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李瑞清的父母干什么的

李瑞清的父母干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2-04-11 22:35:02

❶ 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故事

王冕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他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不辞辛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求他的荷花画。王冕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己学习。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雨来,雨过天晴后,湖里的荷花和荷叶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在太阳光下,荷叶上滚动的水滴一闪一闪,漂亮极了。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如果把它画下来,我就能天天见到这幅美景了,该多好啊!”于是,他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开始画荷花。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有人见了还讥讽他说:“不要浪费纸和笔了,你画得太糟糕!”可是王冕并不气馁,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好,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画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来买,他的家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他的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
张大千的家族原住广东番禺,在清康熙廿二年迁到四川,住在内江。父亲号悲生,和母亲曾太夫人育有十男一女,兄弟都是单名,大哥荥,二哥泽(善子),三哥信,四哥楫,五哥、六哥、七哥早故,他行八,名爰,九弟名端,十弟名玺。他生在1898年旧历四月一日。
1916年,张大千到重庆求精中学念书,放暑假时回内江途中,被土匪绑去当了一百天黑笔师爷。押到一个叫“千斤磅”的地方,土匪们一面休息,一面清查俘虏的底细。张大千这才弄明白,土匪把他们当肉票,要他们写信回家去勒索钱。轮到张大千写信时,一个姓邱的土匪一看到他的字,赞赏的叫:“这娃儿字写得漂亮,我看留他作黑笔师爷好了!”
虽然张大千不肯,但在生死关头,由不得他。第二天,土匪还要去打劫峰高铺,那个姓邱的土匪派了两个兄弟伙,一乘轿子,送张大千回龙井口窝子里去。一路上,在路边放哨的土匪,居然对着他的轿子行举手礼,他弄不清该不该神气?到了龙井口,土匪头送他一对象牙章,带红结子的瓜皮帽,把他打扮成师爷样。可是,在龙井口没有安顿两天,政府军要来攻了,土匪们赶紧转移阵地,把他移交给一个叫老康的另一个土匪头子。
有一回,张大千被迫跟着老康去抢劫,他站在一旁看热闹。有人警告他说:“你也要动手拿东西,否则要犯忌讳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他看看四周,有不少书,就在书房里拿了一部《诗学涵英》。另一个土匪马上训他:“什么不好抢?怎么抢书?‘输’是犯忌的。”逼他换别的,他只得拿了墙上挂的四幅《百忍图》,和《诗学涵英》一起带走。
“抢”到匪窟的《诗学涵英》,真派上用场。张大千学作诗,就从那时候起。俘虏中,一个受虐待的老进士还教他平仄对仗,真是少见的奇人奇事。
后来,老康暗中与官方的人接头,接受招安,到松溉去接受改编。老康被改编作了连长,恢复本姓赵,而张大千就成了赵连长的司书了。过了一个多月,地方军队来打赵连长,把整个连都消灭了。张大千被捕后才知道,当时地方军队虽说招安土匪,但绝不是真的信任土匪,等到机会,安排妥当了就围剿。所幸,张大千被捕后不久,他的四哥就赶来营救他,结束了前后整整一百天的绑票。
历险归来,张大千原想到上海二哥处寻师学画,可是,父母不同意,他只得在1919年,到日本京都学染织。跟日本人赌气在日本四年,因为赌气,他雇用一位翻译,而不肯说一句日本话。张大千说,世界上有两国人最没有语言天才,一是日本人,二是印度人,他们说英语的发音真难听。他忍不住对一个日本人说,日本人的英文真蹩脚,而那个日本人却说:“你不知道?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侍候人当然先得学好话。”“自己学不好,反而刻薄别人!”张大千发了火,“好!我就是不学日本话,我出钱,雇日本人来侍候我。”于是,他花了几百块钱,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作翻译。
张大千结束在日本学染织的四年课程,回到上海,主要原因是,为祭吊他的未婚妻——大他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据说,谢舜华长得美丽清秀,贤慧温柔,和张大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张太夫人见他俩这么投契,就在他俩十岁时,定了亲。谢舜华一直很体贴张大千,订婚之后尤其关心。有一天,二哥张善子先生课弟,叫张大千背书,他因为贪玩,背不出来。
在对面屋里的谢舜华,担心张善子会揍张大千,把书上的字写在自己的左手掌上。给张大千提示。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被张善子发觉了,人证俱在,张大千和谢舜华一起挨了戒尺。张善子打她的理由是:“你还没有跟我弟弟结婚,就和他一起作弊,欺骗人,将来他还做得了好人吗?”谢舜华在二十岁时,因患干血痨而与世长辞。
出家当“野”和尚这段纯洁的爱情,曾重重的打击了张大千,一回到上海,立志要出家。他先到松江的禅定寺,主持人逸琳法师为他取法名“大千”。他完全根据佛经的规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当年,佛门中声望最高的是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张大千特地去拜见,和老法师论道多日。可是,临到要烧戒时,张大千迟疑了。张大千和老法师辩论:“佛教原没有烧戒这个规矩,由印度传入中国初期,也不流行烧戒。这个花样是梁武帝创造的。原来,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这些囚犯,又怕他们再犯罪恶,才想出烧戒疤这一套来,以戒代囚。我以为,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谛闲老法师说:“你既在中国,就应遵奉中国佛门的规矩。举例说,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驯成良驹。”张大千问:“有不需笼头的良驹,难道您老人家就不要吗?”老法师笑而不语。辩论了一夜,不得要领。第二天要举行剃度大典,张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寄住两个月,张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同时,不烧戒,永远被看成野和尚。他写信给上海的朋友,诉说苦闷。朋友回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庙里,可以经常和朋友谈书论画,并表示已为他找好两处庙宇,约好某月某日在上海火车站北站接他,陪他去庙里。朋友“出卖”了他张大千依约到北站下车,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声:“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往哪里跑!”原来,朋友“出卖”了他,用电报通知他的二哥张善子,从四川赶来,把他抓回尘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张善子一向管教张大千,给了他一顿骂,当即押他回四川,在母兄命令之下结了婚。那年,张大千二十二岁,娶妻曾庆蓉。完婚之后,张大千决心学画,回到上海,先拜入曾熙门下,学写书法。其后,再拜在李瑞清门下,再学书法。两位老师的风骨和教诲,对三十岁以前的张大千,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张大千在二十五岁时,便扬名上海了。当时,上海的文人雅士集中,最著名的是由湖北人赵半皮老先生召集的“秋英会”。“秋英会”以赏菊吃蟹,当场挥毫,画画题诗为目的。张大千第一次参加,是小老弟。在雅集时,既绘画,又咏诗、题字,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仿石涛愚弄收藏家同时,另一件让张大千闻名的,是他仿石涛,造假画,愚弄了当时的收藏家、鉴赏家。
那时候,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视北方。有一次,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么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是什么,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所有的人哗然,陈半丁更尴尬,张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场的人,赶紧溜之大吉。后来,张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涛,换得黄宾虹的一幅真石涛,又以几幅四方的炕头画,骗得罗振玉大宴文友共赏,甚至连张学良也破钞不少。物我两忘游历名山大川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绘画功夫深厚外,还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让人见了有“物我两忘”的感受。是什么秘诀呢?“也许是多旅游吧!”他以为,“用心体会自然,摄取自然的精神。”
艺术界人士传说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较偏爱黄山。他不很同意:“其实,我国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观之处,说我偏爱黄山,不一定对,但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大千先生特别加重“开发”二字的语气:“我在二十八岁、三十一岁、三十六岁这三年,三度游黄山。第一次去时,不但是荒草蔓径,根本无路可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黄山的人。”黄山的特色,全在一个“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细领略山川灵气,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当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画出传神的画。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达敦煌。大千先生到达千佛洞那天,天还没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灯入洞探视。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订计划是到那里观摩三个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对太太和子侄说:“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千佛洞的来源,据考证,在秦苻坚建元二年,由乐 和尚开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开凿大小不等的洞窟。
约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内,层楼叠殿,吸引了无数僧侣、信士、艺术家、凿洞的工匠等。从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从事壁画、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为先人奉献心灵的圣地。大千先生观察千佛洞时发现,千佛洞在坐西面东的山崖上,早晨有阳光射入,再加上气候干燥,毫不潮湿,所以洞内的内藏能长达数百年而不损坏。不过,三百多个洞窟之间,路径却崩坏了,大千先生只好一面探洞观画,一面要修路开道。“老实说,我到敦煌之初,是抱着莫大雄心去的,可是巡视了千佛洞之后,眼见每洞由顶到底,都是鲜明的壁画,瞠目惊叹之余,真是自觉渺小。”在敦煌初期,大千先生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三百多个洞编号。他编号的目的,固然为了便利工作的查考,一方面也是方便后人游览或考查的索引。大千先生编的洞号一共有309洞。
这一部分的工作,就花了五个月。大千先生为了补充食物、画具,暂时回兰州,待了两个月。浩浩荡荡二进敦煌再到敦煌之前,他先到青海塔几寺,雇用喇嘛。依规定喇嘛是不能离开青海的,大千先生托了关系才以五十银元一月的薪水,雇了昂吉、三知、格朗、晓梧、杜结林远等五人,他们的工作是拼缝画布:“我们缝连,总免不了有针孔线缝,尤其在画布绷张以后,针眼孔更粗,但喇嘛可以作到天衣无缝。”
同时跟他进敦煌的,物品共有七十八辆驴车之多。二度到敦煌,又开始吃苦。大千先生说:“很多人不了解,临摹敦煌壁画,有相当的困难。”以工具来说,纸绢没有数丈大的,全靠番僧拼缝。最大幅的壁画,有12.6丈之巨,拼缝完毕,钉在木框上,涂抹胶粉三次,再用大石磨七次,画布光滑才能下笔。
在临摹时,大千先生的原则是要完全一丝不苟的描,绝对不能参加自己的意思。每幅壁画,他都要题记色彩尺度,全部求真。在画的时候,还要雇木工造架,站着临摹,因为千佛洞的空间实在太小了。
千佛洞大多数的光线都不够,大千先生要一手拿蜡烛,一手拿画笔,还得因地制宜,有时站在梯上,有时蹲着,还有时躺卧在地上,虽然是冬天,勾画不久,都要出汗喘气,头昏目眩。这样辛勤的作画,多数日子是清晨就进洞工作,黄昏才出来,有时候还要开夜工。
大千先生解释:“壁画色多斑烂,尚须秉灯静观良久,才能依稀看出线条,我主要在观摩揣测上下功夫,往往数十次观研之后才能下笔。为了不浪费材料起见,临摹时先以玻璃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画布上,在极强的阳光照射下,先以木炭勾出影子,再用墨勾。稿定之后,再敷色。凡佛像、人物主要部分,都是我自己动手,其余楼台亭阁不很重要部分,则分别由门人子侄喇嘛分绘,每幅都注明合作者姓名。因此,每幅画的手续都繁复,极力求真,大幅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小幅的也要十几天。”就是这样画了276幅画,石青石绿等颜料用了千百斤。如此留在敦煌两年七个月中,大千先生确认:“以前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多受西方影响,我研究了敦煌壁画之后,认为此说不足信!
敦煌壁画所画的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补唐宋五代史书之阙文,我认为历史考证之价值,重于艺术之欣赏。”“至于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做,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的大成,敦煌壁画代表北魏到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换言之,也可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们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有一千年,而现代发现还相当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一九四四年元月,大千先生在四川成都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很是轰动。大千先生的朋友,书家沈尹默曾题诗赞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须带霜。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

