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深说其实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当父母,你能体会得到这句话吗
我非常可以理解这句话,孩子出生之后是第一次当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和陌生。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而且父母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父母其实也不知道怎样当父母,这句话我是非常理解的。
他们所说的每一句教育孩子的话、每一个给孩子做榜样的时机、每一个为孩子选择学业或者其他的选择都是重要的。在他们的心目,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他们一方面必须要承担这种责任,一方面又害怕承担责任。因此,他们对育儿观念和方法也是陌生的,他们同样是第一次当父母,这也就可以理解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当父母是正确的。
❷ 父母应该怎么做
对于孩子来说,有如营养般重要的双亲的爱,有时苦似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池田大作(日本社会活动家)
有其父必有其子,每一棵好树必然结出好果子。兰格伦(英国诗人)父母让子女借鉴自己的经验,留给他们共同的回忆,子女则成为父母不朽的替身。桑塔亚那(美国哲学家)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会有合理的偏爱。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我不赞成父母对子女的决定施加影响,因为子女的决定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是起决定作用的,这类问题必须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爱因斯坦(美国物理学家)
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行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的有效的劝告。莫鲁瓦(法国作家)
父母经常絮叨孩子的过失,就有损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不正确的。与其说父母视生活的需要而陶冶子女,毋宁说子女就其自己的需要而陶冶其父母。
霭理斯(英国作家)
因有了母亲,家庭才和夫妇一样建筑于本能之上。莫鲁瓦(法国作家)
优秀和明智的父母总是以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儿女。
杜威(美国哲学家)
要想让别人喜欢,让孩子们敬慕,则万万不可养成发牢骚的习惯。
池田大作(日本社会活动家)
父母在好几个孩子中间,应把母爱和父爱极大维持平等。
莫鲁瓦(法国作家)
为什么母亲的温暖会感人泪下呢?那是因为母亲对儿女的操劳是无代价的。铃木健二(日本作家)
要一个社会能够成立,必须人类先懂得爱,而人类之于爱,往往从母性学来。莫鲁瓦(法国作家)
母亲的胸脯是孩子的酒吧间。契诃夫(俄国作家)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雨果(法国作家)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俄国教育家)
对于婴孩,母亲无异于神明。她是婴儿整个快乐、整个生活的源泉。
莫鲁瓦(法国作家)
母亲的个性和受教育的程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穆尼尔·纳素夫(科威特作家)
在孩子的人格和气质形成的幼儿期,家庭环境中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来说,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妇女只有作为母亲,作为贞洁诚实的主妇才真正值得人们礼拜。
泰戈尔(印度作家)
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是自相矛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悲剧性的。母亲这边需要付出强烈的爱,可正是这种爱使子女远离其母而完全独立。
弗洛姆(美国社会学家)
❸ 我们该怎么做家长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做父母,谁不会?还用你来教吗?我无意教大家怎样做父母,只是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自己的看法。做父母,表面看起来容易,好像谁都会,实际上,所谓照顾孩子并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也是做父母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提到教孩子,可能真的就有父母不会教。
我想大家一定对去年豆瓣网上那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记忆犹新,该小组的主要成员为“80”后,他们在一起批评父母,甚至是宣泄自己的愤怒。
我不知道他们的父母看到这个会有什么感想?但我想,最起码,他们的父母会感觉委屈,他们会认为:我辛辛苦苦养育孩子,为孩子牺牲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东西,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也目睹过很多妈妈的教育方式,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玩,看见一个孩子因为好奇抢过妈妈手中的相机照相,不小心将相机摔在地上,那位妈妈立刻骂自己的儿子说:“你知道这相机多少钱吗?你摔坏了好几千块钱,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还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朋友向我诉苦说:“我儿子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了他,我已经两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了,他怎么就不知道父母的苦呢?带他去超市,见了玩具就想买,他从来不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
“我孩子现在很叛逆,越不让他干的事他越要干,每次他不听话的时候,我都会打他。”
“我孩子特别不珍惜东西,我给他买的新玩具,玩不了几天,就会被他拆烂;给他买了水枪,他玩了几天后,非要尝试着往水枪里放沙……就这样,弄坏了很多玩具。”
……
其实,像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并不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却一直以为是孩子出了问题。这样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出了问题,先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无论任何时候,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是没有错的,孩子的错一定是家长的错。
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后很优秀,有的孩子却不呢?归根结底,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会造就不同的孩子。教育专家孟迁说过:家庭教育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孩子身上的问题太大,而在于父母头脑中障碍太多。广泛的无知、狭隘的观念、简单的思维反映出家长的认知缺陷。假如一个人的胃有问题,那么他吃再多的美食也无法获得营养;假如父母自己的认知有缺陷,那么,再多的知识和建议也无济于事。
