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对健康的看法

老年人对健康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3-05-11 19:37:40

『壹』 对于老人,健康其实最重要的是

心理健康对于老人是最重要的
老人老了身体容易生病,也就是病理性的疾病,但更为重要的是,老人的心理问题也很重要,很多人老了会有心理疾病,有时候这比身体生病更加可怕,心理健康对于老人更重要,很多老人因为年老,带来很多的问题,他们心理上接受不了,所以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防止这种心理问题,是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做的,要进一份孝心,让老人安度晚年,下面我们看一看如何防止老人的心理疾病。
1.丰富业余生活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时光,使生活更有意义。
2.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学会摆脱烦恼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会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生病时需要照顾,不但给予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强人际交流老年人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心理健康对于老人是最重要的,如果老人心理健康出问题,那么他也很容易生病的,难以长寿,而且很容易有自杀的倾向,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多和老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

『贰』 老年人健康标准是什么老年人怎样维持健康

个人认为老年人健康的标准包含三个方面:饮食,体能,作息。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达到平均水准,那老人体质才真正称得上健康。虽然人在年龄慢慢变大的过程中,身体机能会随之下降,但健康地变老跟迈入腐朽还是有很大区别。前者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后者是完全向现实屈服,向时间屈服,身体被疾病拖垮,精神被各种压力折磨,最终整个人从心理到生理都彻底老化。了解到这其中的区别,那每个老人都应该尽力去抗争,争取让自己健康地变老,如何做到这点呢?下面给出几条建议。

第三,规范作息

只有休息好,人的精神状态才会好,整个人才会有精力处理日常事务。所以对老人而言,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也很重要。不要起得太早,也不能睡得太晚,一定要午休,这样整个人体质才会越来越好。

『叁』 有关老年人健康的看法

本文由读介绍杨振宁博士百岁长寿文章而起,下面是引用文章段落:

心静,也是极好的 养生 、长寿之道。”杨振宁还认为,过度运动同样影响寿命。杨振宁说的“静”,是指适当运动和恬静养心相结合的一个状态,是真正达到精神、情操的高尚和美的境界。

经常坚持散步

俗话说:渗兄“晨起三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稍息百步走,人迹罩能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使人全身的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坚持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多接触大自然

到林木茂盛的风景区踏青,可以令人体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在绿色植物密集的公园、森林,空气里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在负离子充沛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从来不乱吃药

杨振宁说:“看一看我们的身边,患点小疾,往往是小病大治,有一点头痛脑热,怕费事和花钱的人们丛州袭已经更多地走进药店。殊不知,一个看似感冒的症状,它的病因可能不止一种……”

以上引用结束,下面叙述一下本老头的看法:

我很赞同上面文章的内容,再补充几句自己的看法做法:

健康 ,不单指身体,必须得有心神 健康 ,也既心态好,在某种程度上,心态 健康 乐观了能引导身体 健康 ,有时心态乐观了身体机能可以焕发出潜在能力,能抵御有害有毒侵蚀。心态好了能引导人有目的地合理科学锻炼,而不是像有的老年人一味的锻炼如走路要走几万步,您是反腐急先锋啊一直在路上?笑:-D,如本翁自2010年就检查出糖尿病,当时有点害怕,后来在医生和其他病友的开导启发下,戒烟少酒,适当制定计划饮食和恢复锻炼(压踢腿,站桩,其它不剧烈活动),现在血糖指数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结论: 健康 有些闲有点钱,与岁月携手踱步。

『肆』 中老年人健康需要的科学养生观是怎样的

养生之道没有绝对的模式,但必须科学,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又要强调个体化,讲究“适中”,不盲从,不刻意追求。

比如说,锻炼对健康有益,但中老年人锻炼要适度。怎样才算适度,这要因人而异。健康的中老年人,每次运动时间可在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以心率计算,每分钟可以增加15~20次。如果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则每次运动时间可减少到15分钟,运动强度也要相应降低,每分钟心率比运动前增加10~15次为要。腿脚不灵、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可选择在室内做简单体力活动,包括家务劳动,同样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总之,紧密结合个人条件,不勉强,不标新立异,就是科学健身法。

