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
发展孩子特长。
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在别人眼中才更加有分量,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自然不自卑。
提高孩子能力。
孩子自卑往往是因为孩子缺乏能力,做事情总是比不上别人,自然就会被别人比下来,那么,必须提高孩子能力。
态度积极乐观。
做事情应该积极一些,为人也应该乐观一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通过努力向上走,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
② 要怎么和孩子沟通未来的职业规划呢
做父母的都期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但是光有期望是不够的,父母和老师一样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规划和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协助孩子做好规划呢?
一、重视孩子关键期的教育
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期。在这些时期里,个体时刻处在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在这个年龄段中家长良好的教育会使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发展达到最大的程度,而一旦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到的效果就会相差很多。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即将成熟的阶段,认知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即将面临着高考、就业等选择,是孩子人生重大的转折点。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结合其认知发展的特点,全面、辩证地指导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地指导。
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目前,我国学生大学阶段之前的学习主要内容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很少深入地了解和接触职业方面的信息,只是通过媒体或是道听途说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更胜一筹,我们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因此家长应该提前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孩子将来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地树立人生目标
职业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都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父母和孩子在选择职业和专业时往往会出现分歧。家长认为自己的阅历丰富,有生活实践经验,而孩子则更多地考虑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出我的特长和优势,进而实现我的远大理想。其实我们说孩子的未来是否成功要靠他们自己去发展,家长不能代替他们去行动,所以孩子的兴趣、特长是关键,是孩子将来发展的核心,家长和孩子应该经常坦诚交流与沟通,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个模式让他生活,应综合考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
四、帮助孩子做分析、判断和选择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于是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新职业、新专业,面对这么多的职业和专业,家长和学生的意见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与孩子一起平等地研究和探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孩子何去何从。家长帮助孩子判断、选择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 了解孩子,避免孩子过度自信,急于成功。高中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往往还不能够客观的评价,总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年纪轻轻就想功成名就。在选择职业时惟大、惟名、惟热点,并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负荷的工作,误认为这样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才是成功。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种职业选择心理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一是热门行业人员供求反差过大,录用率相对较低,致使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二是“热门”愈热,“冷门”愈冷,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障碍,也使更多人难于合理就业,造成职业定位不准确。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职业定位时,要把眼光放远些,要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制定提升孩子自身能力的计划,不能过于自信,不能盲目追求成功。
2. 家长要避免孩子忽视客观需要,只强调主观。一般来说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确定职业方向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不能把兴趣、爱好奉为绝对化的择业信条,那样往往会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择业误区。寻找兴趣、爱好和周围客观环境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可能少走些弯路。
3. 家长要避免孩子缺乏自信,满足现状。现在的孩子虽然聪明、有能力,但是缺乏信心,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总是担心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成熟,怕不能胜任工作,特别是在遇到晋升机会时,更是担心。另外,他们容易满足现状,总觉得目前的职位已经很好,或是再低一点可能更合适。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虽然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常常会形成心理暗示,从而影响自身和组织生涯规划的实施。
③ 父母应如何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
如果父母对所从事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及有强烈的荣誉感,则孩子更容易对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也是对父母本身的认同。相反,如果父母从小就灌输孩子不要从事自己的职业,则他们可能从心底不愿意再走上父母的职业道路。
除了父母对职业的态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影响孩子对职业的选择和认同感。相对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崇尚人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尊重不够,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把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强加于孩子,他们在这种教育氛围中,逐渐养成了盲目听话,缺少主见的行为方式。这些孩子在职业选择时,自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难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特点的工作,当然也就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
