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介护士
我国正在步入老年化社会,随着城镇退休职工人数的大量增加,“未富先老”势必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二代结构的家庭,更令老人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人预测,未来的十年到廿年,老龄化社会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老年护理,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护士”“护工”分工不明
上海是全国率先跨入老年化的城市,目前,上海女性的平均寿命达到80岁,男性的平均寿命也在70岁。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市在册户籍人口有1334.2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有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近年来,上海各种养老托老机构在不断增加,老年护理院、敬老院、托老所、养老院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县,却依旧是供不应求。一些设备齐全收费合理的养老院,排队预约登记等空床位的人数甚至过百,到闭上眼睛仍然排不上号的大有人在。
老年人感叹养老院难进的同时,养老机构也大叹苦经。床位紧张,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护理人手少,无法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养老机构都招聘有为数不少的护工,这些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护工,经过系统培训上岗后,也只能从事替老人喂饭、洗澡、翻身、倒尿盆之类简单的体力劳作。替老人量体温、测血压、清理褥疮、口腔清洁、插管护理、吸痰等护理工作,还是得由护士来干。护工护工,“护”几乎为零,护士护士则“工”大于“护”。一面是护士人手紧缺工作量大,一面是护工不能全方位提供到位的服务,老年护理成为困扰上海养老机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倘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协调和解决,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就大打折扣。
“治疗”“养老”两种概念
与中国毗邻的日本,早在三十年前,就进入了老年化社会。有资料显示,200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7.4%,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25%。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的老龄化正步日本之后尘。上海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城市,与日本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和可比性。他们的养老体系法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上海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我们可以在他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取长补短少走弯路。
日前,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与日本旭川庄合作举办的“老年护理师资培训班”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正式开班。这是中国开设的首个老年护理培训班,也是中国与日本两国间有关老年护理问题的友好交流。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分别来自全市十多家红十字老年医院,她们不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更是老年护理的骨干护士。
有着多年老年护理经验的梁红,是红十字田林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士长。第一天上课,日本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就让她感慨不已。原来,在日本的老年护理中,治疗康复和养老是完全分开的,不像我们,老人只要住进老年医院就万事大吉,哪里还分什么治疗什么康复,反正到了医院就是养老。
日本的老人生病,首先会进入老年医院进行治疗。病房、病床、病员服、氧气瓶……在那里,他们接触最多的是医生和护士,然后才是护工。待病情稳定之后,老人会被送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之后才到养老院或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六房或八房一厅的格局,会客厅卫生间厨房间等居家设施也是一应齐全,老人可以在会客室聊天,去厨房间下厨,回自己房间休息,与其说是养老院毋宁说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没有医院里整齐划一的病床,几乎看不到身穿白大褂和护士服医生护士,和老人们形影不离的不是护士也不是护工,而是“介护士”,一种在日本专门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老人不要大包大揽
年过六旬的冈本澄江女士,现任日本旭川庄敬老院的副院长,从事护士工作已有35个年头的她,向记者介绍说,大约在十五年前,日本开始推行专职护理老年人的“介护士”。现有日本的从业护士约120万人,另外有41万人考取“介护士”执照,其中的11万人在老年护理一线岗位上,而且大部分是年轻女性。与护工不同的是,“介护士”和护士一样,需要通过卫生学校两年的正规学习,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执照。