再说膳食营养。提倡中老年人少吃脂肪和甜食,多吃菜少吃荤,每餐不宜过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的人矫枉过正,把脂肪和糖看做是危险品,避之不及,连肉类也不敢沾;每顿不敢吃饭,认为节食可以减肥,吃素可以防止冠心病、高脂血症,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热量不够。身体缺少优质蛋白质,免疫功能减低,抗病能力下降,哪里还谈得上健康。科学的做法是在低热量、低糖、低盐的前提下,尽量吃饱吃好。其实,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而言,只要食欲良好,食后不觉得难受,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饮食爱好,挑选食物,不必有太多清规戒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更有利于养生保健。条条框框限制太多,不一定对身体健康有利。

中老年人用脑同样要适中。勤用脑可延缓智力衰老,减少老年性痴呆的危险;但如果用脑过度,脑细胞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脑细胞反应迟钝,效率降低,反而会引起生理功能失调,不利于身体健康,不符合科学养生。

『伍』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人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多维评价,多维评价包括哪五个方面

1、精神健康:老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心态要平和、宽容,切忌焦虑、疑心。用爱滋润身边的一切事物。

2、躯体健康:这就是平时说的健康。老人易见的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且易出现中风。所以,老人一定要经常锻炼,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长寿“三要素”是什么?

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方面,良好的后天性因素可以说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有学者认为,人类没有生理性死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因衰老而死亡的所谓“无病而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死亡都是由疾病引起的,这也就是说后天性因素对人的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健康长寿的后天性因素包括诸多方面,其中“饮食”、“心理”、“运动”可称诸多因素中的“三要素”。

如将“三要素”比作“三角形”的三条边线,则“三角形”面积的大小与健康长寿成正相关。“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直接影响“三角形”的面积,也就影响健康长寿。

因此饮食、心理、运动“三要素”在老年保健中可称“健康长寿三角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能重视“三要素”,确保“健康长寿三角形”的面积稳定不变,则自然寿命就可能有所突破。

总结:

生物的衰老和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能否健康长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陆』 我们要正确认识衰老,老年人必须知道的健康知识都有哪些

老年人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在壮年之时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不得不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关爱老年人的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增长,呈现出老龄化的社会趋势。老年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因此为了让老年人有个健康愉快的晚年生活,下面这些问题就应该多多注意。

1.该睡就睡

许多人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每天8小时睡眠才是对身体最好的。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睡眠质量也有好坏之分。如果你需要闹钟才能起床;每天白天都需要打个盹;看书或看电影时会睡着或打瞌睡,都可能表明你没有高质量的睡眠。此时,建议你选择呼吸运动帮助入睡。同时,保持睡眠环境黑暗而安静。要记住,认真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时,一定要上床睡觉。

『柒』 老年人该有哪些健康观念

1、不求子女回报

首先你对儿女的付出,不要指望他们会和你一样反馈回来。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只有天下父母心,羊羔跪差悄则乳也是依旧在吸吮你的奶,它喂不成你。有孝心的子女虚棚越来越少,省点自己的奶养养自己。

2、趁早享受

当你的牙好,腿好,身体还行,趁着不聋不哑思维还清晰,品一下天下美味,看一看大好河山,四处走一走转一转,也不枉来世一遭,不要到了牙不行走不动自己埋怨自己,没有后悔药。

3、儿孙自有儿孙福

儿女的生活不要去越俎代庖,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是他们的一辈子,路是他们走,该撒手的必须撒手,让他们自己独立,你才能放下担子。