其实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父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父母要转变观念,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要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也是。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不是任你摆布的木偶,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包括,允许孩子成长中犯错。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有思想,只是这思想经常不被家长理解。
遇到什么事情时,允许孩子表达他的观点,并尊重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理解,不是家长泛滥的爱。所以给孩子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如果孩子已经吃饱了,你还要求孩子再吃点,结果孩子撑着了,那他就会认为你根本不理解他。无论任何时候请记住,孩子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二、不培养太听话的孩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听话服从就是好孩子,实则不然。太听话说明家长没给他一个自由的环境。太听话的孩子,多数往往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想法也不敢在父母面前表达,这样的孩子,创造性稍差。
当孩子太听话,从来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做父母的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当孩子犯错时,你是否大声呵斥、批评孩子了?犯错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孩子会在犯错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宽容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会真正独立。
三、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毫无条件的。
作为父母,将孩子养大、教育好是你的责任,至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听话,会不会成为人中龙凤,会不会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感觉到快乐,是否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只要孩子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不要强求他必须出成绩。
父母也不要总想着,我对孩子好,就是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听话,不顺从我,那么我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为了孩子回报你,那你就别提父爱母爱有多伟大了,说来说去,你养孩子还是为了你自己。
四、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正确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就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探索这个世界。比如,二岁的时候,他可能喜欢玩耍;三岁的时候,可能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四岁的时候,可能喜欢模仿;五岁的时候,可能非常叛逆……这其实都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请允许孩子自由地发展。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当孩子喜欢玩耍的时候,就尽情地陪他玩,满足他想玩的心理需求;当他喜欢重复的时候,不要嘲笑他、打击他,家长要尽可能地耐心地等待孩子做他一直重复做的事;孩子喜欢模仿的时候,那就让他模仿;孩子叛逆的时候,允许他叛逆,家长这时候要注重照顾孩子的情绪,不要指责、打骂孩子,过了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他的能力在叛逆中得到了提升。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❹ 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一、作为合格的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作风。生活有要规律,即正常的饮食起居,决不因自己的嗜好来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为孩子营造良好、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自己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等等。这些均会在孩子脑海里深深烙印,并影响其终生。
二、作为合格的父母,应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作为孩子,不是天生下来就有良好的习惯的,不培养是无法形成的。我孩子一上小学,就给其制订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息时间,让其生活有规律,让其知道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看电视、玩耍。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求更严格,要求孩子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包括书面、口头作业,如检查不合格,就应重做,不论有多晚。完成好课内作业后,还要其看一些课外书籍。假日,除做适量作业后,我每个假日均会陪孩子去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爬山、打球、溜冰等。有时还会陪他去书店、图书馆看书,通过不足三年的努力,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
三、作为合格的父母,应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作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在五彩斑澜的世界里,大千世界里良好的、不良的东西均会对其产生影响。作为父母应十分注意孩子的举动,经常与学校老师有密切联系、沟通,一旦发现有不良现象,应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只凭打骂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常会弄巧成拙,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导致性格的偏差。记得有一次,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孩子跟同学去自选商场偷热狗。我得知后,确实火冒三丈,但自己还是马上冷静下来,去学校老师那里了解事情的经过。一放学,马上接他回家,给其讲这件事的严重性,给其讲附近认识的事例,报纸、杂志上不认识的事例给他听,让其自己认识到错误,这样才能改正错误。最后,他哭着说:“爸爸,我以后一定改正,如再犯类似的错误,任你怎样处罚。”从此,孩子显得更懂事了。另外,现在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经不住失败挫折,哪怕是一次单元考得不理想,与同学闹小矛盾,老师、家长的批评都会受不了。