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敬老院活动的总结
关于敬老院活动的总结(通用10篇)
一个热烈的活动已经结束,相信全是满满的感恩与回忆,收获与经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活动总结吧。那么活动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敬老院活动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在马牧池敬老院进行了为期7天的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在和敬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交流和帮助后,我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正迫切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在志愿服务同时,我实际调查了邻近乡镇养老院的情况,引发了我对中国农村敬老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并为相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我特地找到了几名有相关实践主题的初中同学协助,他们是王光发(山东理工大学),管祥金(青岛港湾职业学院)和刘笑(淄博职业学院)。为了让这次志愿服务真正帮助到急需帮助的群体,我们把实践的地点选在了我们乡的马牧池敬老院。
马牧池敬老院是我们马牧池乡唯一的一所敬老院,接纳全乡十几个村子的孤寡老人。在实践之前,我们先是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了解老人的情况。我们说明来意之后,院长对我们几个人的敬老院志愿服务之行给予了肯定,并把老人的情况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说明。马牧池敬老院现共有老人23位,全为男性。大部分老人来敬老院是因为孤寡原因,少数几位因为儿女外出打工无人照料来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敬老院中老人的生活情况,我们利用这7天时间依次到老人寝室看望了他们,通过这7天的志愿活动,我们发现虽然敬老院给那些孤寡老人提供了安身之地,可是他们在此的生活并不如我们之前想象的那般美好。虽然我们预想到了农村资源的短缺所带来的同大城市敬老院的种种差距,但是我们也万万没想到农村敬老院的生活是如此这般清苦甚至悲惨。
农村敬老院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我们发现的敬老院的几个主要问题:
1、老人们的饮食情况令人堪忧。老人们每天只吃2顿饭,而且时间并不固定。早餐:大约在八九点钟,馒头和大米饭,“大米饭稀的就和喝水似的”;午餐:没有,听老人们说,如果怕中午饿,早上就多拿几个馒头,;晚餐:吃地瓜或者馒头,提供的菜多是白菜萝卜,“很少有油花”。老人们反映,即便在过年他们的饭菜依旧如此,没有改善。饮水问题也十分严重。敬老院的水源是附近的汶河,他们都是从这条河抽的水。有时老人会自己拿着壶自己去提水,然后烧开喝。我们到河边看过,河水很脏,岸边还有一个垃圾堆。老人们喝得就是这样的水!老人的营养如何保证?辛苦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要吃这样的饭菜,要喝这样的水?
2、老人们的取暖成问题。每个宿舍都有暖气管道,可是敬老院考虑到费用问题,就不再供暖。没有暖气可以理解,但是连炉子也不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老人们就是这样没有取暖设施地熬过了一个个寒冬。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不给老人生炉子,一大堆煤炭到底是为谁堆在那里。
3、老人们的日常起居无人照料。整个敬老院没有一个护理人员,一切事物由老人自己来办。没人给送饭,老人们自己去领。没人打扫卫生,老人们自己打扫。没人洗衣服,老人们自己洗。敬老院什么都没有发。他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当初从家里带来的。见到他们凌乱的宿舍,脏乱的地面,脏的发亮的大衣,破旧的鞋子,我们除了心酸还是心酸。
4、老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偌大的敬老院只有一个娱乐室。空空的屋子里,一台电视,一个炉子,一个沙发,这就是他们唯一的取暖地点、娱乐地点,一间空气呛人的大房子。那个沙发根本脏得根本不能坐人。不单单破旧更是脏乱,粉尘遍布。但是这仅有的一个娱乐室却可能是老人们最暖的地方,最开心的地方。据老人讲,按规定他们每间宿舍有一台电视的。
5、老人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我们去过各个宿舍,有的风扇上已经锈迹斑斑,有的风扇连开关都没有,还有的风扇只剩下2个扇叶。有的老人们根本没有暖壶。老人的被褥什么的都是自己当初来敬老院时带来的,敬老院没有发过,有的老人床上只有薄薄的一层褥子,坐在上面很硬很凉。有的宿舍门窗的玻璃早已破碎,可是没有修补。没有暖气,没有炉子,没有温暖的被褥,有的只是呼呼的寒风和冰冷的床板,老人们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一个个寒冬的?此次志愿活动,有2个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场景一:烤馒头。
敬老院没有给老人们安排午饭,老人们中午饿了只能吃早上剩下的馒头。在我们去的第一天,我们就亲眼看到了老人们烤馒头的场景。照片中就是烤熟的馒头,不单烤焦了还沾满了灰烬,这就是老人的午餐。旁边的脚是另一位老人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老人的棉鞋已经破旧得失去了御寒功能,脚的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他稍稍感受到炉火的温暖。
场景二:给老人照相。
我们问老人要不要给他们照几张照片时,老人们激动地答应了。看来老人们真的许久没照过相了,他们在镜头前表情局促和紧张。这个细节让我们很心酸。
场景三:送饼干。