4、发展一门兴趣

趁年轻发展一门兴趣,给老了空巢做准备,一旦孩子离开家,自己不至于一天到晚看着墙壁发呆,没有自己的精神寄托,那呆运罩痴就会找你,这是必然的。

『捌』 中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乐观地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进入中老年以后,情绪也会发生变化。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知识修养,经济生活较富裕,获得了自己喜欢的学习、工作或研究机会的老年人,会产生积极情绪,而一些随着躯体机能的下降,自认为已经衰老,特别是丧失了生存目的的老年人,兴趣索然,感情平淡,性情固执和情绪抑郁,面临死亡而产生畏惧和消极悲观情绪,加上经济收入相应减少,自认才能得不到发挥,就会产生寂寞、不安、无聊等情绪;子女成家独居或在外地,或者由于住房拥挤不能与儿孙同居一处而产生孤独情绪。如果老两口关系不好。或因子女、婆媳不和,或丧偶、失子,情绪就更加低沉。一般认为,老年人离退休前后是情绪变化的转折点,65岁左右时情绪处于最低潮,因为长期形成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及本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都起了变化,要经历几年烦躁不安、孤僻、易怒、怀疑等消极情绪的纠缠。到70岁之后,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又会逐渐增加,情绪自然也就会变好。

中老年人如何保持积极的乐观情绪呢?

1.老年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应继续服务于社会,如有工作机会或能到街道工作,应合理安排,兴致勃勃地踊跃参加。

2.加强艺术修养和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可适当学些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特别是多听音乐。意大利有一位神经衰弱患者,久治无效。一次,医生给他开了三张轻音乐唱片,叫他一日二次在家播放,连放一周。一周后,病人感谢这位医生治好了他的病。

另外,种菜、种花、养鱼、钓鱼、养鸟、下棋等,不但可以增进生活情趣,而且还能治病。如瑞典在波的尼亚海滨地区创办一家举世无双的钓鱼诊所,专门对神经衰弱者和形形色色的心理症患者开放。据主办者介绍,钓鱼是集“放松心弦”和“集中精神”于一身的体育运动,两者既对抗又相辅相成,因而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健康大有裨益。英、法、美等国的健康学家都准备仿而效之,在湖滨海边建立钓鱼诊所。

3.旅游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因为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能启发人们的心灵。如果能和青年人一起旅游或搞些娱乐活动就更理想。如上海等地举办了“忘年交”活动,老年人通过同青年人书信对话、恳谈会和联欢会等多种形式交流思想,丰富生活可使情绪保持平衡。

4.参加学习。学习不但能扩大视野。而且能推迟大脑的衰老。

5.要坚持健身活动,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一些人离退休后,完全打乱生活规律,认为坐着不动就是享清福。饮食有节、起居正常、生理活动有节奏,对老年人的情绪很有影响。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养。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具有一定医疗作用,是良好情绪的反应,是一种很好的体操。它可以使肺部扩张,促进呼吸。笑还可消除精神和神经紧张,使肌肉放松等等。平时多看喜剧片,在轻快的笑声中不但可以解除紧张的综合症,而且还可以治好很多身体不适,如头痛,皮肤痒,肚子难受等。老年人要具有幽默感。富于机智和幽默的人要比看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人,在情绪上要安定得多。

会不会笑,能不能使人发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周围环境的尺度,每个人都要在身边寻找欢乐。峨眉山有这么一副对联,希望读后对您能有所启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心老十八变

心理衰老的表现千变万化。一些老年心理学家归纳出以下几条较为明显的特征:

①感觉、知觉衰退,视力减退,听力不如从前,味觉迟钝,以前觉得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

②记忆力衰退。熟人的名字老是记不起来,读书前看后忘,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③想像力衰退。幻想越来越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

④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哕嗦。

⑤思维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识感到吃力。

⑥情感不稳定。较易动感情和在感情上被人同化,还常常流泪。遇到困难。不像以前那样镇定自如,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

⑦意志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老经验办事,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强烈的探索精神。

⑧反应能力下降。动作不如从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

⑨兴趣爱好减少。

⑩产生衰老感和死亡感。

比青年人更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容易焦虑不安。很多人在更年期后情绪逐渐稳定,但是焦虑不安常常难以消失。

情绪容易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在遇到重大刺激时,情绪的反应特别强烈。难以抑制。

敏感多疑。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作对自己的伤害而伤心不已。

易产生孤独感。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得交际。

容易自卑。主要是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情绪也就随之而来。

习惯心理顽固。老年人不容易改变长年累月形成的习惯。

个性心理特点明显。老年人比青年人、中年人更易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减去10岁”健康法

