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本比较适合父母看的心理学书
你好!
可以看看《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不光父母,其实任何人都适合看这本书。但是如果你父母年纪比较大,不知道能否接受你的这个读书建议。如果他们不愿意看,你可以阅读后慢慢告诉他们你自己的领悟。或者你给他们订点杂志,《心理月刊》还适合普罗大众阅读的,质量也不错,虽然专业程度不会太高。我觉得更多的,你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种沟通模式,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接受和改变。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㈡ 请推荐育儿方面的心理学书籍
斯波克育儿经------这本书很大方面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并且提出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㈢ 一个从小有一个比较强势的父亲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应该看什么书进行学习
像这样一类的书还是比较多的,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大量的书籍当中汲取营养,不要单纯的去看一本儿。只要哪些是励志的,哪些是积极向上的,哪些是直面人生的,不管是输也好,电视剧也好都可以
㈣ 适合爸妈看的好书是有哪些
1、《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著,岳麓书社,1986年版
推荐理由:中国父母学方面的巨著。
2、《傅雷家书》,傅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推荐理由:这是每位中国父母应该读的书。
3、《发现孩子》[意]玛利娅,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课堂必修课。 潘特利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09
4、《家庭教育的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共同的原因、也是最具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所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有些父母能够发现和改正这些错误,这个过程标志着他们逐渐成长为好的父母。但是更糟糕的是,父母醒悟得太晚,已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本书就是敲给父母的警钟,每一章节都充满了温情,同情和幽默,在故事中揭示出父母不知不觉地向孩子传递的无意识却清晰的信息。并且它超越了故事本身,对每一个故事都抽丝剥茧,对错误的信息认真剖析,探讨其根源,一一列举出错误的信息对孩子的健康与幸福可能产生的逻辑后果。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信息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因此传达出来的是更为积极、促进成长的教训。
5、《觉醒》,周弘著,北京出版社,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教育方法呢?101个当场打动子女的激励故事》,周弘著,京华出版社2004-10
6、《268个错与对》,王敬东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06
7、《我家也有天才宝贝——激发孩子潜能的多元智能教育》,樱井正孝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1世纪管教法》,2004-01
9、《教子书》,查斯特菲尔德,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1
10、《捕捉儿童敏感期》2004-07
11、《14种能力》卡尔·威特,2004-09
12、《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美T.德万迪尔: 雷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还是父母的错:一位母亲的教育札记》,[日]曾野绫子,译者: 陈玉光,海天出版社,
17、《儿子,你能行:一个学者父亲的成长建议》[美]罗伯特·奎因格瑞特·奎因,译者: 刘耀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0
18、《美国父母怎样管孩子》,[美]伊丽莎白.谷瑟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06
伊丽莎白·谷瑟蕾:医学博士、纽约瓦尔哈拉儿童医院学习诊断中心的主任,具有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她有三个孩子,现居住在纽约的瑞沃·戴尔。
伊丽莎白·谷瑟蕾博士在治疗儿童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对那些因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使孩子遭受的痛苦深感震惊。她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孩子们痛苦的根源和家长威逼孩子的动机。谷瑟蕾博士对人们过度崇尚成功的社会风气提出了批评,对那些带着负疚感成长的孩子也深感同情。
19、《你的孩子,真棒:纠正孩子缺点很简单》,甘悦明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08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第一课堂,是培育孩子良好情感与理想的温室。所以,家庭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着社会和学校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优势。然而,数以千万的家长却在家庭教育方面陷入困境,有的因教子无方而迷茫,有的因教子不当而苦恼,尤其是在孩子有了过失,出现了一些自觉或不自觉的缺点以后,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纠正孩子的过错,让孩子走出沼泽,昂首向前呢?
