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朋友多话说,太过活跃如何跟家长沟通
幼儿园大班的女孩,话特别多,过于好动,怎么教育?
幼儿园大班的女孩差不多六岁左右吧,话多好动,我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个健康自信、活波可爱的孩子!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建议父母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思想上正确看待孩子话多好动,这是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性格特质!
孩子话特别多,我认为这是表达欲强烈的一个表现,是一个很好的特质!
孩子过于好动,我认为这是精力旺盛的一个体现,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孩子之所以有这些表现,应该有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有疼她爱她的家人,让她幼小的心灵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呵护!
所有才会有这么一个无拘无束、无所畏惧、自信的小女孩!
第二、行为上父母引导小女孩找到合适的事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尽情的表现,释放出她体内的能量!
父母针对孩子体现出来的特点,引导孩子去做比较适合她做的事情,让孩子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比如,孩子喜欢讲话,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尝试唱歌和主持,这样孩子就可以尽情的张嘴讲话了!
比如,孩子过于多动,那么可以引导孩子尝试武术、舞蹈以及其他体育项目也行,让孩子尽情的活动!
恰当的时机,比如班级活动或幼儿园活动,让孩子去尽情的表现吧,充分发挥出爱讲话或多动的特点,表演给全校师生观看,让孩子以自己的多话好动为荣!
第三、观念上父母为孩子建立规矩意识,慢慢懂得规矩,遵守规矩,规矩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父母仅仅只让孩子去表现,去释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恰当的释放叫表现,不合时宜的释放叫破坏!只有规矩的背后才是自由!
比如,小女孩在讲台上讲话,叫演讲;在课堂上私下讲话,那就叫不遵守课堂纪律!
比如,孩子参加学校活动跑步,那叫争取班级荣誉;如果过马路时乱跑,那就叫不遵守交通规则!
父母首先要有规矩意识,自己遵守规矩,然后带动孩子!规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孩子成长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灌输!
综上所述,话特别多、过于好动是这个孩子的特点,父母何不让孩子充分发挥其特点,让她尽情的说话,尽情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让孩子的特点变成特长!在规矩的约束下,让孩子的特点得以自由的展现,获得成就感,开始一段精彩的人生!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Ⅱ 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
孩子和父母沟通,首先他们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才可以互相的沟通的。还有
Ⅲ 长大成人的孩子,该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呢
孩子和家长之间总是有代沟,当孩子成年以后该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成年子女的困扰,不知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截然不同。又无法说服他们和自己拥有一样的想法,这个时候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中国有一个传统观点,就是要孝敬老人,无论老人秉持什么观点都不应该和老人顶嘴。同时这也就让成年子女犯了愁,不知道怎样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有效的沟通。今天就来告诉各位成年子女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和父母产生对立情绪。
Ⅳ 学生和家长如何沟通
家长应该主动去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等着孩子与家长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代沟会导致“家长不问孩子不说”的现象。
所以首先家长应该主动去和孩子聊天,聊生活为主,问问学校生活情况开启话题,倾听孩子讲一些有趣的事情。不要以学习情况为主开始沟通,这样很容易直接把对话“聊死”。也不要不断的去试探或者“套”孩子的话,这样会导致孩子不敢和你聊天。
其次关心孩子的困惑,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比如被人欺负或者课业跟不上。通过聊天慢慢引导他说出来,家长先敞开心扉,以包容的姿态去接纳孩子的问题和想法,这样孩子才能说出来。
最后,帮助他去解决问题。一定想办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找老师也好,找其他家长朋友帮忙也好。总之帮助孩子解决他反馈给你的问题,让他信任你,这样才能不断地夯实沟通的基础。
Ⅳ 孩子如何和父母有效沟通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孩子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方法是什么,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怎么和家长进行沟通
要尊重家长,这时沟通的前提。尽管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家长的作用不可小看。所谓“差生”和“不听话”的孩子不能见到家长就告状,多表扬孩子,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和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有说话的艺术,讲话尽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让家长对自己所说的话深信不疑,给家长一份信心,也让他们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就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配合。
