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

父母如何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

发布时间:2022-06-08 18:09:44

1. 怎么可以及早发现宝宝听力不好呢

早期发现小儿耳聋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婴儿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岁至3岁内如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将导致聋哑或语言障碍。一般婴儿出生后,多数畸形经过医生的检查都能发现,而听力则很难通过查体发现,往往当婴儿长到2~3岁时,父母才发现其对声音无反应,但此时已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如果到六岁以上才发现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再挽救孩子的听力会非常艰难。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他的听觉及语言会按如下的进程一步步发育。从降生到出生后3个月:宝宝在突然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时,会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皱眉、眨眼、睁眼等活动。4-6个月:宝宝对声音有反应,可辨别出妈妈的声音。能够在妈妈对自己说话时,用眼睛注视着妈妈,或在听到妈妈的声音时停止活动,将头转向声源。7-9个月: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10-11个月:宝宝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能学说“妈妈”、“爸爸”,听到悦耳的音乐,上下肢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运动,对语言有丰富的应答。1岁-1.5岁: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作出反应,当问“鼻子、眼睛、嘴在哪儿”时可用手指指点。宝宝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开始了。1.5岁-4周岁:1.5岁-2周岁的宝宝,可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3-4周岁时能背诵儿歌、讲故事。这时是科学上所说的丰富语言或语言学习发展的时期了。如果您的宝宝孩子表现不同,建议您不妨到医院来为宝宝作一个听力筛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出生3-5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此项技术在新生儿处于睡眠状态下进行,对新生儿不造成任何创伤,只需3~5分钟即可完成检查,仪器就会准确、客观地辨认出检查对象的听力状况。如果宝宝没有通过筛查,到42天时,宝宝应来医院再做一次筛查,仍然没有通过,应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等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是一步步换用网眼更细的筛子,将听力有障碍的宝宝准确地辨别出来,及早对他们进行救治。做一次听力筛查非常简单。使用耳声发射筛查仪,只要0.5分钟,哪怕接受检查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也不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怎么知道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新生儿什么时候有听力?

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刚生下来都是耳聋的。但随着科学发展,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在胎儿6—7个月时就已经基本成熟,超声显像可以观察到胎儿对外界声音刺激会有眨眼的反应。正常的新生儿一出生就有听觉定向能力。

宝宝听力障碍常见吗?

听力损失是全球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出生缺陷的
20%,发病率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婴儿期的听力障碍会对宝宝将来的语言学习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导致宝宝既聋又哑。

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

婴儿早期听觉能力有

生后1个月:突然给予声音刺激会出现惊跳反射、眨眼反射、觉醒反射、吸吮反射。哭泣或手脚舞动时,宝宝听到声音会停止当前的行为。在近耳处摇动声响玩具时,宝宝偶尔会慢慢地转脸。

生后2个月:睡眠中受到较大的声音刺激,可出现惊跳、睁眼、手足抖动。面对宝宝说话,他可以发出“啊 噢”等元音。

生后3个月:睡眠中听到声音,可出现眼睑闭紧、手指紧握等动作。电视机的声音可使宝宝转头或转动眼球。听到吵架声会出现不安,听到哄逗声、音乐声会有喜悦的表情。

生后4个月:唿唤名字会转动头部寻找,对妈妈的声音很敏感,对自己熟悉的声音例如玩具声、电视声、开门、关门声表示关注。

生后5个月:能转头寻找耳边的闹钟声,能区别父母的声音、熟人的声音。对突然出现的人的声音刺激产生恐惧。

生后6个月:对他说话或唱歌,他会用眼睛看着你,可跟踪声源。能敏捷地寻找到发声的地方。

如果听力正常,等到了一周岁时,就应该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例如来来、抱抱、再见等。再大一些就会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语。到了一岁半时,就会按照语言指令,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如何保护宝宝听力?