还有很多听话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严重叛逆,但这些孩子在之前都是完全服从父母的状态,很少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和自我管理的锻炼。所以即使他们抗争成功,挫败了父母的管教和束缚,也很难找回真正的自己。有些孩子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人生,他们连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哪里都不知道,更难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既然如此多的父母不想孩子从事自己的职业,肯定也都希望孩子能找到让他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需要父母从小尊重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自我选择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许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到了3岁突然变得不听话,容易发脾气,对父母的反抗很强烈。很多事情,都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哪怕父母是善意帮助也会被他们推开。这是因为此时的孩子进入第一叛逆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增强,想自我做事的开始。这就是培养孩子自我选择能力的关键时期,父母这个时候就要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比如问孩子想穿什么衣服,想吃什么饭,想去哪玩,想怎么去等。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自我选择的过程,他们在这种选择过程中不仅能找到选择的快乐,同时选择的结果也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对孩子自我选择能力的不断训练,随着他们逐渐成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之后,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做出选择。比如上哪所学校,学习哪个专业,以及最后选择哪个感兴趣的工作。这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发现自我兴趣,进而被兴趣所引导,最终实现自己理想职业的过程。
④ 如何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
本身对于这个问题就颇有微词,为什么要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如果你的孩子即将毕业,难道他/她自己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对于自身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吗?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父母也有一部分责任,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即便孩子真的自己没什么规划,需要父母给予一定的指导,切记一定是指导,并不是强制性的希望他们去做什么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孩子生涯规划的几点分析,并不一定对,仅代表个人观点,更多职场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张二白很白,用文字凝练职场,让工作变得有趣。
⑤ 家长必读:父母当如何面对孩子的生涯规划(图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然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应怎样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遇到困难和挫折,怎么办?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特长、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切实当好孩子选报志愿的参谋,帮助孩子选择符合自己志向的志愿。同样,在子女进行职业规划时,家长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切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子女
⑥ 三宽家长学校如何做好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五百字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 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我们知道,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行动,它还需要社会、家长的广泛参与。因此,借此机会我也想诸位家长提几点建议和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希望家长们从以下方面进行配合:
1、我们双方必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
2、宽严有度,不要溺爱、娇惯,也不要求全责备,尤其加强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不要滋生孩子们的攀比之心,不利学生节约习惯的养成。
3、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千万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要客观地认识学生的成绩,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多方面综合评价我们的孩子,关注我们的孩子,做到不急不躁,有方法,有耐心。
4、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老师同样无法取代家长。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
5、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
6、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有利孩子成长的条件,引导孩子爱读书,与书交朋友,善于思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回想走过的路,回味过去的艰辛,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校的工作离社会、家长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个学生没教好,对教师来说,可能只有几十分之一的遗憾;但对家长来说,将导致整个家庭百分之百地失望。学校坚信,有了您的配合,有学校这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充满活力,有爱心、有事业心的教师队伍,您的孩子一定会健康地愉快地成长。最后,学校再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⑦ 如何引导小朋友做好职业规划
(1)孩子特长的规划
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女孩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特长,然后加以科学引导。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然后引导她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等孩子的特长发展到一定阶段,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她喜不喜欢自己的特长,愿不愿意长期发展。如果女儿回答肯定,那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对自己的特长发展制定规划。有了规划,孩子会更加努力发展自己。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让她参加一些科学的智力测试,比如“韦氏智商测试”,这样父母就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优势,从而做为孩子未来规划的一些参考。
(2)孩子职业的规划
孩子未走人社会,不懂得什么是工作,不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更不会决定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讲一些自己职业的情况,慢慢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引导孩子喜欢上一个职业。父母也可以从孩子自身的素质出发,考虑她适合的职业。若孩子的素质不容乐观,父母要根据女儿的性格、特长和社会职业情况,与她共同商量未来的职业之路。
女儿想要做什么职业要由自己来决定,父母可以为女儿提供一些参考,比如告诉女儿一种职业需要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父母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的职业需求情况,让女儿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己的特长,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孩子可能对一些职业了解的并不全面,这时候女儿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职业的相关事宜,比如职业的环境、职业的发展趋势等。
(3)要让孩子有终生学习的规划
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稍有放松,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古语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错误的。女孩也不应该停滞不前,应该时刻做好学习的准备。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女儿如果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就要让她制定一个终身学习的规划。学识不但可以让女孩适应社会,还可以提高女孩子的气质。学习以及受教育还可以给女儿带来无穷的乐趣,使女儿变得更加充实。一个人越是进步,对知识的渴望越是强烈。
女孩的人生是需要规划的,有了好的人生规划,女孩才会拥有炫丽的生命。但在引导女儿规划自己的人生时,父母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女儿,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不要强迫女儿规划人生,也不要强加干涉女儿的规划,如果强迫她做她不喜欢的事情,只能落得两败俱伤;另一方面,要让女儿的人生规划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不要让女儿制订一些空洞、遥远的计划,那样女儿终将一事无成。
⑧ 怎样规划孩子的职业
你是我在网络知道中看到的第二个询问孩子职业规划问题的家长,你的孩子真的是非常幸运!作为家长,你真棒!
