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有些话父母要忌说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孩子与父母在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不注意这一点,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
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有所忌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忌说损伤话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动辄损孩子。什么“你这个笨蛋”、“一点出息也没有”、“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你怎么不像你姐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的话语,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给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绪。“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父母不喜欢我了。”他的反应往往是:第一,觉得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摆脱人见人爱的姐姐;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
这时,更为恰当的表达是:“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记住:你俩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
——忌说吓唬孩子的话
“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抛在这里!”你真会这么做吗?孩子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这种争执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一旦你失去控制,孩子就赢了。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出格时,你把他抱起来。这样,他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胡闹。
——忌说命令话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威风,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有的家长一味限制孩子,什么也不准。说话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学后不许与同学玩,不许到同学家里去,不许把同学带到家里。”“你每天除了学习,别的什么也不许干。”由于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会变得迟钝,没有创造力。
——忌说气话
有些缺乏修养的父母,稍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在家没好脸,说话没好气。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滚一边去”、“不要说话,给我装哑巴”。孩子有时间点事情,也没好气地说:“不知道,别问我。”“老问啥,没完没了的……”这些使孩子横遭冷落的气话,是父母应该忌讳的。
——忌说侮辱话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则认为大逆不道,不是冷静地弄清情况,而是凭主观臆断。说什么“你这个不要脸的小畜生”、“小流氓”
………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现象,弄得孩子反驳也不是,解释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着。
有伤孩子心理的话,也是父母与孩子交往时应该忌讳的。
——忌说埋怨话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他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话。就在这时,妈妈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转眼间,孩子的无助就变成了自卫。出于反抗母亲轻蔑的语气,出于摆脱自视蠢笨的自卑,他开始辩解。要么在绝望中屈服,要么在愤怒中反叛;两样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较好的表达方法是,妈妈说:“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忌说欺骗话
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骗孩子的话一般有:
“听妈妈话,明天给你做好吃的、买漂亮衣服。”
“好好念书,考好给你钱。”
这些话不落实,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这种话比没说的后果还坏。
——忌说宠爱话
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爱子女。常常听到什么“你是妈妈的心肝儿”、“命根子”、“眼珠子”。有时孩子耍泼,要什么,“好,妈这就给你换。”甚至骂自己也笑,打自己还说“好”。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坏毛病,应该改正。
B. 面对父母,你有说过哪些不该说的话
有时候和父母因为一些事情意见不合,闹得不开心的时候,总是会给父母说一些比较过分的话,像觉得他们很烦啊什么之类的,但是那只是因为太生气了,其实自己心里还是特别尊敬他们的。
C. 求10条子女最不应该对父母说的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罗嗦”其实是一种幸福,不知道以下几句是不版是常对你爸妈说的,如果出现权频率过高,你应该好好检讨了!
1、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
(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老人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
(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
(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
(他们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也许占满房间,多年后,看到自己还是婴儿时的小棉袄,是不是很惊喜。)
D. 爸爸妈妈哪些话,请不要常挂嘴边
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笔者认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做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到教育的示范效应。
特别是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们一边要忙着挣钱养家,一边又要为教育孩子着急上火。
我们对年轻父母,关心孩子,教育孩子、渴望孩子成长的心情,充分理解和肯定。可是,我们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心历路程。
虽然家长对孩子关怀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家长们的话,往往不被孩子理解,甚至变成讨厌的话题,这到底是为什么?。
E. 有些话真的不该对父母说,对吗
你在自我安慰了.
再说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也是千古以来就有的了.
父母的意见再与你相左,也是本着为了你好的本意去说的.既然你都这样觉得对他们,小心以后你儿子也一样的这样子对你!
希望到时候你可以原谅他!
F. 青少年在叛逆时期,有哪些话不可以给他们说
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同时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言传身教,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除了行为上的以身作则,父母们还要注意对孩子"语言上的教育",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当中,正确恰当的表达举足轻重。
现在仍有很多父母推崇"棍棒式教育",并且认为不管什么方面孩子都应该听自己的,这种牵制性要求孩子"听话懂事"的教育或许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却是不可取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做到的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去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有时候,父母越是强制,孩子往往就越是叛逆。如果总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不给孩子一点空间和自由,不仅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绝非易事,这是一门学问,家长们是在与孩子不断地相处与磨合中逐渐学会如何去教育孩子的,以上的三句话,作为父母可是要注意了,希望家长们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千万不要踩雷。
G. 有些话父母要忌说讲的是什么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孩子与父母在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不注意这一点,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
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有所忌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忌说损伤话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动辄损孩子。什么“你这个笨蛋”、“一点出息也没有”、“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你怎么不像你姐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的话语,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给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绪。“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父母不喜欢我了。”他的反应往往是:第一,觉得遭到了贬责,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摆脱人见人爱的姐姐;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
这时,更为恰当的表达是:“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记住:你俩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
——忌说吓唬孩子的话“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抛在这里!”你真会这么做吗?孩子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这种争执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一旦你失去控制,孩子就赢了。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出格时,你把他抱起来。这样,他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胡闹。
——忌说命令话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威风,没有一点民主意识。有的家长一味限制孩子,什么也不准。说话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学后不许与同学玩,不许到同学家里去,不许把同学带到家里。”“你每天除了学习,别的什么也不许干。”由于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会变得迟钝,没有创造力。
——忌说气话有些缺乏修养的父母,稍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在家没好脸,说话没好气。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滚一边去”、“不要说话,给我装哑巴”。孩子有时问点事情,也没好气地说:“不知道,别问我。”“老问啥,没完没了的……”这些使孩子横遭冷落的气话,是父母应该忌讳的。
——忌说侮辱话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心理,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则认为大逆不道,不是冷静地弄清情况,而是凭主观臆断,说什么“你这个不要脸的小畜生”、“小流氓”……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现象,弄得孩子反驳也不是,解释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着。
有伤孩子心理的话,也是父母与孩子交往时应该忌讳的。
——忌说埋怨话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他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话。就在这时,妈妈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转眼间,孩子的无助就变成了自卫,出于反抗母亲轻蔑的语气,出于摆脱自视蠢笨的自卑,他开始辩解。要么在绝望中屈服,要么在愤怒中反叛;两样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较好的表达方法是,妈妈说:“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忌说欺骗话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骗孩子的话一般有:
“听妈妈话,明天给你做好吃的、买漂亮衣服。”
“好好念书,考好给你钱。”
这些话不落实,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这种话比没说的后果还坏。
——忌说宠爱话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爱子女,常常说“你是妈妈的心肝儿”、“命根子”、“眼珠子”。有时孩子耍泼要东西,他们赶紧哄:“好,妈这就给你换。”甚至有的家长当孩子骂自己时也笑,打自己时还说“好”。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坏毛病,应该改正。
H. 在父母前面不能说的敏感话题有哪些
摘要 您好!其实父母和孩子呢,也是如此,她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或者不知道自己难以开口的一些事,都是由别人帮她们说的一些话比如“性、死亡,父母离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