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装台》张嘉译:父母老了,我不让他们晚年流泪
2020年12月,因为电视剧《装台》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剧中男一号“刁大顺”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张嘉译红到炸,多次上热搜。媒体将他称为“最有魅力的国民大叔”。
张嘉译至今已主演了2000多集电视剧,是优秀演员。他与著名女星王海燕再婚后,婚姻平稳幸福,堪称模范丈夫。张嘉译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孝顺儿子。 百善孝为先。张嘉译的孝顺原则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赡养父母,让他们晚年不流泪……
张嘉译1970年出生于西安,他上面有4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张嘉译在家排行第五。张嘉译的母亲姬春如在图书馆工作,父亲也是普通工人。
张嘉译以前叫张小童,他觉得自己以后年纪大了,人家还“小童小童”地叫,有些刺耳,于是90年代后期,他自己改名张嘉译。
张嘉译中学在西安86中就读,在校期间,他不活跃,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文艺天赋,唱歌还五音不全。谁也没想到,他将来能当演员。 高二时,张嘉译迷上了摔跤,便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体校练习摔跤。
但教练觉得他在摔跤方面没有过人的天赋,劝他放弃。 张嘉译一度很是迷茫。高二时,张嘉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在西安招生的消息,便头脑发热地报考电影学院。
张嘉译有个哥哥的岳父,在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当导演。姬春如便领着儿子找上门,请亲家辅导张嘉译。对方将张嘉译介绍给曲国强老师。曲国强在西安知名度很高,他辅导张嘉译小品、台词,教他唱歌。
当时,陕西有1000多名考生参与竞争,很多是艺校的孩子,还有不少考生拍过戏,而张嘉译是一张白纸。 北电负责招生的马精武老师,觉得张嘉译长相端正,举止大方,就将他招了进去。
1991年,张嘉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当时西影厂已经没落了,负债累累,很少投拍影片。
于是张嘉译便在西影厂团委,从事行政工作。那段时间他非常纠结,经常将自己关在家里听音乐,然后对着墙壁大吼。
母亲在外面敲门,很是担心。 张嘉译在里面说:“妈妈,你放心,我发泄发泄心情就好了。”母亲走后,张嘉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自己学了4年表演,再这样下去就废了。199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筹拍影片《残酷夏日》,张嘉译主动找到导演,要求给个角色。他说:“我不要补助,只要剧组给我盒饭吃就行。”
导演觉得他很诚恳,又是科班出身,让他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
张嘉译性格好,听话,从不与人发生摩擦,导演都喜欢用他。从1992年到1998年,凡是西影厂投拍的影片,导演都喜欢找张嘉译演。那段时间,他参演了《背靠背,脸对脸》《埋伏》《道北人》等多部影视剧。
张芦斗嘉译演厂里的戏是本职工作,没有酬劳,只有少量的生活补助。 因为家里孩子多,张嘉译从小见证了父母生活的艰难。他将微薄的补助省下来,让父母补贴家用。
姬春如和丈夫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以前省钱养6个儿女;现在孩子们大了,要结婚成家,要买房,要生 育儿 女,她和丈夫又要省钱贴补儿女们。因此,作为多子女的父母,姬春如夫妇总有操不完的心,一辈子也不敢乱花一分钱。
母亲喜欢吃南方的荔枝,但几年也不买一回。一次张嘉译从外面拍戏回来,给母亲买了4斤荔枝。姬春如说:“你买这么贵的水果,妈妈都不敢吃。” 张嘉译随口撒谎:“妈,这不是我买的,是剧组发的。”姬春如这才吃了几颗。张嘉译扭过脸,泪水淌满脸颊。
2000年,张嘉译已是西影厂的知名演员,但他依然运胡很穷,在全国也没有知名度。于是这年秋天,张嘉译来到北京发展,成了一名北漂。
经历短暂的落魄和迷茫后,张嘉译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时期。随着《蜗居》《悬崖》《借枪》等影视剧的热播,张嘉译跻身一线男星行列。