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没有什么比孩子美好的未来更重要,所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培训班比比皆是,陪伴孩子上课的家长更是风雨无阻,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问孩子“你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呀?”,孩子扬起稚嫩的小脸“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了要当歌唱家”“我长大了要当老板赚大钱”,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最终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吗?可能有人会说,有,但是很少。
有些家长会说,国家教育没有教会我们怎样做职业规划啊,那我们该怨社会吗?因为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与实践已经超过了100年,因为美国中产家庭一般都拥有家庭医生、律师、职业顾问,而我们中国职业规划才刚刚起步,我们2008年人均GDP才超过3000美金,达到常说的“3000美金心理阈限”,美国早在1962年就达到了。按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只有我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以后,才有条件选择职业,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从现在的用工荒就可以看出,中国未来职业规划意识会更强,人们会更注重工作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一个饭碗。
那我们该怨孩子吗?但是我想问一下,当孩子有模糊的职业目标时,我们家长是否帮助孩子进一步理清他的职业目标呢?比如想当科学家,那么,在哪个行业呢?是物理界?化学界还是数学界?在哪个城市发展呢?在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是在纽约、法兰克福还是北京呢?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呢?是中科院院士、诺贝尔奖、还是要获得中国最高单项奖呢?如何去实现它呢?什么时间实现呢?
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同样适用。建议使用描述法:XX年后我希望是在XX地(北京/上海/纽约/老家的县城)XX行业(房地产/电子商务/物流/教育培训等等)XX企业(外资/民企/国企/政府等等)的一个从事XX职业(人力资源/财务/销售/管理等等高/中/低层)的人士。我们要帮助孩子一步一步的清晰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工作,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不知道你孩子多大了,如果来得及,建议你学习一下职业规划知识,如果面临就业问题了,建议在当地找专业职业规划师帮助。
⑨ 父母怎么合理规划孩子的人生
2)跟孩子分享自己的规划,并征求其意见
父母为孩子规划人生是可以的,但不要一意孤行,需要尊重并征求孩子自身的看法。
如果对孩子有哪一方面的打算,可以先跟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这样做是出于何种原因,如果实施的话,希望孩子怎么做。
如果孩子认为对这个计划没兴趣,父母也要倾听他的真实想法。
双方确定好了再去执行,效率也会高出不少,还不会影响亲子感情。
3)别急着否认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孩子有时的想法天马行空,在大人可能看来不切实际。
父母要做的不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反而要鼓励孩子多去想,想的同时还要多实践,说不定想法就能变成现实。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体会一种满足感,年纪尚小时有机会尝试,等到长大后,更加容易确定方向。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种可能,父母为孩子做规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果刚好踩中了雷区,只会“费力不讨好”,反倒让爱成为扼杀孩子的手了。
要想有所突破,还得找到孩子独特的优势,选择去做自己擅长的,而不是社会公认的事。
⑩ 如何看待孩子被父母干涉人生,职业规划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是父母为什么会干涉子女的人生(不代表本人观点)。也许可以思考一下。
2015-06-23 10:59:36【源自网络】
文:魏春亮
问题的由来
昨天,在我的短篇集读者群里,一个朋友S突然求助。事情是这样的,他今年毕业,父母以每周一个电话的频率逼他回家考公务员。他目前他在一家小企业做前端开发,虽然收入不高,但他相信好好积累经验可以有很大发展。然而父母却认为这只是一份给老板打工的很贱的职位,如果不能进国企或者公务员体制内,都是没出息的。父母是比较强势的人,而老爷子又受过高等教育,“顽固思想根深蒂固”。他想在父亲节给老爸写一封信,跟他阐明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心里却又不知道此法是否可行。
S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Y又在群里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他与女友相处四年,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后来辞职自己做一份事业。可女友家里都是体制内的人,女友家人非逼迫他放弃现在的工作,去考公务员。虽然他现在投入很多精力,可是因为专业问题,考上的难度非常之大,每参加一次考试,都离成功看似近了一点,却又都折戟沉沙。现在女友家里又让他考公务员,再考不上,就可能面临分手的危险。
他们两位的遭遇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然而隔着屏幕与人生,我们终究很难三言两语去解决生活里积攒已久的困惑。可一个问题总在我心里环绕着:父母为什么总是要干涉子女的人生选择?