既然敬老院无法改善老人的饮食条件,我们几个人就自己给老人带去了散装的饼干。老人们收到饼干后眼眶中竟有泪光闪烁。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饼干竟然给老人们带去了这么大的感动,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实践过程中,我委托附近几个乡镇的同学对其所在地敬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有县城的养老院,老人生活水平较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我看到,基层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可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农村敬老院中老人的`生活仍然处于艰难的处境。我将上述问题总结后给马牧池敬老院的刘院长写了一份建议信,希望对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尽到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在实践过程中,我思考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在我所在的山东农村,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养老现实成本较高,实际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大障碍,而且身边的农村养老政策贯彻得并不彻底,农村养老也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这一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自己接近社会,感恩社会的心态,锻炼了自己的韧性,和敬老院老人们建立了良好的情谊,也使自己的这个假期变的更充实,更有意义。最后我要对马牧池乡敬老院的刘院长及各位爷爷们能协助我完成这次暑期实践任务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同时我祝愿马牧池敬老院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为了丰富我们的周末生活,让同学们了解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我们国际部举行了一次以“关爱老人,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活动。9月17日,我们前往民众老年公寓为各位老人送爱心,送温暖。
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歌舞表演,集体购买慰问品,以及向负责人员询问地点、安排访问时间等等。
8点30分,两个班级的的三十几位同学到哈九中江南校区门口集合。秋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没有一丝秋天独有的萧瑟气息。温暖的阳光照得我们心里格外清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中巴车前往民众老年公寓。经过了三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成功抵达目的地,在该老年公寓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近院门。
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一个院子,在门的左手旁是一栋住宿楼,老人们住在一楼和二楼。当我们到达时,有几位老人在园中散步,院方负责人告诉了我们这些老人的情况,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工作在外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才把他们送到这里,也有的是无儿无女,孤独一身的生活在这里。落寞的眼神、被岁月碾过的脸庞以及驼掉的脊背让我们的心不禁地揪紧。由于有的老人走路不方便,甚至一直都是坐在轮椅上,所以我们的成员到他们房间里小心翼翼的把他们搀扶出来到一楼大厅,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
随后敬老院的负责人致辞,向大家介绍敬老院的情况,以及向老人们说明我们青协志愿者此次来的目的。在和老人们聊天拉家常的过程中,我们三十多位成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有唱的、跳的,虽然有的节目排练的有些许瑕疵,但从老人们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喜悦的心情。小演员们唱了很多怀旧的歌曲以及几首红歌,老人们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为我们打拍喝着,融洽的氛围让我们都陶醉其中。老人的脸上慢慢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在表演的结束后,我们和老人们一起聊天谈论日常生活,。大家的即兴表演不仅提高了老人的兴致,也使此次之行变得更加完美。活动结束时,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长命百岁,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随后成员们将老人一个一个搀扶回房间。在敬老院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今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优良传统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根据番禺区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举行了主题为“我们的节日——重阳”的庆祝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1、深入开展敬老宣传,唱响尊老敬老主旋律
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一步大力宣传了广大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提高人们对老年人重要地位的认识。
2、赏重阳经典诗词,扬敬老传统美德