经济条件好了,张嘉译每年要给父母好几万块钱,但他发现二老一辈子节俭惯了,舍不得花钱。 于是每次回西安,他就给父母买吃的、穿的、用的。父母嫌贵,张嘉译就压低三分之二的价格,哄得父母眉开眼笑。
父母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西安,张嘉译拍戏时就将他们带在身边。几年里,张嘉译带领父母走了20多个剧组。他人缘好,朋友多,听说他父母来了,朋友们都赶来看望姬春如夫妇,给他们带水果和糕点。
2015年,父母年龄大了,张嘉译不方便再带他们出来拍戏。于是他就频繁回西旁哗拦安看望双亲。他经常会将一大帮朋友带回去,也不事先给父母打招呼。姬春如和老伴儿热情好客,一次和20斤面做扯面是常事。张嘉译和朋友们吃得倍儿欢。
姬春如夫妇低调朴实,从不在亲友和邻里间炫耀张嘉译是大明星。 二老生活依然节俭,出门舍不得坐出租车,还经常挤公交车。
在6个子女之间,姬春如和老伴儿也做到一碗水端平,绝不因为张嘉译名气大,就厚爱一层。
2018年,姬春如和老伴儿都患上了慢性老年病。因为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都在北京,张嘉译无法长期在父母跟前尽孝,便对4个哥哥和妹妹说: “你们轮流照顾父母,父母有什么事,你们第一时间赶过去。爸妈的生活费、医药费等一应开支,都由我承担。”
张嘉译的4个哥哥和妹妹都很孝顺,将父母照顾得妥帖周到。为感谢哥哥和妹妹的付出,张嘉译总是在经济上给予他们援助。 哥哥妹妹家遇到孩子升学、搬家、生日等喜事,张嘉译都要包大红包。如果时间允许,他还会回老家祝贺。
因为张嘉译的孝顺和暖心,他将哥哥和妹妹紧紧地团结在父母周围,4个嫂子和一个妹夫也很服张嘉译,称他仗义、大气。
2019年春天,张嘉译接拍家乡的电视剧《装台》,外景地就在西安。拍摄期间,他不在剧组安排的宾馆住,而是晚上回家陪父母。
本来张嘉译在剧组吃过盒饭了,但每次他一到家,不管他回来多晚,母亲都做好热腾腾的饭菜等他。
张嘉译说:“妈,我吃过了。”姬春如笑眯眯地说:“那就再吃一点,这么多年了,你一直在北京发展,妈妈也没机会照顾你。现在好不容易回家拍戏,就让妈照顾你一段时间吧。”
听了这话, 张嘉译落泪了。无论自己年纪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
与父母分别的日子里,张嘉译经常给双亲打电话,听二老唠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他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你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养好身体。”儿子的暖心话语,熨帖着姬春如和老伴儿的心。
自从2007年12月,张嘉译与女星王海燕在北京再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扶相持,婚姻始终平稳幸福。 在张嘉译看来,自己好好拍戏,经营好婚姻,是在精神上赡养、孝顺父母。
2020年12月,张嘉译已经50岁了,父母年近八旬。张嘉译在物质和精神上赡养、孝顺父母,让他们晚年不流泪,让他们的晚年舒心安逸,这是一个孝子最朴素的情怀!
-END-
⑵ 她和富豪丈夫离婚后,携24亿财产嫁给张嘉译,如今过得怎么样
如今的她活成了人生赢家,总的来说王海燕并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挫折,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都是略有波折,对比起那些遭遇了生命不可指困型承受的痛苦的人来说,王海燕可谓是轻轻松松就走上了人生巅峰。现在坐拥上亿资产的王海燕不仅在金钱上不用发愁,而且感情生活上也与人称“中年男神”的张嘉译过得相当不错。
而当他与王海燕在电视剧《国家使命》中相遇相识之后,两人很快就迸发出了火花,在戏中不仅有精彩的对手戏,在戏外两人也是情谊浓浓。就这样,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直到现在依旧携手走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从王海燕的现状来看,虽然人生中遇到过离婚的波折,但总的来说她的人生过得还是让人十分羡慕。
⑶ 张嘉译一婚娶富家女杜珺,二婚娶女明星王海燕,如今过得怎么样
张嘉译和原配离婚后娶了王海燕,两个人志同道合,事业发展得都很顺利,如高明今一家三口过得很好。
反观另一边的前妻杜珺,有记者采访到她时问你的前夫张嘉译如今火得不行。如果当年你不跟他离婚,现在别墅豪车都是你的,如今他过得那么好,你后悔嘛?
