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送去养老院对他们自身是否有好处
老人的确是要尊重和孝顺的,但是这也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说老人年级大了,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了,而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为三餐而忙碌,忙得脚跟都不着地,试问如果说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来照顾老人,而把老人一个人放在家里这样就是对的吗??相对来说,养老院有专人的照顾,有个头疼脑热的会得到很快的治疗,而且无聊的时候里面还有很多的老人可以互相的做伴,自己的子女又会经常去看望他们,谁又能说这个老人是不幸福的呢??所以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对于现在的社会的老人来说,是有好处的。
B. 川沙养老院一共多少家
川沙养老院一共19家。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第二敬老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川黄路1号桥东首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川沙路5637号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第一敬老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城南村(居村委)新川路东门街1弄1号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敬老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川黄路一号桥东上海市浦东新区赵行村敬老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黄楼赵行村上海市浦东新区万鑫全养老院,浦东新区川沙镇川沙路191号,5413弄68号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华养老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路1188号5楼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六团敬老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六团德兴街北首上海市浦东区社会福利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5637号浦东区老年特护院,位于浦东区川沙新镇界龙一路565号上海市川沙新镇福利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德川路469上海市慈爱敬老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十一墩街46—2号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德川养护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万馨居委(居村委)德川路469号上海善芯养护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六灶陈桥村(居村委)888-1号路上海洪川养老院,位于上海市浦东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第二敬老。
C. 昆明养老院排名昆明养老院有哪些
第一是昆明市东败或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第二是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等。根据查询昆明养老院的排名得知,昆明养老院排名昆明养老院有第一是昆明市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第二是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察橡伍第三十昆明恩泽椿亭驿颐养公寓等。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辖如斗地级市、省会、滇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D. 养老院属于国家机构吗
一般来说,养老院不属于国家机构,而是社会福利事业中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形式,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侍茄判供生活和护理服务。养老院通常老改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建设和管理,以提供提供居纳亮住、饮食、医疗、康复、文娱和社交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虽然养老院不属于国家机构,但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会给予支持和监管,确保养老院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落实好相关的服务标准和监管要求,维护老年人权益。
E. 养老院养老好不好
养老院养老挺好的。
首先要看老人自己的感受,老人觉得好才是最好,其次,要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果老人身体好、活动自由、又喜欢人多热闹、经济条件允许、儿女都忙于工作的话,这种情况老人住养老院会好些。
因为老人在养老院可以和很多同邻人在一块生活,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友很多团体活动。都比自己一个人孤独在家里好。而且养老院有专人陪护,当然是更加放心。如果老人身体不好,需要护理,那么住养老院更是理想选择,因为养老院有24小时的专门照顾。
大多数养老院护工都经过专门的护理培训,他们在照护身体不好或者失能失智/认知症老人方面,比一般家庭子女更有经验。社交方面,养老院人多热闹,人多就不孤独,内心就会更快乐,快乐就能更长寿。
儿女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每天过的快乐的。其实大多数老人也不想因为自己耽误孩子的皮雀坦工作,内心也不排斥养老院,比较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不太好受。
养老院机构信息:
养老院是收养没有法定赡养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岁喊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养老院的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个人还可以按规定领取原来享受的养老金或抚恤金的一部分。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
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燃桐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F. 敬老院
京郊有个回族敬老院
早就听说北京通州卫星城南有个于家务回族乡,三年前那儿建起了一座相模相样的回族敬老院。有的回族老人为躲开城市的喧闹,放弃城里的敬老院不去,偏偏选择了它。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饶有兴趣地驱车来到于家务回族乡福泰敬老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穆斯林建筑:宽敞的大门、幽深的廊道、合抱的石柱、穹窿型的屋顶造型,还有醒目的经文标志,使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老人的住所一律平房,全部向阳。前后共有三排,一排一个小院,栽种各种花草。根据不同需求设有普通间、高档间和夫妻间,每个房间都有电视和日常生活用品,高档间还设有浴室和卫生间,十分舒适。为了方便可以自理的老人,园内设有食堂、餐厅、浴室、洗衣房、棋牌室、阅览室,最具特色的是还设置了男女礼拜室,以满足穆民作礼拜的需求。据邵秀珍主任介绍,福泰敬老院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可提供床位100多个。
笔者欣然漫步,这里鲜花绿草,竟显生机;瓜果蔬豆,点缀生辉。更让人惊喜的是三排住所的后面是一个果园,由一个姓何的师傅精心管理。果园生产出的香甜的玉米、鲜美的瓜果、可口的红薯等绿色食品全部供给园内的老人享用。这里的空气清新透明,氛围和谐自然。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真是一种享受!
