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什么意思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3-05 18:47:08

Ⅰ 为什么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说实话,虽然也没有认真了解过先贤名著释义,但是从现在这个时代来讲,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应该约束成为封建时期的延续,为什么要在任何旧事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然那么喜欢用旧传统,那就女人吃饭不能上桌子,这也是规矩,合适嘛?醒醒吧,大清亡了多少年了???最好的子女关系便是像朋友一般的关系,但这也需要父母极高的素养,活在什么时代就做什么时代的事情,当然是积极向上的方面,认同这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前提条件必须且唯一是:父母品性正常,倘若与此相悖,那便是助纣为虐,拿着道德的话语压迫子女的精神,且在非正常父母的状态下子女承受着来自父母病态的心理虐待,以及传统道德的绑架,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会接受如此?而且在一个环境中长期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子女心理也会因此变得不正常,或是变成下一个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死循环就是好?可以去参考西方的心理学著作,既然都喜欢用老东西,外国教育理念的也有精华,中国早期的教育理念都是从西方那边c借鉴来的,也有更先进的部分,不用把自己局限在论语这个井底,没有对比就没有收获。辩证的去看待论语也是有利有弊,我个认为百善孝当先,但我绝对不会对自己的生父如此,因为这样的生父便是那百分之一的存在,从小各种暴力虐待我妈妈我哥哥还有我,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是烙下了非常深的阴影,导致现在的人格缺陷,不用觉得是生父,十月怀胎不是他怀的,从小到大各种鬼混游手好闲,付出的没有我妈妈的十分之一多,对这样的生父,我觉得这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异常的突兀,自己没做到最起码的正常,怎么会有勇气,有资格拿着这样的道德制高点来指手画脚,只允许自己做尽窝囊事,不允许子女不顺其意,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社会的毒瘤。有那么一瞬间都会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这个渣滓的血很恶心,很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想法从有独立思想以后便有了,到现在为止未曾忘记。总的来说就是辩证的去看待 无不适的父母,且现在的时代不是封建时代,真不知道那些不去参考极端百分之一的人怎么评论的,也许是你们出生在一个家长素养正常的家庭才会这么讲吧,倘若给你换在病态的生父环境中,未见的你会像现在一样坚持这句话的绝对性,还是很单纯,看待问题不全面。你所认知的世界和我们不幸的世界是两个世界,凭什么用你们的标准来阐述所有人的标准线?最讨厌这种夸夸其谈的人。

Ⅱ 天下无不是父母,是什么意思

"天下无不是父母"意思是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儿女要无条件地听从。
其实这是一种封建社会“愚孝”的思想表现。

Ⅲ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意思是什么!“七出”又指什么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是指父母对孩子付出爱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不管怎么做都是从爱的角度出发是从不会害我们的。 一:父母对我们做的事的起初意愿是好的,是关心,是爱护,或许有的父母在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女时手段和方法有一点不当,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初意是好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他们是:不是的父母! 二:父母不是神,由于时代的不同,很多事,父母的理解和我们不同,所以会和我们的意见产生分歧,处理不好就使得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好了,这也不是谁的错,着我们说是家庭纠纷而不是说谁的错,处理不好是你们一家人沟通不好,要错也是一家人的错,所以我们不能归结为父母的不是! 而我们做为晚辈、子女对幕府由于太关心、爱护我们而使用了不当的方法,我门要理解,要沟通,和他们说清楚了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 七出:封建时代禁锢妇女的说法。 “七出”一词起于汉代,至今可见的最早文献是汉代的《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并解释不顺父母因其逆德,无子为其绝后,淫为其乱族,妒为其乱家,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口多言为其离亲,窃盗为其反义。然而,出妻现象早已有之,先秦妇女出嫁和被休同时称“归”,被休也叫“大归”,被出的妇女叫“弃妇”。汉代提出“七出”与“五不娶”(乱伦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恶疾的人家的女儿和没有母亲的长女)有关。这样就把住婚姻的两道关口。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当出不出和随便弃妻都将受律法干预;并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而对犯淫僻的妇女没有“三不去”的权变。“七出”次序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对妇女要求的标准不同。

Ⅳ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我只能说,天下的父母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爱孩子,孩子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对孩子好的,但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不一定都是对的。

Ⅳ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该怎样理解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

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二如果父母真的有不是毕竟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长辈。

Ⅵ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你怎么看

曾仕强( 1934年8月28日—2018年11月11日),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并不是说父母永远是对的,而是父母也是人,凡人皆有错误,父母也不例外。但是身为子女,没有资格议论父母,更不应该顶撞或教训父母。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现代的子女,普遍认为有机会受教育与父母无关,完全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于是受了教育就开始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将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教导态度,反过来施与父母。经常把父母当做纠正的对象:这样不对,那样会惹人笑话。这样的子女是不孝至极。

时代背景不同,人的立场、认知、看法就不一样。【父母的话有道理,子女当然要听从,因为没有父母会存心害自己的子女:父母的话不合理,也不可以讲一大堆 道理驳斥他们,因为你没有资格这样做。】如果父母因为子女而被迫改变,完全没有尊严,就是不孝。人活着是需要尊严的,否则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老实讲,【从我们与亲人结缘的那一刻起,相处的时间永远在不断减少,】这句话值得大家深思。子女长大以后尽孝都来不及,怎么能让父母感到很惭愧、感到很不如你、感到不长进呢?

