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
孩子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教育高度:如果妈妈只迷恋景区自拍,孩子如何会懂得感受大自然的天高海阔;如果爸爸只迷恋王者荣耀的虚拟胜利快感,孩子如何能懂得不断超越自我的充实自信。
如果父母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总是追求低质的幸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高度。
1、低质的幸福感是深度思考的绊脚石
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一些人总是表现出惯性的“慢热”,其实这是一种懈怠,因为他从不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只会用惯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浅层思考。
例如,当初滴滴刚出的时候,多数人会想“方便又划算,以后就用它了。”另一些人会想“滴滴的确解决了很多实在的出行难题,但是这些是私家车,司机的身份和驾驶技术有没保障呢?还是要在安全方面多留心。”而还有一部分人会想“油费贵,滴滴的收费这么划算,他们是怎么赚钱?滴滴公司真正获利的部分应该不是纯粹靠乘客吧?”面对一件事,不同人的思考是有明显的深浅之分,思考问题的方式正是拉开人们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所以,当身边发生了新生的事物或者去到新环境中,我们不要只停留在享受商业化所提供的便利和服务上,不要一味沉溺在滤镜的自嗨中,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主动去理解和思考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的问题。
2、低质的幸福感容易使人投机取巧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那么多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不能将投机取巧当能力。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要抢风口、要抢蓝海,他们只看到有人投1万赚了30万,却完全没有看到别人在赚这30万之前,是做了多少铺垫和努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任“神奇百货”CEO的“商业鬼才”王凯歆,最后卷走1.5亿失联了。当年的“神奇百货”其实就是一个三无产品:无技术壁垒、无稳定供应商、无特色功能,这样的项目不存在任何核心竞争力。
但是,王凯歆和她幕后的团队一直打着创业梦想的旗号,不停消费者自己和消费者,在不少年轻人面前树立“天才少女”的形象。这样的创业者投机取巧、狂妄、没诚信、不遵守商业规则,他们带来最可怕的后果是:让不少年轻人误以为创业是可以这样的。那些看起来认真努力、凡事靠自己,但是实际上做着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一夜暴富美梦的“隐形颓废人口”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3、低质的幸福感让人流失责任感
责任心的流失,最明显的托词就是“我已经努力了,但是还是做不好。”如果我们对他们低配的努力没有辨析能力的话,往往就会被忽悠过去。隐形人口营造出来的低质幸福感,就是要说服别人、说服自己“我已经努力过了。”
当一个人,以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只是因为运气好、以为买不起房只是因为房价太高、以为职场不顺只是因为缺少伯乐……这些自以为是里的“隐形不努力”,才是人生无法成功的种子。
一个人最怕的是,对自己设限了却浑然不知。
上心的父母,总是重视多带孩子见世面,拓展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提高人生格局,刺激孩子向往更大、更宽广的世界;上心的父母,总是重视多带孩子多经历,增长孩子的见识,帮助孩子收获更多未知、刺激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❷ 成功的父母和无能的父母给孩子能有什么影响
成功的父母复对孩制子的成长有利也有弊
成功的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典范,让他明白怎样的状态更易成功。这样,孩子就有了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对孩子来讲,成功的父母会让他觉得身边成功的人没有什么高不可攀,这与普通人有很大差别。”现实中也不乏成功之例,如李嘉诚、李泽楷父子。
但作为成功父母的孩子可能会被众星捧月般捧得过高;也可能会受到很多不正常、不自然的约束;成功的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要求十分严苛。凡此种种,都会让孩子受到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越来越累,人格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承干。
父母的格局对孩子的品行起到指导性作用
孩子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后天在学校获得,但孩子的品行在没有独立思想以前,完全由父母的思想决定。因此父母文化低,会影响到孩子的品行或做事格局,但这只是一个规律,我们说时间任何事都不遵循规律又游离于规律之外。只要你要一颗向上的心,相信总有一天你就能够摆脱家庭因素对你的影响。
❸ 家庭教养方式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谈教养方式你会发现由于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价值观念以及教育观念的差异,就决定了其教养方式的不同。在我的家庭教练中,我一般把家长分为四类:一、溺爱型家庭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它与爱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词,是很深刻的。过分地疼爱子女等于淹没他们,所以有人把溺爱比作教育领域的水灾。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正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溺爱子女的害处多,而这并不是父母的初衷。娇——经不得风雨。有的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舒适的家庭成了孩子赖以生长的温室和暖房,这样环境培育出来只能是娇艳而脆弱,一旦到社会上尝到酸、咸、苦、辣,就吃不消了。在父母身边有层层保护,怎么能不胆小、怯懦,碰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惰——期望不劳而获。有的父母生怕孩子苦和累,什么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从小依赖父母,长大就想依赖他人,严重的还会发展到不劳而获。奢——只求寻欢作乐。有些父母只是把纷孩子吃好穿好用好作为自己的责任,当作孩子的幸福。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给孩子买这买那,于是孩子越吃越馋,越穿越讲究,从小就在小伙伴中攀比、炫耀,没有勤俭节约的观念。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家庭、社会能有何作为呢?骄——“天皇老子”第一。有的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听孩子摆布,成天围着他们转。他们成了家庭的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向家人发号施令,骄气十足。小小年纪就如此霸道,长大后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胡作非为,甚至触动法律呢?庸——不求进取。娇生惯养的孩子,长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现在生活有父母供养,将来前程自有父母安排,自己何必努力呢?他们胸无大志,不求进取,耐不得艰苦。看书学习,坐不下来,钻不进去,干什么事都不专心,缺乏恒心。宝贵的童年和青少年