“一走进日本敬老院,第一印象就是清洁亲切,无论从哪里观察,都不像是在病房而像是在自己的家。廿岁左右的‘介护士’和穿着自己居家服的老人们在一起,和他们聊天,陪他们下厨,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活在一起的祖孙。”上海市红十字遵义老年医院的护士长杨莉萍,对去日本参观养老院的情景记忆犹新。
“介护士”学校的教室都被布置成养老院,四通八达的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甚至还有厨房,厨房里调味品齐全,各种规格的砧板和各种型号的菜刀,专为学生学习做饭而备。学校甚至要求学生随身携带针线包,随时练习以便今后为老人服务。
“要讲护理水平,阿拉上海护校毕业的护士绝对不比日本‘介护士’差,我们还有医学院护理系大专毕业生呢。要说差距,日本老年护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二医大卫生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张静芬老师如是说。
在中国,人们通常习惯把为老人做多做少当成评判护理工作的好坏,大多数老人也觉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洗澡洗衣全有护理人员包下才是老年生活的享受。在日本却截然相反,“介护士”并不大包大揽,而是设法协助老人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除非是瘫痪在床,老人们更喜欢享受烹饪的乐趣,“介护士”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原料,然后配合指导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即便是卧床的老人,也不愿意让人喂饭,护理人员会替老人准备好最省力的餐具:汤匙被弯成各种弧度和角度,筷子被设计为夹子式,以满足各种需要老人。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地铁中给老人特设的专座,一般都是空着,因为没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是老年人。“我并不老,我的生活还能自理”这才是愉悦的老年生活。冈本澄江女士就是典型的例子,64岁的她放着退休金不领,偏要继续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并以此为骄傲。
取长补短盼立法
日本的敬老院,大多集中在各个社区。规模不大,设施也比较简单,一个单人间,一般只容纳下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只床头柜,不过五六个平方米。而上海目前新建的养老机构,大多以豪华高档来吸引人,上海红十字办公室叶主任表示,豪华高档固然吸引人,但对于绝大多数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来说,门槛还是高了些,动辄一两千元的费用,让许多想进养老院的老人望而生畏。养老院主要还是应考虑人性化、实用性和合理性,与其把资金过多投入到硬件设施上,不如降低建设成本,毕竟养老院是大众化而非贵族化。
日本老年护理中的“介护士”,是否适合搬到上海,搬到中国来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简单的机械照搬行不通。毕竟中国和日本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今天的老年状况,就是若干年后中国的镜子。“介护士”养老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一整套完备的老年保障体系,包括保险和立法。
日本老年护理工作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先进行列,政府的相关法规和保障体系功不可没,这也是值得上海乃至中国学习借鉴之处。据二医大医学法学双学士学位的陈毅俊老师介绍,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为解决本土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出台了《老龄人福利法》,1982年,针对老年性疾病的增多,又颁布《老龄人保健法》。到了1990年代,日本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卧床不起和痴呆老人,于是在1997年,日本政府推出《介护保险法》,该法规定,日本公民从四十岁开始,必须参加保险,这样,到了老年之后,就可以享受介护护理,买了保险,又有法律保障,这老年生活当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
据悉,德国在早些年也曾在国内推行过“介护士”,由国家全部承担老年养老的经济压力过于沉重,政府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宣布这一计划的失败。对照日本,德国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前期的投入,而日本所实施的介护保险,使每个人早在中年时期就替自己的晚年进行了投资。
现在上海养老院的收费大多属于自费,假如是一位需要生活护理的老人入住养老院,单单依靠他的养老金是不够的,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这将演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有专家建议,面临即将到来的老年化社会,政府所亟待解决的,就是通过立法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 日本介护工作内容都是什么
主要就是照顾老年人,喂饭,上厕所,擦身体类似于中国的护工
3. 如何去日本介护做介护如何有没有靠谱的中介
中介恐怕没有办法让你去日本直接做介护,因为你需要日语流利,在日本版系统学习后考取日本权介护的国家资格,能否找到工作,得你自己去找的情况而定。因此,如果你想做这个,可行的办法是:找留学中介,去日本的语言学校,两年内考取日语一级,再找介护类的日本专门学校学习和考试,然后自己找工作。中介费约一万元人民币左右。
4. 中国人去日本当护士或者当介护有什么区别吗
1日本的护士,是看护士,要考证的,和国内的护士证一样,持证上岗。
7你都已经是护理专业了,在国内考个护士资格证,然后再考个日语等级证最少要过N3,然后就可以赴日参加工作了