通过校园广播站,重温重阳经典诗词,宣扬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提高学生朗诵诗词的能力,使学生对诗词朗诵增添了新感悟。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1)开展“家书寄真情”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给长辈写一封信。
(2)开展“清茶表孝心”活动:让学生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开展“重九共登山”活动:利用周末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登山。
(4)开展“礼让老人”活动:外出乘车时,为老人让座;在其他有老人在的活动场所,让老人先活动。
(5)开展“颂重阳诗篇”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举行重阳诗词朗读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加强了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6)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我校“微尘”志愿者协会成员到沙墟村孤寡老人家中,为老人送去节日礼物,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
我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不仅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情感,更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我们衷心希望天下的老人们都有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我们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烙印着儒家的思想精髓,因此我们也必将承载着我们源远流长而又厚重的人文思想,“爱心”便是其中的精髓,爱心是修养,是文化,更是人性中的美丽,而“尊老”“敬老”“爱老”作为对爱心的一种阐释,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本着了解老人的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我们武汉工程大学环城院学子展开了环城学子福利院献爱心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环城院团学联组织负责的,由15名团学联成员组成,由任鹏老师带队于20xx年4月1日展开的,不幸的是那天的天气很差,阴沉的天加上忽大忽小的阵雨,但这些不但没有削减我们的兴致,反而让大家感觉到这正是体现了我们不怕困难,顶风冒雨,只为给老人们献上一份爱的精神,我们带着慰问品,搭着公交抵达福利院。
走进福利院,我们右手边第一座楼的四至八楼便是福利院老人们居住的地方,在与福利院负责人打过招呼,放下慰问品后,我们迅速分做了5个小组,每组3人负责一个楼层对老人们进行爱心服务。据了解,四楼五楼居住的是身体相对健壮的老人,六至八楼居住的大都是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我们同老人们手握手,心贴心的交流,为老人清理房间,剪指甲,捶背,按摩,换来的是老人们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他们大都很健谈,有位老人还为我们唱起小曲,气氛很融洽,临走时,院里的负责人也甚为感动,同我们一行15人和老师和老人们合影留念,活动圆满结束。
此举不仅是对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树立了我们环城院乃至我校乐于奉献爱心,尊老爱老的良好形象,也向社会各界宣传了“尊老”“爱老”的美德。
当然,从本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善之处。
首先,由于本次是第一次去,大部分事情是在福利院做的临时安排,尽管很顺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具备一些未雨绸缪的能力,比如人员任务的分配,以及一些关于慰问老人,与老人交流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其次,据本次了解,有些老人不是湖北当地人,他们更加期待着有个老乡,用一口家乡话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多发动一些非团学联甚至全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最后,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再准备一些小型的文艺节目,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本次总结,相信下次活动会办得更加精彩!
阳春三月,春意浓浓,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为了让春天的“温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青年志愿者协会本着“春暖夕阳红,关爱情更浓”的主题于3月12日来到xx敬老院看望老人。
同学们一到敬老院便受到亲切的欢迎,得知敬老院的小院的卫生需要打扫,同学们一刻也没有停歇,男生拿起扫帚,簸矶把冬天积在角落里的落叶清理出来,女生拿着抹布将玻璃,椅子擦拭一新,在我们忙碌的时候一位慈祥的古稀老人笑着拿出收音机给我们播放音乐,为我们增添了几分动力,我们也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热爱。
大家忙碌了一个小时后小院焕然一新,同学们来到屋里继续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听他们讲故事,同时也讲述我们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心灵上的沟通以及细微的动作是最能够让爷爷奶奶感受到此刻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心!老人脸上不时浮现欣慰的笑容,谁又能说夕阳不美呢?
