3倍。

建议大家不要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喝高度数的白酒,并且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如果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要去医院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看看有没有感染。

6、 骨质顷枝纳疏松

骨质疏松都有遗传性,这一点相信很多小伙伴是不知道的。比如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女儿骨折、驼背、弯腰的危险性都比较大。

7、 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父母或者兄弟中如果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那么本人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4倍左右。

8、 过敏、哮喘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或者对花粉、粉尘过敏,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是30%-50%如果父母都患有哮喘或者过敏,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更大。

建议在儿童期进行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成人期的发病率。

9、 抑郁症

抑郁症也有一定概率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同胞、子女有患抑郁雀没症,那么遗传概率是14%。

如果发现亲属经常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者降低、失眠、有轻生念头等等,建议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10、肥胖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重度肥胖症患者,那么孩子超重的概率高达40%,如果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概率高达70%。

6. 9种高发癌症筛查清单,分别是什么

9种高发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

1、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为50~75岁;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基本每天接触,超过20年);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2、肝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3、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年龄45~74岁;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曾患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 DNA检测;每5~10年做一次精粗扰细放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4、胃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程度,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查,判断有无感染,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当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也可以直接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这是胃癌早期筛查金标准。

5、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筛查方法:彩超检查,45岁后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6、甲状世梁腺癌

高危人群: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由于其他疾病进行过头颈部放疗;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厘米以上;或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且排除了声带岩返旦病变(炎症、息肉等);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在30岁以下,可每2~3年做一次临床颈部体检;高危人群或3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部超声检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7、宫颈癌

高发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筛查方法:年龄24~29岁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年龄30~64岁可选择每3年一次的细胞学筛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筛查;如果细胞学与HPV筛查都是阴性,可改为每5年一次;年龄65岁以上者,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为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不需要再筛查。

若宫颈病变曾达到CIN2-3级或有原位腺癌病史,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

8、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喜食腌制、烟熏食品;喜食过烫食物、剩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需胃镜检查,下一次检查时间以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遵从医生建议)。

9、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以上;长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直肠指检,可每年一次;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可每两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7. 家里的直系亲属有哪些疾病,需要孩子定期检查

漫漫是一位年轻的宝妈,她的个性非常好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很高,在怀孕之前,她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划,备孕的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控,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优质的宝贝,但后来漫漫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在一次产检的过程中,医生怀疑漫漫的宝宝可能存在心脏缺陷,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在等待的那几天里,漫漫的心里产生了千万种的想法,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甚至会偷偷抹眼泪,去拿结果的时候,漫漫对于孩子的种种期望,现在只剩下健康这一点了。



5.高度近视

普通的近视不一定会遗传,但高度近视是会遗传的,如果父母的近视度数比较严重的话,孩子将来很容易发展成近视,有的很小就会出现近视症状。

阅读全文

与父母的胃癌给孩子检查哪些项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微信名应该是什么 浏览:72
体检腹部ct多久做一次好 浏览:637
老年人易患疾病 浏览:393
父母赠与子女如何确认 浏览:791
怎么解决老年人食之无味 浏览:369
老年大学绩效考核办法 浏览:427
九九重阳节幼儿对爷爷奶奶的祝福语 浏览:391
返乡送老人的房子多少钱 浏览:130
养老院康复制度 浏览:333
安徽的农村养老金每月多少 浏览:548
3岁被爸妈喂到70斤 浏览:109
80岁老人身上长痘能活多久 浏览:86
工行校招体检复检什么情况 浏览:973
老年人福利津贴 浏览:22
农村重度残疾多大能拿养老金 浏览:144
2015退休能涨工资吗 浏览:924
初二父母不供我们上学怎么办 浏览:741
南昌市西湖区老年大学怎样报名 浏览:878
60岁畸胎瘤 浏览:790
利隆养生桶什么时候不能用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