❷ 历史上的8月11日有什么重大的事发生

一、 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

二、 1902年8月,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成立,校址在南京北极阁下,它是国内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时下的师范教育,分优级、初级两级。优级师范即高等师范,培养的师资系为中学以上的教师。而这所两江师范是单独的优级师范,规模较大,学生最多时达六七百人。
图画、手工以及后来添加的音乐课自创办起即已开设,图画手工科之能正式确立为主科,不能不归功于当时的监督李瑞清。李在晚清任过学部侍郎.晚年尤擅书画,对艺术教育具有远大的眼光。据言,他“咨询校中各国教授,汇集东西各国师范艺术教育设科之例”,“竭言亟应添设图画手工科的缘由”,向当时的学部提出呈状,请求设置美术师范专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即有“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画等”。

三、 1912年8月,袁世凯密令北洋“各军统制,一律招足十成、不准缺少一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各军减员严重。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即“密札善后办法九条”,着手整补各军,同时督促南方各省裁军。在北洋军扩充的同时,袁世凯特令总统府军事参议处传谕各镇初级以上军官说:“北方各军官源于小站,故袁总统为北军之父母,今我北方军订互约三事,从者签名,不从者用武力对付。一、袁总统为北方各军之父母,无论何人,有与袁总统反对者必出死力与之抵抗;二、大总统有统辖海陆军全权,凡我军人,只知有总统,不知其他;三、凡我军人当绝对地服从总统命令。”

四、 1917年8月11日,唐继尧连发两电,正式宣布“护法”。他宣称护法的四点纲领:(1)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当然由副总统代行职权。惟故障既去,总统仍应复职,否则应向国会辞职。(2)国会非法解散,不能认为有效,应即召集开会。(3)国务员非经提交国会同意,由总统正式任命,不能认为适法。(4)称兵抗命之祸首,应照内乱罪查办,以彰国纪。

五、 1919年8月11日,安德鲁·卡内基,一位布施数百万美元的钢铁大王,今晨因支气管炎病发与世长辞。这位83岁高龄腰缠万贯的慈善家是在马萨诸塞州他自己的影溪庄园中逝世的。

六、 1938年8月11日,抗敌演剧队在武汉成立,这是10个革命戏剧团体的总称。该队以上海救亡演剧队为基础,与其他进步戏剧团体改编而成,共分10个队,每队30人,经过短期军事训练后,分赴各战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它直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指挥。抗敌演剧队坚持“文艺大众化”、“以广大抗战军民为对象”的原则,运用演剧、歌咏、文字和口头宣传等形式,在国民党统治区配合抗日民主运动。

七、 1945年8月11日,在朱德发布的第4号反攻命令中,第一次提出“解放军”这个名称。

八、 1945年8月,八路军各部队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开始全面大反攻。
晋察冀解放区担负着收复平绥路东段、平汉和津浦路北段,北宁路南段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任务,并向北平、天津、保定、张家口、石家庄等大城市附近进攻。晋察冀部队解放了察哈尔省和热河省全境及其他一些大中小城市,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向平汉,同蒲路沿线进攻,收复县城30多座,逼近开封、新乡等地,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解放黄河沿岸地区。
晋绥军区分南北两线反攻,北线占领归绥周围的敌伪据点,南线以太原为进攻中心,在同蒲路两侧展开进攻,解放了绥远和山西广大地区。山东军区部队组成五路大军反攻,歼灭日伪军6万多人,解放了山东108县中的100个县,山东各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中央和延安总部还从晋绥、察北、山东、冀热辽等部队抽调了大批主力部队进入东北,与苏联红军共同作战。
8月13日,八路军解放兴和城。这是八路军骑兵部队列队入城 24日,胶东八路军解放烟台市 31日,八路军解放山东新泰县城

九、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离1939年圣诞节只剩下10天,影片《乱世佳人》终于与观众见面了。首映式选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整个美国为之瞩目。当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大明星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人抵达亚特兰大时,从机场到酒店万头攒动,一路飘洒着五彩纸屑,内战歌曲《南方,南方》回荡在这既年轻又守旧的城市上空……在亚特兰大洛伊大剧院门前,守候在这里的人们已经等了整整一天。首映式的入场券非常难得,普通百姓能在此时此地见到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已深感荣幸,更何况他们还将等来他们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原作者——亚特兰大的骄傲。

十、 1952年8月11日。年将17岁的王储侯赛因今天被约旦议会任命接替他的患精神病的父亲塔利亚尔担任约旦国王。国王卸任之前,有医学报告说明一直在瑞士医院接受治疗的41岁的君王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十一、 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1921年1月28日,美国抽象派画家。1956年8月11日逝世。

