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找钱

老年人找钱

发布时间:2023-07-04 17:43:41

Ⅰ 为什么老年人喜欢用纸币现金,而不喜欢用手机支付

有些岁数较大的老年人上街买东西,购物喜欢用纸币付款,简单快捷。因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操作原理不甚了解,手机内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功能搞不懂,支付方式与流程弄不清楚。总觉得使用手机支付过于繁琐复杂,支付时小心谨慎,生怕给对方多付款,又担心被别人骗了,把钱转走了,造成钱财损失。的确,老年人岁数大了,大脑记忆力下降,往往子女教会父母用手机付款,可是当面学会后面就忘记了,比不上年轻人的脑子灵活,记忆力强,好使,一学就懂。面对高 科技 产品心里没有底,有抵触情绪,也会产生一些恐惧感和排斥心理,这一切都属于很正常。毕竟,现在处于高 科技 时代让老年人们力不从心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支付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无论网购还是点个外卖,就是出门也不用带现金,只要有一部手机。想买啥有手机这个"管家",因为手机的微信、支付宝,就那么"扫一扫",钱付给商家了。既避免了交易时接触并不卫生的现金,还省去了带现金、现金找零头的麻烦。快捷、方便,如今在年轻群体中非常流行。

不过,你会发现老年人大都还是现金交易,他们并不太用手机支付。很多老年人不喜欢用手机支付,还是喜欢用纸币现金,说起来很可能是这些原因:

"习惯成自然"。 既然说是老年人,那么他们的年龄已过了六十岁,特别是七老八十的,可以说他们这辈子还就是习惯了"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交易方式。就算他们会用手机支付,也扫码了,不给商家的现金,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仍欠着人家钱。用纸币现金支付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很难被改变的,反而还觉得手机支付不实在,挺麻烦。

没有安全感。 手机支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还见过有乞丐要饭碗里放着二维码的,就是现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买东西都用手机支付。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还有点怀疑。他们觉得网络这么发达,很可能会被人骗了。还是用现金付款,自己的钱装在兜里更保险。

外面没有网络。 老年人也用手机,看新闻资讯等,也有微信与儿孙们视频通话的,那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家里有宽带网。出了家门,老年人手机就没有网了。这原因也明摆着,老人们又不会用"万能钥匙"蹭网,自己的手机一个月20元话费都嫌高。到了外面又不敢打开数据网络,没有网,手机支付也弄不了,只好用现金付款。

对手机支付的不了解。 亲耳听到一位老人指着我摆放的二维码说:"我就不相信钱在这里面,你说这钱装在哪?还真让人啼笑皆非。老人们不相信"二维码"里有钱,当然觉得现金才靠谱。

说到正题上了。现在使用手机在商场、饭店、快车公路等场所、项目,绝大多数刷屏,且很方便。

但这几乎全是中、青的"副利″他(她)们掌握了手机号码、密码、银行卡上的银行码,而老年人即使有几张各银行卡,但总是自己的密码忘记无法正常这个装置,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提问者同意吗?

你说的也没错。但这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老人们认为,钱,就是钱!不是其他。物质,可以代表钱,钱也可以买到物质,但必定是两个东西。使用微信支付,或者使用其他支付宝付账,都得使用手机吧?手机就相当于是钱包,但如果钱包丢了,钱也就没有了。而且有可能丢很多钱!不只是身边带的那点。这种事并不少。使用现金,一目了然,该付多少,该找补多少,都很清楚。按理说,使用现金比使用手机支付还要简单点!用手机操作你试试看有好几个动作吧?手机没电了,死机了,你不是在为自己用钱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了一些障碍吗?还不说银行卡冻结了,突然事故手机无法使用了,你连救命钱都支付不了!算了吧,最好各用各的,互不干涉!也别说别人落后。行不?