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了青年学生的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展示了青年志愿者的风采,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给老人带去了温暖的问候,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关爱铸造温暖,世界因关爱而温暖。
德乃人之本,百善孝为先。在x月的的春风里我们系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关爱老人的敬老院之行。
20xx年x月x日星期天,网络外包学院依照计划在系主任和团委书记带领下,一行众人来到了敬老院,随后在其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安排下,我们很快就与老人们见上了面,一开始我们很是兴奋,但是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这参加活动,还没有熟识老人,所以一开始几位同学都有些手足无措,但是老人们却是和蔼可亲,主动邀请我们一起坐,于是在工作人员的沟通下,在同学们的相互鼓励下,不多久大家就各自找到了聊天的老人。在随后系团委学生会的成员还各自即兴表演了一些节目,老少之间其乐融融,有些同学还教一些老爷爷如何使用电脑,给老爷爷、老奶奶们削苹果吃,就这样直到下午4点左右,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告别,老人们要我们有时间一定还要再去看他们。
这次活动后,我们深有感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老人一定要有关爱之心,这才是雷锋精神,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一点,并做到这些时,我们的社会不也就和谐了。在这次活动后同学们都表示以后在家里要更加关心爷爷奶奶。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为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4月8日下午,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来到敬老院,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表演了幼儿园里排练的各种节目,他们念着《手拉手》儿歌,告诉大家“尊老爱幼好品德,我要做个好榜样。
接着,孩子们和老爷爷老奶奶们一起品尝幼儿园带去的各种水果和糕点,一起分享快乐。孩子们亲手拨开橘子、香蕉、花生等,送到老人口中。他们一声声“爷爷奶奶请吃”,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竖起大拇指说:“真是有礼貌的乖孩子”。孩子们还把一张张亲手制作的“爱心卡”送到每个老人手中,卡片上有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画上的爱心,还有老师帮孩子们写上的心里话“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最后,老人公寓的领导对小朋友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小朋友们从小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通过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懂得了尊老敬老的道理,相信这份爱老之心会在孩子心底生根,并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直延续下去,悠远而绵长。
重阳节,我们围绕着“爱,从身边做起”为主题,进行了尊老、敬老、感恩、回报一系列活动。
活动当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一起活动,孩子们给爷爷奶奶们唱歌、跳舞,和爷爷奶奶们做游戏,让整个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为表心意,孩子们把自己做的小礼物送给老人们,给他们送上祝福与快乐。这是一个登高望远、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爱老的品质,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有效落实,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扎实保教工作,做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利用身边事、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将德育内容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突出特德育工作模式和活动的特色;与家长、社区、共建携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本着育人环境文明和谐,体现儿化、美化、净化,凸显园本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习惯养成良好自信活泼全面发展。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是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在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广宁县石涧镇团委组织了15名青年志愿者于12月5日上午到石涧镇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义诊活动。