十二、 1960年8月11日,非洲中北部国家乍得获得独立,随即产生国内长期动乱问题即乍得问题。

十三、 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从非暴力的群众运动走向城市造反的高潮。1965年洛杉矶市瓦茨区发生了震动美国社会的黑人骚乱。是年8月11日,洛杉矶市警察以车速过高为由,逮捕了1名黑人青年。事件发生后,该市瓦茨区的黑人与警察发生冲突。黑人抢劫了白人的商店,焚毁建筑物。8月16日,骚乱被镇压下去。
这次骚乱造成34入死亡,1,032人受伤,财产损失达4千万美元。

十四、 1978年8月11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小说《伤痕》,从而带来了伤痕文学。其左右还有《班主任》、《爱情的位置》等,一个比一个轰动。

十五、 新华社1992年8月11日乌兰巴托讯,一支由六辆北京吉普车和十几辆俄罗斯越野车组成的“大篷车”队,在泥泞沼泽、崎岖不平的蒙古高原上跋涉了4000余公里后,本月初抵达乌兰巴托,完成了丝绸之路游牧路线的考察。

十六、 为确保三峡工程1997年大江顺利截流,四川省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最近已全面启动。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将于1997年底实现大江截流,四川省的巫山、奉节、云阳是第一期水位淹没县,31个集镇、165个企业需要搬迁安置,3个县城将部分淹没,需安置城镇和农村移民22432人。
为了保证移民迁得出、稳得住,使移民生产有门路、生活有保障,3县在移民搬迁安置指导思想上实现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农村移民安置上,由过去偏重二、三产业安置移民转到以大农业为主,多渠道、多形式安置上来;在城镇、工厂和专项设施迁建上,由过去盲目铺摊子、扩规模转到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注重效益上来;在资金使用上,由单纯的盲目要投资、争指标转到包干使用、节约开支上来。
据了解,3县对失去土地的22432名农村移民,已安排落实通过土地开发、调剂土地安置人数占54.75%;发展二、三产业安置人数占28.47%;招工、招生、外迁和自谋职业人数占6.66%,养老保险人数占10.12%。
目前,巫山、云阳、奉节正在抓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大规模移民搬迁创造条件。3个县城新址和迁建的集镇到处都在紧张施工,一派繁忙景象。云阳新县城仍在长江边上,是3县中搬迁最远的县城,离淹没的老城30多公里,新城区已建成房屋13万平方米;大多数淹没搬迁企业也选定新址,开始进行新厂区建设。

十七、 1998年8月l1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与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合并,建立一个资本总额为1100亿美元的石油巨擘,为世界制造业迄今最大的合并行动,使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企业兼并再次达到高潮。

❸ 现代画家 故事

张大千的家族原住广东番禺,在清康熙廿二年迁到四川,住在内江。父亲号悲生,和母亲曾太夫人育有十男一女,兄弟都是单名,大哥荥,二哥泽(善子),三哥信,四哥楫,五哥、六哥、七哥早故,他行八,名爰,九弟名端,十弟名玺。他生在1898年旧历四月一日。

1916年,张大千到重庆求精中学念书,放暑假时回内江途中,被土匪绑去当了一百天黑笔师爷。押到一个叫“千斤磅”的地方,土匪们一面休息,一面清查俘虏的底细。张大千这才弄明白,土匪把他们当肉票,要他们写信回家去勒索钱。轮到张大千写信时,一个姓邱的土匪一看到他的字,赞赏的叫:“这娃儿字写得漂亮,我看留他作黑笔师爷好了!”

虽然张大千不肯,但在生死关头,由不得他。第二天,土匪还要去打劫峰高铺,那个姓邱的土匪派了两个兄弟伙,一乘轿子,送张大千回龙井口窝子里去。一路上,在路边放哨的土匪,居然对着他的轿子行举手礼,他弄不清该不该神气?到了龙井口,土匪头送他一对象牙章,带红结子的瓜皮帽,把他打扮成师爷样。可是,在龙井口没有安顿两天,政府军要来攻了,土匪们赶紧转移阵地,把他移交给一个叫老康的另一个土匪头子。

有一回,张大千被迫跟着老康去抢劫,他站在一旁看热闹。有人警告他说:“你也要动手拿东西,否则要犯忌讳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他看看四周,有不少书,就在书房里拿了一部《诗学涵英》。另一个土匪马上训他:“什么不好抢?怎么抢书?‘输’是犯忌的。”逼他换别的,他只得拿了墙上挂的四幅《百忍图》,和《诗学涵英》一起带走。

“抢”到匪窟的《诗学涵英》,真派上用场。张大千学作诗,就从那时候起。俘虏中,一个受虐待的老进士还教他平仄对仗,真是少见的奇人奇事。

后来,老康暗中与官方的人接头,接受招安,到松溉去接受改编。老康被改编作了连长,恢复本姓赵,而张大千就成了赵连长的司书了。过了一个多月,地方军队来打赵连长,把整个连都消灭了。张大千被捕后才知道,当时地方军队虽说招安土匪,但绝不是真的信任土匪,等到机会,安排妥当了就围剿。所幸,张大千被捕后不久,他的四哥就赶来营救他,结束了前后整整一百天的绑票。

历险归来,张大千原想到上海二哥处寻师学画,可是,父母不同意,他只得在1919年,到日本京都学染织。跟日本人赌气在日本四年,因为赌气,他雇用一位翻译,而不肯说一句日本话。张大千说,世界上有两国人最没有语言天才,一是日本人,二是印度人,他们说英语的发音真难听。他忍不住对一个日本人说,日本人的英文真蹩脚,而那个日
本人却说:“你不知道?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侍候人当然先得学好话。”“自己学不好,反而刻薄别人!”张大千发了火,“好!我就是不学日本话,我出钱,雇日本人来侍候我。”于是,他花了几百块钱,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作翻译。

张大千结束在日本学染织的四年课程,回到上海,主要原因是,为祭吊他的未婚妻——大他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据说,谢舜华长得美丽清秀,贤慧温柔,和张大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张太夫人见他俩这么投契,就在他俩十岁时,定了亲。谢舜华一直很体贴张大千,订婚之后尤其关心。有一天,二哥张善子先生课弟,叫张大千背书,他因为贪玩,背不出来。

在对面屋里的谢舜华,担心张善子会揍张大千,把书上的字写在自己的左手掌上。给张大千提示。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被张善子发觉了,人证俱在,张大千和谢舜华一起挨了戒尺。张善子打她的理由是:“你还没有跟我弟弟结婚,就和他一起作弊,欺骗人,将来他还做得了好人吗?”谢舜华在二十岁时,因患干血痨而与世长辞。

出家当“野”和尚这段纯洁的爱情,曾重重的打击了张大千,一回到上海,立志要出家。他先到松江的禅定寺,主持人逸琳法师为他取法名“大千”。他完全根据佛经的规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当年,佛门中声望最高的是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张大千特地去拜见,和老法师论道多日。可是,临到要烧戒时,张大千迟疑了。张大千和老法师辩论:“佛教原没有烧戒这个规矩,由印度传入中国初期,也不流行烧戒。这个花样是梁武帝创造的。原来,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这些囚犯,又怕他们再犯罪恶,才想出烧戒疤这一套来,以戒代囚。我以为,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谛闲老法师说:“你既在中国,就应遵奉中国佛门的规矩。举例说,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驯成良驹。”张大千问:“有不需笼头的良驹,难道您老人家就不要吗?”老法师笑而不语。辩论了一夜,不得要领。第二天要举行剃度大典,张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寄住两个月,张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同时,不烧戒,永远被看成野和尚。他写信给上海的朋友,诉说苦闷。朋友回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庙里,可以经常和朋友谈书论画,并表示已为他找好两处庙宇,约好某月某日在上海火车站北站接他,陪他去庙里。朋友“出卖”了他张大千依约到北站下车,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声:“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往哪里跑!”原来,朋友“出卖”了他,用电报通知他的二哥张善子,从四川赶来,把他抓回尘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张善子一向管教张大千,给了他一顿骂,当即押他回四川,在母兄命令之下结了婚。那年,张大千二十二岁,娶妻曾庆蓉。完婚之后,张大千决心学画,回到上海,先拜入曾熙门下,学写书法。其后,再拜在李瑞清门下,再学书法。两位老师的风骨和教诲,对三十岁以前的张大千,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张大千在二十五岁时,便扬名上海了。当时,上海的文人雅士集中,最著名的是由湖北人赵半皮老先生召集的“秋英会”。“秋英会”以赏菊吃蟹,当场挥毫,画画题诗为目的。张大千第一次参加,是小老弟。在雅集时,既绘画,又咏诗、题字,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仿石涛愚弄收藏家同时,另一件让张大千闻名的,是他仿石涛,造假画,愚弄了当时的收藏家、鉴赏家。

