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难道坏人恶人做了父母就变成好人了吗
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并不是坏人恶人做了父母就变成好人了!
全句应该是这样的:‘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顺的儿郎’。意思并不是说父母没有对儿子不好的,做的百分之百的好,什么都对。是好人。(用现代的话说虐待孩子。)而是说在那个时代,父为子纲,作为父母的再不好,只要把儿女养大了,到时候儿女不孝顺父母,世人只会指责当子女的不孝,不会去指父母以前做的不对的。
不是你口中的好人还是坏人。
或者这样理解,儿女长大了,父母可以不管子女的事,子女不等不赡养父母。
⑵ 我的父母在村里名声很不好,大家眼里的不是好人,连我们是他们儿女的也是工具似的,有钱给他就好没钱就没
其实俺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村里的七姑六婆天天唧唧歪歪的,非常理解你的这种感受。口水害人,又会扭曲传唱。明明咳嗽了一声也能让他们传出癌症来。这种事情不可操之过急,有句话说的很好,没见过什么风景,就连想象都是一件难事。我们家早前也这个样子,这几年好多了,多交流多沟通,其实就是书读的少,那个年代又没享着现在这般的福。整体的知识少了,素质就不会太高,你要感觉不理解,就想想我们很小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大人们是如何耐心的教我们的,首先要把心态放平稳。你这个点发的这个消息也看出这个事情压的你喘不过气。我们家的转变就是给大人洗脚,帮忙做事,没钱就出力。一家人再如何也不会跟儿女过不去。你真翻脸了,他们还急眼。放心吧。你想太多了。善待家人。多沟通,少承诺,把各自的难处摊开来。能说出来的事情就都不是问题。你肯在这里问,其实你是个孝顺的娃娃,要不你也不会如此了。放宽心吧!我们这些人都靠不住,你最难的时候只有他们才会义无返顾的为你做任何事情。加油!努力!每个明天都将更美好,关键看你怎么去想去做。想一个理智的可行的长远的办法,从亲情开始。对他们好。让他们晓得。并不是只有给钱才是好的。你所做的就是钱都买不来的。
⑶ 家里有个没有底线的渣男,我父母还支持他,不让我离婚,说明我父母也不是好人,气死我了
家里有个没有底线的渣男,那么你父母还不支持你们两个人离婚也是有原因的,估计也是为了你们孩子幸福着想的,一旦两个人离婚后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对家庭的温暖,所以你也不能说你的父母不是好人吧。
⑷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种观念是强盗逻辑,你认为呢
这句话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从“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角度上来看,虽然不能算强盗逻辑,但已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的以偏概全,确实有失偏颇。为什么这样说呢?
提倡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孝不如顺”可以理解,生活实际中是美好的愿望。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过了,而且孝也不能愚孝。
所以,表述要准确。事实上不孝顺父母的人也真不一定是坏人。
2.理是孝顺的理
孝顺,是顺从父母之意愿而去执行,但是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的批注是对孟子“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解释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儿女对父母的第一不孝就是看到父母有作出违背道德伦理,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不应该去支持,要做思想工作,劝说和制止他们有危害的行为,以免让父母遭到别人的嫌弃。
所以说,孝顺父母也包括要帮助父母中止不对的行为,不是盲目地孝顺。
对父母尽孝是必须的,但好的传统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并传承的。对于善恶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要靠压服来顺从。“不孝之人不可交”,针对的是真不孝的人,不是不顺父母的人。
赞同孝道与一个家庭具体存在的情况是两个概念。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的说法,确实存在强迫性逻辑思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母慈子孝”,孝顺是相互的。
在外作恶多端,对父母十分的孝顺的人有没有,有。有个强拆民房的人,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要去拜佛,他马上送去,还帮母亲出钱开光物品。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的人对外人好的也大有人在,在外面帮助别人,得到人们的好评。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们判断事物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不黑即白,不白即黑,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本身是比较愚昧的,存在思维逻辑的问题,才会产生这种具有偏执的认识。
看事物不要绝对,不能非此即彼。那些从小虐待孩子、把孩子不当人对待的父母,孩子长大不孝顺不一定就是坏人。
另外,不孝顺也不是不赡养,这也是两码事。有的子女也赡养,能尽责任尽孝,但做不到嘘寒问暖,被父母说成不孝,不见得是不孝。
现实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样子?孝不孝顺的标准是什么?是凭父母说,凭儿女说?还是凭外人说?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所以,“不孝顺一定不是好人”说得太过,存在错误认知。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不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说得过于绝对化。不能为了要让人孝顺,或是为了提倡孝顺道就用这种偏激的逻辑一概而论,一刀切的说法反而让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不孝顺也存在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国家利益至上的人,那些当兵、搞科研、坚持在一线岗位的人,没法尽孝父母,就不是好人?