杜珺很淡定的说: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一样的还是会选择离婚。如果你是张嘉译你会怎么选择?
⑷ 起底老陕张嘉译
2020年末,电视剧《装台》上映即爆红,全网播放量破2亿,豆瓣评分8.4分,网友的赞美之词也不绝于耳。
接地气的剧情、服装道具安排到位,看的出《装台》这部剧,演员用心,编剧和导演功底都不一般,才成就了这部年底的大爆款。
一部剧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台前幕后有很多人为它付出过心血,那么《装台》这部剧,为何能成为收视年冠呢?
不能回避的是,这里有陕西“二叔”张嘉益的一份功劳。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人们只知道张嘉益荧屏上的辉煌,却不知道他曾经受过的磨难。
1,想当摔跤运动员的张小童
张嘉译出生于70年代,在陕西西安的一个大院里长大,小时候学习、相貌都平平,根咐岁本没人想过他以后会和荧幕沾边。
老家在安康市汉滨区石堤街,小时候虽然在西安上学,但是寒暑假几乎都回来。从小就在那儿生长,安康的环境,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多都是在这儿养成的。
他是家里第五个孩子, 那时他的名字还叫张小童。爸妈真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张嘉译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妹妹。
兄妹六人和爸妈一起住在一套七十多平米的房子里,用张嘉译的话说:“每天都是乌泱乌泱的生活。”晚饭出去买馒头都是20个起步。
小时候的张嘉译就十分调皮,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 摔跤和拳击。张嘉译 曾经想去学拳击,但是要户口本报名而妈妈不允许,他就去学了不用户口本报名的摔跤。
在兄妹几人里,张嘉译绝对算没有文艺细胞的那一个,偏偏是老天爷阴错阳差硬是让他走这条路。
张嘉译有个仔简唤舅舅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读西安八十六中高二时,张嘉译的舅舅看见《西安晚报》上的一则电影学院招生广告,回家就怂恿张嘉译去试试:“去玩吧,特别好玩儿。”
反正数理化成绩不是很好,张嘉译还真就去了。舅妈帮他找了个老师,他跟着学了一首简单的歌《打靶归来》,准备了一首诗朗诵,再加上一套摔跤动作,就去了考场。
因为他很放松,别人表演时,他还在下面看得哈哈大笑。老师看中的就是他敢于撒野的劲儿,长得又虎头虎脑的,高中一直在体校练摔跤也算帮上了形体面试的忙,折腾一通下来,便按照喜剧人才给要了,还真的就被录取了。
那时候,17岁的张嘉译可没想过要当演员,更没想过要当喜剧演员。他当时的想法是成为职业摔跤选手。
张嘉译上中学时,并不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他下棋、做弹弓、玩烟盒,上课也不听课,就喜欢盯着同桌的胳膊看,但凡同桌越过了三八线,就拿笔扎他。
谁能想到,他 摇身一变成为“未来的明星”。1987年,张嘉译一共收到了两张录取通知书:北影和上戏, 这是西安八十六中的的骄傲 。
揣着录取通知书,张嘉译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北京,他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张嘉译的脑袋还想不了这么多,他才开始 探索 北京,他喜欢北京的夏天,光膀子比西安舒服,不会晒得人通红。
虽然张嘉译是87级北影班里年龄最小的,但当年,在学校打架、惹事的人里,可都没少了他。
这个班级里三个后来最有名的男演员张嘉译 、刘奕君 、张子健,三人全改过名字。而且,班上还有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就是后来张雨绮的前夫王全安。
张嘉译虽念凯然很皮,但是面对人多的时候,尤其害羞,特别是看到女同学,脸红脖子粗,直接演不出来。
第一学期排小品,他从来都不敢跟女同学合作。老师很恼火 , 故意让他抱着女同学上台演一段激情戏,不喊停不能停。结果抱上来,往床上一放,张嘉译就停了,老师无奈,狠狠瞪他。
那天北京的风很大,张嘉译有些气馁: “要是和女生演戏,能像摔跤这么简单就好了!”