那时候,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视北方。有一次,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么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是什么,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所有的人哗然,陈半丁更尴尬,张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场的人,赶紧溜之大吉。后来,张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涛,换得黄宾虹的一幅真石涛,又以几幅四方的炕头画,骗得罗振玉大宴文友共赏,甚至连张学良也破钞不少。物我两忘游历名山大川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绘画功夫深厚外,还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让人见了有“物我两忘”的感受。是什么秘诀呢?“也许是多旅游吧!”他以为,“用心体会自然,摄取自然的精神。”

艺术界人士传说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较偏爱黄山。他不很同意:“其实,我国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观之处,说我偏爱黄山,不一定对,但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大千先生特别加重“开发”二字的语气:“我在二十八岁、三十一岁、三十六岁这三年,三度游黄山。第一次去时,不但是荒草蔓径,根本无路可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黄山的人。”黄山的特色,全在一个“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细领略山川灵气,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当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画出传神的画。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达敦煌。大千先生到达千佛洞那天,天还没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灯入洞探视。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订计划是到那里观摩三个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对太太和子侄说:“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千佛洞的来源,据考证,在秦苻坚建元二年,由乐 和尚开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开凿大小不等的洞窟。

约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内,层楼叠殿,吸引了无数僧侣、信士、艺术家、凿洞的工匠等。从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从事壁画、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为先人奉献心灵的圣地。大千先生观察千佛洞时发现,千佛洞在坐西面东的山崖上,早晨有阳光射入,再加上气候干燥,毫不潮湿,所以洞内的内藏能长达数百年而不损坏。不过,三百多个洞窟之间,路径却崩坏了,大千先生只好一面探洞观画,一面要修路开道。“老实说,我到敦煌之初,是抱着莫大雄心去的,可是巡视了千佛洞之后,眼见每洞由顶到底,都是鲜明的壁画,瞠目惊叹之余,真是自觉渺小。”在敦煌初期,大千先生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三百多个洞编号。他编号的目的,固然为了便利工作的查考,一方面也是方便后人游览或考查的索引。大千先生编的洞号一共有309洞。

这一部分的工作,就花了五个月。大千先生为了补充食物、画具,暂时回兰州,待了两个月。浩浩荡荡二进敦煌再到敦煌之前,他先到青海塔几寺,雇用喇嘛。依规定喇嘛是不能离开青海的,大千先生托了关系才以五十银元一月的薪水,雇了昂吉、三知、格朗、晓梧、杜结林远等五人,他们的工作是拼缝画布:“我们缝连,总免不了有针孔线缝,尤其在画布绷张以后,针眼孔更粗,但喇嘛可以作到天衣无缝。”

同时跟他进敦煌的,物品共有七十八辆驴车之多。二度到敦煌,又开始吃苦。大千先生说:“很多人不了解,临摹敦煌壁画,有相当的困难。”以工具来说,纸绢没有数丈大的,全靠番僧拼缝。最大幅的壁画,有12.6丈之巨,拼缝完毕,钉在木框上,涂抹胶粉三次,再用大石磨七次,画布光滑才能下笔。

在临摹时,大千先生的原则是要完全一丝不苟的描,绝对不能参加自己的意思。每幅壁画,他都要题记色彩尺度,全部求真。在画的时候,还要雇木工造架,站着临摹,因为千佛洞的空间实在太小了。

千佛洞大多数的光线都不够,大千先生要一手拿蜡烛,一手拿画笔,还得因地制宜,有时站在梯上,有时蹲着,还有时躺卧在地上,虽然是冬天,勾画不久,都要出汗喘气,头昏目眩。这样辛勤的作画,多数日子是清晨就进洞工作,黄昏才出来,有时候还要开夜工。

大千先生解释:“壁画色多斑烂,尚须秉灯静观良久,才能依稀看出线条,我主要在观摩揣测上下功夫,往往数十次观研之后才能下笔。为了不浪费材料起见,临摹时先以玻璃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画布上,在极强的阳光照射下,先以木炭勾出影子,再用墨勾。稿定之后,再敷色。凡佛像、人物主要部分,都是我自己动手,其余楼台亭阁不很重要部分,则分别由门人子侄喇嘛分绘,每幅都注明合作者姓名。因此,每幅画的手续都繁复,极力求真,大幅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小幅的也要十几天。”就是这样画了276幅画,石青石绿等颜料用了千百斤。如此留在敦煌两年七个月中,大千先生确认:“以前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多受西方影响,我研究了敦煌壁画之后,认为此说不足信!敦煌壁画所画的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补唐宋五代史书之阙文,我认为历史考证之价值,重于艺术之欣赏。”“至于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做,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的大成,敦煌壁画代表北魏到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换言之,也可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们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有一千年,而现代发现还相当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一九四四年元月,大千先生在四川成都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很是轰动。大千先生的朋友,书家沈尹默曾题诗赞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须带霜。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

一九五一年,大千先生举家迁往南美。

在阿根廷,大千先生住在风景优美的曼多洒,住屋名为“呢燕楼”。

“呢燕楼”住了一年,为了居留权的问题,再乔迁巴西。他买了一块地,完全依自己的理想,以绘画的艺术观点,来建造“八德园”。说起“八德园”的命名,一般人直觉的反映说以为大千先生取四维八德之八德,其实他是另有所本:“因为我那个园子,原是别人种柿子的农场,有一千多枝柿子,我是以柿来命名的,我们古称:‘柿有七德’,就是说柿有七种好处,后来我又知道柿树的叶子泡水,吃了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故称为‘八德园’”。按‘柿有七德’典出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阳,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半玩,六嘉宾,七落叶肥大。‘八德园’布置妥当后,大千先生开始在各国开画展,要把中国画介绍给西方文人。藉着在巴黎展出敦煌壁画临品时,他和西方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见了面。主动跟毕加索打交道大千先生说:“因为我不懂外国话,必须要求助在巴黎的朋友,他们好像都面有难色。当然罗,我也知道毕加索的名气大,不易见,我首先就是找我们中国人在法国极有名气的画家赵无极。赵无极向来对我很好,他一向都以老师来尊称我,唯有提出这件事他打我的回票,他认为多要碰钉子。又说西洋人见客都是事先要订约会的,毕加索不可一世的架子,他固然是西方画坛的一代宗师,朋友们说你张大千也是可以代表东方画坛的大师,万一你去拜访他,他不见你,碰了钉子,如果又经新闻记者知道了,报上一登,岂不是自讨没趣,丢人的不只是你张大千,岂不令所有来自东方的艺术家都没有面子?“咳!我有些火了,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己找他好了,语言不通,用一个听我指挥的翻译好了。决定之后,我两夫妇就由一位姓赵的翻译陪同,离巴黎赶赴坎城。“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毕加索在7月28日这天在坎城附近一个小镇,主持一个陶器集会的开幕展,毕加索自己古堡式的别墅,也就在坎城附近的尼斯。

