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宝宝三岁半脾气很大,一不愿意就爱打爸爸妈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邻居家孩子三岁半,脾气不好。他们经常开始没说几句话就发脾气,甚至打人。有一次,奶奶带他去小区玩,等其他孩子玩好了,他就上去抢。奶奶训斥了他几句,他毫不犹豫地动手打人,这让邻居很头疼:“这孩子怎么了?脾气每天都在打,一点不放他走,就发脾气。
第三,适当表扬孩子。如果孩子成绩提高了,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不管你是谁,你都喜欢听赞美,而不是别人的斥责“今天,有人抢了你的玩具。你没有发脾气,而是和他交换了意见。妈妈觉得你真的很棒。”这样的肯定和表扬会让孩子开心,激发他们表现更好的欲望。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脾气暴躁的父母养育不出脾气好的孩子。试想一下,当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只会用暴力来压制暴力,并斥责孩子没有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怎么才能说服孩子?所以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被曝光的过程中慢慢改变。
『贰』 宝宝三岁半了,脾气很大,一不愿意就爱打爸爸妈妈,这该怎样教育
宝宝三岁的时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往往会变得越来越淘气,甚至会和父母争吵,让人哭笑不得。
发脾气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父母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对孩子对家人都不要发脾气,不要吵架,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指责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试着去理解孩子生气的理由,用一种感同身受的言语让孩子得到理解,等到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慢慢去开导他们。
这个时候的孩子,脾气一上来可能就会处理不当,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冷静下来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家长们要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始终记得脾气暴躁的父母,孩子当然不会是一个好脾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叁』 我家小孩不听话,很不听话,蛮横不讲理有时甚至打父母,应该怎么办
1、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
抓住他的手,说“不能打我”。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就要马上纠正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事后,一定要让孩子亲口对自己道歉,让孩子逐渐理解。
2、让孩子承担打人的后果。
告诉孩子因为刚才他打了妈妈,所以要被关5分钟。一定不要在气头上关孩子禁闭。对孩子的任何惩罚都应该是在自己心情平静的状态下进行 。
3、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
4、利用童话故事等给孩子讲道理。
说理引导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或不能满足的,应赶紧利用童话、故事等方式,给孩子讲清道理,这常常可以避免孩子犯拧
5、父母自我反省:是否常用暴力解决问题。
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6、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与成绩,真正做到关心孩子的内心,理解支持孩子。
7、生活中,成人要约束自己,避免用暴力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挑战父母,都会有让家长头疼的时候,这是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
我们家长需要懂得接纳他们,同时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尊重孩子,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
『肆』 三岁半孩子打父母怎么办啊
必须要教育,但不是还手打他 要让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同时要对你的父母好,要让他有效仿的楷模
『伍』 3岁的孩子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该不该用同样的方法制止
都说小孩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一辈常常根据小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虽说也有道理,能看出个人性格,但是小孩的成长是分阶段的,也不能这么果断地下结论。孩子的每个行为,除了是性格上的倾向,还有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发展。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起初什么都不懂,需要大人慢慢去引导,才能给生活上色。
所以说,没有到孩子长大,就不要提前给孩子定下一个结论,以至于在暗示之中引导孩子的成长。就比如小孩子开始打人这一点,很多老人都会认为小小年纪就打长辈,长大肯定不孝顺,其实孩子打人另有缘由。为啥孩子对人“拳打脚踢”?这不是从小不孝顺,家长没必要担忧。
打人有时候是孩子的试探行为
除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打人也算是孩子成长发育期间的一个必经阶段,这是孩子的一种试探行为。因为当孩子的四肢逐渐有了力量,可以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掌控力越来越灵活的时候,孩子就可能通过比较力量型的暴力行为,来试探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这也算是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探索,只是方式不太对。另一种试探是父母的反应,孩子虽然并不理解,但是也会本能地用打这样的动作,来试探大人,从而得知行为对或不对,该做或者不该做的结果。
这么看来,你家孩子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陆』 我的孩子3岁了,爱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爱说“打你”,并用手打妈妈,用脚踢妈妈。我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可能就是学习如何在攻击性过强和攻击性太弱之间取得平衡。攻击性的内驱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些内驱力通常在不同的年龄,通过不同的行为表达出来。作为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去控制、调整、疏导和管理,但绝不是压制儿童的攻击性。
当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家长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说,“我不喜欢你去揪小朋友的头发,因为这样他会很痛。”
其次,弄清楚导致宝宝攻击性过强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过,或者是经历了特别恼火的事情等等。宝宝很有可能通过无意的攻击性行为使他的某些要求得到了满足,使他误认为攻击性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最后,你要帮助孩子去释放或是转移攻击性的情绪。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们要让他自己解释为什么去攻击他人。如果宝宝不愿意说,你可以替他说出来,比如“我猜你是因为……是这样吗?如果不是的话,你可以纠正我……”这样孩子会觉得原来父母很关心自己,会促进他和你沟通。然后你们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柒』 孩子不听话还跟顶嘴还动手打家长怎么办
