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什么受之于父母

什么受之于父母

发布时间:2022-04-10 01:15:58

A.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解释: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它,这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1)什么受之于父母扩展阅读: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开宗明义章,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解释】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B.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面两句是是什么出自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自<孝经>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

C.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
原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身体肌肤,接受的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基本的孝道。
明-沈鲸《易鞋记》三一:“自古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今日暂时出家,岂可把父母遗体轻弃”
译:自古道:‘身体肌肤,接受的父母。’你今天暂时离开家,怎么可以把父母给身体轻易放弃、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
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D.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包括身体和肤质等等,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将来要好好孝敬父母,囚报养育之恩。

E.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什么,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5)什么受之于父母扩展阅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F. 俗语有句什么受之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谚语,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来源于《孝经·开宗明义》。

G.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下一句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的身体乃至于头发、肌肤,都来自父母,不敢毁坏、损伤,这是子女尽孝的开始。为人处世践行孝道,做后代子孙的榜样,给父母脸上争光,这是尽孝道的圆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和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人为万灵之长,也是自然界需要养育时间最长的动物。我们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成长离不开父母,我们能够做一个人,那是父母天大的恩赐,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作为父母,宁愿代子女生病,宁愿替子女受伤,甚至为了子女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父母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身体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如果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就是对父母尽孝的开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H.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用来使天下人心归顺。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勾聪明,哪里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这个道理)。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中说:‘怎能不感念你的祖先,学习并发扬他们的德行呢。’”

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

(8)什么受之于父母扩展阅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解释:

既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那么,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敬爱的父母亲的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精血经过十月怀胎孕育而成的,经过“一朝分娩”我们脱离了母体,成了一个个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尤其是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在生产我们的时刻,不仅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要不然说母亲是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身体,就是对母亲的爱,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就是对母亲的纪念。

珍惜身体不单是指现如今所时尚的美肤美容美体之类的保健。诚然,这些能使我们的皮肤细腻光泽,面容俊美清秀,形体婀娜多姿,这些不能不说是对身体珍惜的一种表现,但这仅限于外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真正意义上的珍惜身体应该是内在的,使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内在脏器处于健康的状态中。

I. “(_ _ _ _),受之父母”本词是形容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给的,前半句是什么来的

前半句是身体发肤。原句出自于先秦孔子的《孝经》。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白话译文: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

(9)什么受之于父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孝经》为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赏析: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J.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

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释义: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10)什么受之于父母扩展阅读:

我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即是一部孝史。这种孝道深深的植入我国的伦理纲常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的最初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父母最完美的作品,每个父母也都会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健康成长。

孝道,同样也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时所仰仗的,自西汉就开始推行,当时的官员举荐,第一条就是要孝顺。另外父母去世之后,官员要停职,回家守孝三年。

阅读全文

与什么受之于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蒙古农村社保60岁补交规定 浏览:707
长寿花叶子变空怎么办 浏览:778
重阳节对父母的话 浏览:801
蜂王怎么找老人 浏览:503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1500 浏览:835
农村自建房如何证明父母出资的 浏览:386
考警校对父母政审哪些 浏览:396
多少岁绝经长寿 浏览:789
excel表中按男女退休年龄 浏览:769
老年痴呆天天在家骂人 浏览:535
四川定向士官多久体检 浏览:42
瑞慈体检哪个体检中心好 浏览:582
南京晚晴苑老年公寓 浏览:453
知青养老保险补交 浏览:489
厦门养老院排名2014 浏览:932
老年痴呆代的手套 浏览:700
养老金国家支出多少 浏览:775
2亿驻波负氧离子养生机多少钱 浏览:907
河南退休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浏览:821
四川保养老保险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