“我到坎城住进旅馆第一件事,就要我的翻译打电话给毕加索。

“就这样,大概一、两个钟头之后,对方果然电话来了,说毕加索知道了,就约张先生在会场里见面。”第二天,他们来到了那个会场。“毕加索来了,人群起了骚动,看来是一种对他崇拜的狂热,毕加索被人抬起来欢呼,根本未见什么仪式,大概太乱无法举行,毕加索到场了就算数。挤了一阵,毕加索已被挤到离我不远的地方,我想他必然也看见我了,但是他并没有与我打招呼的意思!“陪我那个翻译,年轻气盛,人也长得高大,他眼见毕加索又要被挤开了,冲动起来,立即排开众人挤了过去,一把抓住毕加索,质问为什么约我们来了又不理会?毕加索回过头来,对他似在解释,这一次他的目光向我打了一下招呼。”“大概他的解释还令人满意,我的翻译带笑回来,毕加索又被人群挤开。翻译对我说,现场人太多、太乱,毕加索说没有办法与我谈话,他邀请我们夫妇第二天中午到他的别庄午餐叙谈!”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第二天,张大千和夫人、翻译造访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先看到毕氏画的中国画习作,然后,毕氏表示他的意见,他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叫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毕加索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张大千说:“我还以为翻译有出入,请他解释,毕加索说:‘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的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我只好谦答你太客气了,他再强调一句说:‘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其后,他们一起进餐、拍照、逛花园。毕氏送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给张大千。大千先生事后送了一幅毕氏感兴趣的墨竹,以竹子象征他们君子结交的情谊。

曾有人称誉张大千先生是天才,他却不以为然:“我不强调什么天才,也不主张什么刻板的功课。不论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赞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要。”大千先生还有一个说法,道出他作一个画家的雄心壮志,也可以说是莫大的乐趣,他说:“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他自然就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殊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阳就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这里缺山便加峰,删去乱石可加瀑布,一片汪洋加叶扁舟,心中有个神仙境界,便要画出那个神仙境界,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谓的‘笔补造化天无功’”!

大千先生下结论说:“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全在自己意念的创构,有时画固然要描绘现实,表现现实,但也不能太顾现实,这其间如何取舍,就全凭画家的思想与功夫了!”五十年前,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也。”观其画,知其人,此言也许不谬。

❹ 月霞法师的人物生平

出家办道 学菩萨行
月霞法师(公元一八五八——一九一七年),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年受传统的学塾教育,曾应童子试。月霞在七岁时即被迫结婚,十余岁时,随师习医,旋对佛学发生兴趣。原本想要发心出家,却遭父母坚决反对,只好将心愿放在心中。至十八岁得一子,翌年复得一女后,月霞遂向父母表白心意:“古往今来常闻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可告无罪矣!”随即拜别父母,只身行至南京大钟寺老和尚座下顶礼求度。
老和尚问何以学佛,月霞恭敬笃定地表示,在家既不能为忠臣孝子,则当出家学诸菩萨言行,以救世度生,因此求师度脱。老和尚闻言赞许,遂为月霞正式剃度。翌年,月霞于九华山受具足戒,自此五、六年间,参学于金山、天宁、高旻诸大宗门,学习经教论典;游历名山,遍参善知识。光绪八年(西元一八八二),月霞决定在终南山结茅静修。是年秋冬之际,有一驻守西安的绿营兵苏军门,每入终南山向月霞请益,均有所获,因此月送斋米若干,月霞则将之分赠邻近诸茅蓬。
一日,苏军门又来,月霞便向他说:“大护法布施一人,功德有限,如能扩大范围普同供养,则功德无量。”又说:“终南山七十二个茅蓬的僧侣们,都是佛门龙象,你若布施军田一二百亩交给僧人开垦,形同永远供养,倘能如此作法,则具万世不朽之福慧。”对于月霞的建议,苏军门慨然同意。因此月霞率领僧侣同参,在六年之中,实行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手执锄头,一面耕犁心田,一举一动,领悟出本来面目。
教禅双修 足遍海外
光绪十四年,月霞前往中州桐柏太白山顶,依了尘和尚习禅,听讲《维摩诘经》,废寝忘食参究数昼夜后,终于悟入不二法门,得到了尘和尚印可。光绪十六年,月霞又参诣南京句容赤山真如寺法忍和尚,留充茶头一年。其后二年,和尚令其任首座,让他“分座说法”,代讲《楞伽经》于湖北归元寺,盛极一时。从此月霞留心典教,先学天台,后学华严。月霞对于华严宗尤其有兴趣,故以“教弘贤首,禅继南宗”为己任,成为一名教禅双修的僧人。
翌年,至安徽翠峰住茅蓬,邀约高旻寺首座普照和尚及北京印魁法师,于翠峰结界打禅七。嗣后三年,月霞为众宣讲《八十华严》,弘扬富贵大教。四十一岁之后,他游历于武汉、北京、江苏、浙江各地,随缘讲经说法,受到大江南北缁素两众的称道,声誉日高。
光绪二十五年,月霞住持安徽迎江寺,创设安徽省佛教会,接引僧徒授学三年。嗣后,月霞欲考察各国佛教,遂前往泰国、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等国,游历说法达三年之久。此行不仅使月霞了解各国佛教,更坚定信心道念。
不忘使命 艰辛办学
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的佛学家桂伯华,在东京发起迎请月霞讲经的活动。月霞甫抵东京,便为当地华侨讲《楞伽经》、《维摩经》、《圆觉经》等,受到热烈欢迎。听讲的人士中有章太炎、苏曼殊、孙少侯、刘申叔夫妇、蒯若木伉俪等。讲学的成功,促使月霞在回国后致力于办学教育。是年,月霞与应慈、明镜、惟宽三人,同嗣天宁冶开老和尚之法,传临济宗法脉。
光绪三十四年冬,杨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创设“只洹精舍”,以新式教育培育佛学人才,太虚、智光、开悟、惠敏等法师均入学受教。杨仁山授楞严,苏曼殊教英语,谛闲法师任学监,月霞亦应邀入校授课,但只洹精舍开办不足一年,即因经费短绌而停办。不久,由于端方、杨仁山及李瑞清(即清道人)的推荐,月霞担任江苏省僧教育会副会长,并主持江苏省僧师范学堂,此为除只洹精舍外,我国最早以新式教育方式培育僧才的学府。翌年,月霞因受邀至洪山讲经,于是僧师范学堂监督之职便交由谛闲法师继任。
华严大学 人才辈出
辛亥革命后,月霞受上海佛教居士之请,前往讲授《大乘起信论》,受到佛教护法狄楚卿居士的招待,邀为各报主笔,宣讲佛法;并由狄楚卿推荐,入住哈同花园,为哈同夫人罗迦陵讲说华严,同时在上海参与出版《佛学丛报》。
当时,康有为在上海曾建议哈同夫人弘扬佛法,开办华严大学,哈同夫人便以创校一事委托月霞规画。一九一三年,“华严大学”于哈同花园开办,园中新建禅堂、讲堂,招收学生六十人,订为预科三年、正科三年,并以弘扬华严教义为主。由于《华严经》卷帙浩大,非有较高的知识、较多的时间,不能卒读,故历代以来,在中国多为单传。自月霞创办华严大学后,一时门人遍天下,特出者有常惺、慈舟、持松、戒尘、霭亭、智光等法师。华严宗今日能遍及中国各大都城,极一时的盛况,实归功于月霞的提倡。
然而第一届预科班尚未结业时,即有异教徒从中破坏;后又因花园女主人罗迦陵在农历正月初一日要求学生(全系出家僧人)向她磕头拜年,月霞认为有辱佛教,愤而不从。不久,月霞接受康有为的建议,率全体师生迁移至杭州海潮寺,利用旧有禅堂、法堂继续上课。月霞除了为学生讲《华严经》以外,尚有《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其间又先后至九华山东崖寺、湖北归元寺讲《楞严经》、往武昌讲《大乘起信论》,并且到江苏宜兴磬山寺讲《法华经》。
老而弥坚 倾生为教
一九一七年,月霞应邀赴汉口讲《楞严经》,后至宜兴磬山寺宣扬《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是年夏天,又奉冶开和尚之命,将华严大学移至常熟兴福寺,改名为“法界学苑”,并任兴福寺住持。
是年十月三日,月霞圆寂于杭州西湖玉泉寺,世寿六十,僧腊四十二。后来建塔于常熟兴福寺内的师子口。
月霞毕生修道,无一日不坐香,无一年不打七。信守丛林教育之风范,每日升大座一次、小座抽签复讲一次,不违佛制。他最初学习天台后改华严,对于杜顺和尚的法界观,及法藏、澄观诸师的章疏,均有深入研究,可谓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尤其月霞创办华严大学,宣讲经典一百多遍,培育出一批弘扬华严的学者,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洒下大乘菩萨道的种子。

