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4-21 11:57:23

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什么意思

就是身体皮肤什么的那些东西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水烧水上的话,就是对父母的不孝。那会的话就是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的话就是校的宗旨啊,但是我只知道前面的,不知道后面的这个。

㈡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用来使天下人心归顺。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勾聪明,哪里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这个道理)。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中说:‘怎能不感念你的祖先,学习并发扬他们的德行呢。’”

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解释:

既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那么,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敬爱的父母亲的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精血经过十月怀胎孕育而成的,经过“一朝分娩”我们脱离了母体,成了一个个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尤其是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在生产我们的时刻,不仅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要不然说母亲是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身体,就是对母亲的爱,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就是对母亲的纪念。

珍惜身体不单是指现如今所时尚的美肤美容美体之类的保健。诚然,这些能使我们的皮肤细腻光泽,面容俊美清秀,形体婀娜多姿,这些不能不说是对身体珍惜的一种表现,但这仅限于外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真正意义上的珍惜身体应该是内在的,使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内在脏器处于健康的状态中。

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身上的一切哪怕一根发丝,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

引证:沈鲸《易鞋记》三一:“自古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今日暂时出家,岂可把父母遗体轻弃?”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寓意:

一、做儿女的要做到健康。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最爱,“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的是儿女的健康。健康是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以要爱惜身体,科学养生,绝不能糟蹋身体,要加强自我安全教育,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二、做人要学会忍让、谦慎,不可好勇斗狠。睚眦必报,一语不合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小事闹成大事,让父母担忧。

㈣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寓意是什么

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

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释义: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解释: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在生产我们的时刻,不仅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要不然说母亲是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身体,就是对母亲的爱,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就是对母亲的纪念。

㈤ 孔子说身体发肤受父母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指要孝敬父母,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我们对它珍惜,本身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尊敬~

㈥ 受之父母身体发肤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孝经》,以孝为中心,为历代儒客尊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包括身体和肤质等等,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将来要好好孝敬父母,囚报养育之恩。

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谚语,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孝顺的开始。来源于《孝经·开宗明义》。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明-沈鲸《易鞋记》三一:“自古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今日暂时出家,岂可把父母遗体轻弃?”

社会意义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 《论语·学而》。即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

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

孔子说∶“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反义词:体无完肤

[成语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典故出处]晋·裴松《世语》:“死之日体无完皮。”

译文:死的时候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

[近义词]遍体鳞伤、皮开肉绽

[反义词]完好无损、安然无恙、完美无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恩泽深厚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㈩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翻译

翻译: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阅读全文

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蒙古农村社保60岁补交规定 浏览:707
长寿花叶子变空怎么办 浏览:778
重阳节对父母的话 浏览:801
蜂王怎么找老人 浏览:503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1500 浏览:835
农村自建房如何证明父母出资的 浏览:386
考警校对父母政审哪些 浏览:396
多少岁绝经长寿 浏览:789
excel表中按男女退休年龄 浏览:769
老年痴呆天天在家骂人 浏览:535
四川定向士官多久体检 浏览:42
瑞慈体检哪个体检中心好 浏览:582
南京晚晴苑老年公寓 浏览:453
知青养老保险补交 浏览:489
厦门养老院排名2014 浏览:932
老年痴呆代的手套 浏览:700
养老金国家支出多少 浏览:775
2亿驻波负氧离子养生机多少钱 浏览:907
河南退休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浏览:821
四川保养老保险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