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是怎么看孩子的

父母是怎么看孩子的

发布时间:2022-04-19 07:50:17

A. 家长应怎样看孩子

我是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要让他养成依赖的习惯,要早早把他当大人看,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下让他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要过于担心他会被欺负,人天生是有自我保护意识,但如果你事事保护他,他这个功能就会退化。不要教他欺负人,也应引导他自我保护!

B.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您不妨思考两个问题:

是满载而归的累累硕果最重要,还是披荆斩棘的探索过程更珍贵?

“钓”和“鱼”究竟哪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

1欣赏孩子学习的过程,淡化学习的结果

曾经看到网上有人说: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历来是不关注的。我很佩服儿子,他是一个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写的作业,考的试卷都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他写的数学卷子特别干净、整洁,我经常把这样的试卷当作书签。儿子喜欢阅读,写的文章既生动有趣,又充满了真情。所以,我不关注结果,只欣赏过程。我感受着儿子的成长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一个在非常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孩子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是无以言表的。他无需家长的督促,他会自我教育,自我关注学习成绩。

你会说,这样的孩子毕竟凤毛麟角,是所有家长挂在嘴上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之所以不关注结果,是因为完全不需要担心结果。

你在叹息“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家”的强的同时,可曾思考过,究竟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还是“别人”和“你”的差距?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却在孩子失败之后跳出来指手画脚,他们只看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看不到孩子努力的过程,更忽视了教育的失败。

每一位家长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经历过寒窗苦读,感受过黑色七月。有过辉煌傲人的战果,也尝过功亏一篑的苦楚。如今回望过去,恐怕那一张张试卷上的分数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不清,甚至很多人连自己高考分数都忘记了,但当年点灯熬夜的情景,攻克每一道难题之后内心的成就感却历历在目。最珍贵最动人的,永远是历练的过程。

体谅,宽慰,鼓励,比取得了高分更能让孩子欢欣鼓舞,家长们不妨将自己过高的期望暂时放下,带着欣赏和感动,引导孩子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2“被认可”和“被欣赏”对孩子尤其重要

以我自身的一个例子来说,我的字很丑,于是在工作之余每天都会练习一篇字,坚持了两个月,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放弃。可是突然有一天在填表格时,前台说了一句:你的字真好看,我以为仅仅是一句恭维,但听到后面那句“你的字看着有一种字帖的感觉,是不是用字帖练过?”,我的眼睛突然放了光,瞬间觉得自己两个月的努力受到了认可,于是拾起信心,重新拿起了笔。

一个人低落沮丧的时候,一句无意中的鼓励和认可,都有可能给他坚持的动力,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我记忆最深的是我的一个学生写的一句话:总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原来,家长在一起聊天总是会聊到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向来都是茶余饭后上好的谈资。对成绩的攀比往往让一批家长无地自容。回到家一股脑的对着孩子去宣泄:你看人家的谁谁谁,成绩出类拔萃,你吃的不比人家少,穿的不比人家差,怎么一到考试就这样不争气?

于是孩子有了心理阴影——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差距甚远,给父母丢了脸。试想如果有一天,在孩子的眼中,自己成了家长的弃儿,他们还能看到什么希望?

朱自清的《儿女》中有这样一句话——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啰。”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注:平伯——俞平伯)

教育不是禁锢,而是放手。我们无权将孩子塑造成另一个我们,而是引导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喜欢看书,我们可以不顾别人说孩子会“不务正业”之嫌,给他买大量的课外书阅读;孩子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也可以底气不足地对他说,其实妈妈小的时候数学也不是太好……

或许由于家长的释怀,使得孩子摘下“高分”的紧箍咒,从而减轻了考试带来的压力。家长们引导他们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着排除万难畅快淋漓的过程,在下一次考试来临之前,我们只需温和的告诉他们: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绩怎样,你在妈妈眼里都是最优秀的。

相信我,这句话只会极大的调整他们的焦虑和紧张,不会导致他们放任自我,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在意自己学习的成果。