我拿的学位比我爸爸高,我会笑我爸爸吗?当然不会。我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爸爸很高兴,他说了一句从来没有说过的话:“你真有办法,这么困难的事情都能突破。”我说:“爸爸,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全家人支持的话,我想都不要想。”如果我跟我爸爸说“我拿了博士学位,你有吗,”那我算什么儿子呢?我一直从心里面认为,如果生在我爸爸的那个时代,我一定不如他,因为我没有他那么坚强的毅力,所以我一辈子都不会讲“我比我爸爸成就高”这种话,这才是懂得什么叫做“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后来我的儿子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只是打电话告诉我说论文通过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讲。因为弟弟还没有拿到,他不能伤弟弟的心。【中国人始终都很谦虚,不敢把内心的话完全说出来,就是因为要顾虑每一个人的感受,这根完全欺骗没有关系。】中国人讲求的是周全,讲求的是圆满,讲求的是面面俱到,而不是只要高兴爱怎样就怎样。

还有很多人把子女与父母的隔阂,归罪于代沟,好像两代人之间有一条横沟,彼此很不容易沟通。其实【两代之间会不会有代沟,完全取决于个人脑海里有没有代沟的观念。】我爸爸比我大20岁,我60岁时,我爸爸已经80岁了,但一直以来我习惯了任何事情,都要打电话问问我爸爸的意见。很多人都笑我:“你60岁了,还在问你爸爸?你爸爸80岁了,他很少跟外面接触,你问他有什么用?”我说:“没有关系,这表示我做子女的对父母的一种尊重。”

我爸爸告诉我的话,我不一定听。但是我不请教他,他就会有失落感,认为儿子长大了,什么都行了,心目当中没有爸爸的存在了。把老人家当废物是最残忍的事情,老人会觉得自己已经不值得活下去了,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只要我有时间,就回家跟我父亲坐在一起问他很多事情。

家人的乐趣在于沟通良好,只有彼此倾诉,才是真正的亲情,才能使家庭中充满温暖的感觉。代沟只是一种警示,未必就是事实。把代沟看成可能的障碍,设法加以排除才是正确的态度,而不是当作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责。人要把握好自己的观念,而不是让别人的观念来控制你自己。

现在很多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业,与父母天各一方。虽说功名事业很重要,但我们也要做到承上启下。当父母年纪大了,开始生病了,应该把自己的事业暂时放一放,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才是。因为可能功成名就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了,再想回来服侍父母已经来不及了。天大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先把父母陪好,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走了以后再出去工作,也来得及,为什么非要为了事业而置父母于不顾呢?

现代的子女,说起来只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心中没有父母的存在。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一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派头,实在很糟糕。父母心心念念教养子女,他们努力工作,他们看人脸色,他们忍辱负重,都是为了子女。但父母从来不强求子女要做什么,只在乎子女心中有没有自己。

所以,子女长大了,对于父母的年龄,应该时刻放在心上。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要加倍关注父母的健康。一方面多多了解老年人的保健知识,从旁调节父母的饮食和劳逸,或者实时对父母提出劝告,使父母保持愉快健康的身心。同时父母生病时,子女更应该用心照顾,尽量使父母宽心,以期早日康复。千万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心中有父母,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Ⅶ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是这句话吗 什么意思 怎么深切地理解

这里的“不是”是指父母的出发点和心愿是不好的。全句可这样理解:从古到今,全天下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心愿没有不好的。绝对没有父母要子女学坏或无能。最多只可能出现教育方法上的不正确。用以告诉天下做子女的,不要怀疑父母的心对不对。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能跟自己作对吗?

Ⅷ 为什么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人们生儿育女,然后辛辛苦苦的把他养大成人,既是希望儿女们有出息,也是想要自己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个没有出息、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是没有能力赡养父母的。总体而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

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于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无论孩子怎样的倔强,都要想法设法的让他听从自己的教诲。对于自己某些不妥的做法就要及时纠正,并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唯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Ⅸ 农村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什么意思

有句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意思说的是为人父母者就没有不对的。这句话已经很久远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对父母尽孝心,在古代被看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一个人立足的根本,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人对于孝顺看的非常非常重,不孝顺的人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仕途都不顺, 所以在科举制度以前,进入仕途就有举孝廉这一政策。

Ⅹ 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是什么意思

从古到今,全天下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心愿没有不好的。绝对没有父母要子女学版坏或无权能。最多只可能出现教育方法上的不正确。用以告诉天下做子女的,不要怀疑父母的心对不对。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能跟自己作对吗?

阅读全文

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