所谓孝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最基础的感恩心理。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虎毒不食子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父母不值得孝敬的情况也有存在。可是要追根溯源,有些情况就与老人的教养方式有关,有的是对孩子太溺爱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不孝顺,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父母完成了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父母老了,不赡养父母,儿女不孝顺父母的确实没做得好。
所以,“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观点,确实存在逻辑混乱,有行道德绑架之实,不分情况地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逻辑混乱的道德绑架。
3.孝顺父母理所应当,但不能搞道德绑架
孝顺父母无可争议,但确实也有为一己私利打压子女、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父母。生而不养就是遗弃,老了子女不赡养,是因果报应。
凡事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孝顺父母做得好的人,有爱心、善心、孝心。
父母不善,孩子从小就受父母行为观念影响。父母怎么对待爷爷奶奶的行为会深深的印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因果报应。
或者由于父母性格使然而使孩子小时侯并不快乐,而孩子大了认为这都是父母的罪过,没考虑到这是父母本身的匮乏所致,这属于是不能体谅父母的表现。
身为父母者在对待子女上做到大公无私,心无偏袒,一视同仁,教育子女时以身作则,父母做得好,儿女不用道德绑架也会孝顺。
有些家庭会出现父子如仇雠的现象。像这种家庭就不能用统而概之的普世道德观来对应。
这种个例属于特例,不能用这种例子推翻整个普世道德观。每个人不光有父母,可能还有子女,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道,不尊重父母。
普世的道德观是道德观,特例是特例,不能一概而论。说事情最怕断章取义,孝顺也不能搞断章取义的一刀切。
“下堂老母不赡养”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
人非圣贤,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愿意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影响。不能原谅父母过错的人,需要调整心态,增加“同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虽说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敬,但是你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一定也有受别人影响的看法参杂其中。母亲改嫁可能存在着不得以的苦衷,儿女要能体谅为母的苦楚。
“子不孝,父之过”,不行道德绑架的孝道。
望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父母中有一方抛弃另一方和孩子,老了回来了让孩子养老的事,孩子心里有何感受?
自己没有摊上无情无义,抛妻弃子,从未尽过抚养义务,却胃口特大,贪心不足的父亲的人,不要指责别人不孝。
事有多面,人有多样。父母有教导孩子的责任,但本身有局限性没法引导孩子,就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改变自身。孝与不孝,不必道德绑架。
不论旁人怎样说,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的别再用混乱的逻辑道德绑架孝道。
电视节目中那些对比十月怀胎的母亲,抛妻弃子的老父更令人讨厌。父亲没尽过养育责任,可老了老了,落魄至极却凉薄之心不改,极尽恶行还振振有词逼儿女赡养。不是当事人,永远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道德绑架成就的只能是表面的孝,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用赌咒发誓的话威逼的孝不如顺,是愚孝。
父母是山,给弱小的儿女以真切地依靠,父母是水,无私的滋润着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儿女自然会孝顺。
有书君觉得老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说得有道理。所有的善行首先讲求的是孝,要看心中有没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为,如果考究行为的话,那么许多人就没法遵循孝道。
孝顺父母包含着亲情、感恩、尊重。作为儿女,父母是每个人小时侯的依靠,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亲的人,你可以因为无亲情不感恩,但至少别侮辱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顺父母最后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尽力做到孝,以此来改变家风,造福后代。
期望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建立一种相对民主的关系,遵纪守法形成良性循环,放弃愚孝。
⑸ 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管,长大对我要求那么多,还有总拿外人当好人,总说他们自己不是好人
父母小时候不管你,是他们不够尽责,不关你的事,不要太在意。做人只能要求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也没法改变别人,要求别人怎样做人。尝试一下改变自己的看法,只能够这样做。现在父母对你要求很多,其实只要看自己的心态,觉得他们说得对,就听听他们的,觉得他们说得不对,就没需要理会。觉得什么人好,是他们的事,不需要理会。重点是不会怨恨他们,恨他们最痛苦的还是自己辛苦。
⑹ 为什么我长大以后发觉父母不是好人…
小孩子不愿意要弟弟妹妹大部分是怕弟弟妹妹分担父母对自己的爱(很大原因是因为总有大人嘴欠,说什么 你妈妈要是给你生了弟弟妹妹就不爱你了 之类的话),但真有了弟弟妹妹也不会对他们不好。但显而易见,小孩子又不搞对象,亲近依赖之人就是父母。有个弟弟妹妹就好像男朋友多找一个女朋友一样,换你你愿意?
