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资产

老年人资产

发布时间:2023-07-31 21:41:55

㈠ 中老年客户该如何理财

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差别很大,这里还是理解为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吧。

老年人理财主要有两个目的:安享晚年和财富传承。 如果钱不多,那就不考虑财富传承了,目的只有一个:安享晚年。两个目的,各适合不同的理财方式。

先说“安享晚年”。 老年人的收支特点是支出大于收入,进入了财富消耗阶段。这要求理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留出更多的现金类流动资产。 如果年轻人理财需要留出3个月的流动资金,老年人则可能要留出30个月的流动资金。因为大多数老年人除了退休金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有的连退休金也没有,所以要为临时之需准备更多的资金。现金类流动资产可以购买货币基金,有3%左右的收益,比活期存款更合算。

2)控制从理财资金中提取的比例。 理想状况是每年从理财资金中提取的比例不超过4%。例如一共有100万,每年提取的金额不超过4万。这样的话,如果理财方式得当,理财资金不断不会逐渐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活多久都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也不用担心正常的通货膨胀。如果资金太少而生活开支又没有压缩空间,那就只能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少提取了。

3)不要采取过于激进的理财方式。 即使资金太少不够养老,或者退休前投资失误造成了严重亏损,都不要想着通过激进的理财方式来弥补。高收益高风险,万一期望的高收益没得到,却再一次出现了严重亏损,局面会更麻烦,进入财富消耗阶段的老年人经不起高风险。建议股票类资产和其他高风险资产的比例不超过50%,并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

为了避免被骗,在具体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建议只选择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 其中,银行理财要选择期限短、风险级别低的,作为流动资产。保险也可以选,但保险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灵活性不够,收益也没有优势。如果经过仔细考虑和选择后,觉得某款保险产品适合自己,也可以选。

接下来说“财富传承”。 这个目的其实比较好打理,按照常规的理财方式,尽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就行。结合风险偏好和理财期限,配置合适比例的股票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如果想简单点,那就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各50%。

一、中老年理财理 健康

当人步入中老年之后,在事业上已经没有年轻人的冲动和激情,并且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充沛,在做同样工作的时候,没有年轻人容易上手,反应能力和工作的持续力都不如年轻人,无形中为中老年人群带来稍许精神压力,在家庭方面琐事繁多,父母年老多病,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照顾父母。这个时期的中老年人也更容易在身体上出现亚 健康 状况,表现在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听力和视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偏胖的人群出现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现象。如果这个时期不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其实你细心观察会出现,有许多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由于工作和家庭压力过大,自身调节不好,出现心梗,脑梗或脑出血的状况偏多,有些枪救不及时一命呜呼。而这个时候的男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在这个时期,首要是注意自己的 健康 ,因为事业发展基本已经定格,所以不需要再去过多的拓展人脉,减少平时的应酬,少喝酒和吸烟,适当的进行锻炼,使自己的身体不得病。一个人身体不行,即使有再多的钱,也没钱去享受。中老年人理财第一步,先把自己的 健康 保证,这是中老年人最大的理财。

二、中老年理财要稳

中老年理财与年轻人不同,年轻人理财可以偏投机,比如说年轻人可以剑走偏锋,跳槽、冒险创业或扎入股市,不是大赚一把就是赔得一无所有,但年轻人有重头再来的机会。而中老年人一切都已定型,无论事业、家庭趋于稳定。这个时期的中老年在理财方面也应该求稳,买一些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不做大的投资,平时仍要节省开销,以备父母生病或儿女结婚等事急用,当儿女想要创业或投资时,可以给予资金支持,但年轻人创业肯定是要交学费的,无论什么项目,需要中老年家长经济支持的时候,最多拿出家庭一半的资金给予支持,不能全部拿出,以防止到老了钱被孩子赔得血本无归。

三、中老年人群有条件的情况下买商业 健康 保险

如果在不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中老年人群可以考虑购买商业 健康 保险,需要依据个人的实际、职业、身体 健康 等情况进行实际的判断分析。具体保额和保费的支出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出发,保额设计一般为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1/10。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对来说收入会有所下降,生活开支会有所增加,不得不考虑面临的养老问题。所以老年人想理财,建议买年限短的风险小的理财产品。不建议选择股票,指数基金等高风险的理财。

1、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低,相对安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不完把所有的钱都买长期的理财产品,预防家庭大笔开销时,理财不到期,发生亏损。

2、选择熟悉的金融公司,把钱交给专业的理财顾问,让他们打理,收益比银行高。

3、留一部分钱给子女婚嫁之用,这部分钱可以选择定期,安全保本。

4、投资民间借贷,年化收益6%-10%.

