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面对老人的生气
老年人老了,脾气也会变大,遇到事情很容易转牛角尖。而且有的老人喜欢倚老卖老,给人感觉无理取闹。老人发怒不仅伤身,还容易和子女产生矛盾,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老人要想办法缓解自己的怒气,保持愉快的心情。那么老人怎么缓解自己的怒气呢?老人怎么保持愉快的心情呢?接下来将一一为大家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怎么缓解自己的怒气?
1、躲避法
遇到问题要全面考虑,冷静处理。要认识到乱发脾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如果发觉自己要发怒,应尽量控制感情,尽快退出现场,到外面走走,找朋友谈谈或听听音乐。使自己愤怒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2、思想转移法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尽量不去想它,把思想集中在别的事情上去,借以摆脱发怒的升级。
3、发泄法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自己在感情上实在无法控制时,可与老伴或知心人坦率的谈谈,听听第三者对问题的处理与看法。如果你能得到对方的同情或理解,就可能消散你的怒气,防止大动肝火。
4、自我劝慰法
遇到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时,要冷静地反复考虑,应想到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全对,对方的做法不一定全错,处理问题应“高姿态”,进行自我劝慰,使头脑冷静下来。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发怒是有好处的,不管有理无理,都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和大家尊重。
老人怎么保持愉快的心情?
1、至少要有一种爱好
一个人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嗜好,如集邮、看书、划船或种花等,会使人感到生活充实、满足和愉快。
2、坚守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战胜挫折和失败的良方,可使人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泰然处之。
3、能尝试新事物
人的生活陷入单调沉闷的“老一套”时,就会感到不愉快,如果去参加一项新活动,不仅可以扩展生活领域,还会为生活带来新的乐趣。
4、自己争取多做事
在生活中,如果太依赖他人,对别人的期望太高,就容易失望。若能树立凡事自己做,自己去努力做好的观念,则可避免许多由失望带来的苦恼。
5、建立合适的期望值
什么是合适的期望值?对此,应记住这样一句话。“快乐之道无它,就是对我们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忧虑”。否则,就是在自寻烦恼。
6、不要钻牛角尖
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认准死理,否则就容易钻牛角尖。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摆脱由看问题僵化而带来的苦闷。
7、学会宽容大度
在生活中,即使是与自己关系很亲密的人,激怒了你,埋怨了你,你也要放宽责备的尺度。时间长了,“日久见人心”,人们会很乐意地与你相处,你也一定会尝到人际关系融洽带来的欢乐与快慰。
8、交几个知心朋友
友谊有助于身心健康,空闲时与朋友相聚,海阔天空地聊聊,既能增长见识、交流信息,又可把自己气愤之事对朋友直言相告,朋友会为你排忧解难,由此可增强自己排除困难与忧愁的信心和勇气。
9、乐于承认失败与缺陷
一个人难免遇到失败、失意的事情,或是自己本身存在某种缺陷。对此,专家指出,当你乐于承认既成的事实,并且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你就有了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2. 老年夫妻不和睦怎么办
1、相互理解对方
相互理解适应是解决夫妻之间两个人不和睦的好方法,出现了矛盾,不要盲目去争吵,两个人需要相互之间理解理解,相互体谅体谅。要知道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每一段感情都值得好好的去珍惜。
2、定期出去约会维持新鲜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即使不再年轻,也可以定期地两个人出去过二人世界。心态决定年龄,越是热爱生活的人,就越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于感情也能有更积极的形态。夫妻关系不和谐怎么办才能化解?如何调节矛盾!