❹ 胸无大志,甘于平庸一定是坏事么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将三杯米饭贴上不同的标签:表扬、批评、不理。每天对着贴有不同标签的米饭说不同的话,对着贴有“表扬”标签的米饭说赞美的鼓 励之词,对着贴有“批评”标签的米饭不停地责难,而对贴有“不理”标签的米饭什么都不做,置之不理。几天以后结果让人吃惊,贴着“批评”标签的米饭有些发 霉了,而贴着“表扬”标签的米饭却很好,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个贴着“不理”标签的米饭已经腐烂发臭了。 没有哪个孩子是甘于平庸的,之所以现在不积极努力,不是因为他天生没有理想,而是在他曾经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的时候、取得小成绩的时候没有人肯定,做错的时候也没有人指导,他就是那杯没有人理睬的“米饭”。要想让米饭不腐烂发臭,就得经常鼓励它,对待孩子也一样。这个道理相信不说大家也都知道,那究竟应该怎样激励孩子呢? 去年有个初中学生的家长来,他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担心这样下去会走下坡路,到最后影响中考,所以想给孩子做一对一的,把各科成绩都提高一下。可是孩子就是不同意,家长说这孩子没有上进心,就知道玩,希望我能帮他说服孩子。 他答:“不愿意学。” 他说:“懒,学不会。” 我不住笑了:“小人儿还真坦诚啊!那如果老师愿意帮助你提高呢?” 我于是又说:“我找一个特别强又特别有耐心的老师帮助你提高成绩。他的水平可高了,能让你一个月内就提高好多分,到期中考试的时候你的成绩就会突飞猛进,你就会像一匹,一下子在班级里突显出来,让老师大吃一惊,让所有同学都对你刮目相看,你想要那种感觉吗?” 这一次,他非常坚定地点点头:“嗯!想!” 爸爸在旁边看到孩子点头,高兴得合不上嘴。我赶紧给安排了一个有经验又耐心的老师,果然孩子在期中考试中,由原来的40多分提高到了70多分,成为一匹 名副其实的,还“遭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来我跟老师交流,他告诉我,其实他可以让他考得更好。但是一些解题技巧还没有教给他,只加强了他的基础知 识,目的是为了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时不要觉得成功来得太容易。 通过说服这个学生接受这个过程,我发现,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理想,都不甘心平庸。只是他们需要有人帮助,有人在前方为他点亮一盏灯,让他看到目标、看到希望,这样他才愿意坚定地跟着你走下去。 所以在我看来,孩子甘于平庸的原因有几点: (1) 因为孩子从小没有被引导好,有的家长不善于使用鼓励的方法,总是不停地指责和批评,使得这样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体会不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恰恰是最强的内驱 力,这也正是经常让家长困惑的“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的原因所在。而且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来说,批评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你不是觉得 我不好吗?我就做得更不好给你看”,或者“反正不管我怎么做你都觉得我不好,那我就干脆不做了”。而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孩子来说,批评会让他们更加自卑,会 让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无是处,不可能有所作为。 (2) 要让孩子上进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孩子所在的班级有“勇夺第一”的班风,孩子会受到感染,也会变得积极努力。如果家长每天给孩子讲的都是积极上进的故事,自 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精神,孩子一定会耳濡目染,受到启发的。就怕有的家长每天把孩子赶到自己间去学习,自己则拿起遥控器不停地调台 看电视,而且自己在单位工作成绩平平,却把扬眉吐气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话,孩子除了感到不公平外,恐怕什么也不会做。
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志向
培养一个孩子的志向,要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也要让他明白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的生活才为之有意义。
1.给予孩子足够的温饱问题,也要让他明白民间的疾苦。如果父母对孩子太过于溺爱,或者把她当成一个瓷娃娃,生怕他自己有思考和去勇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那么孩子只会沉溺于这样的爱,而无法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无法去知道自己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而如果父母给予孩子一定额体验,明白生活本来就不易,或者让她去体验一番生活奋斗的美好,或许孩子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坚定。
2.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要把他什么道路都安排好。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安排人生,喜欢让他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于是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少了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如果你试着让他自己去前进,去做方向上的改变和选择,你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孩子的志向也是一样的,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的时候,父母不要去打击,而是给予支持,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❻ 一个整天混日子、胸无大志的父亲会影响到女儿的成长吗
不会,也许这样的父亲会让女儿更加发愤图强,暗下决心,长大绝对不能像爸爸那样活,要出人头地。