有很多理财的方式,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

中老年人理财强调一个稳字当先,并不是追逐利息有多么高,而是怎么把手中的资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产生收益。中 老年理财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一个是银行定期存款,一个是银行理财产品,一个是养老保险

一,银行定期存款应该是中老年人的首选。银行存款一直都是中国的老百姓祖传下来的理财方式,虽然有点老化,但是却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不用别人介绍,在国内年龄稍大的客户里面都会选择存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普遍,都会选择闲置资金存成长期存款,给孩子攒着上学结婚使用。据了解,一般中老年客户选择定期一年存款的比例较多。

二,银行理财也是相对保险的一项理财方式。很多中老年客户害怕风险,厌恶风险,只是将闲置资金存定期存款,不敢购置理财产品,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甚至抗拒理财产品,害怕亏本。现在很多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中老年客户的理财产品,诸如浦发银行的“夕阳红”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五十岁以上均可购置,五万起存,按月付息,让中老年客户每月都有生活费领取。

三,购置养老保险产品。现在银行代理的很多养老保险或者保险公司推出的一些养老保险品种太多,要从一些大的保险公司去全方位了解一下产品,不要贪小便宜购置不知名的养老保险。为自己购置保险也是以防病患时的一项资金保障。

其实中老年需要支出的资金也挺多,子女购房、结婚生子、自身的 健康 花费, 这个年龄段适合做短期理财,除非资金数额非常庞大或者宽裕,一时半会儿用不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身体 健康 理好,比理财重要的多 。

说起理财,普遍认为是年轻人的事。其实,我感到中老年人更重要,现在最有钱的人不是年轻人而是老年人。下面,交流一下我的经验。

一、老年人更应该正确理财

从我父亲说起,父亲是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省吃俭用,退休后积攒了一些钱,因我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过节回去,也不太关心他的钱怎么用?

2013年左右我回家,看到家里摆了不少纪念像章、非流通性纪念币、以及航母模型等玩意,问了一下,说是人家推荐的,都是限量版,买了可以升值;另外,就是有一堆的保健品,我初步算了一下,按数量1个人吃要吃上十几年,后来还了解到,还预定了一些保健品,在商家那里,每年送一次;最后,就是每个周有一些保健推销员拿着鸡蛋、拿着菜,据说是过来给老人讲解保健知识。

我大吃一惊,问花了多少钱,父亲开始不想说,我一再追问,说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万,天哪,那可是他积攒了大半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积攒的啊。说实在的听了之后,我很自责,我父亲读过高中,在他们那一代人里算是学历高的,我印象之中,他一直非常理性,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没有想到还是没能抵住骗子的诱惑。也许是他们太孤独了,有1个小姑娘小青年天天陪他们聊天,他们也甘愿上当。

后来,反复跟他讲,这是骗人的,他的那些限量版的收藏品和保障品都是假的,一开始不信,还跟我讲吃了保健品后,身体有多好,可见洗脑之深。

从而,我也意识到,老年人理财的重要性,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每个人手上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积畜,这也是一些骗子集团盯上他们的主要原因。

二 、老年人理财的一些方式

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理财以保本为主,我为父亲主要办的银行理财。他们都有退休金,在县城地区,平时1个人的工资就能满足日常生活。

一是留有5万左右的应急资金,这一部分钱是存银行活期,主要考虑,突发重大疾病,有个应急的钱,以免用时都取不出来。

二是以1年或半年为1个周期,将1个人的工资做理财,每个银行都会定期推出一些保本产品,利息大概在4-5%左右,是非常不错的。

三是考虑银行存款利率上调,拿出一部分钱做3年定期存款,利息在4左右,以减轻GDP增长对货币带来的贬值。

四是部分可以买重疾之类的保本分红保险,现在保险种类比较多,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能听业务员的。年轻人,有条件可以买一些做为中长期投资。

这样划分,让老人心理有底,也可以让他感到手头上没有太多的闲钱,这样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更能慎重考虑。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

中老年人一样也是可以选择买理财产品的,最好就是选择R1、R2级别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