在敬老院,志愿者们一下车,就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拿仪器、搬桌子……很快就搭起了简易的“义诊”服务台。
在义诊现场,志愿者们一边认真地为老人们检查着身体,一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叮嘱老人们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并告知他们应该注意到事项,同时免费为老人们发放印有用药常识、健康保健、急救知识等内容的宣传手册并耐心讲解。
活动持续了有两个多小时,义诊现场自始至终气氛热烈。志愿者们为老人进行了量血压、查心电图以及健康医疗咨询服务。青年志愿者还与老人们交流谈心,帮忙搀扶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获得了现场老人的热烈欢迎。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给老人们带去了冬日的温暖,同时也让我们展现了“奉献、仁爱、互助、奋进”的志愿者精神。
根据卫生局“关于开展重阳节关爱老人义诊活动”的通知,全面做好重阳节关爱老人的宣传活动。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卫生行业的特点,贴近群众,切实做好三类十项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我中心于10月14日在xx敬老院开展重阳节关爱老人义诊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关爱老人义诊活动
我在中心于10月14日下午2:30在xx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帮助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做全身体格检查、量血压、心电图、测血糖、病史询问及用药指导,健康评价等。同时发送一些“高血压”
“糖尿病”和“健康饮食”等宣传资料,询问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高血压、糖尿病的用药情况并给予指导,同时为每一位老人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
二、活动小结
我中心在重阳节活动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00余份,接受老人咨询、义诊20余人。其中给20余人测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等。通过开展重阳节关爱老人活动,使老人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本常识有了大致的了解,积极宣传了我国医改政策和关爱老人的惠民实事。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跨出了第一步,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⑵ 中国历史逢8年都有哪些大事。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夏季连降大雨�
1868年(清同治七年)
春 清廷增收沂水县征银,由原来征27890两,改为征37890两。�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本年 在戊子科乡试中本县考取举人1人。�
本年 全县遭水、旱灾害。�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年初 周瑞麟集同盟会员郑瑞麟、杨宝林(号称三林)和郭伯甫等在县城南会馆(今沂水镇粮管所)又办起第二公学,通过办学,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本年 全县大旱。�
1918年 �
春 泮池乡发生温疫,死亡40余人。�
1928年 �
5月16日 孙良诚任主席的山东国民政府在泰安成立,不久,派胡咸吉任沂水县长。�
5月 沂水县农民协会筹委会成立,负责人是张敬诺、曹泽生、刘惠民和徐相南。�
6月 沂水县多数区、乡、村建立起5~6人的农民协会领导机构。�
8月 沂水遭受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把庄稼、树叶吃光,不少树枝被压断。�
12月30日 农民协会会员、共产党员徐相南带领2000余名农民进入沂水县城向县政府请愿,要求释放因抗缴田赋被捕的李德、田乐丰。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县长梁振乾陈兵城头,准备弹压,会员们表示,如不放人,决不出城,梁振乾见众怒难犯,不得已于次日将李、田二人释放。�
本月 中共沂水县委在司马村(今属沂南)成立。成立大会由山东省委特派员孙兆鹏主持,朱寿年被选为县委书记。�
本年 沂水实行地方自治,废社划区,全县划为18区。�
1938年 �
2月21日 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侵占沂水城。�
3月8日 国民党沂水县政府保安大队夜晚袭击了侵占沂水城的日军,连夜撤到上、下峪子一带。日本侵略军报复,派汉奸宋三到上、下峪子哨探,被保安大队抓获,宋三之母立即到沂水城报告了日本侵略军。8日凌晨5点,100余名日军包围了上、下峪子,进行炮轰枪射,上、下峪子村150余人惨遭杀害,炸毁民房200余间,炸死牲畜30余头,这是日军侵占沂水以后制造的第一个惨案。
3月中旬,侵占沂水县城的日本侵略军南窜。�
3月 《民声三日刊》(简称《民生报》)在黄家庵村创刊,报社主要人员有李戴、安然、刘力子、刘惠五、马民、张惠、黄春生等,在当时战乱,邮路不通的情况下,《民声三日刊》成了全县人民获得抗战消息,了解抗战形势的唯一新闻来源。�
3月底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六大队在公家疃村召开成立大会,鲁滨任大队长,邵德孚任党代表兼沂水地方工作,李仲林任政治处主任,郭有邻任大队参谋兼顾莒县地方工作。�
夏 沂水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南关塘子沟(原瑞溥学校旧址)成立,刘民生任主任委员。同期,总动员委员会创办《动员日报》,刘民生任社长、靳星五任主编。《动员日报》四开二版,每天1期,印几百份,分送党、政、军各机关、学校、团体及个人,历时1年左右,共出版300多期。�
6月 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埠前庄。�
6月上旬 国民党69军进入沂蒙山区,并通过省民政厅派刘达人充任沂水县县长。�
7月7日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六大队在袁家城子村举行“七·七”事变一周年纪念大会,全体指战员和周围村庄群众数千人与会。会上,大队负责人及战士代表发表讲话,并举行了联欢晚会。�
秋 阴雨35天,粮食歉收。�
11月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入沂水县王庄,省委机关驻王庄天主教堂,省委于本月在王庄西圣母山教堂召开沂水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于12月8日,奉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
本月 五战区工会,省总工会由淄博矿区迁至王庄,工作重点由原来以组织产业工人为主转到同时组织农村各种手工业工人,深入各矿和农村,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抗日。�
12月,中共沂水县委以国民党69军民运指导处驻沂办事处名义,召开全县农民代表会议。会上通过民主选举,建立县农救会领导机构,刘建中当选为主任。会后,全县各级农民救国会相继建立,农救会员达十五、六万人。�
12月上旬 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在王庄成立。�
12月20日 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王德林久病不愈,在家逝世,遗体葬于沂水县城南15公里北社村西凤凰台小岭上。�
12月27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王庄村成立,张经武任指挥(旋调中央工作),黎玉任政委。王建安任副指挥。�
12月底 国民党69军从沂水北撤,县长刘达人随之撤走,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署专员张里元派孔庆铭出任沂水县长。
1948年 �
1月 北海银行沂中县办事处成立。�
3月23日 傍晚,驻沂水城的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撤退前夕,将从沂中、沂北、莒县、沂东、沂南等县抓捕来的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庄长、村农救会长、妇救会长、民兵连长及民兵武玉坤、郭凤金等24名人员杀害于烟叶子市(今县供销社门口处),屠杀后,将尸体上泼上煤油燃烧,尸体无法辨认,场面惨不忍睹。24日早,驻沂水城国民党部队南撤,从此沂水境内无国民党驻军。�
3月24日 国民党驻沂水部队83师44旅131、132两个团南撤。�
5月 沂中县在港埠口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近500人,大会选举黄子中为沂中县县长。�
6月 沂中县夏蔚、金泉、柴山、荆山4个区33个村庄遭受雹灾。�
本月 沂中县合作推进社成立,张健三任社长。�
8月1日 沂中县各区举行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
8月 中共二地委(12月中共沂蒙地委改称中共沂水地委)结束在夏蔚区门庄、下里庄、佛庄等村的土改结束工作的重点试验,并宣布土改结束。�
8月 中共华东局、山东省政府17日决定将鲁中鲁南两战略区和滨海、泰西两专署合并成立鲁中南区。31日鲁中南区党委扩大会议在沂北县(今沂水)武家洼村召开。
9月16日 沂中县三个民兵营和蒙阴一个民兵营合编为一个担架团,参加济南战役。本月 沂中县自解放战争以来,共参军11926人,参政3530人。�
11月6日 淮海战役开始,沂中、沂北两县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沂中共出常备民兵担架团2900人,临时性民工21793人,小车10441辆,担子778付,沂北县出民工团和担架团4000余人。�
1958年 �
1月14—2月12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到会1313人。会议开展了“大鸣大放”,对县委领导工作作风和全县工作鸣放出意见7362条,大字报1016篇。�
2月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视察夏蔚公社牛角崮、朱家坪治山治水情况。中共临沂地委书记朱奇民,中共沂水县委书记张方庚陪同视察。舒同把夏蔚区治山治水概括为:“鱼鳞竹节水平沟,库坝梯田自流渠。”把夏蔚区书记王恒全赞誉为治山治水“土专家”,还亲笔为夏蔚水库题名。�
3月15日 撤区划乡,全县将17个区、1个镇划为22个乡、1个镇。�
3月21日 县委开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指示精神。�
3月 中共山东省委在沂水城召开全省治山治水现场会议,7个专区(市)、34个山区县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察看了夏蔚区牛角崮治山治水情况,听取了王恒全关于全社开展治山治水情况的汇报。这次会后,全省掀起“学夏蔚、赶夏蔚、超夏蔚”的治山治水群众运动。随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刊登了夏蔚区治山治水的情况和经验。有20多个省、市派员到夏蔚区参观学习。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了夏蔚区治山治水工程的图片,对全国开展治山治水工作推动很大。�
4月 全县辖22个乡、1个镇、1147个村庄,136700户,62万人。5月 县委开始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6月5—8日 沂水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7月1日 县委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张方庚任组长。�
7月15日 《沂水大众》报创刊。�
7月20日 县委制定创“元帅”和县社“卫星田”计划,“浮夸风”开始形成。
8月 县委召开会议,部署大炼钢铁。做到人人谈钢铁,社社搞冶炼,把大炼钢铁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以钢为纲”。至9月6日。全县掀起高潮,建成各种炼铁炉1316座,投产431座,有3万名劳力投入钢铁生产。�
9月25日 全县23个乡(镇)769处合作社并为乡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为一体的人民公社23处,至10月,扩大公社规模,又调整为14处。�
10月25日 沂水县提出《关于沂水县人民公社实行供给的方案(草案)》。它包括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工及一切在沂水工作的人员。全县干部6533人,每年工资总额3194732元,每人每月平均工资40.75元。实行供给制,每年2106073元,占工资总额的65.9%,节约资金1088659元。占原工资总额的4%,每人每月平均26.87元。�
11月1—3日 本县官庄公社划入安丘县,撤销沂南县建制。原沂南县的铜井、苏村、库沟、界湖、蒲汪、张家哨、张庄、辛集、白石埠、依汶等10处公社及孙祖15个村共481个村、278876人、1231821亩土地划入沂水。不久,上述公社合并为6处公社。沂水县此时辖20处人民公社。入社总农户195416户,占全部总农户的99.8%。社以下设管理区,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公社化后,实行吃饭不要钱的办法,以生产队组织公共食堂,集体就餐,全县共办公共食堂3705处。
11月9—12日 全县社会主义农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104人。县委书记张方庚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上有20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选出了20名出席省社会主义农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有625个单位受到奖励。�
本年 全县共产钢1336吨,铁7067吨。共办小型厂矿3847个,其中县营40个,社营3807个。全县工业总产值838万元,农业总产值5298万元。全县有2500多名机关干部、医务人员和31000多名中小学师生,29633名妇女参加了大炼钢铁。由于全县开展大炼钢铁运动,许多地方砍伐树木制作木炭炼钢铁,全县森林资源面积减少17.5万亩。�
1968年 �
1月1日 葛庄渡口木帆船载20人、推煤小车16辆,在横渡跋山水库时,遇7级大风翻船,2人死亡,其余得救。�
2月7日 “六大联司”(即所谓“沂水县六大革命组织联合司令部”简称)开会,宣布解放一批干部。这些干部是:原县委书记董文彬、副书记王德臣、原副县长王寿山。3月14日又解放了原县委副书记王德法、副书记兼县长朱义林、原县委组织部部长滕希德、宣传部长孔宪新、副县长马秀馨。�
2月9日 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沂水县革命委员会。�
本月 沂水县建成2×1500瓦火力发电厂,第一台发电机组开始发电。�
3月 公安局实行军事管制,原公安机构被砸烂,公、检、法合署办公。�
4月21日 成立石(臼所)泰(安)公路修建指挥部,高锡学任组长。�
4月27日 成立“沂水县清查敌伪档案”办公室。�
8月 沂水县革命委员会从各厂矿抽调30人,组成两个工人宣传队进驻沂水一中和沂水师范,领导学校“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
秋 全县各行各业先后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1月14日 “文化大革命”初期,沂水县群众组织分裂为“八大组织”和“六大组织”两派。县革命委员会是以“六大”为基础组建的。加之,县革委执行“支一派、压一派”的路线,打击镇压“八大”群众。终于发生了“八大”冲击以“六大”为基础的县革命委员会的事件,即“11·14”事件。�
本月 《人民日报》发表嘉祥县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一封信,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年底,全县所有小学下放到大队管理,教师陆续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造成教育战线的混乱。�
12月2日 县革命委员会发放毛泽东像章20万枚。�
本月 全县开展所谓“反复旧”运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 �
1月16日 《大众日报》第一版刊登沂水县部分干部职工违纪建私房的照片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对此,县委于19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如何接受报纸的批评,改进工作,研究了具体措施,决心彻底刹住违纪建私房的歪风。�
1月23日 龙家圈乡前金鸡埠村民杨锡惠与其弟、弟媳制作鞭炮,火药、鞭炮爆炸,引起火灾。烧毁杨锡惠及邻居4户房屋19间和所有财产,价值2万余元。杨及其弟媳二人致伤面积达90%以上。�
2月23—24日 中共沂水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8000余人。会议以中共十三大精神为指针,全面总结1987年的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1988年的工作,做好“十三大”精神同沂水实际相结合这篇文章。�
2月29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在组织收听全区计划生育电话会议的同时,召开全县计划生育表彰大会,总结1987年及近3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部署1988年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并对12个先进集体、8个先进服务站和128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3月 沂水第一部地名专著《沂水县地名志》出版发行。�
3月5—6日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任之等一行4人在沂水县视察了崔家峪镇上常庄村和沂水县皮革厂并听取了县政府及计委、经委、财政局等部门工作专题汇报。�
4月 全县教育系统内部体制改革,31个乡镇普遍分设了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两套领导机构。�
本月 沂水县西部王庄、王家庄子等5个山区乡镇5万亩土地普遍发生蝗虫灾害。一般密度每平方米20—30只,重者达50只以上。蝗灾发生后,引起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视,组织群众采取措施及时扑杀。�
5月15日 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5月16日 富官庄、杨庄、圈里三个乡镇的98个村,遭受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受灾面积5.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2.8万元。�
5月17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粮食援助“三沂(沂水、沂源、沂南)饮水项目”在泉庄乡佃坪村举行竣工仪式。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经济合作部国务秘书冷格耳,驻华使馆参赞施略德,“三沂饮水项目”德方常驻协调员邵若泰、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相重阳、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行署副专员曹正寅、县委书记刘广伦、县长莫西云等200余人参加了竣工仪式,曹正寅和冷格耳分别讲了话。�
本月 县集中力量重点打击赌博犯罪活动,共抓赌局15场次,抓获赌博分子123人,缴获赃款1.5万元。�
6月10日 中国共产党沂水县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会议选举王际春、刘广伦、刘建福、李桂秀、张志荣为出席山东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本月 全县在台湾人员305名,其中任团级以上职务的26名。现已通信的279户,通汇的193户,返乡省亲的33人。�
7月10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贯彻省、地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本县民族宗教工作。�
7月10—12日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评估团团长丁文波率畜牧专家利克等一行5人,在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宽钟等陪同下,对本县的肉食兔畜产品基地、兔毛纺织厂等7个项目进行了评估考察。�
9月8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印发临沂地委、行署《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意见》。�
9月9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搞好乡镇敬老院建设的决定》。�
本月 世界第四届国际环太平洋地体构造会议外国学者考察团一行40个国家的百名学者来沂水县进行实地考察。�
10月15日 根据中国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实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中共沂水县委批转团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颁发团员证工作的实施方案》。�
11月20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制的意见》。�
12月 沂水县破获一起抢劫现金12000余元的特大抢劫团伙案。�
本月 沂水县拖内配件厂生产的拖拉机花键轴被评为“国优”产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县第一个荣获“国优”称号的工业产品。�
本年 全县共引进外资3500多万元,扶持项目29个。�
本年 全县建筑公司发展到32个,职工人数达2万余人,建筑市场打入10个省、2个直辖市的60多个地县市的180多个单位。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700万元,利税达2450万元,仅此一项就全县人均增收20余元。
1998年大事
1、全国人民抗击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
2、克林顿弹劾案,性丑闻事件。
3、1998年世界杯在法国进行,最终,法国以3-0击败巴西,历史上首次获得大力神杯。
2008年大事
1、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51金首登金牌榜首。
2、全国众志成城抗冻灾;四川汶川5·12强烈地震。
3、金融风暴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