因为你没有给他们不干涉你的理由
如果从小就被父母安排着自己的人生,从来不洗衣服从来不会做饭,出趟远门都得让父母陪着,高中选文理没有自己的主见,报考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根本搞不清,遇到一点委屈就打电话哭诉,张口就是“爸,给我钱,我要买这个我要买那个”,那么等你毕业了,父母担心你在另一个城市一个人生活,要干涉你的人生选择,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我有个朋友,毕业工作好几年,银行卡一直还交给妈妈管着。他去哪做什么,妈妈都要知道。他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被妈妈牵在自己的绳索上。这样的孩子不被父母干涉人生,简直不可想象。
当然,我并不能在这里说风凉话,说如果你一毕业就能年薪几十万,你给足了父母不干涉你的理由,他们自然不会干涉你。我们要承认,这不是你我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大学和一份普通的工作。然而,父母对子女的不干涉,有时并不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放心上。
在我人生道路最重要的几步上,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干涉过我。从小升初到哪个学校就读,然后到中考去哪个高中,高中选文理、高考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全都是我自己做的决定,甚至我的名字都是我自己取的。这一切固然有他们不懂的原因,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因为放心。从初中起,我就开始在镇子上住校,到高中去县城,以至于到南京读大学,然后找工作,学校里的事情全部都是我一人搞定。读书阶段最令我骄傲的事情就是,我从来没有因为学业上的事情让父母低过一次头。
我说这些并非为了励志和炫耀,而只是想说,正是因为我的独立性,让父母放心我一个人走南闯北。如果我还是那个一直在父母屋檐下躲雨的小孩,那么我辞掉南方报业记者的工作而处于现在这种失业的状态,父母肯定会掐死我的。独立不仅仅让父母对你的行为放心,而且能够让你在父母面前争取到话语权。要知道“爸,给我点钱,我要买手机”和“爸,我挣的,不多,才一万,留着当烟钱”,两者在话语权上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愿意放手。正如S那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和Y身为公务员的准岳父岳母,在他们眼里,自己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他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孩子应该走上和自己相似的人生道路。除了公务员和国企其他万般皆下品,这种想法虽然不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意,却是父母的世界中最稳妥的选择。
所以我在上文中一直强调让父母放心,而非人生观,因为后者不可能因为三言两语就能改变。几十年的人生道路走下来,父母的思维方式已经成熟且固化,改变他们的想法就等于彻底颠覆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这是对他们权威的一种挑衅。我的父亲至今连牛奶都不喝,因为这超越了一个贫苦农民几十年的生活经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钱,钱,钱,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鲁迅告诉我们:“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当然,梦是可以谈的。你可以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现在不入体制,不重复老一辈的活法仍然可以过得很精彩,但是你要知道,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跟父母谈理想,他们可能用自己丰富的经历告诉你,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图样图森破,但唯有钱是实打实的。经济独立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当你能够不断由月薪几千上升到月薪过万甚至更高,即使父母仍然反对你的选择,你也可以有更强的底气来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还在贫穷线上挣扎,那么请不要抱怨父母对你的干涉。
有人又要说了,即使我现在再努力,我还是赶不上老爷子现在的收入水平,只要低于老爷子的水平,他就有理由干涉你。是的,拿你初入社会的收入水平和老爷子几十年之后的收入水平相比,确实不公平。但你可以努力让自己挣得比隔壁小王多,最起码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有牛可吹。什么?你说你的工资暂时没那么高,也没有时间通过其他途径赚钱,那你的危机感还不是很严重。如果这样,那么请不要抱怨父母对你的干涉。
依附体制确实不是最稳妥最有出息的道路,你也可以跟父母宣称人生的多样性,但请落实到钱上。你要用金钱来证明,在父母的能力伸不到的体制外,在你自己拼搏的战场上,你可以过得比他们好,比他们精彩。你要在他们面前提到钱,提到你为赚钱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之后得到的回报。这比背诵梦想来得更为有力。
最后,尊重父母的人生经验,不要因为他们的落伍思想(你以为的),不要因为他们干涉你的人生道路,就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全盘否定。他们努力奋斗几十年的结果不是为了让你再白手起家,他们的人脉和经验,有时候比你奋斗好几年还有用。在中国这个讲人脉讲圈子的社会里,拼爹的人太多了,不缺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