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照顾老人二十四小时工作流程
普通区养老护理员工作流程
07∶00 问候老人,把开水送到每个老人房间。
07∶30 协助老人早餐,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饭。
07∶50 提前十分钟交接班,做好交接记录
08∶30 全面打扫区内清洁卫生,整理老人床铺,清洗老人衣物。
09∶00 组织老人参加中心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
10∶00 养老护理员组织老人进行康复锻炼。
10∶30 协助开饭,协助老人用餐及餐具清洗。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饭。
12∶00 做好老人饭后午休安排,排除外来干扰,巡视老人午休有无异常。
14∶00 问候老人,把开水送到每个老人房间。
14∶30 到房间与老人进行心理护理,组织老人休闲活动。
15∶00 整理老人房间,督促老人洗头洗澡。
16∶00 将洗好晾干后的衣物整理好送回到老人房间。
16∶20 协助老人用餐及餐具清洗,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饭。
17∶15 进行交接班事宜,做好护理记录。
18∶00 组织老人看电视、锻炼。
19∶00 督促老人睡前洗漱,协助有需要的老人洗漱。
19∶30 清点老人人数,检查区内水、电及安全设施,检查老人用电及安全情况,关好门窗,巡查每位老人房间,视察老人睡眠情况,严格按照值班人员职责做好每位老人相应的护理工作。
特护区养老护理员工作流程
05∶00 晨间护理,搀扶行走不方便的老人上厕所,帮助老人及时清洗大小便。
06∶00 帮助老人穿戴起床、洗漱,配合保健员为有需要的老人测血糖。
06∶30 整理老人床铺、房间。
07∶10 帮助老人早餐及餐具清洗,为有需要的老人喂饭、喂药。
07∶50 提前进行交接事宜,做好护理记录。
08∶00 全面打扫区域内清洁卫生,清洗老人衣物。
09∶00 养老护理员组织老人进行康复锻炼,适时帮助有需要的老人到户外走动和聊天,配合保健员晨检,向保健员报告老人身体情况,需要就医的老人陪同就诊。
10∶30 到食堂领打餐、分餐,帮助老人用餐及餐具清洗,为有需要的老人喂饭。
12∶00 做好老人饭后午休安排,排除外来干扰,巡视老人午休有无异常。
14∶30 养老护理员组织老人进行康复锻炼、心理护理。
15∶00 帮助老人及时清洗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做好褥疮防治与护理。
15∶30 将洗好晾干的衣物整理好放回老人衣柜。
16:10 到食堂领餐、分餐。帮助老人用餐及餐具清洗,为有需要的老人喂饭。
17∶10 晚间护理,帮助老人擦身、睡前洗漱。
18∶30 清点老人人数,检查区内水、电及安全设施,检查老人用电及安全情况。
19∶00 睡眠照料,视察老人睡眠情况。
19∶00—5∶00 不定期协助老人大小便,并及时清理。
所有养老护理员上班期间,对卧床的老人,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
②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包括哪些方面
了解你所照料的老人
老年人是什么性格的人,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适合老年人身心状况的护理方案。
此外,护理人员如果充分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平时正常的生活状态,那么一旦老年人的状况发生变化,就能够提前觉察并采取应对措施。
(一)学会拓展话题
首先,了解老年人的故乡(或出生地),关于故乡的话题很少有人会讨厌,以这样的话题为开端来把谈话继续下去,对于拓展话题和收集信息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次,提前了解老年人的人生经历也非常重要,老年人在哪里出生、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家庭关系、兴趣爱好、人生观和社会观等,这能够进一步对老年人加深了解、扩大话题。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细心掌握:怎样和老年人打招呼,他会高兴?老年人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常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老年人平时喜欢和他人谈论什么话题?这些对于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会用眼睛和耳朵来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护理人员一般会通过老年人的信息登记表来了解老年人的情况,这样并不全面。在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护理人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详细情况。
例如:老年人喜欢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和沟通方式,仅通过登记表上的文字是无法获知的。另外,即使相同的语言,如果口气不同,要表达的意思也会发生改变。
(三)护理人员也要了解老年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了解老年人的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了解老年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要首先学会观察老年人的谈话方式和表情,进一步倾听周围的老年人和同事们的意见,了解自己所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通过了解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印象,去寻找能让老年人接受的沟通方法。
二、获得老年人的信赖
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得到老年人的信赖,沟通时也不会得到真心地回应,沟通也就无法顺利的进行。
(一)即使只有单方面的沟通也要经常和老年人打招呼
通过经常向老年人打招呼、问候,来向老年人表达“我始终在关心你” “我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你”这样的服务态度。
有时老年人可能不会回应,护理人员千万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
通过每天贴心的问候,让老年人始终能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关注,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为老年人能够主动和护理人员打招呼或交谈创造机会。
(二)护理人员也要创造向老年人表达感谢的机会
在养老机构中,当老年人得到护理员周到体贴的服务时,大都会向护理人员
、要学会说话
所谓会说话,就是指善于在会话中自然地引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引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使交流变得更容易、更轻松。
(一)询问老年人情况时,首先谈一谈自己
为了引出老年人的话题,首先试着谈一谈自己,“其实我也……” “我也不……”等,引出话题,然后尽量谈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例:护理人员问:“我很怕热,您呢,怕热还是怕冷?”