1还想了解更多,看每行前面的数字,就是我的微
3出国的费用也就几万块钱吧
2如果是日本的介护工作,可以不考取福祉士证,也能上刚,但是有证和无证(福祉士证),待遇不一样。
9没有证的介护人员,到手8000人民币左右,有证的,12000以上了
5护士和介护(持证)的待遇,基本差不多,月薪都在12000人民币以上
9而且所持的签证,也不一样,护士和介护(有证)在日所持签证为工作签。
1无证介护人员,在日所持签证为研修签证。
5. 日本介护是什么工作
日本介护工作是面向老人的护理服务,涉及洗澡、进食和排泄的协助,以及娱乐和功能训练等。
要获取介护工作签证,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日语能力需达到JLPT N4或JFT合格,还需通过介护技能评价和日语能力测试。
介护工作包括居宅服务(上门护理)和设施服务(养老院等),外国人介护士不能从事上门护理。工作需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介护工作收入可观,无经验者月基本工资约20万日元,有经验者可达到30万日元左右。工作5年以上年收入可达300万日元,七年工作经验者可达430-500万日元,就业前景广阔。
回国发展,国内对护理人员需求大,工作稳定,可从事养老院培训、管理、运营等。留在日本,介护行业有竞争力,随着日本老龄化加剧,介护人员需求增加。工作3年后可参加国家考试取得介护福祉士证书,长期在日本生活并有机会申请永驻。
赴日就业途径推荐通过语言学校过渡,提升日语听说能力,接受技能工作指导,参加考试后获得工作,变更签证开始工作。寻求帮助可联系相关机构或个人。
6. 日本的养老模式及其特点
日本的养老模式及其特点如下:
1、居家为主的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日本的传统养老观念注重居家养老,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养老模式转向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提供24小时入住、日托服务或居家上门服务,包括护理、医疗、保健、娱乐等服务。商业养老院种类繁多,根据老年人需求分为健康型、住宅型和看护型,所有养老院均纳入护理保险范围。
2、医疗外包提高专业化水平:日本的养老院通常不设置医院,而是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运营管理,以提高养老和医疗的专业化效率。养老院提供长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简单急救服务,严重疾病治疗需与周边医院合作。
3、养老设施及养老体系:养老设施分为由地方政府和福利团体设立的养老院、企业开发的护理型收费养老院和老年公寓三类。养老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公共养老金制度是强制性全覆盖的。
4、介护保险制度:日本自2000年起实行介护保险制度,除低收入者外,40岁以上的国民都要强制加入。保险制度对经认定的护理费用负担90%,个人负担10%,旨在保障老年人晚年的护理需求。
5、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和专业护理服务:日本的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老年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资格,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服务。
7. 日本养老服务模式是什么
日本养老服务模式是:
1、家庭福利+护理险:与西方国家比较,日本的养老制度重视家庭作用,强调国民自立。日本型福利社会强化家庭作为安全保障系统的功能,抑制福利国家病,坚持小规模政府,减轻家庭和企业的负担,维持民间的自助精神和活力。
2、把家庭和家庭赡养关系作为前提条件。一种是强制家庭和亲属进行赡养的法律,如生活保护法、老人福利法、儿童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残疾人福利法等都有明确记载;另一种是在制度上承认家庭或亲属之间已经形成的赡养关系的法律,如国民年金法、厚生年金、健康保险法等都有有关条文。
3、力推小规模多功能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近年来,日本力推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老人在家养老,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提供面向所有老年群体的日常护理、上门服务等各种服务。这种模式既有助于老年人维系原来的社会交往圈子,又有助于发挥社区提供所有服务的功能。
4、为应对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问题,一方面,日本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办理介护机构,参与介护;另一方面,鼓励养老院与周边医院合作。由于医院与养老院的执业许可不同,日本的养老院一般只设置长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简单急救等医疗服务,治疗疾病则需要与周边医院合作。
5、建立老年公租房体系:日本大力发展老年公租房,实现老有所居。对于房地产企业建设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政府征用后,租给老年人居住并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地方住宅供给公社出资建设老年人住宅,专供60岁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并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权。另外,日本还建立了收费较低的公立养老院。
6、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老年事业:日本除了出台政策支持与老年人直接相关的医疗、养老、护理、住房等相关政策之外,还出台了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老年事业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