现在,日常生活基本实现了无现金交易的模式,不管是商场,还是沿街的店铺、酒店、食肆、甚至是菜市场买菜,都可以直接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交易,现金的使用已经逐渐变少。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老年人仍然愿意并且喜欢使用现金纸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分析以下几点。

1、常年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

我们都知道,移动支付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并且流行起来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过去几十年的消费和交易一直就是以现金为主,他们对现金的使用已经完全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依赖。现在让他们干脆换一种交易方式,他们就会无所适从。而且,在他们看来,使用现金更加的简单明了,有实体纸币的交易更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每一笔花销都是从自己手中把现金付给对方,这样一来他们会对付款更有印象,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对移动端设备不放心,担心资金安全

其实有很多老年人不喜欢使用手机支付的原因,就是担心不够安全。由于他们不了解手机支付的运作方式,不清楚手机支付的安全防控系统,所以或多或少会觉得手机支付不安全,总觉得有可能在缴费的时候,会被多扣,同时也很怕自己的存款会很容易被别人盗刷。尤其是,手机支付肯定是需要绑定银行卡的,老人家会担心自己银行卡里资金的安全。

3、手机操作不顺利,不会各种功能的使用

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大都是智能手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即便是一直更新换代,都能够很快的适应。但是老年人就不一样,由于年纪相对较大,并且他们当年接受的教育与当下的年轻人根本不一样,所以在面对智能手机这种比较新的事物的时候,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学习究竟应该如何使用。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浪费的时间成本就很高,他们也不一定有那份耐心仔细去学,所以不爱用手机支付。此外部分老年人,他们用的是老人机,这种老人手机一般只有通话等简单的基础功能,而没有装上支付宝等软件,无法做到移动端支付。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会觉得把现金掌握在自己手中会比较稳妥,也比较踏实,不用去担心资金损失的风险。此外,实体的纸币带给他们的事更实在的感觉,但是如果是数字化的余额显示,会让他们没有实感,总觉得这个数值难免会有疏漏,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存款。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喜欢用现金,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老年人开始愿意使用支付宝,因为随着移动支付的更新迭代,移动支付的方式的确越来越简便,对年纪大的人也非常的友好,用户体验效果好了,大家自然也就愿意多用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现如今,手机支付成为普遍现象,现金支付越来越少,但还是不能被手机支付取代,因为我国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比较喜欢用现金支付,原因有以下几点:

2. 老人用了大半辈子现金,突然改用手机支付,习惯很难改过来

3. 拒绝接受新事物,认为钱存在手机里面不安全,放在自己手里比较踏实

4. 有些老人即使有智能手机,且安装了支付软件,他还是喜欢用现金,因为他懒得去学习支付的方法和步骤

5. 有些老人文化低,不识字,不会用手机,只能用现金支付

去年,我给我爸买了一个智能手机,装了微信,告诉了他怎么用微信支付,可结果没几天还是不会用, 我就问他教了很多遍,怎么还不会用,他说年纪大了,隔几天不用容易健忘,而且看着手机钱包里面的数字没什么钱的感觉。 之后他就一直用现金支付,手机只是打电话和微信视频。

总之,原因有很多,相比手机而言,现金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或许这才是很多老人选择现金支付的主要原因。

也许若干年以后,现金支付会成为一种回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你满意,谢谢!

这个事情真的不是绝对。

我们家里四个老人,我父亲、母亲、岳父、岳母。

现在只有我岳母不会使用智能机,出门都要带着个小包,里边装着一两百元钱,用于购物使用。

像我父亲、母亲和岳父,基本上带着手机就出门了,从出示 健康 码,到简单的买菜付零钱,还有刷脸认证养老金,智能手机用的还是非常熟练的。

确实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年纪有些大了,本身也不识字,根本就无法掌握智能手机的应用。他们可能对于现金的依赖更多一些。

当人们熟悉了智能手机以后,发现手机越来越人性化。不一定非要认字,解锁用指纹,聊天用语音,现在甚至打字都可以语音转换。付钱进行指纹认证,连密码都不需要输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手机越来越依赖了。

相信再过10多年,刷脸模式越来越方便,甚至有的老年人连手机都不需要带了。

根据央行透露的一些消息,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通过对于纸币数字化的方式,全面实现交易的无纸化操作。

