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老院适老化的发展现状
在楼顶社会当中,老养老院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觉得现在国家提出的智能养老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想法,我们可以把现代电商或者是其他的方式,用在养老状态之下。从中收取一部分的费用,老人可以去家养老,也可以有实时监控。我倒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不到大家的认为要怎么样的。
B. 2019年浙江丽水持续发布三项养老新政
我市持续发布三项养老新政
昨日,市当局正式宣布《关于加速成长养老处奇迹的实验意见》、《关于增强养老处事人才步队建树的意见》、《关于成长民办养老处事财富的实验意见》三个文件,新政提出:到,我市都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处事顾问中心全包围;2017年,农村社区根基实现居家养老处事顾问中心全包围,全市城乡社区根基形成20分钟阁下的居家养老处事圈;到2020年,每千名晚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到达50张;各级当源段局用于社会福利奇迹的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用于支持成长养老处奇迹等一系列扶持、成长晚年岁业的方针和政策,确保我市晚年人“键李老有所养”。
浙江:丽水市出台养老新政
克日,为加速养老处奇迹成长,丽水市出台《关于加速成长养老处奇迹的实验意见》、《关于成长民办养老处事财富的实验意见》和《关于增强养老处事人才步队建树的意见》三个新政策。
三个新政对本市养老处事财富成长做出指导性筹划,并对农村养老、医养团结、民办养老津贴扶持政策、养老处事人才作育等作出明晰划定,划定2015-2017年,市财务统筹布置2100万元投入养老系统建树。估量,都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处事顾问中心全包围,三分之二的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处事顾问中心;到2017年,根基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处事顾问中心全包围,全市社区根基形成20分雹亮誉钟的居家养老处事圈;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本、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成果完美、机关公道、局限适度、包围城乡的丽水山区特色养老处事系统,根基形成“9643”的养老处事总体名堂,即96%的晚年人居家接管处事,4%的晚年人在养老机构接管处事,不少于3%的晚年人享有养老处事津贴。
C. 养老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养老院代表有哪些
养老院行业主要公司:目前国内养老院行业的公司主要有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凯健华展养老院有限公司、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本文核心数据:养老机构及养老机构床位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入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养老院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广义的养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本文所指的养老院指广义的养老院,即养老机构。
养老院可以依据性质、功能和价格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上游行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了我国养老院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养老院产业链的形成。
从产业链条来看,养老院行业是基于医疗行业和政府公共服务建立起来的。在产业链上游主要有金融、房地产、养老保健品、养老设备、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环节。养老院的中游是养老院运营,下游则是养老需求人群。
养老院行业上游的金融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泰康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房地产环节代表性企业有万科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地产等;养老保健品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汤臣倍健、善存、东阿阿胶等;养老设备环节代表性企业有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睿餐智能等。中游养老院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泰康之家、亲和源、凯健华展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养老院行业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孕育发展阶段(1949-1977年),基于计划经济的背景我国改造建立了最早一批城市养老机构,后更名为养老院。在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9年),基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在完善政府为主的福利性服务的同时,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相关联的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法规、养老机构和管理规章首次出现。老年人福利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开始了新发展。
在体系化发展阶段(2000-2011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措施。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个包含家庭、社区、社会在内的养老机制。
2012年以来是养老院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科学及时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事业与老年产业成为关键词。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激发社会资本纷纷入局养老产业,民办养老院数量激增。中国养老院行业经历了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共存,及公办民营等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为养老院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养老院及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为我国养老院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养老院及养老机构和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政策,内容涉及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等内容。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出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政府运营的床位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2019年提出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提高到55%。
行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老龄化快速爬坡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持续上升,老龄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2020年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有1.77亿,占全国人口的12.64%,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
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我国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因此,养老院的市场规模在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中占比较小。
1、养老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民办养老机构更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了我国养老院行业的发展。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万个,较2019年增长10.4%,较2015年底增长37.2%。
我国养老院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公办和民办。据人民日报文章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54.7%,床位数占比达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不低于50%的发展目标。2020年10月,在民政部举行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在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已突破50%。
2、养老机构床位数稳步增长
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逐年增长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床位483.1万张,较2019年增长12.6%。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0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33.0张。
注:养老床位包括养老机构床位和社区养老床位。
3、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根据2015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的比例为15.3%,较2010年抽样调查的13.7%上升了1.6%,较2000年抽样调查的6.6%上升了9.1%。
面对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养老院入住率却不高。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已建养老机构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却只有214.6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4、市场规模有所下滑
近年来,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据中关村科技旗下养老产业服务平台养老60加发布的《北京养老机构市场研究报告2020》得到2019年北京市养老院平均价格为3615.5元/月。前瞻根据2015-2020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计算出2015-2020年全国养老院平均收费。2020年,全国养老院平均月收费约为1781.8元/月,年收费约为2.1万元。
结合民政部公布2015-2020年养老机构入住人数计算,2020年,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58.8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流量较大,对养老需求也较大,目前我国养老院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养老机构数和养老床位数最多的地区是华东地区,达11998家,占全国养老机构数的31%;华东地区共拥有188.11万张养老床位,占全国养老床位的39%。
2、企业竞争:参与者为以养老院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企业
目前,我国养老院行业企业多为以养老院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企业,部分融合了养老社区、保险产品等业务。
从床位数来看,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养老床位数量较多;从区域布局来看,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布局较广。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养老院养医结合发展趋势将更加紧密
未来,养医结合服务将成为养老院发展的主要方向。养医结合之所以成为养老院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养医结合服务符合老年人服务需求的特点。二是缓解医疗卫生服务的护理压力。我国现在大多数养老机构仅能提供基础生活照顾服务,难以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恰恰是整个养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此外,养医结合服务也有利于老年人防范和化解健康风险能力的提高。
2、养老院与智慧养老结合
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4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0.17万亿元,2017年则达到了2.2万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68.24%。从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发展来看,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估算突破3万亿元。
未来养老院将积极应用智慧养老平台,一方面,政府能更有效地细化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建设,使得各种养老资源能更有效率的分配;另一方面,智慧养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手段,不仅能有效延伸人工养老服务的能力,也能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此外,智慧养老的互联,既可以突破城乡界限,也能实现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更有效率地为老年人口提供医疗和服务。