老年人:“我也怕热。”
护理人员:“我听说冬天出生的人比较怕热,您的生日是?”
这样引出话题,将沟通进行下去。
(二)和老年人沟通时,要预先对老年人的情况有所了解
对于要照顾的老年人,先要了解他的基本信息,这样在沟通时比较容易引出话题。
(三)询问老年人后要记住他们说的话
老年人在讲话时,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记住。如果护理人员根本没有在意老年人的讲话,老年人发觉后就会想:“他根本没有好好听我说话,根本没有在意我。”
所以,最好在工作日记上记好谈话要点,防止忘记。所以,护理人员对谈话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四)在沟通中灵活运用家乡话题
在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也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可以灵活运用老年人家乡方便的话题(如老年人家乡的旅游名胜、特产、风土人情等),那么对这位老年人来讲,就容易引出更加亲近的话题或者回忆往事的话题,为沟通的进一步加深提供更广泛的话题。
(五)用适合老年人的讲话方式来进行沟通
根据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以前的经历,老年人会有自己要求的或喜欢的谈话方式。
例如:比较喜欢对方使用礼貌用语,喜欢对方用谦逊的讲话态度,想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方式来交谈,想以双方平等的立场来交谈等等,因为老年人的年龄关系,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使用郑重的、尊敬的语气进行交谈,交谈时,护理人员要一边观察老年人的表情,一边寻找容易让老年人接受、喜欢的谈话方式。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考虑老年人是否能够接受自己谈话声调的高低、声音大小等,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表情(高兴或不悦),去判断对方现在的心情,然后要选择恰当的语调,还要考虑交谈的语速等。
(六)掌握好谈话的节奏和时机
有的护理人员为了把谈话进行下去,一般会只按照自己的谈话节奏,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地提出,以防止冷场。但大部分老年人很难跟上这种快速的谈话节奏。
老年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谈话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才能明白。所以护理人员要给老年人留有这段时间,把握好谈话的节奏再继续话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和老会灵活变通
护理人员有时不能很好地向老年人表达意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的使用方法问题。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固然重要,但这样还不够,使用老年人能够接受的语言才是最重要的。
(一)敬语与方言
接受护理的老年人一般要比护理员年长,尊敬老年人是最基本的礼仪常识,所以使用敬语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使用敬语虽然较为礼貌,但也有不易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弊端。
因此,在谈话开端使用敬语,接下来护理人员要善于寻找和发现老年人喜欢或希望用什么样的交谈方式,然后学会这种交谈方式。
比如,可以尝试在谈话中加入老年人家乡的方言,这也是一个能够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方法。另外,可以让老年人教自己一些方言,也可以把年轻人中使用的语言(如年轻人中常用的流行语)教给老年人,来拓展话题,增加沟通的乐趣。
(二)使用自然的交谈方式
老年人对于护理人员来讲,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面的伙伴。因此,这种场合下的谈话不需要过于谦卑或敬重。
当然,过于拘谨也不合适,那样反而会使谈话气氛变得僵硬,甚至还有可能损害互相之间的信赖关系。所以,使用亲密伙伴之间那种轻松的交谈方式即可。
③ 养老院护理员工作流程是什么
给你说下我院的护抄理工作流程:
一、早上八点进行交接班 首先察看全护老人的皮肤状况 有无病情变化等与夜班做好交接工。
二、做晨护工作 晨护包括 整理床单位及病室卫生等等有关卫生的项目。
三、9点半以后可以给老人们喂些水及水果等。
四、11点做好老人的餐前准备工作 洗手 带围裙 准备好餐具等。
五、12点之前做好喂饭工作。
六、12点-2点 老人午休时间 护理员要做好巡视工作 排泄物要随时处理。
七、2点-3点半 做好晚护工作 老人的个人卫生。
八、3点半-4点 做好周程工作(每天安排不同的内容 比如周一是消毒毛巾 周二是消毒大小便器等)。
九、4点-5点 喂水 喂水果等零碎活及做好晚餐前准备。
十、5点半之前做好喂饭工作。
十一、八点之前老人全部上床休息。
十二、晚八-早八 之间做好巡视及翻身等基本护理工作这些是全护区域护理员的每日工作 不是很详细。
④ 敬老院志愿者心理护理怎么写,在线等,急急急!!!
1. 一般性心理护理
此种护理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专护理对象,所有的养老院属护理员都应做到。养老院护理员应为老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的沟通,通过促进患病老人与护理员间的良好交往,强化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支持系统,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和休养的环境,消除老人不良环境对老人的负性刺激,加强老人的健康教育,满足老人认知的需求。
2. 支持性老人心理护理
此种方法是运用治疗性的语言,如鼓励、安慰、解释、指导、启发、支持和保证等方法帮助养老院老人认识问题,改善老人的情绪并矫正不良行为,通过老人心理与老人生理的交互作用,调节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维持老人的生理稳态,预防老人心身疾病的发生,帮助老人尽早的康复。例如,衢州养老院在老年照护时,采用医养结合的养老特色,根据老人不同的护理需求,给予老人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衢州养老院尽快的康复,恢复健康。
3. 技术性的老人心理护理
养老院护理员应针对老人的异常心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手段,调适老人的心理,如果老人的心理异常较为严重,就需要与心理医生一起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的服务,消除老人心理产生的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