慢慢的,纸币现金会退出 历史 舞台的。

题主说话不要太刻薄,虽然老年人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也不是你说的喜欢用钞票,更不是什么脑子勤快,对于老年人来说,付钞票更快捷,不会浪费年轻人宝贵的时间,应该理解老人的无奈。


我父母已经80多岁了,他们过去都是很时髦的人,上世纪50年代,家里不但有晶体管收音机,而且有最新出产的国产半导体收音机;80年代中期购买了最时髦的18吋大彩电;90年代初购买了电脑和手机……但这几年真的跟不上了,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智能手机换成了操作简单的老年机。

主要是眼睛看不清了。虽然母亲5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但现在又出现了眼底黄斑,拿着大大的Plus也看不清楚东西。


她看到别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支付很方便,而且避免钱带在身上丢失,于是买了一个大屏幕手机,但需要借助老花镜才能看清楚,每次到外面买东西,付款时先得从包包里找出老花镜,然后把手机放在脸着,脑袋前后左右晃好几次才能调整好正确距离,找到APP。指头有点僵硬,点好几次才能点开软件,经常看不清,还得收款员帮忙。年轻人几秒钟解决的事,她得好几分钟,后面的人等得很着急,她自己也很尴尬。


特别是眼睛看不清,输入价格时经常输错小数点,有一次买了5块多钱的菜,结果付给人家500多,多亏老板娘很善良,及时退了款;还有一次付款点确认时指头僵硬点偏了,让店让追了半条街,感觉让街坊们看笑话,老丢脸了,以后再也不敢用智能手机了。她感觉还是钞票方便,看不清时,摸摸大小、张数就能搞定。


她外出购买东西前,经常要带一些一块和一毛的零钱,就是担心店里准备的零钱不足,让人家找钱时麻烦。不像现在好多小超市,没有零钱找,管你愿不愿意,直接扔钱顾客几块糖,其实是变向推销产品,无视商业道德。

今年她的工资统一发放到社保卡,不再使用存折了,必须使用手机民生APP,她对这个新鲜事很热心,让我替她下载好软件,教育她使用。每次都需要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智能手机上的字,然后将使用程序一步一步的记下来。过了几天,打不开了,又叫我去看,原来APP升级,升级后查寻的路径变了,又戴上老花镜,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笔,记录操作步骤……不是她不努力,真的太难了!


更不用说我父亲了,他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根本记不清操作流程,更不用说密码。每次购物都是一把钱给了店主,人家找多少算多少,根本不清楚价格。


我国正上步入老龄化 社会 ,老年人越来越多。作为有优良传统道德的中国人,作为有教养的年轻人,作为有很高文化水平的小字辈,不应该狭隘地看问题,更不应该用刻薄的语言议论老年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为他们呼吁,替他们解忧。有能力的话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更简单、更快捷的电子产品,这样,当你老了的候,才不会被一些自私的小辈鄙视。

答,认为用纸币现金踏实,实在,而且有真实感,因为,钱是用汗,水,泪水,血水挣,攒,抠下的,而且支付过心。而手机支付快捷,方便,也是潮流,是l 社会 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但人,总认为是缥的,不知在用谁的钱,而且钱来钱往象、无感觉,好像进百,千,万,几十万都没有高兴气,划出去也一样,没感觉,心不疼,谢谢。

曾经我也问过我母亲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们不去学学现在的微信支付这样的呢?我母亲是这么答的:不是我不去学啊,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又看不清,脑子也不好使,很难啊,这个我东西我也不会,不敢啊。


我能说什么?我也很无奈啊,其实,老年人又何愁不担心这个事儿呢?尤其是像土生土长在农村的老年人。


有一次去省城看病,回去之后,充满了无奈:“医院也不提供现场挂号了,全是电子挂号,电子支付,各种指引也是数字化,电子化,又不会用手机,看个病太难了,医院旁边连买一瓶水都是自动售货机扫码支付,不会手机支付,我就只能忍着饥渴望着天,如果没有年轻人的陪同,几乎是寸步难移。”


老年人的世界,年轻人有几个懂的呢?我觉得老年人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Ⅱ 老人收百元假币急得流泪,老人为何容易收到假币

