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葩说》中关于“父母提出去养老院,要不要支持”的话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选择支持,老人去养老院不代表孩子不孝顺,毕竟住养老院也是花钱的,不过那里都是年龄大的同龄人,老人在那里可以找到同龄人,能和他们聊天,至少不会那么寂寞,如果跟着孩子住,有婆媳关系也是很麻烦的,倒不如不给他们添乱呢
2. 奇葩说该不该送父母去养老院
我感觉住养老院挺好的啊
以后我老了也想住养老院的
3. 该不该送父母去养老院 奇葩说 哪一集
第四季第九期
4. 送父母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个人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不是不孝。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年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让父母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现在多数老人不愿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所以只能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现屎尿失禁的现象,而养老院有看护人员照顾老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些年迈的老人,已经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独自一个人过,如果留他独自在家,老人内心会十分孤独。针对这种情况,倒不如送老人去养老院,那里有很多年龄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调节一下枯燥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养老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不是不孝的表现,反而是为老人考虑的一种孝道。我们不应当将其斥之为不孝,而应该正确地认识、慢慢地接受这种方式。
毕竟,孝顺是要让老人快乐,舒心,真正的孝顺,不是挂在嘴边、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选择一种真正合适老人且老人也愿意的生活方式。
(4)奇葩说关于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扩展阅读
选择养老院的注意事项:
1、看医疗保健服务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发疾病的可能,所以选择养老院一定要看该养老院是否设有医务室,配设有专职医生,备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养老院是否具备在院内或就近及时诊疗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
2、护理照料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查看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是否具有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从业资格。要求能够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为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剪指甲、换洗床单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顾服务。
3、心理和社会交往服务
既然是颐养的场所,丰富的娱乐社交活动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养老院是否给老人提供这样的空间和平台,比如:兴趣小组、活动团体等,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给老人带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务
是否设有单独的老人食堂,能够根据老人喜好以及医疗、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是否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具体考察当中,可询问并查看该养老院以往的食谱,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无整体计划。
5、环境设施
考察该养老机构是否有供老人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专用场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征及需要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用品、设施、设备,比如:健身房、图书与电脑、棋牌室等。
5. 为什么子女会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
子女会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主要有以下的原因: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平时老人生活孤独、看好养老院的专业性。
1、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
养老院会接受完全生活能够自理、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柏金森、造瘘术、偏瘫、完全卧床、长期注射胰岛素、插尿管,胃管,气管切开。处于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状态下的老人最好选择入住养老院。有不少老人80岁还能够生活自理,有的人50多岁就偏瘫了,总之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可送到养老院。当然,老人住养老院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2、平时老人生活孤独
平时老人生活比较孤独的,入住养老院是个很好的选择。有些老人喜欢热闹,有个老年群体,聊聊天,打打牌,会使这些老人感到快乐。还有独生子女夫妻,或者儿女确实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与其一人在家独居不如送到养老院齐乐乐。
3、看好养老院的专业性
身边确实有不错的养老院,比如管理正规、收费合适、护理专业等,把老人送到这里,比在家里强,养老护理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护理工作都有规范,还有人检查工作,如果在家里,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保姆费用高,没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不好,在家工作还没人管,既花钱还没有安全感。
(5)奇葩说关于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扩展阅读
不是非要亲力亲为的照顾才是孝顺
现代社会,年轻人压力大,时间少,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能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了,这份愧疚直到父母高龄,自己退休了才有机会选择默默亲力亲为的照顾父母起居来弥补,这些都是孝顺的体现。
