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敬老院内设为什么要设置医疗机构
您好!所有经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养老院里的医疗机构都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如果养老院里没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根本就没有人入住,因为所有入住养老院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谢谢阅读!
② 养老机构有正规的医疗保障吗
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医养结合18种模式,你了解几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中,涉及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有不少与大健康有关,在康养旅居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值得卫生行业之外的旅游业界人士关注。
1 、“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
(1)“大养老+小医疗”型
该模式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这种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该模式存在明显缺点:内设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在养老机构直接住院问题;同时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仅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负担,养老机构难以长期支撑。
调研发现,许多已经申请办理了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试运行一段时间内坚持不下去而“人走楼空”。
(2)“医疗、养老并重”型
这种模式多为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护理院,强调医和养并重发展。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一些资源闲置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以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或者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型的医护服务。
调研发现,该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运营态势,能基本实现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机构内医养共享。
医养结合18种模式,你了解几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3)“大医疗+小养老”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在医疗机构内部又新建了一个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调研发现,此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机构,优点是养老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比较高端,但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方面对现有医院资源的利用不经济甚至浪费,另一方面是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4)“大医疗+小康复”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康复机构,如老年科室或康复科、康复中心,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多数是在原有的医疗机构新增康复、养护功能,构建医疗、照护、康复等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调研发现,该模式多数发展较好,但在“医、康、养一体化”体系中“养”的比重较小。
(5)“两院一体”型
该模式多数是将地方政府建设的敬老院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托管运营,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实现“一体化”,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直接新建养老机构以实现医养结合。乡镇卫生院利用敬老院的资源除照顾好“五保老人”外,还接纳一部分社会养老人员。此模式是对既有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激活医养资源供给引力,就近服务农村老年人群,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养老。
调研发现,与“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相比,该模式容易保持原有敬老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
(6)“医康养一体”型
在医院的基础上,新建护理院和养老院,实施医、康、养一体化运营。此模式优点是康复患者住院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大为好转,许多患者由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社会效益极佳;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既得到康复治疗服务,同时又得到养老服务,康复出院后可能还会有一批人在养老机构长期住下,机构的经济效益将大为提高,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医养结合模式。
③ 养老院里面有医疗服务吗
很少,除非是北京泰和养老院旗下的曙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那种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④ 养老院内设二级医院如何设立养老院
三种方式,一是在养老院直接设立二级医院!第二,设立二级医院后开设养老病房!第三,成立护理院,护理院属于医疗机构,可以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设立护理院,护理院介于养老院和医院之间,有护理院的设立标准,可以查询。
⑤ 养老机构是不是医疗机构,为什么为什么养老院里配给了医师,合法吗使用课堂讲
养老院不是医疗卫生机构,但可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医养结合养老院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一般来说,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老年常见病。为防止老人旧病复发或突然发生病变,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是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生、护士值班或距离医院、诊所较近的地方。护理人员是养老院必备的。入住老人可分为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全护老人等三部分。自理老人虽然基本生活能自理,但仍需要护理人员经常探访、交流、举办各种闲暇活动,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生病时,还需要特别护理。半自理老人因疾病或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样,必须有护理人员每天轮流照护。全护老人则需要24小时有人照看。一般要与老人同住。当然是轮流值班。有规模的养老院,还开办上门护理、临时托老等服务。
⑥ 三部门规范养老机构医疗服务
严禁无资质机构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严禁违规使用名称、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为严禁养袜者老机构空唯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服务,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印发了《关于严禁养老机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严禁无资质机构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坚决杜绝养老机构内无执业资质的机构以相关名义提供医疗服务。坚决杜绝养老机构内无行医资质的相关人员以相关名义提供医疗服务。要强化养老机构主体责任。
《通知》要求,严禁违规使用名称、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命名医疗机构名称。坚决杜绝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或备案范围。坚决杜绝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使用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
《通知》明确,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各地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养老机构内的无资质医疗机构、无行医资质相关人员擅自提供诊疗服务违法行为。
《通知》要求,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卫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各地卫生健康、民政、中医药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相关机构人员依法执业意识。
养老服务都有哪些
1、基础日常生活服务,是必需服务。
日常清洁打理,为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所有养老院都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
2、医疗护理,是第二必需的养老服务。
解决完老人的温饱问题,自然需要考虑老人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老人,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毛斗好培病,都需要有相对应的医护人员专业处理,为老人诊断并且做出治疗。
3、营养膳食。
老人肠胃都没有那么好,再也不能胡吃海喝,或是随便应付,填饱肚子。在饮食规划上,而顶尖的养老院,会针对每一位老人制定饮食的计划,提供的服务无微不至。
4、养老配套设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也普及到养老院,打造专业的智能配套系统,老人身体状况的一举一动都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并做出对应的处理。
5、丰富的文娱活动。
解决了老人的身体上的所有问题,还需要照顾老人的心理问题,为老人打造一个愉快,舒适,且有意义的养老生态圈,各式各样的老人活动室是必不可少的。
⑦ 中医执业医师可以到养老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开展的诊疗方式包括
医疗卫生机构可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医疗卫生人员上门,也可根据需求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分院或门诊部,安排医疗卫生人员常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在符合双方意愿的基础上,养老机构可探索将内设医疗卫生机构交由签约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营。
医疗卫生机构为签约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诊疗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中医药服务、精神卫生服务、安宁疗护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双向转诊服务、药事管理指导、专业培训、传染病防控和院内感染风险控制指导、远程医疗服务等。可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型与资质有所侧重地提供相关服务,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可重点提供疾病诊疗、中医药服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专业培训等服务,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站、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可重点提供医疗康复、医疗护理、安宁疗护、专业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重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诊疗、中医药服务、家庭病床、专业培训等服务。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与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
⑧ 内部设立有养老机构的医疗机构能否做到医养分区,要实现医养分区要创造哪些条
1、定期巡诊。
(1)应当根据老年人健康需求,安排医师定期到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巡诊并做好记录。
(2)医师在巡诊过程中应当记录老年人血压、心率等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老年人的病情变化。
(3)在巡诊过程中,可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2、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
(1)在诊疗前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在诊疗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体检和辅助检查。
(2)应当评估老年人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给药前应当核对处方和药品,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协助老年人用药,以免误服、漏服。
(4)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以辅助诊断与治疗。
(5)参考已发布的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指南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3、急诊救护服务。
(1)有条件的机构应当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提供急诊救护服务。
(2)针对无能力处理的急危重症疾病,遵循就近转诊原则,立即呼叫120或电话通知上级医院派救护车接老年人到医院抢救,并通知其家属。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现场医护人员可根据老年人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如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和面罩给氧等。
4、危重症转诊服务。
(1)医养结合机构可与周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开设转诊绿色通道,明确服务流程,确保实现及时有效转诊。
(2)医养结合机构若在诊疗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或患者的病情超出了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范围或医疗水平,应当征求家属同意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转诊服务。
(3)可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或熟悉患者情况的服务人员跟随转诊或与转诊医院对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⑨ 有没有文件针对养老院开设病区的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7〕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快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国卫法制发〔2017〕43号)要求,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应当符合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见附件1),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护理,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急诊救护,安宁疗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
二、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备案,并提交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和设置医疗机构的备案材料(见附件2)。
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备案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及内容。
四、在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在开业后3个月内进行第一次现场检督检查。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应当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附件:
1.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依据
2.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备案材料样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7年11月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8号)》及附件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