年关将近,最活跃的就是市场购物了,很多假钞贩子盯准了这个时机,开始大肆散发假钞,而老年人更是他们行骗的重要目标人群。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人上了年纪,眼神不好,视物模糊,看东西也不是那么精准了。有些假钞明显的印刷模糊,印刷错版,老年人都无法识别出来。


还有一方面,老人年纪大,体力弱。真是还记得假钞贩子的脸,腿脚不便,追不上也打不过,属于弱势群体,这些人更是明目张胆的欺负老年人。

正因为老人眼神不好,防范性低,属于弱势群体,才成为假钞犯罪分子紧盯的对象。

Ⅲ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50多岁的人,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熬日子吧。

社会 上有很多50多岁的人(特别是农民),他们没有钱去买社保(不是不想买)。我们当地的现实情况是,60岁每月可以领近200元的养老金,说够用那是违背良心讲假话。钱不够用也没有好办法,仅能靠在城市打工的儿女给点钱了。中国的农民勤劳和善良,1949年(成立新中国)至2013年(农业税减半征收,2015年免农业税)这个时期,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粮油肉类蔬菜等农产品,对 社会 稳定和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目销圆前,外出到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子女,一般来说都会购买社保,他们年老的养老问题相对轻松。苦就苦了没社保的老年农民,一个月的养老金不及一包香烟钱。很希望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好好去研究农民养老问题,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养老待遇。努力提高老年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在 社会 上有许多50多岁的人,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这确实让人担心,但仔细一想不外乎三种途径解决养老问题:

一,家庭福裕,无后顾之忧。

有的老年人由于家庭经济生活好,即使不缴纳社保,他们也不担心养老,颂蠢看病等问题。他们认为社保交不交无所谓,即使交了,社保那点钱对他们养老,看病只是杯水车薪,作用不太大。因此这部分人一如继往地生活,无需多虑。

二,没有社保,有其它的保障。

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社保,但其它保障也不少。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有的老年人买了太平洋养老保险,有的买了平安养老保险等……。既然买了那么多保险,有的功能比社保还全,无需再买,所以社保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不买社保也不影响他们养老。

三,不愿意缴社保,靠儿女养老。

有的老年人对社保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身体好好的,缴纳社保是一种浪费。得过且过,不为自己以后打算。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传统的观念认为自己的养老靠儿女,等自己不能动了由子女养活,这是千百年来的不变传统。

友友们,你认为没有缴纳社保的老人如何养老呢?



我国的 社会 保险制度才建立了30年左右,真正实现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的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允许所有人无条件限制就参加社保,也仅仅是这些年的事情。所以也确实有一大批人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

比如说依据2020年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数量为75064万人,而参保职工数量为32859万人,参保率44%。

依据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3445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5429万人,参保率约34%。

相对而言, 没有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方面缴费钱数更低,另一方面缴费更灵活。

很多人老觉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低,实际上最主要的还是缴费钱数低。很多人按照每年100元档次缴费15年才只有1500元,还能要求有多高的养老金呢?甚至有一部分老人是没有缴费,直接获得领取基础养老金资格的。

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总数为16068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3355亿元,平均每人每月养老保险待遇174元。

比如说按照5000元档次缴费,缴费15年养老金待遇也能领到六七百元。并不比每年缴纳七八千元乃至上万元的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待遇低太多。而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有的个人缴费都不会亏本的。

很多地方允许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到60岁时一次性补齐15年,然后领取养老金待遇,因此更加灵活。

除此以外,还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野斗陪,目前参保人数高达10亿人,几乎所有的未被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都纳入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

如果没有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很多情况只能 靠自己扛 了。比如说得病坚持下去不治疗,用身体免疫力抵抗,再有就是依靠子女和个人继续养老。最后的方法可能就是依靠各种 社会 救助平台,申请 社会 救助了。

总体来说 , 社会 保险养老主要是应对的老年长寿风险,实际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个人一定要思量好了。除非你是亿万富翁,看不上每月几千元的养老金和国内定点医院的医疗资源,一般来势非常有必要参保的。