刚入学那几天, 老师来摸底,偏不巧点到张嘉译做陪练,张嘉译一边假装不会摔跤,一边上去几个回合就把老师给摔倒。这不是陕西的楞娃 木 ?
开学没几个月,同学们中已经有人联系到了不错的角色,纷纷出去拍戏了,都有不错的收入。但是张嘉译迟迟没动,因为这一年,根本没克服自己害羞的心理。
不过,张嘉译在校期间也没闲着,心思虽然没放到拍戏上,但是对赚钱却有自己的门道。
那时,国内的影视业和广告业刚刚起步,市场需求很大,张嘉译和同宿舍的六个人就琢磨拍广告。
学校有专门的拍摄器材,有的写文案,有的做打灯师,有的当模特,有的打杂,就接了几个不错的广告。
一年下来,几个人吃了喝了花了,一盘算,哎呦喂,还剩下五六百块钱。80年代末,五六百绝对是一笔巨款啊!
几个人有点儿烧得慌,吃完喝完,最后一人置办了一身“很时髦”的西装,6个人肩膀一搂,往教室一站,还没等嘚瑟呢,就被老师训了一顿:“你们几个,干嘛呢?造反呢?”几个人又灰溜溜的脱了下来。
临毕业,张嘉译才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戏,是个儿童剧,演主角。
张嘉译就这样一直不务正业到大三,才出演了一个小角色,算是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
17岁的张嘉译是作为喜剧演员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的,老师希望他能成为下一个葛优。但是他又没有葛优长的有特点,老师早就断言,他一生只能演配角。因为他长的既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丑。
临毕业,他让家里人托关系,替他向北京的剧团写了封推荐信,由父亲专程带来北京,还领着他去面试。“进去以后,那个人对我父亲的态度一下让我就受不了了,很傲慢,很不耐烦。我父亲跟他赔着笑脸。 我当时话都没说完,拉着我父亲就出来了。 ”
2,西安电影厂9年默默无闻
21岁的张嘉译太倔,完全没有意识到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会遭遇怎样的厄运。
那几年大学生分配工作后都要下基层锻炼。没办法,先不干本职,去团委坐一年班。张嘉译白天泡茶、看报、读书,晚上租录像带看片,拿着遥控器翻来覆去看,看遍家附近三家录像带出租店,越看越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但是,依然没有机会。
25岁那年,认识的一个大姐,这位好事的大姐说,改了名字运气就好了,就帮他改了三个名字,他本来选了另外一个,但大姐说你还是要这个吧。从此,张小童就变成改名张嘉译。
没想到,改名还真有点用,张嘉译在西影认识的导演刘惠宁还真想起了他。1995年,刘惠宁拍电视剧《道北人》带上了张嘉译。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部剧, 但是,上了年龄的西安人大多数都知道。
张嘉译演了一个利欲熏心的角色,又坏又有魅力,可惜没火起来,连他自己都说:“我觉得我 20 岁出道的话,她们就该喜欢20岁的我了。我当年也是很鲜的,那个时候就是晃荡去了。”
两年后,刘惠宁拍《老房子》还找张嘉译。他很用功,他说:拍戏就跟摔跤一样,直接往水泥地上整就对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患上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22岁开始,他每半个月都要去打一次针。
但是《老房子》依然没有使他火起来!
每次背一痛起来,张嘉译就觉得不甘心。圈里人也总说,要想演戏,还得去北京。
3,30岁,张嘉译决定:“北漂”。
在西影厂9年 世间 ,虽然拍了些戏,但是他依然不温不火,改名字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30岁,张嘉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北漂”。
2000年,而立之年的张嘉译决定离开西安,去北京闯荡。初到北京,张嘉译和很多北漂一样,得先解决住宿的问题,当时张嘉译手里有两万块钱,他就想先买个房子住下再说。
转遍了大街小巷,北京郊区恰好有个“零首付”的楼盘,只要先拿两万当押金,先进去住,其他的尾款可以分期付款。
张嘉译一盘算,挺合适,干净利索的就交了2万块钱,美美的等着住新房子了。
结果,2万块钱交上了,房子却迟迟住不上,开发商开始说你还得交“这个那个”的各种费用,才能入住。
张嘉译傻眼了,一看,这还得好几万呢!就想商量退钱,结果开发商说不退!