3、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未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的增长,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前瞻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2021-2026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及空置率测算得到养老机构入住人数,并根据我国养老院人均年收费数据,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6.18%预测,2026年我国养老院人均年收费约为3.0万元/年。前瞻预测,2026年我国养老院市场规模有望达1114亿元。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D. 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华智能(002178)、万达信息(300168)、易华录(300212)、康泰医学(300869)、九安医疗(002432)、爱侬养老(870925)、冠新软件(83437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口结构、市场规模、养老模式、竞争格局
行业概况
1、定义
智能养老也叫智慧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六大类。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多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物联网、云服务等先进技术供应;智能设备的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以及护工培训和养老金融等服务;其中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核心零部件供应是智能养老主要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
产业链中游即各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下游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这三大类养老需求市场。
行业发展历程:起步较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内智能养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200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胡黎明发表《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提出“数字化养老”;2010年,学术界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2011年,出现“科技养老”概念;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概念。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5-2017年左右为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产业的推进期。在此期间,适应智能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创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智能养老产业在此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持续加持,长期利好行业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规划了相关目标。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制定相关目标。这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意味着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行业发展现状
1、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健康关注度上升
从人口年龄构成来看,近年来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15-64岁人口占比为6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4%,达14.2%,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人们对健康保险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健康险保费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11-2020年,中国健康保险市场保费收入由692亿元上涨到8173亿元,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健康保险市场行业发展的速度,2020年健康保险收入增速高达15.67%。2021年,我国健康保险收入再次提高,达8447亿元,反映出中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养老机构数量增长,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迅速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我国近年来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和提质升级力度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过去5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迎来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有3.98万个,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量达到501.6万张。
注:2018年之前的养老机构及床位统计口径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2019年开始将老年人服务机构单独进行统计。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根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中国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
——目前以“9073”为主,“社区”及“居家”模式增长空间大
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有两种,即“9064”与“9073”。其中,“9064”模式是由北京提出,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我国推行的另一种养老模式是“9073”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9073”模式。
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占52.9%,居家养老意愿占比已明显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则提升,分别为26.5%和20.6%。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3、智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开始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我国智能养老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4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0.17万亿元,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增长迅速。前瞻结合历年来智能养老在整体养老市场的渗透情况进行初步测算,2021年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或达4.57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示范企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计20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发展了智能养老试点,但是这些试点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且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智能养老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点显著。
2、企业竞争: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计20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包括76家信息技术公司和37家医疗科技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达38%,主要系信息科技类企业拥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坚强动力;(2)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3)成熟的养老产品、服务和系统,能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运营;(4)清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竞争:智能检测设备入围数量最多
2020年9月,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的产品一共有118件,细分品类有20种,其中智能康复设备和智能检测设备以及社区自助体验设备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21件、14件和10件。
注:截至2022年6月,官方尚未发布2021年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广目录名单的服务一共有120种,细分品类有6种,其中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和生活照护服务以及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39件、23件和18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将全面爆发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E. 2019年浙江丽水连续公布三项养老新政
我市连续公布三项养老新政
昨日,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新政提出:到,我市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2017年,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形成20分钟左右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到50张;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等一系列扶持、发展老年事业的目标和政策,确保我市老年人“老有所养”。
浙江:丽水市出台养老新政
近日,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丽水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三个新政策。
三个新政对本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做出指导性规划,并对农村养老、医养结合、民办养老补贴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作出明确规定,规定2015-2017年,市财政统筹安排2100万元投入养老体系建设。预计,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三分之二的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到2017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全市社区基本形成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丽水山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
F. 在你看来,养老院这一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是个朝阳产业!!!但监管力度一定要到位
G. 丽水养老院有几家
31家。根据丽水市政府的官网得知,该市内截止到2023年念贺5月4日总共有31家在线养老院,每月迹正的平均收费为800到1500元。养老院,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仔州派服务机构。
H. 养老院这一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未来的养老院一定会非常的高端,现在一些比较基础的养老院即将被淘汰。
独生子女比较多,老人大多会选择去养老院。特别是70年代的人,在结婚的时候刚好赶上了计划生育,他们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在结婚之后要抚养四位老人,有很多老人怕给孩子造成压力,就会主动去养老院养老,不给儿女们增加负担。
I. 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养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华健康(000150)、华天酒店(000428)、世荣兆业(002016)、延华智能(002178)、奥维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观点: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政策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扩大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在未来,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促进了养老需求的增加。
——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