❺ 记载经文最长的青铜器是什么

毛公鼎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和文物价值,也因此成为收藏家猎取的对象,在流传过程中当然发生了不少离奇曲折的故事,也有不惜以身家性命保护它,免遭日本侵略者抢掠的动人事迹。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陕西岐山庄白村出土了一件鼎。北京城中著名的古董商店“永和斋”主苏兆年、亿年兄弟闻讯后为之振奋.立即携厅款去了西安。由于陕西的占董商同苏氏兄弟有过多次买卖,这件大鼎也就被苏氏付了定金后买定(尚未运至北京),当时青铜器的买卖是以品质、古老、铭文字数的多少论价的,苏氏兄弟照例为它量了尺寸、称了重量、数了铭文的字数。精于此道的苏氏知道.此鼎将为他们大赚一笔,就把目标瞄准了京城最识宝的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棋。
陈介祺字寿卿,祖籍山东潍县。其父陈宫俊(字伟堂)是嘉庆于三年(1808年)进士,历任礼部、吏部、工部、兵部尚书等高言.介祺因此有机会进京读书,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他有钱财用于收藏,更有时间和才干潜心于金石学的研究。他收藏了近万枚隋唐以前的占玺印,为之建造“万印楼”以资珍藏。后来他又在故乡建造了“十钟山房”以珍藏编钟和其他青铜器,并在山房里考释文字,编写书籍.有《十钟山房印举》、《藏古册目及题记》等大著问世。陈介祺应苏氏兄弟之邀,去西安察看了实物,凭经验和丰富的青铜器知识,确认它是一件稀世珍宝。由于介祺父母先后谢世,诸多事务缠身,直到成丰年间才最后买定并运抵家乡。嗣后陈介祺对鼎的铭文作了研究,写成了《毛公鼎释文》。

毛公是鼎的主人,周宣王的叔父,为感谢宣王对自己的封赏而造。宝鼎圆形三足,连耳通高53.8厘米,重34.7公斤,内壁共有497个文字,分32行排列。这篇铭文是迄今为止所有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记录了奴隶的赏赐和土地的买卖等重要内容。因此使得这个体形不大、造型和纹饰均一般的鼎,能与同时代出士的大克鼎、大盂鼎并称为三宝。陈介祺越研究越了解它的价值,同时产生了“怀璧”之惧,于是尽量地保守秘密,连最好的朋友索要拓片也不给,以至于在收藏家之间和学者之间产生了陈氏收藏毛公鼎只是一种传闸而已。像张之洞这样的高官和大学者甚至认为陈氏所收的毛公鼎是一件伪器。陈介祺给最知己的朋友写信,对张氏的说法进行了反驳。

陈介祺去世,其次子厚滋得毛公鼎,厚滋死,鼎传次子孝笙。此时,陈氏家族初现败落迹象。陈孝笔一心希望重振家风,于是开了钱庄、药铺。当地有一位叫陈芙珩的人同陈孝笙交往甚密,于是把自己听到的消息转告孝笙:有一位旗人名端方,时任两江总督,有财有势,喜爱收藏古玩。并劝告孝维,与其苦苦经营钱庄药铺,还不如将毛公鼎售于端方,可获巨资。孝笙虽然心动,但慑于祖宗的遗训、家人的阻拦,拒绝了陈芙珩。端方也早已在打毛公鼎的主意,要密友陈子久从中撮合。陈子久就是陈芙斯的父亲,父子搭档演双簧,建议孝笙除了要一万两白银外,还要端方答应任命陈孝笙担任湖北银元局的职务。孝笙不顾家人的劝阻。向端方索要了一份让陈孝笙任职的文书作凭据后,贸然将毛公鼎以万两白银的价格转让端方。老奸巨猎的端方在文书上铃印的是一枚作废的官印,凭证成了废纸。在清朝即将灭亡的昏乱年代,向谁讨回公道呢?陈孝笙上当受骗后就一病不起。不久,清朝的遗老端方在革命的风浪中惊恐而死,他的不肖子孙为了逃命,也顾不得家传的珍宝了。毛公鼎因此不知去向。英国人、日本人也对毛公鼎有所风闻而垂涎三尺,派出密探四处寻访。在民国政府任铁道部部长的叶恭绰常因公务而到处奔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在苏皖交界处的一家古董铺里见到一个古鼎,凭他丰富的文物知识和古文字的释读能力.在初步地阅读铭文后.已经心知肚明,这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毛公鼎!叶恭绰不露声色地同铺主商谈了价格和定购条件后,立即赶回上海筹款。铺主虽然讲不清毛公鼎的所以然,但凭他经商的经验,铭文的字数,向叶氏索要了很高的价格。叶恭绰筹集了钱款,如数交给了铺主。成交后,叶恭绰把它运到了上海的家中。一件历经沧桑的古鼎终于到了一位识宝的学者型官员的手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同主义也得知毛公鼎在苏皖的交界处.于是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搜寻,闹得鸡犬不宁。这次搜索离叶恭绰买得宝鼎仅相隔8天!

当日本人得知宝鼎已经在上海的消息,发誓把上海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毛公鼎!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叶恭绰把所有的收藏品藏妥后去香港避难。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上海搜寻宝鼎的力度也日益增加。叶氏担心上海会沦陷,国宝被日寇抢走,于是要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侄子叶公超无论如何也要把毛公鼎运到香港。叶公超从四川赶到上海,立即遭到日军宪兵的逮捕。叶公超教授明白:只要自己不露声色,日本人是不会找到宝鼎的。可是这样的因禁生活使他苦恼,也使家人担心。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叶公超的家人把一个青铜鼎交给日军宪兵队.叶教授获释。经日本的青铜器专家鉴定,叶家所交的鼎是一般铜鼎的仿制品。叶教授仍受到监视。直到1941年的夏天,日本方面一尤所获,密探对叶教授的监视有所放松。有一天,叶教授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把毛公鼎运出上海,辗转到达香港,把它交到了叶恭绰的手上。叶恭绰为之梦牵魂绕的毛公鼎终于又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可是.刚刚放下的心又因香港沦陷而紧张起来,他马上找了一位德国友人,共同想方设法再把毛公鼎运回上海。叶恭绰回到上海后,由于经过这一番重大的折腾,生计也发生了困难,又出于把宝鼎转移的目的,就以300两黄金转售给五金业老板陈咏仁(字伯陶),附加条件是抗战胜利后要将宝鼎上交国家。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投降。可是毛公鼎直到1947年才为民国政府所得。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南京政府套奖了陈咏仁先生。后据陈氏的邻居回忆,陈氏在受到民国政府巨大的逼迫下才交出毛公鼎的。究竟是陈氏遵守同叶恭绰的附加条件而上交的还是受逼迫后交出的?一个商人怎么会接受叶氏的这种苛刻的附加条件呢?抑或是出于陈氏的爱国之心捐献的?至今是一个谜。