1、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

宝宝的咽鼓管平直,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呛咳,奶水呛入咽鼓管进入耳腔,引发中耳炎。不仅呛奶宝宝鼻炎、口腔疾病都很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炎在婴幼儿人群中非常高发,也是伤害宝宝听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不要随便给宝宝挖耳朵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耳朵里面有耳屎,都耐不住心痒要给宝宝清理。事实上,宝宝耳朵里存在一些耳屎其实是有很大好处的。可以有效保护宝宝耳膜,缓解强烈声音对宝宝耳膜的冲击。而且,适量的耳屎还可以阻挡异物、飞虫等进入宝宝耳朵。

3、不要强制给宝宝灌药

让宝宝乖乖吃下又苦又涩的药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用手捏着宝宝鼻子、趁宝宝张大嘴哭闹给宝宝强行灌药。强行灌药会导致药水呛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和呛奶是有差不多一样的后果的。

4、不要给宝宝滥用抗生素

新生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很弱的,因此也很容易感染疾病。家长为了让孩子快些康复,会给孩子吃各种抗生素。

抗生素中的一些种类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对耳内神经细胞的损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会导致耳聋,称为耳毒性药物。

5、避免家庭噪音

家庭噪音,这可能是家长们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另外,室内敲打声、家人的高声吵架等均在范围之列。听力的丧失是渐进性的,不容易被发觉,而家庭噪音具有长期性、隐匿性的特点,所以,家庭噪音对宝宝听力损伤的危害不容忽视!建议家里噪声比较大的设备尽量不要同时开启,同时避免使宝宝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

如果有帮助到你,希望能采纳!

3. 早期发现小孩听力障碍,有哪些好的做法

引言:听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类而言,通过听力就能够及时发现周边信息的变化,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所以说要尽早的发现小孩子的听力问题。早期发现小孩的听力障碍,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4.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的问题无锡的

可从以下五点进行观察: —、婴儿从降生到3个月,当突然听到强音时,父母能观察到他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在强声音刺激后,会立即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两眼快速睁、闭,有时也会停止吸吮动作或呼吸节奏发生变化等。二、婴儿在4到6个月时,对于给予的声音刺激能做出反应,并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三、婴儿到7至9个月时,能主动地向音源方向转脸,孩子能主动地去寻找。四、婴儿到l0至11个月时,叫他的名字能有反应,能学会说“妈妈”、“爸爸”。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引发孩子反应的声音强度也在逐渐减小。五、幼儿在满周岁到l周岁半时,能按听到语言能做出反应,当问到“鼻子,眼睛在哪儿﹖”时,可用小手指出来。在这段时间,家长用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很有效的方法就可以方便地对孩子的听力进行筛查。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声音的同时,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动作,尽可能在安静的条件下进行。关注儿童听力障碍用爱心赢得声音听力障碍要早期干预切莫忽视儿童“语话迟”“贵人话语迟”这句谚语在我国一向广为流传,对此医学界的观点却大相径庭,有专家认为,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话语迟”者应警惕听力障碍。家长的不重视是发生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一点是因为孩子与家长进行语言交流时运用了测听。一种行为测听是家长在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无意中给了孩子动作手势,见到孩子有反应,就认为她听到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听到。另一种是有的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时,尽管听不清家长的语音,但会通过家长的口形的变化,观察出家长的主要意图。因此,孩子说话晚一定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如发现孩子到了1周岁还没有语言意识,就应警惕有无听力障碍。 把握最佳治疗时机3岁宝宝出生后不久发现双耳失聪,在及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有关专家认为,儿童听力障碍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错过最佳语言时机,即使配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也难以完全恢复语言能力。耳聋时间越短,效果越好。由于人在6岁前处于言语形成黄金时期,若耳聋的时间过长,听中枢一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功能就会退化。这种退化是不可逆的,更重要的是,时间过长会引起语言中枢退化,导致语言障碍和影响语言清晰度。及早地发现了小儿的听力障碍,及时采取听力补偿措施,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言语训练和康复教育,这些孩子的言语以及心理、智力发育就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聋儿早期干预。