无奈之下的张嘉译,只好硬着头皮联系以前的朋友,联系以前的老同学,开口和他们挨个儿借钱。
幸好,同学中有很多都已经是“腕儿”了,他才借到了剩下的首付钱。
北漂的日子里,最穷的时候张嘉译没钱吃饭,只能在地下室饿着,实在饿得不行就啃一口大饼卷大葱。两天后,这个西北壮汉还是撑不住了,才跑去跟朋友借了500块钱。
张嘉译西安家里的 卧室的内景看起来一点“星”气都没有,反而狭小地有点局促,如今张嘉译的卧室基本是空着,偶尔有亲戚过来就住在这屋。终于能够理解张嘉译为什么能在演艺圈不红还熬这么多年,红了之后还活得那么低调了,看他简朴的爸妈就知道了。
恰恰是这个意外,成了张嘉译赚钱的动力,推动着他“厚起脸皮”出去找各种路子拍戏。
就是在这段时间,张嘉译拍戏不要命,从来不用替身,都是自己在水泥地上真摔, 才有了现在遭到调侃的走路姿势。
在北京,他还做过副导演,做过剧务,管过剧组的伙食,什么活都干过。
那段时间,只要有戏拍,张嘉译可以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连续演戏更是常事。
当时的张嘉译表演功底已经很深厚了,通过一些关系拿到了不少好角色,他心里就琢磨:“人家给我一戏,给我钱,要是我演的不好,既对不起朋友的介绍,下次人家也不会找我再演了,所以,我一定要把每个角色都往最好了演才行。”
为了将每一角色诠释好,他在片场休息时从来不闲着,看着谁演戏好,就不厌其烦的去问人家:“你是怎么揣摩人物的啊?你是从哪里着手进入角色的啊?”等等各种问题。
这还不算完,晚上回到家之后,张嘉译还会将当天请教的问题记下来,会把当天自己演的角色再重新揣摩一遍,哪里演的好,哪里演的不行,下次怎么改等等问题,张嘉译都会一一记在心里。
就是这种想法和做法,才成就了张嘉译的部部精品。凭借着陕西人的诚实、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品格,他在同行中有了好口碑,找他演戏的也越来越多。
当时的张嘉译虽然不火,但是演技好,价钱不高,简直是物超所值。
到北京8年后,张嘉译已经36岁了,这一年他演了一部著名的电视剧《半路夫妻》, 在《半路夫妻》中出演江建平,这部戏的主角是早已 红头 半边天的孙红雷和陈小艺,大约是两人的名气遮住了张嘉译,所有尽管这部戏很红,但是张嘉译依然默默无闻。
虽然一直不红,但是张嘉译没有放弃,2009年39岁的他终于迎来了一个机会,就是主演电视剧《蜗居》,电视剧播出后他凭借“宋思明”这个角色一下子火遍全国。
年近40才走红,张嘉译用实力证明自己的等待没有白费。演《蜗居》完全是因为导演看上他长着一长公务员的脸。
从在西安打杂10年,到北京跑龙套9年,仔细算来,张嘉译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等来了《蜗居》中的宋思明。
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39岁才等来宋思明这个角色,在此之前有长达19年的蛰伏, 他硬是扛下来了 。很多人说张嘉译的青春是从四十岁开始的,因为他的长相偏老成,年轻时候不吃香,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反而更加有味道。
张嘉译凭借这部剧一炮而红,跑了20年的龙套,终于在自己40岁的时候,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也算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了。
让三秦父老家喻户晓的还是张嘉译主演的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
红了之后的张嘉译,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时期,之后的《借枪》、《悬崖》、《心术》、《营盘镇警事》、《一仆二主》、《白鹿原》、《我的! 体育 老师》、《少年派》等剧,不仅获奖众多,也让张嘉译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吊打小鲜肉。
4,30万元包专机回家乡
2018年6月16日 ,安康要举办第18届汉江龙舟节,借此宣传当地 旅游 。组委会邀请了家乡名人张嘉译。
在6月份的上海第24届上海白玉兰奖评选中, 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获 奖。
张嘉译在上海白玉兰奖结束受奖后,因为时间已经太晚,民航已无班机,但是,他已经答应了家乡,要回去参加龙舟节开幕式,怎么办呢?