我们熟知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有着等级划分的,根据其风险性来说一般会分为R1、R2、R3、R4、R5这五种级别。其中R1级是谨慎型,收益率相对有限,但风险极低,一般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本金也是有保障的。R2级是稳健型,风险性略微有点上升,但收益率也会有一定的提升,总体来说风险性也是相对可控的。而R3级以上的产品风险性就比较高了,普通投资者一般是不建议购买的,特别是中老人投资者,更是应该“敬而远之”。

总的来说,还是建议中老年人购买R1级别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高,但也会高于定期存款的利息的,而且风险性非常低,投资者也不用过于顾虑。而那些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中老年投资者则可以考虑一些R2级别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多元化投资其实更为合理,也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实际上无论做任何投资,多元化都是一种抵御风险的好办法。比如中老人可以把自己的储蓄资金进行一个划分,把40%左右的资金存银行定期存款,把40%左右的资金购买理财,然后也可以考虑用10%左右的资金购买一些基金股票,只要把投资总额限制好,即便股票的风险性较高,但也不至于对投资者的生活产生过多影响,而且高风险也预示着高收益,小额的投资是有可能收获更大的收益的。然后剩余10%的资金建议存银行活期,便于随时可以取用,也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资金使用而影响其它投资的收益比例。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为银行的理财规划师,这个问题是很多中老年客户都比较关心和在意的。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发行多年,有了很广阔的受众基础,可能这些中老年客户的子女早已是理财产品的忠实客户,在潜移默化当中也在为他们的父母、长辈灌输买理财产品比买定期存款更划算的思想。

说实话,中老年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是非常满意,期限不到一年就能获得年化收益率5%左右的回报,比存五年银行定期的年利率还要高,他们唯一担心的一点就是不够安全,毕竟这是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钱,真赔了下半辈子的优质生活也就指望不上了!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到今天,理财产品的种类可以说是非常齐全,不仅有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还有保本保息型以及保本浮动收益型的。对于中老年客户来说,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是他们不二之选,而且2021年开始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不再发售,以后的政策怎样那就不好说了,现在买是最后的好时机了。

下面我将具体的为中老年客户介绍一下该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第一,中年客户适合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因为中年客户还有工资收入,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不适宜购买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最为契合!

第二,老年客户适合保本保息型的理财产品。 因为老年客户基本都已退休或者不再参加务农,已经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理财资金也基本上就是他们以后的养老钱,他们选择的理财产品必须是风险性极低或者零风险的,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当的低,保本保息型的理财产品最为适合,不是存款胜似存款,而且预期收益率比同期定期存款要高的多!

综上所述,中老年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和年轻客户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作为理 财经 理在为其推荐本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这款理财产品安不安全、其次才是预期收益率!

首先不买P2P之类的产品,根据自己的情况,可首选货币型基金或短期回购产品,这些产品相当于活期储蓄但又能亨受4个点的年化收益,且风险极低。假如身体允许也可投资部份股票或50E T F,300E T F指数基金,(3600点输时间,但长期套不住人)以博取较高收益。

中老年客户目前是银行存款的主力,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趋势下,不少老年人也慢慢开始关注起了理财市场,以追求资金的保值增值。不过对于老年人的理财需求,我个人的建议仍然是以求稳(安全)为主,收益兼顾,适当考虑流动性因素。

由于中老年人的记忆力有所下降,太多太杂的产品会增加老年人的负担(有的甚至会忘记),因此我们在推荐产品时一般不会超过3款。

定期存款

其实很多人认为定期的利率低主要是因为把钱存在几大国有银行,这些银行是我国利率的最低值所在地,所以大家才会感觉到利率太低,如果有对当地的城商行或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了解下,应该会发现不少地方小银行中长期的存款利率并不低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且安全性更有保障,所以对于中老年人,可以把一半左右的存款存在当地的小银行里,如果当地的小银行有类似于四川天府银行普通定期具有靠档计息及按月取息功能的,甚至可以全部存为中长期存款。

货币基金

之所以推荐货币基金,是因为它是除国债及银行存款外,最为安全的投资品种之一了,货币基金号称“准储蓄”,如果未发生极其极端的情况,那么本金安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推荐它除了安全外,还在于它的流动性,毕竟作为中老年人,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天先到来,所以保证适当的资金流动性是必须的。

