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❷ 我想知道昆剧《牡丹亭》杜丽娘的故事。
故事介绍: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伴读的使女春香,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丽娘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
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柳梦梅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
柳生已考中状元。并且告诉杜宝说小姐确实又活了,皇上得知此事,皇上要几人都前来对证。皇上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2)杜丽娘的父母叫什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参考资料
网络-牡丹亭
❸ 牡丹亭讲的是什么
自诩为杜甫之后的南安太守杜宝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十六七岁,生得貌美文雅,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诗。女工针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钟爱。 但是,杜丽娘的父母对她管教得异常严酷,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许丫环春香伴陪,除父亲和老师陈最良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杜宝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闰秀,特请开药铺的落第秀才陈最良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理调教女儿,命春香伴读。 陈最良是个腐儒,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睢鸠“,作为圣贤之书,受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戏弄。 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导引下,来到了后花园游春。 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翩翩蝶舞挑动春光。碧波之内,游鱼可数。牡丹亭边,芍药栏侧假山嶙峋,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春色使丽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笼,如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 丽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后花园回房应命之时,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梦乡。 这时,从柳树后闪出一个风流倜傥公子,手中举着一枝柳条儿。他叫柳梦梅,自诩柳宗元之后。 柳梦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言说,梦中曾见丽娘,如约前来相见。丽娘羞涩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出面,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含笑而去。丽娘急唤梦梅。 她从梦中惊醒,春香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忙扶她进绣房。 杜母闻此事,训诫丽娘要守闺阁之道,不能再到后花园去,并严禁春香带小姐出闺房乱走。 丽娘对梦中之事深怀不已,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寻梦中所见。 寻梦不见梦梅,郁闷寡欢,与春香遒情,自画像留春容。后卧病不起,杜母拷问春香,并请尼姑庵师傅石姑为其祈禳。与此同时,又请陈最良为丽娘诊病。 丽娘思念梦梅愈深,病入高肓。临终前,遗嘱春香把她的自画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梦梅来取,并常呼唤丽娘之名。 丽娘病死后,父母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 丽娘之父杜宝奉旨升迁淮扬安抚使,春香与杜母同去淮扬上任。 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韩子才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途中得钦差使臣苗舜宾资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陈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为第九房妾,丽娘不从,胡判官对其用刑,并关入枉死城。 柳梦梅在后花园散心,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上有梦中为丽娘题诗,挂在书房里天天看画,思念丽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魂祭奠。 冥府中,监察御史已闻胡判官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早想在冥王前弹劾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把握,是无从下手的。正在这时,遇丽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开刀,精心策划,上书弹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奏本枉死城鬼魂丽娘如何聪慧,并言她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观。冥王心动。提审丽娘魂,一见甚爱,查生死薄,丽娘阳寿未尽,应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弹劾胡判官贪脏枉法强占民女,冥王赐尚方宝剑,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丽娘接冥王令牌,准许到阳间探亲。丽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多次幽媾,使梦梅每日观丽娘自画像神情恍惚,对丽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为丽娘魂之时,其魂出现 ,将供桌上的蜡烛熄灭,二尼惊呼丽娘魂显灵。丽娘又在梦梅梦中与其相会,并共发海誓山盟,结拜成夫妻。 一见梦梅,凡心大动的小尼姑,多次想与梦梅相会,但都被拒绝。而对梦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梦梅单独接触。 丽娘与梦梅每夜相会,欢声笑语,被小尼姑察觉,误以为梦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却误以为是和尼姑相交,于是,二尼相互捉奸。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无视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计想占有丽娘魂。他令小鬼向梦梅索命,想以此要挟丽娘从命。因此,本不该进冥府的梦梅,却被小鬼锁进了枉死城。 丽娘魂闻知此事非常着急,只好将自己所藏积蓄,向胡判官行贿,换取梦梅阳寿。梦梅还阳后,遵丽娘嘱,和石姑等人将丽娘墓掘开,开棺,灌还魂汤,使丽娘还魂。 事发后,丽娘和梦梅带石姑远赴临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陈最良发现丽娘墓被盗,星夜赶往淮扬报告杜宝。 金完颜亮欲南下夺取临安,封叛将李全为溜金王作内应。李全与妻商计围淮安打扬州。淮扬吃紧。杜宝奉命移镇淮安。水路慢,杜宝改择陆路。杜母与春香乘船回临安。 李全紧围淮安,杜宝带兵杀入城内,于是陷入围困之中。 陈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杨氏,设计扬言杀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陈最良,让他回到淮安城内向杜宝报信。 陈最良果然到淮安后报告杜宝,杜母春香被杀,丽娘墓被盗。杜宝设计命陈最良返回李全营内,传达招安之意。 陈最良带信给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军,淮安解围。 