这是一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枕边书,同时更是一本关于少儿教育的神奇之书。它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也为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揭开了新的篇章。
如果你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而你又不知道如何提醒;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不强,而你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说谎,而你又不知道如何既能保持孩子的自尊,又能让孩子知错;
如果你的孩子逆返心理严重,而你又不知道如何说服;
如果你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你又不知道如何帮助他远离这种困境;
……
请你仔细阅读这本书。
20、《为什么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宋雨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09您有资格带孙子孙女吗?
第一本写给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书
本书足以震撼所有的爷爷奶奶!
如今,除了“追星族”、“发烧族”、“电脑族”以外,还有一个新“族”——“接送族”。他们酷暑严寒、迎霜浴雪、穿街过巷,准时准点地向学校汇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为生活中一大景观。在中国,大多数爷爷奶奶都有过带孙子孙女的经验,而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方法。据统计,有70%以上的爷爷奶奶教不好孩子,换句话讲,成功率不足30%。爷爷奶奶付出了一切,为什么几乎“颗粒无收”呢?
㈤ 我想学家庭营养学知识,应该买那些书籍看看
这类书籍现在鱼龙混杂。给你推荐了一些 详细如下 望采纳答案
建议:去当地专业医学书店,买营养学书。选对书店,就不会买错了。对于一个初级的营养学涉及者 关于营养、养生、食物治疗和保健、自我按摩保健等等方面的书籍很多,一般稍大的书店里都有,自己去选吧。
题名 责任者 出版信息 索书号
英汉营养学词典 沈治平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7 H316:R151/SZP
实用营养学 蔡东联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R151/*017
现代营养学 (美) B. A. 鲍曼, R. M. 拉塞尔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R151/*010
营养学报 中国生理科学会编辑 科学出版社 1956- R15/1
营养学 概念与争论 Frances Sienkiewicz Sizer, Eleanor Noss Whitney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R151/*009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知识出版社 2002 R151-62/*001
Nutrition :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 营养学 : 概念与争论 / Frances Sienkiewicz Sizer, Eleanor Noss Whitney.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R151-43/SF
营养学初步 (美)格思里(Guthrie,H.A.)著 北京出版社 1987.12 R151/10.9
营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 中国难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 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08 R151/ZSK
营养学基础知识 (德)贝斯勒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11 R151/BSL
营养学新论 徐南丽译 徐氏基金会出版 R151/10.9/(S)-1
营养学基础知识 (德)贝斯勒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11 R151/477
营养学专业课要分类,动物和植物,医学,生命等.
《营养保健师》培训教程,罗玲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吃的营养与治疗
作者:(美)戴维斯 著,陈满容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是阿德勒·戴维斯女士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著作中最新的作品。她以最简洁的语句告诉我们有关营养学方面最专业的知识。同时并附有简明清晰的图表,使我们轻易地了解复杂的人体构造,同时也了解人类生长所需的物质是什么;供给人体能源的物质是什么;什么食物会使我们发胖,什么样的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害。本书可使我们活得更有生命力,无论生理或;心理上都能保持最理想的健康状态。而且经由详尽的目录、附录及索引,我们想要的资料很容易就可获得,所以本书也是相当理想的参考书籍。