3. 怎样帮助老年人化解与晚辈之间产生矛盾
老年人在家庭中与晚辈出现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而作为我们老年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观念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
(1)多应理解子女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对子女,也要以平静的心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对方的长处。对子女的锐意进取,要给予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对他们片面、偏激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力求纠正。
比如子女确因工作繁忙而一时顾及不到家时,我们老年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承担一些家务,既当其长辈,又做其朋友,这样,关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对待子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作为独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压人,无端指责,甚至打骂。只有对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处。
(3)要有宽容心怀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处理矛盾时,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发扬“难得糊涂”精神。千万莫要“老字当夫,火气冲天”以免伤害了双方情感。
比如子女办错了点事,我们老年人应客观地对待,问明情况,帮助改正。切勿想当然,乱加指责,指导自己的主观想象施加于人。好让子女们有个自省的机会与缓冲余地。这样,会赢得他(她)们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4)心理豁达开朗
老年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它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修养程度的,更是对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
如子女们在公休、节假日,回家探亲时,有的没帮老年人干活,有的没带补品等,老年人也不必过多计较,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来了就好,不来又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善待他人,宽心自慰。不然,则欲速不达,只能给自己带来思想苦恼与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抢扭的瓜不甜,硬争来的东西,吃着没味道。所以,只有解苦变乐,才会给自我与家庭带来和睦相处之气氛。用宽容与感动的方法,更应冷静思考,谦让包容,让子女自省自悔,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进尊老爱幼的自觉性。
(5)包容彼此差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发生纠纷无输赢。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执已见时,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妨求同存异,伺机再商。
之所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切不可互不相让,为“论高低、争上下”而伤了各自的自尊心。实践证明,企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结局。从而,伤害了彼此的情感。到头来,将会给以后的相处留下思想裂痕。
(6)回避后代吵架
现实生活中,儿子与媳妇吵架,或者女儿与女婿吵架是经常的,此时我们老年人可以回避一下。
一是小两口儿吵架,我们尽量不要当裁判。不论小两口是真吵架或是逗着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们都不要评判谁是谁非,否则日后小两口都可能对我们心有芥蒂。
二是小两口对骂,我们老年人也应尽量回避,装作没听见。假使骂语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来个难得糊涂,千万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7)不包办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应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的权力。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决策,可能处于好心,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做父母的还是聪明一点,对于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当参谋,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离
已经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与之适当拉开点距离,给子女们留有独立自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没有一点距离,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发的一天。
(9)不可过于专断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忽视子女的“对话权利”,不尊重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独尊。
(10)不干涉孙辈教育
“隔代亲”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总会有点溺爱,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对第三代的教育,就想当仁不让地“主动”管理孙子孙女的生活以及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
不管小两口管教孩子是否得当,我们都不要在孙辈面前指责他们,否则非常可能引起孙辈们利用老年人当保护伞撒娇。这样不仅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使事情变得复杂。
4. 中老年人为何会有婚姻危机,该如何化解
会出现危机是因为婚外情和生活过于平淡。很多中老年夫妻都会说一点感情都被吵架吵没了。其实,吵架可以看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能让双方压抑的情绪都得到排解。妥协的一方应当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心理补偿,如受到言论肯定、赞美等。在争吵中,应学会把握应对机制、折中、妥协、约定协议以及轮流坐庄等是比较好的方式,但强调一点,长期的单方妥协不利于夫妻关系维护,因为这样会使一方情绪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
其实夫妻俩在有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团结在一起。要记住,放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直面问题,才是真的勇士。其实每一对想要离婚的夫妻,在离婚之前都会有一定的预兆出现。可是一些夫妻中总会有一方忽略了这些小细节,其实婚姻本质的问题就是夫妻双方的沟通不够,导致不懂彼此的心思。能够坐下来经常的深度沟通,这样两个人才明白彼此的需求,婚姻才能走得更远。
5. 怎样帮助老年人消除生气
(1)提高自己修养
这就要求我们老年人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各种修养水平,深刻认识生气的危害,凡事要高瞻远瞩,要想得开,放得下,不鼠目寸光,不针尖对麦芒,逞一时之能,图一时痛快。
(2)做到“和为贵”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当然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能、不是怕对方,而是为了简单复杂的人事关系,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恃勇斗狠的一种可贵品质。
