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区养老服务如何盈利(日托制)
” 根据《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城镇、农村老年人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比例分别为75.7%和71.2%,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列分别为38.8%和53.6%。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医院方面,城镇、农村比例分别为11.3%和12.5%。所以日托制的养老服务要比全托制的要好。 盈利的话有四个方向,第一个就是提供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后,可以提供健身服务、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场地等等。 第二种是出售相关商品,比如结合健康咨询服务的相关药品出售(可以与药店或医院合作或自营)、假牙、相关健身器材、医疗和保健等等。 第三种是成立各种俱乐部让老年人来进行学习,多数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比较倾向于学习一些东西,例如书法、国画、舞蹈等等。(这个是否真的有需求有待考验) 第四种就是做智慧平台,有统计显示我国离退休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程度专业技术人员达700多晚,高层次的约70万,这些专家的智慧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可以与相关人力资源机构合作。 风险方面:第一个,也是最无法掌控的就是政策风险。因为中国基本上从来都没市场导向过,政策风险是每个行业都要考虑的内容。 第二个是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国外虽然有很多成熟、经过验证的模式,但是因为国情和文化的不同,只能参考,国内又没有特别标杆的养老机构可以借鉴。 第三个老年人传统观念、消费观念,中国的老年人都“重子女、轻自己”、“重储蓄、轻消费”,最后很可能产生有市场、有需求,却没有盈利的情况。 第四个是财务风险,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较慢。 以上是我想到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㈡ 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被形象的称之为9073模式,请具体指出是哪几种模式
“9073模式”是指我国当前推行较为普遍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指:90%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3%的老年人需要医疗型养老和护理型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用于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结构,即老年人家庭所占比例较高、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的现状。其中,7%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主要包括养老院、护理院等专业机构服务,而3%老年人则需要更高级别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专业医疗、康复和高级护理等。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家庭养老,强调家庭与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服务的可得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㈢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社区养老如何帮助这届银发一族体面老去
这需要社区建立养老院,也要组织人员进行管理,给老人提供相应的福利。
㈣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存在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 党俊武表示,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约为100万,同时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针对失独老年人的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担当,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龄健康的失独老人,主要是解决精神孤独问题;如果失独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问题就比较复杂,应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养老长期照顾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津贴和社会慈善几个方面入手。同时要靠服务体系,在解决服务费用的前提上,更要解决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