蔡威教授主编《食物营养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蔡威,现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等
营养素以西方营养学最完善。建议你阅读的是:
1、《营养圣经》英.霍尔福德
优点:本书可以让你对基础营养学的营养素、非营养素(作者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却介绍了这些东西,建议他进修一些中医较好)有全面了解,入门较快。
缺点:对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指导性不强
翻译者是文科出身,大量存在翻译术语不规范地方
几乎都是推崇组合的营养方式,对长期副作用(10年)没有提及
没有指出疾病人群非单一疾病的事实,而以单一病例分析,不可照搬
商业炒作程度:6分(10分计)
学习了基本的营养学之后,不能不了解中医的奇妙,即非营养素占多数。建议阅读:
2、《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优点:可以学习到非营养素在临床方面的反映,同时初步了解抗营养素的内容。同时指出了中医的学习本质依靠传承、古文,英语多不需要。很实际。
缺点:没有对民间大量存在的优秀中草药进行关注,局限于名士非名效果。
民间大量应用了100年以上的药材因老人去世而消失,书中没关注
对中药培育商业化影响药效作者也没有指出缺陷
商业炒作指数:3分,较纯
3、《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 刘弘章等
这是一本集合大量中药信息的书籍,大量西医有毒的信息。所以,你看这本书,可能不会带来多少思想改变,但是里面的信息很好。系列书唯此有点价值。
优点:信息量大,对中草药失效作深层分析,初学者掌握较好
缺点:作者的方案非常绝对,世间除了他的方式几乎没有其他方法,失实
作者故弄玄虚多,对营养学、亚健康、慢性病的概念分不清
作者处于商业目的大量论述刘家的药厂神奇,非常无聊
同时,作者的背景不好,身份有欺诈性,所谓的博士头衔也够离谱,
弄到是联合国发的
商业炒作指数:8分(10分),出现粉丝团
4、《40岁登上健康快车》 洪绍光
这是从医生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初学者多看不要紧,也可以了解医生对健康预防的看法是怎样的。
优点:对健康的观念分析很多,提出综合维护健康的观念,指出保健与病的代价,提倡少病享受人生。
缺点:作者毕竟没有营养学临床经验,所以不少是文学式的想象观点
饮食方面提倡什么都吃,对病人也不例外,忽视了临界食物禁忌
书中很多用文学抒情描述,不科学也不必要,通俗到无聊
出了系列的书,一样的观点,没有必要再看
商业炒作指数:9分(10分)
5、《无毒一身轻》 林光常
这是对饮食的作用专门介绍的信息。不算书。
优点:对蔬菜水果应用说明相当详细,是海外素食的代表,其他也有类似书
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做了大量描述,初学者可以了解多信息
提出对牛奶的绝对怀疑,事实上中国有30%人群不适应牛奶
缺点:借牛奶炒作书籍
大量涉及商业产品销售信息,类似产品说明书一样
排斥正常的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对人体的影响
缺乏对营养成分在临床的研究,仅仅炒作癌症病例
掩盖了营养临床也会出现的不成功事实
最可恶的是大量利用宗教语言鼓惑,真正的健康是不需要用这类语言
出了系列的书,都是炒作,不许要再看
商业炒作指数:10分,建立粉丝团
6、《“掌”握你的健康》王晨霞
这是对中医诊断的有效补充,把掌纹研究发挥到顶峰状态。
优点:学习初步的诊断技巧,对营养临床有大量好处
提供了爱因斯坦的手纹,十分可贵
通俗好学,初学者快速入门
缺点:对斑纹方面阐述不明了
对情绪影响方面不明了,甚至忽略影响
过于实际,实证研究,忘记了虚证研究
商业炒作指数:7分
7、《实用营养学》蔡东联等
这是目前最全面的营养学书籍,初学者仍然有难度,但是经过以上炒作书籍的折腾,相信你还是愿意看看专业的书籍了。
优点:涉及营养素临床
涉及饮食的临床
涉及牛奶与母乳的科学对比
涉及非营养素的内容
涉及疾病与营养的方案制定
涉及营养师职业与营养学工作细节
建议阅读三遍
缺点:对营养品缺乏研究
对抗营养素缺乏研究
对药与营养、营养与自身、自身与药关系没有阐述
科普性较小
商业炒作指数:1分
8、其他类似的营养书籍:
如基础营养学、实用营养、临床营养等书籍可以阅读。我个人编写的《基础营养学》《营养师概述》《营养师技能》《疾病营养学》是为初学者设计的,有兴趣也建议购买阅读。
当然,广泛涉猎,不要被书籍牵了鼻子很重要。你一定要思考,一定要思考,不要吃“快餐”,吃“快餐”式阅读书籍,肯定得激素病,你看3个月出拦的动物就知道肉不实在,但是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吃“快餐”书籍也不实在呢?书籍介绍差不多了,还有的炒作类,就是快餐式书籍,你不腻?不介绍了,省得你又不思考。远离“快餐”健康书籍,多放时间去看思考了才明白的书。不过很快中国会出现大量实际而通俗的营养书籍的,只是时间问题。
㈥ 有什么让子女理解父母心的好书吗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长需要多看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以便补充教育知识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1.《童年的秘密》
[意]蒙台梭利
推荐理由: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此书不可不读!