❼ 为什么我总是和父母吵架,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一、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与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影响面广泛。从儿童受教育的顺序来看,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我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人格、举止言谈、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教育科学研究证明,从出生到7岁,这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发展的最旺盛时期。此时儿童生活在家庭及周围环境中,外界刺激会在他们大脑里留下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促进儿童大脑潜能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发展。而此时儿童大脑潜力的发展又对未来的学业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人格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的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家长与儿童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情感。在这个集体中,家长对儿童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抚,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此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之爱的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都十分关注儿童出生后与父母分离对其成长的影响的问题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儿童出生后与父母分离,将使儿童产生精神上的痛苦和焦虑,影响其整个一生的人格风貌。一般认为,所谓“破裂家庭”对儿童人格形成有较大的影响。破裂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父母死亡,一种为父母离婚。这两种情况对儿童都是很不幸的。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子女的人格影响更大。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很悲观,人格孤僻,心情苦闷,一遇不顺心的事,易钻“牛角尖”,但也可能具有坚强、果断、自立的一面。有些调查还表明:破裂家庭中子女的犯罪率也比一般家庭的子女要高。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的影响来实现的。
1、父母言行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儿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不是直接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的榜样的模仿获得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一般来说,孩子会静悄悄地学习家长的言行举止:母亲爱打扮,讲虚荣,孩子也爱打扮,讲虚荣;父亲脾气暴躁,举止不文明,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父母的情感、意志、理智等特征都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榜样,在孩子身上能看出父母的影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因为是独生,全家人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一切都顺着孩子来,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容易形成一些什么样的人格呢?(1)胸无大志,安于享受,不求进取。(2)任性、自私、脾气暴躁。(3)怯懦、娇气、不能吃苦。(4)胆小怕事。(5)懒惰、依赖、独立性差。有些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所以对孩子常常施之以“棍棒教育”,其结果同样给孩子的人格发展以很坏的影响。有的孩子在体罚之下,长期在压抑和畏惧的精神状态中生活,致使从小人格就变得抑郁、颓唐、精神难以振作起来;有的被打怕了,失去了少年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变得呆滞又怯懦;有的为了逃避挨打,学会了撒谎,不诚实,对大人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有的孩子经常挨打,变成了“厚脸皮”,毫无羞耻之心,破罐破摔;有的甚至变得冷酷无情,寻找对象,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憎恨。
3、家庭气氛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在宁静愉快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人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家庭,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与邻里相处相敬如宾,往往易使儿童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一个家庭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经常打骂争吵,往往会使儿童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4、父母的文化程度,尤其母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总之,人格的形成,起之于童年,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父母不仅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且更要承担教育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儿童良好人格的早期培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从幼小抓起,从细微入手,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其以后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❽ 父亲懦弱,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便是家庭影响。孩子的早年在家人的身边渡过,恰好孩子在这个时候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又比较强,所以父母家人的行为对孩子未来行为和性格的塑造造成很大的影响。
每一个做父亲的人,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懦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早期,一定要努力表现自己强大的一方面,你坚强的臂弯是孩子最真实的保护伞。只有做个好榜样,才能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挑战生活中的各种磨难。
❾ 不重视孩子梦想的父母,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梦想不分年龄大小的,孩子的梦想我会好好地保护它,让她从小就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培养孩子正确的梦想观十分重要。孩子的梦想,实际上是健康的意识形态逐步形成的过程。让孩子主观上形成自己的理想观,需要在她成长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与潜移默化的感染去帮助她。
人一旦有了这些梦想之后,他们在学习成长路上就会有动力,面临困难考验的时候也会有坚持的动力。努力着的人都会是幸运的!有梦想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他们将会是更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