建议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需做到:

1高分不“捧”,总结经验

其实,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作为奖励。这里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理解,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赢来了收获和他人的认可,要恰到好处的去控制奖赏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班内竞争气氛很浓,我们应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试应挑战自己,超越自我,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2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进步更不容忽视。如: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是一直做错的题目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长就应该狠狠的表扬,这是给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发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学习上更是如此,这个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偶尔的失误也是成长的宝贵经历。

3定下目标,鼓励为主

每次考试后,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通过分析试卷,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最近发展区”,就是说我们在帮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标时,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实际能力高出一点,引导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个目标不是“军令状”,不是死命令,平时应多在精神上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过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学得愉快、考得轻松。反之,若不问青红皂白就来一顿“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这种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家长应戒之。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与未来,望子(女)成龙(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最大心愿,但我们应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以良好、务实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次考试分数,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C. 父母怎样才能更了解孩子

父母想更了解孩子,需要学会走入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因为对父母来说很多事情轻而易举,但是对孩子来说很多事情懵懂无知,站的角度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

帮助一个孩子成长不是那么简单的市场,家长要付出很多,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他的三观塑造很大程度就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教导孩子一些正确的观念,通过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都深切的关乎到孩子以后的人生状态。

D.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呢

序言:家长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成绩名列前茅的话,家长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旦孩子成绩下降,家长就会发脾气,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面。小编建议,我们在看到孩子的成绩时,要合理的看待,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三、多鼓励

无论孩子考得好还是考得不好,家长都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时的好坏,并不代表以后。只有让孩子正视成绩,那么孩子才能够继续努力。我们在看到孩子的成绩时,要对孩子树立信息。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如果一时退步了,那么家长也要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找到自己的短板。

E.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就看人们如何去看待这些优缺点了。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三、父母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意识到应该取长补短才能更优秀。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在以后的成长中,应该取长补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和孩子多沟通,去引导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尽量减少自身的缺点,对于自己的影响。

F. 作为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私下交流来了解,这个是最直接的方法。再比如说,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作业情况来看,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也会愿意与你说自己的在学校的事。还有,像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这些都是了解孩子的渠道。一个有心的家长,他/她是会通过很多细节来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的。

现在各个班级都会有微信群,你可以从微信群里找到老师,单独加各科老师的微信。通过微信和老师保持沟通是非常简便省时的方法。不过不要过度,毕竟老师也是人,也有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总是在很晚的时候或者周末去找老师,我感觉不是太合适。去见老师这件事情一定要主动,毕竟是你的孩子,如果你只是等着家长会或者等着老师找你,实在不是有效率的办法。

G. 家长该怎样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是要感受对方。
家长要知道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奋斗目标是什么,喜怒哀乐是什么。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影响他。
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处于冷静、理智、客观的状态。作为家长,如果你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倒霉事,让你心情很坏,结果回家孩子又跟你顶嘴,这时你还能冷静、理智、客观地理解和感受你的孩子吗?大部分家长是无法做到的。
三是要自我认识
了解自已所处的状态。有时,人在情绪化的时候,未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时,家长就要努力控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帮助孩子成长,首先应该接受自身成长的挑战。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的辅导,首先是对父母和教师的辅导。教师和父母调节好心态后,再去辅导孩子。家长首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善于理解自己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孩子,而大多数孩子却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其实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表达理解更困难。
家长们跟孩子沟通经常犯一个毛病:
还没表达理解,就急于提供真理。比如,家长跟孩子反复强调要怎样做,孩子似乎也听得很仔细,结果发现孩子还是没明白家长的意图。对同一句话,家长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执行起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家长对孩子误解自己的意思,或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要多想几个可能性,不要马上指责,不要马上给孩子下结论。比如,不专心,不认真,不尊重家长等等。家长要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观臆断。例如,孩子作业拖拉,缺少紧迫感,有多方面的原因:行为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意识、自控能力差、作业太多太难等等。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果家长武断地批评孩子,孩子就会反感,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了。
理解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别人的感受。理解不等于同意,理解也不等于同情,理解是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