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他人气我我不气的雅量,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让他三尺有何妨的风格,远离烦恼,心态自然好,身体机能和谐。
(3)正确对待生气
无论人的修养如何,一个普通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生气,生气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自己的机会。因此,关键的不是逃避和懊悔,重要的是去面对,当然,这种面对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所以,在我们生气时和生气以后,也不要过于自责,而是应该坦然面对,我们要做的是以后尽量不要生气,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气而不停的自责自己。
(4)调整自己思想
遇到可能会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时,提醒自己不必那样想,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去想想好的一面吧!在生气的时候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权成为他想成的样子,我们要求别人不要那样,只是自己找气生。
(5)解决现实问题
假如我们察觉一些从过去一直存在至今的怨恨,这些怨恨可能跟邻居、以前同事、家中成员或其他强势者有关,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想放手,就找一个方法,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讨论或表达各自的愤怒,把这些“包袱”一一解决了,以后就能少生气了。
(6)接受不完美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谁都不例外。那就接受和爱现在的这个自己吧!接受我们都会犯错的事实,接受我们身体不健康的现实,不要为自己年老体衰,不要为自己有某种疾病就抱怨、生气。
(7)学会延缓发怒
如果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直接反应就是发怒,试试看,延缓15秒之后,再以自己一贯的方式爆发。下一次延缓30秒,不断加长这个时间,一旦我们看到自己能延缓发怒,我们就已经学会了控制。延缓就是控制,参加练习,最后就能完全消除。
(8)学会幽默自嘲
平时我们多想想人生,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戏,既然是一场戏,我们又何必为了一点小事生气。如果生气时有一面镜子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能看到镜子里的那个家伙两个鼻孔冒着热情,着实滑稽可笑。因此,遇到可能会使我们生气的时期事,如果我们可以退一步,试对生命一笑置之,就不会有那么多气要生了。
(9)进行自我暗示
生气的时候,跟自己的感觉沟通,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冷静、再冷静,要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告诫自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气不平,不要怕吃亏。
其实吃亏是福;警告自己:“我这时一定不能发火,否则会影响团结,把事情搞砸”,心中默念:“不要发火,息怒、息怒。”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10)学会生理调整
例如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深呼吸,研究表明,缓慢地深呼吸,吸完保持一会,会让大脑氧气供应量加大,使你冷静。此外,按压内关穴,也可以缓解愤怒。
(11)保持短暂沉默
名人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当意识到自己要发火时,最好的办法是约束自己的舌头,强迫自己不要讲话,采取沉默的方式,这样会有助于缓和激情、冷静头脑,让沉默成为一种表达身心平衡、抑制精神亢奋的灵丹妙药,不借外力而能化解怒气。
(12)注意转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发火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这时如果有意识地在大脑皮质里建立另外一个兴奋灶,用它去取代、抵消或削弱引起发火的兴奋灶,就会使火气逐渐缓解和平息。例如,转移话题、寻些开心快乐的事情干,选个令自己愉快的音乐、戏曲,阅读引人入胜的小说、诗歌,或出去走走等。
(13)释放怒气法
把有意见的、不平的、义愤的事情,坦率地讲出来,以消怒气,称之为释放怒气法。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相互之间产生了磨擦和矛盾时,开展积极地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可以释怒,保持身心健康,而且还能消除隔阂,增强团结。
(14)意识控制法
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意志修养,使消极的怒气不发生或减低情绪反应,就是意识控制法。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夫人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当众给这位著名学者以难堪。
一天,苏格拉底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夫人突然跑来,无端地大发脾气。她先是大骂一阵,接着又往苏格拉底身上浇了一桶水,把他全身都淋湿了,使在场的人都感到很难为情。按照常理,苏格拉底会暴跳如雷,与夫人争吵一番,理论一阵。
可是,苏格拉底却只是诙谐地笑了一下说:“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在场的人听了以后,都欣然地哈哈大笑,连其夫人也跟着笑了起来,使紧张的气氛突然变得轻松,尴尬的局面化解了,这不但没有降低苏格拉底的威信,而且他的学生更加敬佩其高超的气质修养。
(15)怒气升华法
这是指把怒气转变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动力,即化悲痛为力量。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于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这些都是典型的怒气心理升华的佐证。
(16)让朋友来帮忙
我们可能发现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困难。那么,就找别人帮忙,例如,在我们快生气的时候,一位好朋友以不妨碍的方式提醒我们,可使我们冷静下来。
晚年生活,贵在安度。这是我们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做到想得开,看得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拘于一得一失,以宽阔的心态对待人生,就会使得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其乐无穷。
6. 老年人思想观念错误的地方太多 我经常和她发生冲突 怎么办
1 多体谅 平常心
与老人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多体谅老人爱护孩子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情处理两代人的矛盾;老人提出意见时绝对要重视,毕竟经验丰富,如果和科学知识有冲突,应该耐心说服老人,并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
2 共同学习育儿方法
共同学习育儿书籍,买一些科学育儿的书籍与杂志,既丰富了知识,也增进了了解,同时还是评判两人的最有力依据。
3 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
为人子女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这样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隔阂。老人无私地爱护孩子,晚辈更应孝敬老人,多为老人分担忧愁,在生活上多关心老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希望在教育孩子上的代沟不复存在。
4 邀请教育方式科学优秀的父母带孩子来家中做客
很多老人不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是因为觉得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或是没有必要,如果有好友的孩子来家中做客,让父母看到科学,当代的教育观点和方式养育出的孩子也很优秀和健康,父母的自然就会有所触动,可以更好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