❻ 金陵大学的办学历史

金陵大学主体历史沿革: 汇文书院(1888) 私立金陵大学(1910) 公立金陵大学(1951) 南京大学 基督书院(1891) 宏育书院(1906) 益智书院(1894) 私立金陵女子大学
(1913) 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0) 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64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 金陵大学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 1888~1910),书院设博物馆(文理科)、医学馆(医科)和神道馆(神学科)。1890年设成美馆为中学部。汇文书院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源头,由美国教会美以美会创办,院址在南京干河沿(今金陵中学校址)。它是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新式学堂,办学20余年,为金陵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汇文书院是南京地区之有新式学堂的嚆矢,也是国内早期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图册 )
汇文书院稳步发展的时候,被传教士视为重镇的南京又增添了另外两所教会书院:基督书院和益智书院。1907年,两书院合并为宏育书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以基督书院为院址,由美在中任院长,文怀恩任副院长。
基督书院(Nanking Christian College)由美国教会基督会于1891年创办。创办人是美国基督会传教士美葛斯(F.Rank E.Meigs)。他是美国纽约人,父母务农,笃信基督教。他受美国基督教国外传教团的委派于1887年1月抵达南京,立志以身许中国,故自号曰“在中”。起初美在中住宿在基督医院医士马林家中。其时,虽然“南京皈依基督教者日众”,但他认为“信仰虽新,智识依旧,深怕无智识之信仰,易生魔障,非灌输智识,无以羽教旨”。于是他请求基督会捐款,在南京鼓楼西南建造基督书院。美在中被举为院长。开办时学生20人。数年后,达到200余人。
益智书院(The Presbyterian Academy)是美国教会长老会于1894年创办的,院址在南京户部街。创办人是长老会传教士贺子夏(美籍),后由文怀恩(J.E.Williams)继任。文怀恩和美在中同时来华,曾一起创办基督书院。 1910年至1927年为金陵大学建立与发展时期。1910年,美国教会合并汇文书院、宏育书院成立金陵大学堂(1915年随京师大学校改名为金陵大学校),美国人包文任校长,文怀恩任副校长,著名书法家、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题写校名。 金陵大学始以汇文书院为校址,后迁入鼓楼西南坡的新校舍(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校址北园)。在美国纽约州教育局立案,以美国大学教育制度为蓝本,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
一、三书院合并,金陵大学堂建立
20世纪初期,中国官办大学日益发展,除京师大学堂外,各省也纷纷创办大学堂。南京三江师范学堂就是在这时开办的。中国新式大学堂的发展,刺激了教会学校,教会开始 “担心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竞争”,“除非集中力量,否则官办学校就会超过他们。教会学校如果再不增加完备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不聘请更多更好的教师的话,那么优秀学生将被政府学校吸引去”。于是许多著名传教士竭力主张联合书院,扩大规模,建成名符其实的大学,“以期成为国立大学的榜样”。
在联合的过程中,由于教会内部意见不一,曾出现各种争论,因此联合大都几经周折,但最后都获得了成功。当时联合建成的大学,除金陵大学而外,有北京汇文大学(燕京大学前身),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齐鲁大学前身),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等。这些大学后来都发展成为著名教会大学。
金陵大学是汇文书院和其他两个书院:基督书院和益智书院合并建立的。该三书院在南京城内鼎足而三。 三书院都是男生学校,办学宗旨相同,办法亦大同小异。
美在中首先倡议合并书院。他认为“孤往,则精力分散而收效浅;共作,则菁华聚而成功多。且祖国教会聚金委办教育事业,当化畛域而屈群策,以最少经费谋最大功效,不然则获罪于天矣!”1906年将益智书院之高年级并入基督书院。1907年,又有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之议,因汇文书院院长师图尔持有异议未能成功。
汇文书院新任院长包文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传教士。他是美国伊利诺州之离盘塞人,毕业于美国讷克司大学文学系。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来华。他“勇于任事,尤具远见卓识”。他以为,“中国之困亟矣,非以教育新民智不足以自振救,而教育之宗旨宜纯正,规模宜远大,组织设备宜健全完美,然后始可以言得人才为社会用,今南京一隅设三校,其政不相谋,课程多重复,且为经费限,不得备其设施,势必至于因循苟且,徒劳而无功,吾不知其有何益于中国,其亦大背吾人办学之旨矣!”包文与美在中皆主张合并书院,建立完备大学。但合并办法,“彼此初甚龃龉”。经过反复协商,始决以宏育并入汇文,定名为金陵大学堂(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推举包文任学堂监督(校长),文怀恩副之,美在中任大学圣经部主任兼附中校长。大学部设于干河沿汇文书院院址,附中设于宏育书院院址,小学设于益智书院院址。
二、金陵大学开办概况
合并三书院建立金陵大学,旨在建成一所完备高等学府。合并后,美以美会、基督会、北长老会在美国纽约联合组成托事部。该部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掌管大部份行政权力,学校的重要决定均需得到托事部的批准,包括校长、副校长的任命,学校经费的保管与监督。同时也承担筹募经费的责任。托事部的首任会长是美国著名学者及宗教领袖史密尔博士。与此同时,在南京成立董事会(相当于托事部的驻宁办事机构)。由大学校长、有关行政管理人员及联合公会的代表组成。董事会的主要职责:监察审议学校所有进行事宜,包括任命大学行政管理人员,起草学校年度预算报托事部批准,任免中国教职员,批准学校开设的课程等等。起初,董事会所有董事(包括校长、副校长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外国人,并且都是基督徒。后修改董事会章程,增加了同学会(校友会)的代表,于是便有了中国董事。如任驻德公使的黄荣良、任绥远省实业厅长的韩安、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的陶行知均以校友身份担任金大董事会的董事。
金大的行政管理人员除校长、副校长外,还有司库(会计)、校长秘书、房屋和场地总管、学监等,他们分别负责学校各方面的行政事务,学校的教学行政单位为科。金大初创时,仅设文科,数理化等科附设文科,均授文学士学位。包文兼任文科科长。
学校的经费,1910年经各联合教会协议,由每个差会交付相当于4万美元的土地、房屋、设备、现金,提供3名教师,每年出捐助费0.24万美金。后来,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到1922年时,提供教师数增加为5名,年捐款数增加为0.4万美金。
金陵大学在完成其行政管理组织以后,作为一所完备大学,尚需得到政府认可。但当时教会学校在行政上与中国政府毫无关系。清政府一向认为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学校,是以外国人的资格和条约上的权利为依据而设立的,非国内教育事业,因此采取不干预的态度,不考虑学校办理立案之类的手续,当时也无立案的明文规定。这样教会学校便不认为对中国负有什么责任。因此,金陵大学成立后,立即向美国纽约州教育局申请立案。1911年4月,金陵大学便接到美国纽约州教育局局长和纽约大学校长签署的特别许可证,正式同意金陵大学在美国纽约教育局立案,并承认金陵大学为一完全大学,得以享受“泰西凡大学应享之权利”,金陵大学毕业生可同时接受纽约大学的学位文凭,并和美国康乃尔大学结为姊妹大学。自此,金陵大学的毕业文凭就改由纽约大学校董会签发,然后转致金陵大学堂监发毕业生。毕业生持此文凭便可不经考试直接升入国外有关大学研究院深造,并获得学位。关于中国教会大学在美国立案,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在1900年中华教育会第六届会议上曾坦白地承认:“立案后的中国大学便变成为中国土地上的美国附属学校。”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治外治权原则的扩充。
与金陵大学同在美国纽约州立案的教会大学有:华西协合大学、华南女子大学以及在1913年成立的金陵女子大学等。
金陵大学初创,无论课堂宿舍、图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均简陋缺乏,不敷使用。而大学开办后,学生人数岁有增加,校务呈蒸蒸日上之势。因此,无论校舍之扩大,师资之补充,设备之改善均十分紧迫。包文校长制定了宏大的建校规划。规划的第一步便是购置土地,重建校舍。虽然“经济窘困,人为之忧”,可他毫不犹豫顾忌,胸有成竹。他派员携其手订之计划,回美国赴托事部以募捐及增添教师为请。他与文怀恩副校长也多次亲自回美筹划经费,请求捐款。当时美国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景气时期,募捐比较容易,慷慨解囊之富商不少。历数年之苦心经营,终于获得巨额资金,使金大重建校舍的计划得以实施。这是包、文两校长为金大日后的发展所建立的首功。
1910年,金大在鼓楼之西南坡购得大片土地作为新校址,这地方名曰“西山”,随即又从从美国请来测绘师和建筑师规划、设计校舍建筑。全部工程由美国芝加哥一家公司承包,建筑材料除屋顶的琉璃瓦及基本土木外,也大都从国外进口。新校舍从1911年开始设计,1915年科学馆落成,至1921年便全部竣工。校舍基地面积达2300余亩,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建成的校舍,规模宏大,计有行政楼、科学馆、医科诊室、礼堂、课堂宿舍等共有大楼11座。1924年得美国洛氏基金社中国医学委员会与美国仕女的赞助,又建农林馆一座,名“裴以理楼”。这些楼房中西合璧,宏伟壮丽,与鼓楼平峙,为当时南京最高大的建筑。
金陵大学自1916年起,便陆续迁入新校舍。干河沿旧址改设附属中学。1911年,金陵大学又以4万美元购置了与金大校园相毗联的旧宅一座。该宅名陶园(或桃园),是清朝一位俞姓贵族的住宅,三层楼房,屋宇精美,地址宽阔,风景优美,适合儿童课余游息。同年秋,便将设在城南户部街的小学移设于此。后来在三层楼下,“深凿其底,建筑底层”,建成地下室,作为学生的习艺场所。
学校初办,教师数量少,且“其学术水平高下不齐,难以传授高深学问”。包文向美托事部请求增聘教师。学校组织了聘任委员会,审查教师资格。于是,文理农医等各方面专家学者来校者日众,学校气象逐渐更新。 (图册图片来源: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 1927年至1937年为金陵大学改革时期。在全国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冲击下,金陵大学率先改组,成立由中国人占多数的校董会,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向政府办理立案,校务及宗教方面也随之进行重大改革,学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一、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从1922年到1926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基督教运动及由此而引发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使在华基督教势力受到严重挑战,迫使教会学校在大发展以后进入了改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金大的基督徒胆颤心惊,祈祷会等宗教活动不得不偷偷在凌晨或黑夜进行,参加礼拜的人数也愈来愈少。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南京时,金大有五幢住宅被烧毁,文怀恩副校长在住宅遭劫时,被流弹打中殒命。西籍教职员仓惶逃离回国,学生也离校返家,学校停课。1927年4月14日金大理事会召开第23次会议,包文以“老病告退”,正式选举过探先、陈裕光、刘国钧、陈中凡、陈嵘、李德毅、李汉生等七位教授组成校务委员会,过探先为该委员会主席。负责管理金大。该委员会在时局变动时,在维持学校工作中发挥了不少作用。
二、改组与立案经过
1927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收回教育权。1927年11月10日,金大理事会在上海开会,文理科科长陈裕光博士当选为金大校长。1928年3月,美国托事部打来贺电,表示认可。于是陈裕光就任金大第一任中国校长。他也是国内任教会大学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
陈裕光上任后,十分注重中国教育主权,不仅在行政管体制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而且在教学上推行“三一制”,即教学、科研和推广三合一制度。
1934年,金大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了与其他国际间之大学同等学术地位,并能颁发获国际认可之学士和硕士学位。 1937年至1949年,因抗战爆发,金陵大学举校西迁,在四川成都华西坝艰苦办学。12月,金陵大学南京校园被“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列为难民区收容所,涌进了大批的难民。1941年,汪伪国民政府在金陵大学原址兴办(汪伪)中央大学。1945年返宁,金陵大学驻宁人员接收汪伪中央大学。同年9月,学校在南京复课, 学校规模有所发展。复员后,学校基本上处于稳定阶段。 (图册图片来源: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
与此同时,留守南京的副校长、历史系教授贝德士等教职员与在宁的外籍教授、专家医生、职员等组织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尽力收容、保护中国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金陵大学校园当时成为南京市民避难所。现珍藏在美国耶鲁神学院的“贝德士文献”,就是真实记录当年日军罪行的原始档案。当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拉贝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桩桩暴行。 (图册图片来源: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 1949年至1952年为金陵大学的转折时期。新中国成立,金陵大学获得新生。1951年9月,断绝与美国教会的联系后,李方训任校长,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金陵女子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图册图片来源: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等西方教会大学撤销建制,金陵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并入新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其余部分院系分出),成为南京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此金陵大学校名取消,南京大学迁至金陵大学鼓楼校址(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为了照顾新成立的南京工学院,将南大原有的四牌楼校区移交给南京工学院使用 )。 根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明确划归(新)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教育系、农学院、农学院林学系、理学院电机系、化工系、水利系等系科分出,和南京大学等有关大学相关院系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学院(电机系在今东南大学,化工系在今南京工业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等校。电影与广播专修科迁至北京组建电影学校(今北京电影学院)。另有部分院系(经济系,银行系,管理系,文理科系)调至上海复旦大学等高校。
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具体情况:
1、金陵大学文学院全部及理学院主体——并入南京大学
2、金陵大学教育系——并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
3、金陵大学农学院主体——并入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4、金陵大学农学院林学系——并入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
5、金陵大学理学院电机系——并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
6、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工系——先并入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后参与组建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
7、金陵大学附属金陵中学——南京市第十中学——南京大学实验中学(今金陵中学)
8、金陵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市人民鼓楼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1987年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9、金陵大学电影与广播专修科——北京电影学院

