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没有什么历史名人是他的父母影响了他,或者老师
付雷,是他的父亲付聪影响了他。 鲁迅,是他的老师影响了他。
B.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俞敏洪的母亲对他影响有多大
在俞敏洪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俞敏洪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俞敏洪接受李玫瑾采访时曾说,“我的人生都是母亲奠定的。”俞敏洪的母亲不仅生育了、养育了俞敏洪,更为俞敏洪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毫不夸张地说,俞敏洪遇到了一个好母亲,在好母亲的督促、要求、支持、鼓励下,俞敏洪的人生有了起飞的基础。
C.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给他的性格人格带来终身影响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给他的性格人格带来终身影响?
我只知道娱乐圈这种人不少,比如吴奇隆的父母、大小S的父母等等
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
如果是成长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必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也体会不到正常孩子该有的快乐,很可能因为在暴力环境中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精神处于长期紧张之中,甚至形成畸形的心理品质,长大成人后很难融入社会中。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挨打挨骂,那么他有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自卑: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孩子经常在家庭暴力下,首先会产生很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非常没有自信,自尊心也在一次次的家庭暴力下遭受摧残,这样长大的孩子,在走出社会后会很难立足,因为自卑往往工作能力上没有突出的表现。
懦弱:因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小孩,长期处于紧张恐惧之中,所以对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长期出于家庭暴力下的孩子,会对虎爸虎妈的暴力印象留下阴影,一想到便会不自觉的产生害怕情绪,很容易在今后表现为性格懦弱,胆小如鼠。导致长大工作后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很容易出现退缩心理,无法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而在与人相处时,因为性格懦弱,而常常受到欺负却不敢反抗。
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叛逆:家庭暴力下除了易产生性格落弱的孩子外,另一个极端现象就是性格叛逆。孩子在一次次的暴力伤害下,会渐渐失去对父母的爱,继而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在心理上产生扭曲,初期表现为叛逆,但随着长大成人,性格上发生严重扭曲,就容易用轻生、犯罪、甚至弑父杀母的极端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心理扭曲是不可逆转的。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加剧了亲子冲突。
D. 名人因父母的爱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父亲竟然丝毫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3、盖茨的父亲: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
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小时候酷爱读书,兴趣广泛,学了一阵子伸缩喇叭,又钻研作家艾德格来斯格洛兹笔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七岁时,盖茨阅读整部网络全书、名人传记,比如罗斯福和拿破仑,他尽可能去探究这些皇帝的一切。
他最喜欢读的是《世界图书网络全书》,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他喜爱谈成人作品,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们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聚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
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4、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丹麦童话大作家安徒生,出生背景很平凡,父亲只是个穷鞋匠。他们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尽管如此,安徒生的父亲虽感到非常气愤,但这位父亲却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大多时候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瘠,但安徒生的父亲非常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就能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父亲会将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也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而且,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种种感性的经验,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爱迪生妈妈:重视孩子的好奇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他的成功却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
曾在课堂上,爱迪生总爱向老师提问:
“老师,为什么会起风?““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爱迪生的各种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老师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着回家,爱迪生的妈妈领着孩子到学校质问那位老师,并表示此后她自己会教孩子。
爱迪生的妈妈认为活的教材遍地都是,并不强制爱迪生像老师要求的把教科书完整地默记下来,而是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当爱迪生问起妈妈孵出小鸡的疑惑时,母子俩一起查网络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
爱迪生的妈妈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网络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培养对学科的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而爱迪生的发明成就更是与此种好奇密切相关。
E. 哪些名人的背后有父母的支持
!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F. 哪些伟人的成材是与父母亲的教育有着巨大关系的
你好!
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后上刻字(精忠报国).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G. 哪个名人是因父母教导成名的
岳飞,他母亲姚姓。岳飞母亲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3]。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岳飞生于宋朝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2]》(此作是否为岳飞所作尚存争议),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故事: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H. 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名人故事
这是老汉曾经在网络知道对网友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I.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在幼年曾深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请举出一两个例子概括地叙述一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9)当代哪些名人父母对他影响巨大扩展阅读:
延伸阅读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与妻子决定)马上杀猪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