5. 怎样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

常言道,“十聋九哑”。据统计,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如何预防听损儿童因聋致哑?听损儿童能否恢复听力呢?3月3日是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麦飞。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说,“以前,因为太小的孩子不会表达,患儿在襁褓期不易发现,等长到两三岁时才发现,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现在,新生儿听力筛选检查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如利用听力筛查仪,可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检测听力是否正常。” 国际上对听力损失儿童一贯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去年6月1日起,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在全国正式施行,其中规定: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如不具备条件者,应告知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也能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令医生扼腕叹息的憾事,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这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麦飞说,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备,但对于普通家长来说,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怀疑了。 “一旦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确诊治疗。”麦飞说。 新生儿2-7天时可做听力筛查 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麦飞介绍,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耳声发射法,就是将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儿外耳道,然后播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卡嗒音。正常的听觉器官(耳蜗)能对这种声音产生回音,后者能被耳塞内的接收器捕获和记录,经过仪器内的微电脑分析并作出判断。只要孩子安静,整个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另一种方法为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基本方法是:将多个小电极置于孩子的头部和颈部,并通过耳塞播放经过特殊设计的卡嗒音,然后利用计算机记录耳蜗后听觉通路(脑干及邻近区域)的电位变化(对声音的反应),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出结论。其中前者更为常用。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麦飞说。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有听力障碍1岁前干预最好 3岁以前特别是1岁之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此前出现听力损伤,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说话。麦飞说,只有少数患儿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或提高听力,大部分患儿只能靠佩戴助听器来进行听力补偿。而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即使佩戴助听器也无济于事,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并配合听功能训练、语音治疗以及语言训练等,能使患儿逐渐认识声音,避免聋哑残疾的产生。开始干预的时间最好在出生6个月甚至更早,具体步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个到700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 “对于不能治疗的听损儿童,可教孩子做早期发音练习,并及时佩戴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语言训练,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麦飞说,经过语言训练,能使患儿正常地与人交流,做到聋而不哑、残而不废。 Tips: 宝宝的听力障碍如何预防? 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发现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丧失,但可由于各种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障碍,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麦飞强调,孕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但由于病因复杂,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医疗干预,是小儿聋哑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6. 家长怎么去发现小孩的听力不好

孩子的听力非常重要,而婴幼儿时期却是听力损失高发年龄段,其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2‰,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暴露因素的增加,听力障碍发病率会有所增高。如果在婴幼儿期听力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智力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发育。因此,及时发现孩子听力障碍并及时采取干预手段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由于婴幼儿不能像成人那样对听力障碍做出明确的表达,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细心观察并及早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呢
● 0-3个月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观察听觉反射来判断听力。听觉反射最典型的是惊跳反射,即当给较大声音(60dB以上,如大声关门、拍手或开大音乐声音时),双臂会突然向内屈曲;还有闭目反射,比如宝宝在睁眼时听到大声音突然闭眼;宝宝睡觉时遇到突然声响会觉醒、睁开眼睛,这是觉醒反射。
● 4个月-1岁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观察听觉反应来判断听力。比如问宝宝“灯呢”,宝宝可能眼球会向声源方向转动,寻找声源;比如问“妈妈呢”,宝宝会伸手指头等。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声音没有兴趣或还没有开始“咿呀学语”,那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了。
● 1岁-1岁半的婴幼儿:可以通过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回头,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能说出单字词,如:妈、爸、灯、果、车等。
●1岁半-2岁: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如:吃饭、尿尿、喝水等。
● 2岁以上。要观察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能否说出短句、短儿歌,能否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听到大人的指令后完成简单的任务。其次孩子是否于谈话中常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并且容易感到疲倦;对于别人讲话,时听见时听不见。最后仔细观察孩子是否喜欢把音乐或电视的声音开得较大,是否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异常,或孩子对日常环境、言语的反应欠敏感,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7. 学龄前儿童听力下降如何早发现

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听力损失至关重要。

8. 怎样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因为是儿童依赖听觉来学习语言、音调、韵律、节奏的,所以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正常的听力接收声音才能正常发展。儿童听不到声音时,容易引起语言障碍或延迟,或者演讲的语调过于简单,口音不足,对音乐和节奏的反应也不敏感。因此,如果早期发现儿童有弱听觉现象,早期诊断很重要。那么,如何发现儿童有听力障碍呢?