作者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 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万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2.《爱弥儿》
[法]卢梭
推荐理由:《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国家,影响巨大。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被歌德称颂为"教育的自然福音"。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旧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循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3.《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深刻影响后世、不朽的教育经典,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必读之书。
在西方公认的三大家教经典《教育漫话》、《爱弥儿》、《童年的秘密》三本书中,洛克的《教育漫话》发表的时间最早,也最清晰明了:他明确提出对儿童进行身体、德行和智力训练,并把身体训练放在首位。洛克在此书的开篇写道:"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与"磨练身体"相似,洛克建议家长以“严格管教”的方式训练儿童的德行。
《爱弥儿》《童年的秘密》《教育漫话》三本书中,洛克的观点比较"理性",卢梭的观点比较“浪漫”,蒙台梭利则承接了卢梭的“浪漫”却又比较“理性”的为儿童的自主活动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4.《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
推荐理由: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者木村久一,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
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更是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虽然出版已时隔近百年,但至今仍是年轻父母们的教育子女的首选书籍。本书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适合所有家长阅读。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美]海姆.G.吉诺特
推荐理由:畅销美国 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对中国的家长非常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他将自己短短的一生献给了儿童心理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他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6.《亲爱的加百列》
[挪威]哈芬丹·费昂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一封父亲写给患孤独症儿子的感人长信,不是小说也不等同于纪实。从加百列出生,到三岁确诊为孤独症,再到上小学的成长经历:儿子学会阅读、骑单车、表演独唱,父子俩一起出海、举办化装海盗舞会和家庭聚会……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记下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令人心碎的情感、绵绵无边的爱、理解和家庭遭受的无尽惆怅的真实,从孤独症的特殊视角让我们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一事一物,是如何成长的,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宽容和爱是怎样的,相信每个父母亲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流下自己亏欠的泪水。
7.《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美]斯特娜
推荐理由:维妮弗里德·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在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开始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自然教育”理论。
在此理论指导下,她的女儿维妮弗里德 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 4岁会用世界语读写剧本; 5岁能自由运用 8国语言; 9岁进入大学,成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儿童。但是斯特娜夫人并不满足于仅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她也渴望让世人了解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在她女儿12岁那年写成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并成立了自然教育学校,培养出了众多天才儿童。本书详细地记述了她的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成长过程,并极力阐明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作者以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而不是用枯燥无味的理论,父母可以获得许多借鉴。
8.《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德勒
推荐理由:阿德勒非常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问题儿童诞生的原因,他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可以视为理解儿童问题的一把钥匙。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能够帮助家长建立起理解儿童人格的基本结构。因为阿德勒的这本书,确实揭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可以解释许多难以管教的问题儿童的根源。若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感兴趣的家长,还可阅读他的另一本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一书。
9.《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
推荐理由:作者卡尔·威特,19世纪德国的一名普通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先天不足、略显痴呆的儿子教育培养成了一名有着惊人成就的奇才。其著作《卡尔·威特的教育》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本奇书,是他的教育方法和教子心得的真实记录,是现代家庭教育读物的鼻祖。
10.《教育的目的》
[英]怀特海