但这并不代表着那些不能亲力亲为的照顾父母就是不孝顺了,时代在改变,就如现在产妇坐月子,都会请月嫂照顾新生儿和产妇,但这不代表家人们不爱产妇和新生儿,反而是因为更爱她们,才想让她们享受最专业的服务。同样,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不能亲力亲为的照顾也是想给父母最好的照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当然也不是不孝。
6. 独生子女该不该送父母去养老院(我的奇葩说第三季报名
以前觉得该现在没屏蔽了随着年龄的成长会成熟和父母的沟通很重要
7. 要不要送父母去养老院
随着养老院的普及,记者在广大青岛市民中做了一个调查:在人们眼中,到底应不应该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五的市民认为在儿女没有条件抚养的情况下应该送往养老院;百分之五的市民认为无论生活怎样,老人都应该在家养老;剩余的市民认为根据情况而定。以上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于养老院的认可是建立在儿女忙碌生活的基础上的。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儿女确实很少有时间去陪父母。尤其对于单个老人的家庭,更是让儿女担忧。为了让老人能安心生活,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唯一的理智选择。据孝亲中国养老网相关数据表明,被送往养老院的家庭大多数为工薪阶级。集中为这一人群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他们有能力去提供这样的养老费用但无力去给老人更好的生活条件。二是紧张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无法空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老人。由上可以看出,把父母送去养老院是能让老人得到最好生活的唯一选择。所以,对于儿女,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把父母送往养老院是理所当然。与其让老人在家受罪和儿女为之担心,不如将老人托付给一个有能力的团体。但是对于少数因嫌赡养老人麻烦而把父母送去养老院的人,应该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对于老人,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归宿。如果有能力和时间让老人在家得到更好的生活,作为儿女就应该给父母一个舒服的家安享晚年。另外,即使老人被送往养老院,作为儿女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老人。给老人一些心理上的陪伴,远远贵于物质上的给予。对于儿女,老人倾注了一声的爱。对于老人,儿女也应该懂得回报。再环境好的养老院,也比不过浓于血的亲情。
现在,国内养老院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有关收费、环境等因素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进一步关注。多给老人一份关照,多给社会一份和谐。给老人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是做儿女的重要责任。
8. 送父母到养老院养老是不孝吗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养老防老传统老观念,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老人仍将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单是思想意识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现在的老年人不肯去养老院,一方面是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养老院的条件设施有关。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老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才是幸福。此外,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反倒像个小孩,爱凑热闹,爱粘人,孤独感也很重。如果被送到养老院,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多老人会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能适应。于是开始赌气、耍脾气,甚至说瞎话,希望得到重视和关心。目前一些养老院的条件设施和服务跟不上,老人在那里得不到悉心照顾和温暖,自然更加排斥。 案例一:市民周女士近来十分苦恼。今年,80多岁的公公又轮到到她家住了。他的丈夫程先生兄弟三个,每家一年一轮照顾父亲。周女士是名会计,去年退休后又被公司返聘。程先生今年被调到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夫妻俩照顾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周女士。“我中午都在公司吃工作餐,晚上很晚才回家。可有老人在家,我必须每天按时赶回家做饭。丈夫又不在家,大小事情都落我头上,我也50多岁的人了,实在觉得累。”没办法,周女士和程先生只得商量起送老爷子去养老院。 “听说养老院的环境还不错,老人的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而且老人们住在一起可以聊天、打牌,总比老是一人在家闷着好。”可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后来老爷子虽勉强同意去了养老院,可到了那里却不肯吃喝,还到处向周围的人诉苦。结果等周女士去看望老爷子的时候,被养老院里的其他人指着鼻子骂“不孝”。结果,老爷子只在养老院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周女士夫妇接了出来 大部分老人大都表示“死也不愿去养老院”。“养老院都是些无依无靠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去的。”71岁的陈老先生说,自己听说养老院的条件不好,还不能随意外出。“这不跟坐牢一样吗?去了是交钱遭罪!”中国敬老院网发现在这些老人的眼中,养老院似乎就是个与世隔绝、吃喝等死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踏进那座“牢笼”。而不少年轻人也抱着同样的态度。30出头的小敏认为,本来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去了养老院,看见一堆跟自己一样的人,还要经常目睹一些生离死别,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最难报,父母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将他们扔在养老院里,我们于心何忍?” 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等到了一定岁数,我们就自己上养老院去!”今年刚刚退休的吴阿姨说。“我和丈夫都能理解孩子们的苦处。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压力这么大,别说让他们照顾了,到现在我们为他们也没少操心。反正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什么都不要孩子负担,只要他们有空来看看我们就行了。”不少50~60岁年龄段的人和吴阿姨持有相同看法。主动走进养老院,,主要是出于担心自己给子女带来负担和麻烦。 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继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责任,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会遭遇重大的挑战,发展社会养老将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