第三,感冒后听音变差要小心

儿童感冒后,如果感到耳痛和听到音反应不迅速,父母应该受到重视。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感冒引起的咽喉炎很容易通过鼻咽咽部咽鼓管入口扩散到中耳,从而引起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这可能会影响听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长期延期,会导致中耳粘连等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听力检查。

9. 家长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耳聋呢

这个还是很明显的 只要你叫孩子 或者有什么声音 一般没有听力障碍的 孩子会找声音的地方 反之就是有听力障碍了

10. 新生儿听力异常家庭早起发现

常言道,“十聋九哑”。据统计,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如何预防听损儿童因聋致哑?听损儿童能否恢复听力呢?3月3日是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麦飞。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说,“以前,因为太小的孩子不会表达,患儿在襁褓期不易发现,等长到两三岁时才发现,已错过了至佳治疗时期。现在,新生儿听力筛选检查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如利用听力筛查仪,可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检测听力是否正常。”
国际上对听力损失儿童一贯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去年6月1日起,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在全国正式施行,其中规定: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如不具备条件者,应告知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也能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令医生扼腕叹息的憾事,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这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至佳时机。”麦飞说,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备,但对于普通家长来说,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
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怀疑了。
“一旦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确诊治疗。”麦飞说。
新生儿2-7天时可做听力筛查
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麦飞介绍,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耳声发射法,就是将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儿外耳道,然后播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卡嗒音。正常的听觉器官(耳蜗)能对这种声音产生回音,后者能被耳塞内的接收器捕获和记录,经过仪器内的微电脑分析并作出判断。只要孩子安静,整个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另一种方法为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基本方法是:将多个小电极置于孩子的头部和颈部,并通过耳塞播放经过特殊设计的卡嗒音,然后利用计算机记录耳蜗后听觉通路(脑干及邻近区域)的电位变化(对声音的反应),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出结论。其中前者更为常用。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麦飞说。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
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有听力障碍1岁前干预至好
3岁以前特别是1岁之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此前出现听力损伤,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说话。麦飞说,只有少数患儿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或提高听力,大部分患儿只能靠佩戴助听器来进行听力补偿。而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即使佩戴助听器也无济于事,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并配合听功能训练、语音治疗以及语言训练等,能使患儿逐渐认识声音,避免聋哑残疾的产生。开始干预的时间至好在出生6个月甚至更早,具体步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个到700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
“对于不能治疗的听损儿童,可教孩子做早期发音练习,并及时佩戴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语言训练,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麦飞说,经过语言训练,能使患儿正常地与人交流,做到聋而不哑、残而不废。
Tips:
宝宝的听力障碍如何预防?
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发现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丧失,但可由于各种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障碍,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麦飞强调,孕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但由于病因复杂,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医疗干预,是小儿聋哑至有效的预防措施。

阅读全文

与父母如何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龄越长退休金就越多吗 浏览:223
在北京哪里可以买到好的老人鞋 浏览:551
青岛市老年大学报名官网 浏览:61
移动设计院总工程师退休年龄 浏览:562
怎么打造养老联合体 浏览:516
老人家小脚 浏览:583
养老金和卖房哪个划算 浏览:590
天主教会养老院 浏览:432
陕西省企业退休工资2020年涨多少 浏览:985
多少岁老人不可以借钱 浏览:549
老人家有什么助眠的方法吗 浏览:829
对于老人家的祝福 浏览:642
重庆长寿养老院 浏览:164
深圳一次性残疾退休金 浏览:408
养老院必备的医疗设备 浏览:42
我凭什么要感谢父母 浏览:323
企业对养老院投资有什么好处 浏览:966
孝敬演讲稿100个字 浏览:655
重阳节写酒的词 浏览:707
虚弱的老人应如何调理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