为了按时到达,为了信守承诺,为了不辜负家乡人的期待,张嘉译自费30万包民航飞机回家乡。凌晨降落汉中市机场。连夜乘车赶路200公里,中间只睡了一小会儿,就这样,几番周折,终于准时出现在安康龙舟节的开幕式上。
张嘉译回到安康后,还和亲朋好友喝茶聊理想谈人生,可以看出卸掉光环,生活中的张嘉译随性洒脱 、亲切 平易近人。
2020年6月27日,“星动陕西” —大型公益扶贫活动在西安温暖启动。第一批公益扶贫大使和陕西省周至、延长、镇安、南郑、千阳、宜君、富平、横山、旬邑、岚皋十个贫困区县结为帮扶对子,借助自身公共影响力及号召力,通过拍摄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助力家乡贫困区县脱贫致富,为陕西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张嘉译作为周至猕猴桃的一县一品一明星结对明星,为周至县拍摄公益短片。8月19日,演员 张嘉译 随陕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拍摄团队来到了周至,助力扶贫。他为人随和,没有明星的架子。他的到来,受到家乡群众的欢迎。因为做公益,他第二次又把名字“张嘉译”改成“张嘉益”
张嘉译的父母早前参加了一次访谈节目,二老罕见现身,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张嘉译的爸妈都年纪很大了,头发全白不过精神矍铄。
当然,他也有陕西男人身上缺点,比如从来不做家务,之前看过采访说,他去客厅喝水,看到有衣服掉地上,不是捡起来,而是绕道走。
这也许是因为他的病,也许是习惯,无论哪种,这都是那个真实的,接地气的张嘉益。他的亲近接地气,低调不浮夸,得到了男女老少一众粉丝的认可。所以陕西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叔”。
从25岁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到现在,张嘉益每天都要早起半小时拿热水把僵硬的背冲开。即便如此,他依旧非常敬业,一年四季雷打不动的奔波在各个片场。
这就是一个陕西男人,不怕挫折,甘于寂寞,不断努力,终成大器。他代表了陕西人的精神。
⑸ “靠岳父上位”的张嘉译,抛弃原配娶富婆,如今过得怎么样
张嘉译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演技和实力都无可挑剔,虽然他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那也不过是因为两个人之间志不同道不合罢了。
虽然张嘉译的前任岳父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多资源,但张嘉译能够有现在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是他自身努力拼搏的结果,而州衡张嘉译现在的日子,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婚姻生活美满,却被疾病缠身。
现如今的张嘉译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看起来面部苍老了许多,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希望张嘉译能够保重身体,继续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作品。
⑹ 王海燕:与富豪离婚后,拿24亿分手费嫁给张嘉译,如今怎样
《巡回指棚检察组》有许多老戏骨都参加了,其中我最关注的就是王海燕,毕竟当时她与富豪的消息传得十分火热,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好好的介绍一含搏下王海燕。
王海燕出生在北京普通家庭,在高中时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的王海燕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出演了《神禾塬》和《大雪小雪又一年》两部影视,之后还凭借这两部影视获得了飞天奖,随后还与当时著名演员合作主演了《突出重围》,王海燕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因此还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之后在恋爱三年后,张嘉译带着王海燕回老家见父母领证结婚,婚后还生下了女儿张译心,此后王海燕把重心放在了家庭,全心全意地支持张嘉译的工作,但她自己也没有放弃演艺事业,还和张嘉译一起合作出演影视。
如今51岁的王海燕不仅事业有成,还有一个宠爱自己的老公和可爱的小棉袄,简直是人生赢家,今天的娱乐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