❼ 张大千恩师,岳父将三个女儿嫁他,接连早亡,将爱妻合葬后出家,是谁呢

李瑞清把自己生命中或恬淡或灿烂或遗憾的三朵花合葬,然后踏上出家之路。看开与否只他自己晓得,后人唯一所知不过是他有了新的生活收了许多弟子,至于那生活对李瑞清有何改变那弟子对李瑞清有何意义都只他一人明白。

后世只懂齐白石、胡小石、张大千等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后人只得知其才之华美深厚,无法知其情之坎坷多舛。

画虾的齐白石,作画的张大千,都是这个有点凄凉的文人所教,他教他们技巧与文艺,是否在某个瞬间也想起曾与梅仙讲过的话,他们无话不谈无话不说,是最真挚的灵魂伴侣。

是否也曾想起那位对自己欣赏有佳的老丈人,将三个女儿托付于他。李瑞清的一生是不幸的更是有幸的,因为在他拥有时他完全拥有,在他失去时他尚有留存。

❽ 知识极城明,道德为源本是什么动物

知识极城明,道德为源本是人。
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不只是法律的规定,这种制度还有着深刻的生物进化的渊源。再如,同胞手足之间为了得到父母关爱而进行的竞争其根源在哪里?
达尔文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了人类的情感、友谊和竞争、攻击等心理或行为,对人类基于基本的道德假定的日常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再思索。

❾ 急需对联

学校:
1、校园沸腾春来早
师生团结佳话多
2、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

商业:
1、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薄利多销生意兴隆
2、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3、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
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

旅游:
1、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2、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长辈:
1、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2、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机关:
1、福泽百姓方为好
绿遍九州始是春
2、学修养办事一丝不苟
守准则执法铁面无私

描绘春光美好:
1、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2、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3、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农家丰收:
1、岁岁风调雨顺
年年五谷丰登
2、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3、槽边不乏千里马
仓内常存万石粮
4、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医院:
只知道两个横批:
1、杏林春暖
2、妙手回春

我只知道这些,集思广益哦~

❿ 齐白石和张大千的恩师是何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无论是泼墨还是山水画都十分出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大千还有一位老师名叫李瑞清,李瑞清不仅是位好老师,他还对美术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瑞清:张大千恩师

张大千被称为“画坛五百年第一人”,可以说他在中国很是有名声,他有着非常有特色的泼墨风格,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张大千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如山水等画画方面的造诣深。幸运的是张大千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恩师李瑞清成就最高的就是书法。

李瑞清对张大千来说像老师也像朋友,李瑞清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张大千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未婚妻的离世而悲痛不已,萌生出了出家为僧的想法。他当时的老师曾熙看到他颓废、消沉的样子不忍心他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先领着张大千走遍了大好河山,然后把张大千介绍给了李瑞清

身处逆境时,要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心怀善念,坚持信仰,发扬正能量,收获清净和喜悦。像李瑞清这样没有名气但十分有才华的人很多,大多数人都像他们一样默默地坚守自己的信仰默默的付出,也许他们不为人知,但正是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能让国家的文化更加璀璨。

阅读全文

与李瑞清的父母干什么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蒙古农村社保60岁补交规定 浏览:707
长寿花叶子变空怎么办 浏览:778
重阳节对父母的话 浏览:801
蜂王怎么找老人 浏览:503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1500 浏览:835
农村自建房如何证明父母出资的 浏览:386
考警校对父母政审哪些 浏览:396
多少岁绝经长寿 浏览:789
excel表中按男女退休年龄 浏览:769
老年痴呆天天在家骂人 浏览:535
四川定向士官多久体检 浏览:42
瑞慈体检哪个体检中心好 浏览:582
南京晚晴苑老年公寓 浏览:453
知青养老保险补交 浏览:489
厦门养老院排名2014 浏览:932
老年痴呆代的手套 浏览:700
养老金国家支出多少 浏览:775
2亿驻波负氧离子养生机多少钱 浏览:907
河南退休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浏览:821
四川保养老保险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