分红型保险

虽然保险让人逅病不已(保险的本质上是好的,这在国外已经被证明过了,在国内除了车险比较成功,其余很多保险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大家对保险的观感越来越差),但是说理财不说保险,按行业的话来说就是半桶水,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保险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保障环节,关键时刻,其收益是你投资其他产品的几千上万倍,当然购买保险前,一定要对所有条款进行认真细读,有疑惑矛盾的,逐一问清,必要时可以录音为证。

对于保险我个人更推荐的其实是消费型保险(比如车险),这类价格较低且理赔更方面,但是老年人会关注收益,所以这里才提分红型保险,分红型保险实际的收益率很低(5年期也就2%左右,远远低于产品上标注的数据),但是分红型保险,本身的着眼就在于保险而不再分红。

保险看各人的意愿,如果确实信任不过,那就不要购买。由于保险争执的问题,现在如果推荐老年人购买保险,一般我们都会知会老年人子女,以减少纠纷。

总结

上述三款产品,特别是前两款是我们主推给老年人的产品,当然如果购买者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识面,也对投资理财有所了解,那么我们也会适当推荐一下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整体上来说,对于中老人年的理财,我仍然推荐追求安全。

我身边的老年人分这几种理财方式:

1.炒股:经常可以再交易大厅看到很多老年人天天在那守着,因为他们不会电脑操作,所以只能去大厅去找工作人员帮忙,去交易大厅也会让他们更放心,

2.买保险:现在的人,大部分都给自己和家人买的都有保险,为的就是防老,年纪大的时候在家会有一部分分红。

3.继续工作:新加坡的退休年龄70岁,我曾经在新加坡打出租车看到一位白发苍苍得老人还在开出租车,当时心里为之一颤,后来聊天觉得老人很乐观,

4.把钱拿给后代去做生意,拿分红,这个你懂的,

㈡ 老年人理财可以选择哪些理财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可以承受的投资风险就越少。老年人理财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风险。那么,从风险角度考虑,老年人可以选择哪些理财方式?
国债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首先是一种非经常性财政收入。因为发行国债实际上是筹集资金,意味着政府可支配资金的增加。但是,国债的发行必须遵循信用原则:即有借有还。安全系数较高,而且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所以比较适合老年人投资。
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
保本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比较受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保本基金持有到期后可以保障本金的安全,同时如果基金运作成功,投资者还可以部分分享股票上涨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货币基金与一年期内的定期储蓄存款相比较,平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要更高一筹,而且流动性远高于存款,可随时取用,且无申购和赎回费用。
银行定存
定存风险最低、也最稳健。定期存款是以银行信用担保的理财手段,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定存虽然是比较稳健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类理财方式流动性比较差,因此,应该在留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高流动性现金后,将剩下的资产进行投资。一般来说,以月收入为单位,最好先预留6个月的流动资金以备家庭支出,这部分资金可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相对更加灵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更高,风险相对较低,老年人可以选择低风险的养老理财产品。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更灵活,多数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等低风险资产,符合养老产品“安全”的概念,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比普通债券类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但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期限普遍偏短,到期后需要老年人主动申购下期产品,操作繁琐且难以达到长期理财的目的。