H. 父母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的孩子

我说你也太不坚强了啊,怎么能这样软弱呢?你爸天天喝酒净花钱,你还吃那么差的饭有没有搞错啊?你不成年了吗?那就自己独立啊!还让他们离婚,他们会听你的吗?既然这样,你倒不如收集下证据,当你真过不下去就上诉法院解除父女关系,开什么玩笑,还威胁?你爸他真敢吗?他要敢进监狱就让他杀,大不了全都同归于尽,不然这种生活你终有一天也会过不下去,难道去选择自杀吗?借你爸8个胆他也不敢吧!当然这是最没有办法的时候使出的最后招数。最好还是与父母过下去孝顺他们,不论他们做了什么,毕竟还是你的亲生父母。况且他们还都有病。至于你的那个娘家的人更没有什么好东西,你的妈妈竟然笑自己的女儿?她根本不配当妈妈,我敢肯定你父母结婚时根本就没有为未来打算。但不管怎么说你的妈妈比你爸爸还好点,还有我并没有看你提到你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啊!他们是什么想法啊?这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他们都有说话的权利啊!毕竟你和你父母还有你的那些姨的辈分也在那摆着呢!你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处理这件事才是最得当的!你害怕将来结婚后还是这样?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家的这些事没有处理好不管是谁都不会与你结婚的!!!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
行了打这么多字我也挺累的,希望选我!

I.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父母该如何正确了解孩子

1、父母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定会有人说:哎呀现在的孩子真矫情,像我以前就怎么怎么样。然后就刻意严肃对待孩子并引以为傲。就好比步入青春期这段时期,家长们都会挽起袖子拼命的维持自己的威严,以免孩子叛逆不听话。如果要让孩子敢于和你交流,就尽力培养他的安全感。



4、了解孩子与沟通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东西越来越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可能有些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家长大部分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采用的就是打与骂?大多数家长一般不会去跟孩子有过多的沟通,其实这是一个很错误的做法,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去跟孩子多沟通多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读懂孩子,在下次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然后去跟他沟通,去解决下一次的问题,读懂孩子就是从一次次的沟通和了解做到的,我们要给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叫真正的读懂他们。

5、给孩子讲书

我现在给他讲聊斋故事,他看书选文章后我用白话翻译,什么仁义道德三字经弟子规这样都不如懂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这些所谓的老思想体系。我还鼓励他独立生活抗风险能力。总之,父母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没能力做父母就不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J. 父母看待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和心态呢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他们永远都要关心关怀你,即使你已经长大,他们还是会在一旁看着你,他们总说自己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其实只是他们见的多了看的多了想的也多了,很多事不是非要自己经历过才知道的,所以有些事他们的看法会和你的不同,你们会说有代沟,其实只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罢了.因为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结晶,他们为了你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可能你还未为人父母,所以感觉不到什么,等你做了父母就会有感觉的,做父母的没什么特别的心态,就只是想自己的孩子好.

阅读全文

与父母是怎么看孩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条例 浏览:725
每年体检有多少钱 浏览:893
宁波市赡养老人每个月多少钱 浏览:473
老爸70岁生日买什么送他 浏览:69
2016年6月15日关于养老金的增加 浏览:414
如何写信跟父母说自己借钱了 浏览:565
养老保险剩九年每月补缴多少 浏览:822
都江堰护理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766
长寿小康厂什么时候建 浏览:175
老人脑出血术后多久恢复正常 浏览:834
泰国和三亚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132
70岁指的是 浏览:331
如何让中老年人记住歌词 浏览: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畅 浏览:76
中人退休工资怎样计算的 浏览:747
老年痴呆者攻击行为 浏览:939
82老人肺结核如何治疗 浏览:600
歌曲孝敬农村爹和妈 浏览:134
网上怎么交养老保险保费 浏览: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