推荐理由: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为过程哲学家的怀特海敏锐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基本节奏,即“浪漫—精确—综合”以及“自由—纪律”。虽然怀特海尽可能通俗易懂地阐释了自己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是要真正理解怀特海的思想,仍然有一个过程,不过一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便会成为非常有用的力量,成为我们家长思考教育问题的基石之一。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一、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只要孩子有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她有成就感,促使她再接再厉;退步时也尽量不要当面数落她,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对比。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养成好习惯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可见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阶段。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平时,我总是鼓励她早睡早起,让她早晨早起去看太阳,并告诉她,最美的朝阳只有早起的孩子才能看见。所以,她天天早起,看完之后会读读书。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知道该干什么,可是放学回到家却不知道了。
所以,我总会让她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家人不许打扰。孩子爱读书,首先自己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端着书,孩子也会仿效,习惯也自然而然形成。我给女儿买了许多书,每晚睡前读半小时书。我读我的书,她读她的书,她也会读得津津有味。不过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以前,我是事无巨细,结果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现在,我不再提醒她,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的书包。如果少带了,老师批评了我也不会过问。她已经知道这些生活上、学习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来才会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上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走弯路及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五、 要教育孩子勤奋刻苦学习,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讲,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些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力争做到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才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们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㈦ 家长必读的10本书
一、《家长的革命》
01
在家长必读的10本书中这本《家长的革命》是知名教育家崔宇的代表作,整本书中精选了不少的案例,用比较轻松幽默的词语到处了家庭教育中的困境,值得深深体会一番。
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01
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誉为是我国家庭教育类书籍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书中没有那些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只有那些能让人读懂的思想,反复告诫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爱与自由》
01
《爱与自由》是不少家长极力推荐的,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太缺乏沟通,有时候总是不知道该如何爱、如何关心,这本书就给出很不错的建议,而且还有好些颠覆性观念。
四、《捕捉儿童敏感期》
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期间都会有敏感的时候,这本《捕捉儿童敏感期》便能各位家长走近问题的根源,引导家长到底该如何因材施教。
五、《让孩子做主》
01
做一个不规划自己孩子人生的家长,《让孩子做主》这本书有着最真实的案例,独到的想法很有实用的价值,如果慢慢品味可以说是会受益匪浅的。
六、《孩子你慢慢来》
01
在家长必读的10本书中这本《孩子你慢慢来》真的很值得看,作者龙应台在这本书中的用词可以说是深情满满,带给家长的震撼感不是一般的强。
七、《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01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是印度一位作家的代表作,书中用词比较质朴,所表达的观点能让人很快速的接受,着重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千万不要把快乐弄丢了。
八、《有吸收力的心灵》
01
《有吸收力的心灵》出自于意大利一位医学女博士之手,她本人有提出一套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此本书中认为教育绝不止停留在课程和时间之中,更多的应该因材施教。
九、《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01
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告诉人们在成为家长的时候不应该有太多的焦虑,更多的应该享受,想要教育出好孩子首先一定是要完善自己。
十、《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01
在家长必读的10本书中《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是国内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整本书用词非常的简洁干练,着重告诉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技巧和方法。
㈧ 嘿,你们有《心理营养》这本书的资料吗~~
什么是心理营养?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生理营养,生理营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什么。比如一个孩子会爬、会走、会跳,是因为爸爸妈妈提供给这个孩子足够的生理营养,所以这个孩子能跟着他的天性自然生长。如同种子,有了阳光、空气、水之后,就能生长、绽放。
同样的,人类的生长,也需要心理营养。只要爸爸妈妈给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就会看到一个自信的、独立自主的、有安全感、有价值感的孩子。他会更有生命力,更美丽的绽放。
什么是人类的5大天性?
第一个天性:爱的能力
就是他愿意,他喜欢,他要去爱别人,而他也喜欢并需要别人来爱他。
第二个天性:连接
人,需要和其他人连接。
第三个天性:价值感
人类需要追寻价值感,需要知道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第四个天性: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的意思是,我能够有选择的权利,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出选择。
第五个天性:安全感
安全感的意思是我能够去信任,最大的安全感是我能够信任我自己。
心理营养不足会出现什么情况?