那些没有缴纳社保的老人,不是不想缴,大多数是不舍得缴。每月那三五千元微薄的收入,要还房贷、生病去医院、孩子的教育辅导、娶妻生子等,没有多余的钱缴纳社保,即使有几个闲钱,也不起舍得花,也想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说老了怎么办?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视频,一个干装卸工的中年男子说,等把生他的人送走了,把他生的培养成人,这一辈子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至于年老了,自己没有了工作能力,晚年生活幸不幸福,就看自己的命了。要是子女出息、孝顺,晚年生活就是幸福的,反之,只能认命。

大家都知道女的职工50岁退休,男的60岁退休,男的比女晚10年,表面上看男的不划算,从家庭层面来看,女的正好,有时间带小孩做家务,分担男的负担,因而对男的来说还是划算公平的。

从平均寿命上讲女的比男的来得命长,男的可以买养老保险,女的更可以买。

国际上有许多国家男女都是65岁退休,有的是67、68岁才退休,向国际看齐,50多岁买养老保险,晚是晚点,但是还来得及。

保险保险顾名思义,买的就是自己命长又干不动,还有养老金,不用求人的险。

国家能否给50以上的人,到65岁或者67岁时,还没有缴满15年的,一次补缴至15年,领取养老金呢?让政策更人性化些呢!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缴纳居民养老保险,但基础老金太低,除上海1000多元,北京800多元外,大多100来元,农村还有土地的好点,对城镇居民来说就太少了,,城镇居民中还有中、轻度级残疾的人就更捉襟见肘了。

强调一点的是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一次补缴,档次多,缴费低,容易缴纳,希望全民参保。养老保险是 社会 红利,谁不缴,就没得享受到保险改革带来的红利,吃亏的是自己。

至于等儿女养老,是不可取的,同国际的价值取向是相背离的,赡养老人虽说是法定责任,又还有尽孝的义务,但往往做的很不够,特别是在老人生重病之时,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俗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责任和义务显得很苍白无力,但也有例外,许多儿女是讲孝道,尽责任的。

总结,50多岁还是要交社保的,古语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着就要干,干了就要买保险,死了就算了,什么亏了,万一命长,来个80、90岁不是挣了吗!

我周围也有这样的人。没缴社保,老了要么还继续工作,一直到老死,要么靠子女养了,当然无子无女就靠低保户国家养了。当然任何一种情况过得都不是很好,所以年轻时社保一定要缴的,老有所养嘛。

一个是:可以交 社会 灵活就业保险,二是:商业保险,三是:自己存钱养老,四是:养儿防老

俗话说,少年不努力老来徒伤悲,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为自己老年生活考虑,现在的孩子比较靠不住,孩子的房贷车贷已经压力很大了,根本没有办法在负担你的养老问题,这时候你在不好好规划一下养老问题,那真的老了会很惨,乘现在还不算很老,赶紧去找份工作做,攒点钱,有机会再补交一份社保,这样老了也才能安心过日子,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了没有养老金想想都可怕,找钱的能力逐渐减少,该消费的还不能少,这样子的老年生活的确令人担忧。

即然年轻时没有购买养老金,那也就只得认了,到政府去领点低保手渡过余生!

有的人交不起了,也找不到工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找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养生壶怎么样熬八宝粥 浏览:240
郑州现在交的养老金退休后能拿多少 浏览:138
老人身体往右侧倾斜是怎么回事 浏览:268
天津养老机构要多少钱 浏览:412
养老保险与寿险哪个好 浏览:361
孝顺儿子十劝妈妈 浏览:432
老年痴呆的对话 浏览:806
哈尔滨江北的敬老院 浏览:119
孝敬爹娘的歌词 浏览:566
寿岛血脐是长寿湖的一种 浏览:396
聊城东昌府区养老金缴交比例 浏览:649
老年痴呆诱发原因 浏览:223
老年痴呆与心理问题 浏览:52
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格 浏览:874
鹤岗矿务局和市政退休工资哪个高 浏览: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复查吗 浏览:670
吉林省17年退休养老金 浏览:174
老人肠癌不吃饭能活多久 浏览:887
70岁老村医云南男孩 浏览:560
小米养生壶怎么取消wifi闪烁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