家长总是会为孩子调皮,顶嘴,不听话等种种不良行为,感到头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下孩子不听话喜欢顶嘴怎么办?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顶嘴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喜欢顶嘴怎么办?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不听话喜欢顶嘴,不一定大人讲得就全对,孩子顶得就全不对。再说孩子知道和大人理论,也说明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大人,这也是一件好事,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唯唯诺诺、乖巧顺从,没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不听话喜欢顶嘴的问题在于:孩子的顶嘴、不听话有道理吗?他的理由站得住脚吗?当然回答这一问题,大人也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他的感受。如果他顶得对,大人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如果他是胡搅蛮缠,那么就坚定告诉他,这种方式不好,会让周围的人不喜欢,希望改进。
孩子不听话喜欢顶嘴怎么办?
首先,父母不要依靠自己的权威对孩子进行呵斥压服,不能动不动就用“住嘴”来强行制止孩子。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先冷静下来,可以采用“五个一”工程分步骤进行。
第一,问一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更容易犯错误。作为父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要先问一问原因,可能孩子另有苦衷呢?在人格上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评一通,很可能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先问清原委。
第二,放一放。
孩子所犯的错误,有时的确让父母十分生气,恨不得痛骂他一顿。但是,人在气头上,很难掌握批评的尺度,这种批评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这种时候,父母最好把问题放一放,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捌』 未成年孩子打父母怎么办
“说服教育或者送到少管所,也可以请村委会调解。对于打父母行为首先要定性,如果父亲被打成重伤,属于刑事犯罪。轻伤以下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两者性质不同,处罚程度也不同。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责任年龄,14到18周岁为负有不完全责任年龄,但16到18周岁并具有独立经济来源的负完全责”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专家支招:如何改变尴尬现状
要改变这种现象,父母首先要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现实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很少会想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不能宽恕孩子所犯的大小错误。而孩子则因为愤怒、挫折、缺乏自制力,动手打父母或其他人。
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又表现出过分的溺爱,如果孩子们按照父母的要求,如考试得了一百分,钢琴过了几级,父母就会在一些生活小事上袒护孩子的种种缺点,包括喜欢动手打人,辱骂别人。天长日久,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从而觉得自己做的都是理所应当,更加为所欲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
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
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另外,父母可以教导孩子,除了使用武力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发泄情绪、表达不满呢?例如,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TIPS:小孩打父母一开始便要制止
1、首先要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抓住他的手,说“不能打我”。孩子一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反复的做这样的行为,让孩子逐渐理解。
2、当孩子出现攻击家长的行为时,家长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疼”、“我很生气”,让孩子学会表达,逐渐孩子就会明白,生气的时候可以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用行动伤害别人。
3、生活中,成人要约束自己,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挑战父母,都会有让家长头疼的时候,这是 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我们家长需要懂得接纳他们,同时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尊重孩子,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
『玖』 现在的孩子打父母的应该怎么办
想必很多家长都看过《变形记》吧,抛开节目的成分不说,里面的每个“问题儿童”都带有一定的暴力倾向是事实。我们在呼吁不要打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同时,孩子对父母暴力相向的问题有摆在了众人面前。
还手的成功让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淘气,妈妈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
15岁的男孩小明说:“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妈妈再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闭了嘴。”
蔡女士15岁的儿子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学习兴趣不高。他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发脾气要钱,然后让妈妈滚出去。最近一个周末,他回来要钱,妈妈没答应,他竟抡着拖把追着打妈妈。现在蔡女士只能睡在亲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体关注
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放纵溺爱和棍棒教育都会早就暴力孩子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 “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
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建议孩子发泄不满的其他方法
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拾』 三岁半孩子脾气大,生气就打妈妈,该如何教育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