心理营养不足,通过三个外在的行为能够看到:
1) 情绪不稳定,如因为小小的事情就发飙
2) 人际关系有障碍,如跟同学、同事、家人等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3) 出现偏差行为,如用言语或行为伤害自己或别人
谁能够给我们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是外界给予的,能够给自己心理营养的人,我们称之为重要他人。
所有人的重要他人,第一个一定是妈妈,第二个一定是爸爸。其他的人,能不能做自己的重要他人,在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自己来选的。
一些成人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他在爱的能力、价值感、安全感等方面会出问题,而他一生都要去寻寻觅觅,寻觅找到除了爸爸妈妈以外的另外的重要他人,来满足缺失的心理营养。
㈨ 对家长影响最大的国内书籍
1、《小阿力的大学校》:
快开学了,这本书的故事正好就是很多小朋友的写照:小阿力要去上学了,兴奋又有点儿担心。这时候,一只小麻雀让小阿力改变了想法…最后,小阿力还是去上学了,而且他发现,学校还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这本书特别适合给初入幼儿园的宝宝,或者度过长长的假期后不想回幼儿园的孩子。这本书作者不仅画的好,而且故事也好,把孩子入学(入园)前那种微妙的心理很好的表达出来。孩子读了这个故事可以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愿意去交朋友;父母看了就会更加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面对紧张和不安,增加对学校的兴趣。
2、《小兔子去上学》:这本是来自苏格兰的“小兔子系列”绘本的其中一本,全系还包括列《小兔子走丢了》和《小兔子的新宝宝》。故事来自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描绘出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点点滴滴的小挫折,以及在小挫折中逐渐成长的过程。
故事中,小兔子要去上学了。它带着玩具查理马儿一起去,并在路上吃掉了便当盒里的午餐。到了学校,小兔子很害羞,只跟查理马儿玩儿。可到了午餐时间…情节特别贴近生活,讲述了不少幼儿园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读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上学的乐趣,学会在幼儿园该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3、《小恐龙幼儿园小恐龙情商培养图画书》:与人相处和自我情绪管理的情商培养这是一套培养孩子情商的绘本,通过发生在小恐龙入园后的一系列日常趣事,融入情商教育理念,帮小朋友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问题。
全套有28册,每本书页数不多但是内容很丰富。书中描写的故事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比较接近,可以借助这些故事给孩子讲解在幼儿园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提高孩子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不仅如此,这些故事还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4、《开学第一天》:山姆长大了,该上学了。在开学第一天这个重要的时刻开始时,尽管有奶奶的再三保证,山姆还是很想念奶奶,并且对学校陌生的环境有一点点害怕。最后,伴随着山姆交到新朋友并度过了有趣的上学第一天…
《上学第一天》讲了孩子开学第一天这个重要时刻的种种经历。等他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交到了新的朋友,一个新的社交阶段就开始了。这本书中,不仅仅提出了现实问题,还把许多实用的应对技巧融入了故事情节里。不仅孩子可以从阅读这个故事中了解学校,学校生活,家长也会更清楚知道该怎么来指导孩子面对这个人生新阶段。
5、《捣蛋小子变形记》:这本《捣蛋小子变形记》是克莱门斯校园小说系列的一本,讲述了小男孩克雷由捣蛋鬼到好好少年的完美蜕变。克雷是一个很调皮、捣蛋的“坏”小子,因为调皮,他经常被叫到校长办公室。美术课上,他画了一张用来嘲笑校长的驴头画像。
他的做法受到了哥哥的批评,在哥哥的教育下,他决定改变自己,从着装到行为。在改变的过程中,他受到了好朋友的不理解和捉弄,由最初的不习惯、不喜欢到最终的适应和接受。
克莱门斯的小说中,每个角色都特别有代表性。这本书中描写的克雷的心里转变过程,正好就是当下很多“坏”孩子的心理。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改正。同时,书中家长和老师的做法对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也有不少借鉴意义。
㈩ 有哪些适合脾气暴躁的父母看的书籍值得推荐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小窗自纪》、《幽影梦》、《修身养性学做人》、《你可以不生气》等书籍都可以。这些书籍都是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籍,我觉得你可以挑选几本让父母读一读,兴许有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