(一)丁爷爷的夸奖
走进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有家属敬赠的,也有单位送来的,异口同声颂扬福泰敬老院服务周到,“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笔者被一面于家务西垡村党支部、村委会送来的锦旗吸引住了。只见旗面写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孤寡老人送终。”这面锦旗的后面叙写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于家务回族乡有六位孤寡老人,2003年福泰敬老院开办时,六位老人就进园了。六位老人情况各有不同,共同的一点是生活不能自理。
笔者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叫“丁爷爷”的老人。丁爷爷今年73岁,双目自幼失明,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别看他是位盲人,头脑清晰、说话风趣,是个非常爽快的老人。当问起“吃的怎么样?身体还好吗?”时,他竟然像背食谱一样告诉笔者“周一早上吃油条,周二到周日每天一个鸡蛋,每周两次包子或饺子,炒菜从来不重样。”为说明他按时吃降糖药,他打开抽屉让笔者看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两排黄色药片的小碗。当提到为老人服务的话题时,老人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隔壁屋里有个姓马的老人患脑瘫、半身不遂,拉屎撒尿全得用人,“邵三姐”(即邵秀珍主任的官称)总是带头把老人从床上抱上抱下。去年夏天,她还为这个姓马的老人洗澡,“一个妇女为他洗上洗下的,太难得了!”
丁爷爷说,这里的服务员不管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全部能做到为老人洗脚、洗脏衣服, 甚至为老人擦屁股,从不嫌脏怕累,对待每一个老人都像亲人一样。
临别时,丁爷爷指着身上穿的蓝色“唐装”服说:“这是邵三姐送我的,”又摸索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件半新的羽绒服,说这也是邵三姐送的,老人十分感慨地说:“你说,邵三姐和我不沾亲不带顾,人家为谁啊,我知足了!”
(二)戴乡佬的心愿
笔者接着走访的是一位姓戴的88岁的高龄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满面慈祥,头戴白色礼拜帽。互道“阿色俩目”问候语,便攀谈起来。
老人是从商业退休下来的职工,有退休金,儿女也孝顺,在市内的晚辈常来看他。他说,他来福泰敬老院为的是不给儿女添负担,是他自己的意愿。他说,在这里生活安定、舒适,有服务员周到的服务、细心的体贴,起居很有规律,所以顺心舒畅。最让他满意地是园里的领导特别重视穆民的信仰和生活习惯。他说:“一个人整天过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意思。”所以他每天在园里虔诚地做五次礼,每逢主麻服务员小李准保蹬三轮车送他到附近(也就一里地)的于家务清真寺作礼拜,听阿訇讲卧尔滋,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三)白奶奶的故事
“穆民连心安居所,颐养天年福泰园”这是白秀茹老人暨子女最近送来的锦旗赠语。白奶奶今年97岁,患老年痴呆、重度白内障,身体却还很硬朗,能吃能喝。老人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经常失控骂人,让子女束手无策。
去年3月老人来到福泰敬老院,住进了高档间,得到了一对一的护理。陪白奶奶住的护理员也姓白,她照顾老人很有耐心,吃喝拉撒睡,寸步不离老人。无论白奶奶怎么嚷怎么骂,她从不嫌弃、厌烦。每次白奶奶的子女安慰她时,她总是说:“没什么,白奶奶这是病闹得,不骂人时好着呢。”
九月初,白奶奶意外得病,园里领导格外重视,派车派人,两次转院,找最好的医生,派最得力的服务员二十四小时精心护理。老人便血止住了,血色素上去了,奇迹般地转危为安。在一个多月的治疗中,白奶奶的子女被园里领导和服务员的真情打动了。正如白奶奶的三儿子在赠锦旗时所说:“我们把老人送到福泰敬老院送对了!”
(四)董事长的情怀
笔者在零七年元月二日专访了董事长邵秀荣。这位年仅39岁的“一把手”着装得体、举止大方。她的直率和自信,从始至终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后代,她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于家务回族乡度过的。她天性好强,擅长体育,中学时代曾获通州区中学运动会中长跑冠军,体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中学体育老师。
伴随着改革大潮,她不甘寂寞,断然舍弃了她热爱的工作,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先后办起了“北机贝乐康”等四所幼儿园,入托幼儿达七百多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办公益事业既服务社会又能挣钱,“人不能白活一世。”当她得知于家务回族乡政府要办回族敬老院的消息时,她又先声夺人,断然投标。资金不足怎么办?求助!她的行动得到了哥嫂的大力支持,同意拿出住房作贷款,加上她办幼儿园的资金积累,共筹集资金70多万。2003年8月8日,这所民办公助的回民敬老院开业了。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掀开了造福一方,造福广大回族老人的新篇章。
邵董事长告诉笔者,回族乡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福泰敬老院的工作,经常深入考察;每逢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总要为敬老院老人送油送面,还有水果、牛羊肉。
采访结束了,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得想起了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家务回族敬老院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他们眷眷爱心、殷殷付出,服务老人、创造和谐,这不正是老子名言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