做好家长会的工作,让家长会开得有效率。老师和家长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都想借此尽可能为了孩子更好的提高成绩,作为刚上任的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把自己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设想、计划以及准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告诉家长,并简洁明了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方法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令父母头疼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想与父母讲心里话。但有时父母把沟通的渠道给堵塞了,父母首先要反省自身,是不是孩子每次和说完心里话之后都会被您狠狠的说教,或孩子想和您说心里话的时候您都很随意搪塞过去。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无论是一两次还是多次,父母都要注意改变。此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伴随着小叛逆,这也是导致亲子间沟通不良的原因。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是接纳孩子原来对您的沟通方式的不接纳,接纳孩子目前做得不够尽如“您”意的地方。也就是不管孩子现在各方面的表现如何,您都要充满爱地接受孩子,并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给孩子,让她知道,不管她行为如何,父母对她的爱都永不离开。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Ⅵ 孩子到底怎么和父母相处沟通
了很多遍孩子不听,一个公式三个重点,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豌豆妈妈育儿
豌豆妈妈育儿
原创
09月14日
沟通有技巧吗?有,用对技巧,和孩子说话会更有效。
情绪一出口沟通基本无效
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孩子却总是不听。
大概率是因为家长一出口就错了。
早上女儿吃饭太慢,看着她用一只手来扶碗吃饭,我立刻提醒到,两只手端着喝吧。没想到她的手一哆嗦,碗里的枣糊有半碗洒到了桌子上,还有一部分倒在她的校服和凳子上。
着急夹杂着生气,我立马就吼了出来:你怎么回事,吃饭都撒了,你看看你的衣服。
其实我吼她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不对的,但是话一出口,加上情绪上头,匆匆地让孩子吃完饭走了。
事后,回想起来发现,这的确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因为这样的沟通,往往会带来两种负面的影响。
文章图片1
一旦我们的话里带着情绪,胆小的孩子,被吼之后会默不吭声。他会害怕,害怕自己的行为再次带来自己被吼。
这样的孩子做事情都会小心翼翼,压抑自己避免犯错。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可能会成为讨好型人格。
还有一种结果会背道而驰。比如我女儿,当我的情绪出口,开始吼她的时候,她会翻一个白眼说到:怎么了。明明是她犯错在先,但是在我的吼叫下,她已经开始扮演受害者的形象。事情往往还不止于此。
这类孩子被吼后,他们的不良行为会变本加厉。这是她在无形的报复。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就提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之一就是为了报复父母。
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会越来越多,你会吼得次数越来越多,这可能是孩子在有意识的报复,他们在做无声的抵抗。
文章图片2
所以说,在亲子沟通中,只要我们一开口就带着情绪,孩子十有八九是不会听我们说的。
一个万能公式会让孩子更愿意听话
在《父母的效能训练》这本书中,作者托马斯·戈登提出了父母和孩子沟通的万能公式。可以解决我们沟通中的三个问题:
1. 会让父母改变一出口就带着情绪的管教;
2. 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听父母的话;
3. 会让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更容易实现;
很多父母不禁好奇,什么样的万能公式,真的有用吗?
这个万能公式就是:行为+感受+影响
公式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只有用起来才能感受到背后强大的力量。
比如下班回到家,你非常累,明确表示自己不想玩,孩子却总是不听话想要拉着你玩。
第一步,描述孩子的行为
错误的描述:别拉我
Ⅶ 青春期的孩子,该怎么和父母进行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该怎么和父母进行沟通?父母和青春期如何有效地沟通并进行沟通?
身份定位
首先,父母应该在与孩子沟通时清理一个问题,即,你只是一个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孩子的优越,孩子等于你。
即使你在社会中是非常的地位,它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你可以订购很多人为你做事,那么你的孩子永远不会成为你的下属。
许多父母不能在与孩子沟通时明确定位,经常将身份带回孩子的沟通。
艺术表达
表达也是一个艺术,学会表达与孩子沟通良好的有效方法。
在具体的情况下,不概括一般而明,无论多大,孩子都说是有效的。例如,孩子要你和他做事,你正忙着工作,不要直接对你的孩子说话,我没有时间,但是具体的说法是什么?你为什么忙?我什么时候能忙?孩子知道此事的原因,自然不认为你是敷衍的,但会理解你的困难。
Ⅷ 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1、逻辑思维上
家长在与孩子聊天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语言表达,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也会抓住与家长聊天的重点,就某一方面的观点或认同或辩解,长期下来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
2、信息捕获能力上
孩子在与家长聊天的过程中,也会从家长的语言中发现他所关注的信息,与家长有意识地进行交流,在信息的捕获能力上也会得到提升。
3、对重点的敏锐感上
家长与孩子聊天时,通常会就某一事物进行重点性的讨论,让孩子了解家长此次聊天的目的,而经常与家长聊天的孩子,也会善于发现家长聊天的重心,对话题的重点会比较灵敏,能够提高孩子抓住重点的敏锐度。
4、知识面越来越广
家长的知识面通常是比较广的,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从家长这里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学到的知识也会增加,知识面越来越广,而且也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信服力。
家长与孩子的友好交谈,会促进亲子关系的稳定,也会让家族关系更加和谐。而且在与家长进行聊天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得到学习和成长,孩子的收获也会影响他一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