㈢ 存多少钱才够老年养老

现在养老越来越奢侈,在一二线城市里,护工的价格涨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于每月6000到9000元。一个好的养老院更是会达到4至10万一个月,存多少钱可以实现养老自由,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城市,不同生活品质,不同消费理念,都会影响养老自由的金额,实现养老自由没有固定金额,只有多多益善。
举两个例子,看看要准备多少养老钱。
例一:
假设你60岁退休,活到80岁。注意,已经是车房无忧,也不用给孩子出学费和生活费。
如果你现在30岁,当前每月生培脊袜活费4000元。60岁退休,退休后再活20年。以每年物价上涨4%来算,退休后我们需要的生活费应该是这样:
60岁时,夫妻二人每月生活费=4000*(1+4%)^30=12973元。
退休后再生活20年的费用总和=12973*12* (1+4%)^20=482万元 。
由于年事已高,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疾病,因此医疗方面的支出可能会增加,按每年每人1万计算,从60岁-80岁这20年夫妻二人共计:1万*2*20=40万
两个人共计:482万+40万=522万元,人均需要261万,这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算是乞丐版养老。
例二:
假设李先生今年40岁(70后的尾巴),普通工人,月薪1万,退休前年平均收入为12万元,60岁退休,如果年收入一直不变,且仅用于个人生活,根据生命表算得40岁的人平均能再活37.62年。
40岁后(包括退休后)的人生每年的生活费用最多只能为12万元X(60岁-40岁)/37.62年=6.38万元配激(赚多少花多少),退休后的总费用为【37.62-(60岁-40岁)】X6.38万元=112.42万元。
不考虑通胀因素,李先生每年养老金需求大约6万多元,40岁人均寿命78年(实际上77.62),李先生需要112万元左右来养老。
把通胀因素考虑进去。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假设生活成本每年上升5%。
李先生40岁的生活费为6万,38年需要646.26万元。
退休后18年,需要447.86万元。
这就是通胀的魔力。
说到底,我们最关心的还是:我们未来养老的钱,到底来自于哪里?
中国的养老体系,脱胎于苏联制度的50年代。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和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形成了现在的框架和格局。
其中养老金的来源,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区分,清晰地形成了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第三制度(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这三大支柱和储蓄,构成了你我养老的本钱。这里面居民最关心的,当属覆盖面最广泛、社会关注度最高、承担养老经费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缴费年限 × 1%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计发月数
注: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 - 退休年龄)× 12
统筹账户对应的是基础养老金,它有三个参数,一个是缴费年限,一个是你自己的缴费基数,一个是你所在省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很显然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你能拿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
还是以李先生为例:
李先生退休前工资一共12万*20年=240万,退休后养老金是工资的一半,即每月拿到5000元,到78岁去年前,李先生能拿到养老金5000*12*18=108万元。
12万工资最乐观每年储蓄6万,到退休前20年一共储蓄120万元,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扣除各种支出后,一年储蓄4万,20年一共80万元。储蓄加养老金总额为80+108=188万元,当然,工资和养老金会跟着通胀上涨,但是退休总体费用缺口,高达200万左右。
要有为养老配置资产的意识
中年人在担心养老,而年轻人似乎对养老保险并不在意,觉得交也可以,不交也没什么影响。有些人甚至觉得交养老保险是在为父母一代人交钱,对于自己退休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有调野察查显示,仅有约44%的年轻受访者已经开始为养老退休存钱。
无论哪种立场,我们都不能否认,养老保险是我们抵抗风险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资产配置。
养老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投资,但需要借助有效的资产配置。各种不同流动性、不同风险偏好,或者不同趋向的配置,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正向现金流
只有自己挣到更多的钱,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日本、韩国都有大量老年人在65岁以后还工作,所以中国的延迟退休也是会逐步推出的。
从年轻的时候就规划养老储蓄金
给自己制定储蓄目标,做好长期储蓄准备,可以采用先储蓄后消费的办法来进行强制储蓄,这样资金容易积少成多。
树立长期投资、定期投资的理念,学习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稳定保值增值
尽量生活在更大的城市,越是经济发达,补贴能力越强
假如你每年都在坚持投资理财,按照每年8%的投资回报率,我们现在需要多少钱,才能在40年后存够500万元?
23*(1+8%)^40≈500
结果是我们现在需要23万元,按照8%的投资回报率加上复利的情况,我们可以在40年后存够这笔退休金。
也就意味着,从现在起我们每年存下2.3万元,40年后,就可以攒够这笔退休金。
这也间接证明了,为啥存银行越存越穷,毕竟8%收益复利还要每年存2.3万才能养老,而银行的1年期平均存款利率只有2%左右.....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周末养生模式怎么开启 浏览:499
郑达到了退休年龄吗 浏览:340
养老金保险哪个划算 浏览:316
梦见女方父母劝妻子离婚什么预兆 浏览:367
父母为什么要孩子学习 浏览:152
七言绝句寓意重阳节的 浏览:508
机构养老外界环境 浏览:208
水纯养生灵怎么样 浏览:166
表示父母对子女慈爱的成语有哪些 浏览:422
职工未到退休年龄死亡养老保险 浏览:399
老年人每天该补ve多少 浏览:798
幼儿园重阳节黑板图片 浏览:83
四川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要多少岁 浏览:567
老年人睡觉不好能喝脑白金吗 浏览:772
天津养老院政策补贴多少钱 浏览:954
一次性工亡补助父母能得多少 浏览:253
养老金和其他福利哪个好 浏览:177
高唐华夏养生堂在哪里 浏览:139
山东企业退休金2017 浏览:888
学费保险养老金每年交多少合适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