⑺ 父母不像好人
本身就不是好人,这个中国教育的道德绑架,真的太多人被洗脑了,可怜呀,父母这个词本身就是个悲剧,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父母这种东西从世界上消失,毕竟父母本来就不是好东西,你们这些人,活在世上,全靠自我欺骗,创造父爱,母爱,这种东西,无非就是不肯认清社会残酷现实,在自我欺骗。父母本来就是一种残酷的存在,自作多情的十月怀胎生你养你,只是为了等父母年老了,孩子能给他们养老送终罢了,父母现在的付出,供书教学,说是为你好,让你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最终的源头不是等你找到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给父母养老吗,父母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存在。世界上的父母都是,无不例外,好比说,那些人经常说,等儿女长大了,就享福了,这话没毛病,体现出,儿女就是父母利用的对象。相当于一份保险,等到期了,就能享受待遇了。所以,我也不会让自己成为父母的。
⑻ 发现自己的父母也不是什么好人怎么办
有句话说的很对,“不管父母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爱她们,孝敬和理解她们,因为我们是她们的子女,没有她们哪来的我们,她们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她们或许也有些私心或不好的心理,那也可能她们是为了以后着想,或没有出路等,你要和父母好好沟通,如果你冤枉了父母,岂不是不敬,不仁。所以要把问题搞清楚后在下结论吧!就算父母有错,也不能把她们的心给伤了!要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我们做为子女要尽尽责任!帮助她们改正错误!恢复一个完美而幸福的家!
⑼ 如果父母不是好人,就不必孝顺了。
你就搬到外面去住,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点东西看望一下就可以了
⑽ 不孝顺父母就一定不是好人,这种观念是强盗逻辑,你认为呢
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就一定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我特意分析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看看觉得我分析的怎样?
人生在世,谈及孝顺父母给父母养老的问题,相信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子女都会声音嘹亮表示,为人子女不孝顺父母那还是人吗?可放眼生活,现实当中子女孝顺父母的比例真的有那么高吗?
是人都会说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然后再顺口说一些连自己都听不进去的大道理,彰显自己的人设在别人面前有多孝顺父母。其中说得最多的词应该是“百善孝为先”。
试问一个只会指责别人,不会理解实际困难的人,他对父母能好到哪里去?真正的孝顺,从不高高在上评判别人,而是在自己做好以后,懂得里面的不易理解他人的困难。
要是说不孝顺的子女大逆不道,理应道德上谴责,甚至可以按照法律来教育,我都觉得没毛病。非要说他们不是好人,那我就觉得够不上,这可不是在替他们狡辩,不顾父母的感受。
而是想告诉大家,看问题要学会从表面和实质出发看才能理智理解,情绪化的混淆视听永远得不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写在最后:
人就是这样,总能对别人指指点点,对自己的责任问题推三阻四,给自己找太多合理的理由。
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的子女,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只要父母高兴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人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