杜母和春香回到临安,兵慌马乱之中投宿旅店,巧遇丽娘、石姑,母女相认。 柳梦梅到临安赴试,过了日期,他在考场门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资助过他的钦差使臣苗舜宾,因而特许他参加考试。 柳梦梅考试完毕,受丽娘之托,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宝,杜宝不认,并以盗墓贼罪名将柳梦梅拿下吊打。 陈最良金殿送奏书,被封为黄门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举榜迟发,现金兵已退,圣上下召发榜,柳梦梅高中状元,金瓜仪从。 柳梦梅原家乡的郭驼子到临安寻找柳梦梅,可巧与奉旨寻找状元柳梦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驼子被捉住,令其带命官寻找柳梦梅。 杜宝因退金兵有功,官升平章。柳梦梅强认杜宝为丈人,并告知丽娘已复活。杜宝不信,继续吊打柳梦梅,并拟判罪。正在这时,郭驼子带命官到,确认为状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圣上,给柳梦梅治罪。 军校向杜丽娘报喜并宣旨让杜母、丽娘五更面圣。 万岁升朝,亲审杜柳之案。听证人李全等人的证词后,圣上断丽娘确已复生,杜母与春香未死,圣上主婚,准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妇,令杜宝认女认婿,全剧以圆驾之喜终结。 ============================================ 就是以上这个故事...
❹ 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
《牡丹亭》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作为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可是在婢女春香的引诱下,她偷偷越出绣房走进花园,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丝渴望爱情的念头,并在梦中与情郎柳梦梅幽会于牡丹亭畔。
(4)杜丽娘的父母叫什么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杜丽娘
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2、柳梦梅
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真情不移,痴心不改,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敢作敢为的行动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❺ 我想了解<<牡丹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剧情梗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是梦中的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一齐到了京城临安。梦梅考中了状元。丽娘遇见在外避难的母亲和春香,解除了父亲对梦梅的误会,全剧以大团圆结局。
❻ 牡丹亭的主人公是谁
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
1、柳梦梅
柳梦梅是《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儒家读书人的形象,他与剧中的女主杜丽娘相识于梦中,两人竟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幽媾于牡丹亭畔、芍药栏边。
杜丽娘因相思成疾郁郁而终,两人再次相见时竟已人鬼殊途,没曾想他们的爱情感动了阎罗判官,使得杜丽娘还魂复生。
事情却是一波三折,并没有就此结束。柳梦梅因为出身寒门,与女主人公杜丽娘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他们的爱情备受丽娘之父杜宝所反对。
哪怕柳梦梅成为了状元也不受杜宝待见,甚至将还魂归来的杜丽娘当做鬼怪附体。最终,众人将此事闹到了金銮殿之上,才由皇帝乾纲独断作出了决定,这才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2、杜丽娟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6)杜丽娘的父母叫什么扩展阅读:
其他人物介绍:
1、杜宝
男,50多岁,杜丽娘父亲,唐代诗人杜甫后裔,历任南安太守、淮扬安抚使、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丞相),文武双全,有百步穿杨之绝技。
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
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尽职守,上忧国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间分毫,颇著声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爱戴。
2、陈最良
男,杜丽娘的家庭教师,年过六十,他满脑子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学生,教成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牡丹亭
❼ 牡丹亭全文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
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7)杜丽娘的父母叫什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明王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与“理”的关系上,把二者对立起来,把“理”说成纯善的,而把“情”说成“恶”,是人欲,强调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书提倡“女德”,包括妇女贞洁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出现了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牡丹亭》诞生了。
文章通过女主角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杜丽娘的至情,歌颂了反道学、反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精神。
作者: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
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❽ 为什么杜丽娘称母亲为奶奶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啊 论文急用,拜托!!!
是从明朝开始的
❾ 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十出 惊梦
影响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着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戏剧
《牡丹亭》是昆剧中的经典剧目。石凌鹤改编的赣剧弋阳腔《还魂记》,被拍摄成彩色电影,亦曾被台湾导演陈国富引申发展出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
又名《还魂记》,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 据比汤显祖稍晚的沈德符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牡丹亭》的艺术魅力。《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❿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怎么死的
《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思念梦中情郎成了心头病,最后无法医治郁郁而终。
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10)杜丽娘的父母叫什么扩展阅读:
杜丽娘,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