为此,我认为孩子不应生活在“表扬”之中,但适当的鼓励还是要有的。表扬要恰如其分。疼孩子要疼在心里,要引导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总结原因,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作为合格的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作为父母,不能过分溺爱现在的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绝对不可取的。应培养独立能力,包括学习和生活,不要有依赖心理。学习上,如遇到难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生活上,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让其能体验劳动,享受到劳动乐趣,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体惜父母。我的孩子一上一年级,自己的鞋袜、书包、红领巾自己洗,书桌、房间自己收拾,打扫干净。开始,做得不好,便帮他,为其加工。到现在,已经能自己煮简单的早餐,会帮我拖地。看到这些,作为父母感到无限的快慰。
总之,作为合格的父母,最好采取理智、自然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让其有喜有处报,有苦有处诉。只要多下功夫,顽石也有点头的一天。小孩子最理想的状态是健康成长,成为有素质的合格公民,至此,你便堪称合格的父母。
❺ 怎样做父母
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成才问题,是当今全国人民都关注的一个热点。 国家的形势这么好,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需要大量各种不同的人才,为青少年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数机遇在等待着今天的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这一代青少年是幸福的,值得羡慕的。 同时,社会的发展太快,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急剧地变动,人们劳动和生活的地域,劳动的类别和方式,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人们经济关系、社会交往、需要处理的信息,都在发生着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的竞争会更激烈,前进途中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陷阱,挫折将更是常有的考验。这些都将是放在青少年面前的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时刻,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未成年一代的身上。在这样的时刻,亿万家庭的父母、祖父母都在殷殷地期盼着新一代的成长和成才。 但是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期望往往不能完全实现,有时甚至得到的是同自己期望相反的效果。应该承认,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为子女教育所作的投入也是过去不能比似的。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然在他们身上会集中更多的关注。怎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成了许多家长挥之不去的苦恼。他们往往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首先在家长自己身上。要使子女成为合格的人才,家长就要先做合格的家长。 合格的家长当然首先应当是合格的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做坏榜样,不是给孩子传播恶习。但是,只是这样还不够,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人的成长、成才,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只有按照这个规律办事才能成功。研究这个规律的科学就是教育科学。孟子早就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一般地说,人们不可能在生儿育女之前就很好地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事实上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补充必需的知识。但千万不能把教育子女这件大事等闲看待,以为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以为可以只凭自己的愿望、想像就随心所欲。许多家长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矛盾,遭到了行不通的事,也想到了学习。首先是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学人家成功的方法。结果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不成功。因为照搬来的办法并不见得一定适合看书孩子的情况。所以,要成为合格的家长,还必须认真地学习一点必要的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决定,共同发起在全国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广大家长要求的重要行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为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们编写了《》的读本,全面地论述了如何指导孩子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读本有鲜明的时代感,收集了大量的实例,据事论理,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相信广大家长通过读书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对于教育子女的目标、原则、方法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启发。 现在的未成年人都是共和国的小公民,他们将为共和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每个孩子都应当是成功者。关键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掌握教育的规律,从孩子不同的实际状况出发,创设适当的条件,精心地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并且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❻ 做父母真的不容易做了父母才知道自己父母以前是怎么
是啊,那就更加对父母好点吧,不要让自己以后后悔。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纵有再多的不是、再多的毛病,也总归是父母。
❼ 父母应该怎么做
教育从小开始,一定不要上学后,上学学的东西是知识,从小抓的是素质,好的习惯,多方面的兴趣,要寓教于乐,让他不觉得是在学习,在玩中把要教的教了,小孩子对任何事都好奇,经常与他讨论周围的事,引导他思维,引导他看有意义的图书,慢慢的就上道了.
❽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父母
科恩:父母游戏力,育儿不焦虑 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OdVYz42Gd2ezQyhveVMmag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