科学实验证明,乐观可以长寿,情绪抑郁有损健康。老年人应力求乐观开朗,心理平衡。“减去10岁”之法,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减去10岁”法,就是使您的爱好、兴趣、追求及整个心理环境都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上。从精神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人能使自己的心理环境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那么良好的精神素质必然会对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研究表明,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直接依赖大脑,“年轻化”的精神心理环境必然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年轻化”,这就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可见,主动创造“年轻化”的心态环境,对提高健康水平、延缓衰老是大为有益的。

情绪、情感与健康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其根源就是需要和动机。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和情感。不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会引起心理紧张,但并非任何心理紧张都能致病。如人们对工作和学习的高度责任心就是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它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又如,日本东京有一位老人,1965年妻子病故后与女儿相依为命。但流氓集团勾引其女儿,乘老人不在家时,把财物洗劫一空离家出走,下落不明。这场浩劫使老人一贫如洗,从此一蹶不振,只有好心的邻居为老人安排一日三餐。1972年冬天,邻居见他一人坐在冰冷的房间,脚上裹着破布片。在他的心中,对抛弃他的女儿怀有强烈的仇恨。愤怒和仇恨支持着他,使他得以顽强地活下去。上述情况屡见不鲜。为了某一目标、信念,机体一直维持着紧张状态,身体尚很健康,一旦任务完成,问题解决,身心一松,倒会生起病来。

消极情绪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心理活动,不一定能成为致病的因素。如,愤怒这种情绪总是伴随着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素分泌的增加,因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胃肠蠕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等。这一切反应都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在力量来对付面临的遭遇,人若没有这种情绪反应,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也就达不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此,“喜怒不形于色”也未必值得提倡。人遇到悲伤时,大哭一场会感到更痛快些。因为人们可以抑制声、泪、表情、动作等,却不能控制生理活动,如血管、汗腺等。表面上看来消极情绪得到了控制,实际上它会转人体内,人们称之为“体内的定时炸弹”。因此,强行关闭感情的闸门,不让其发泄将是灾难性的。

情绪是要发泄的。但要知道如何发泄。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诗泄怒。李白对当时朝廷里奸佞得意,贤才落魄的局面,气愤填膺,怒气难消。他在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但也有人在愤怒时大发雷霆。其实,大发雷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有伤身体。心理学家认为,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人只会越来越易于发怒,而过度发怒,不管气泄了没有,都会增加患病的危险。那些爱发怒的人患心脏病和死亡率都比少发怒的人高五倍。另外,亲人惨死,骤然惊吓等都会导致焦虑、头痛、血压升高,进而会出现抑郁及严重的神经症、精神病和躯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消极情绪并不是对健康无害。因为事物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消极情绪反应过于强烈,超过自我调节的功能,也会使人致病。

消极情绪能致病,而积极情绪却可以防病治病,有51%的患者可以通过自体机能调节而获痊愈。

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心理学家把情绪分为两大类:一是愉快的情绪、或称积极的情绪,包括希望、快乐、勇敢、和悦等等,二是不愉快的情绪,或称消极情绪,包括愤怒、焦急、沮丧、不满等等。心理学家认为,消极因素往往会过分刺激人体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积极因素则给人体以适度的刺激,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呢?

1.热爱人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就会觉得生命的可贵,会自觉地要求自己锻炼好身体,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拼搏、献身。老年人一般来说已离开了第一线,但为祖国的四化大业奋斗的精神却仍似在第一线上。当想到还有事情可做时,你就会积极起来。

2.要心底无私,甘做铺路石。陶铸同志曾说过:“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老年人们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如同吴运铎同志说的那样:“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摄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儿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3.要尊重事实,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环境相适应。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总没事干,碌碌无为了。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用不着焦躁,暴怒或忧心忡忡。同时,还要善于自制,巧妙地摆脱不良情绪。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这样劝告人们:“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样,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发脾气或钻牛角尖了。有的老年人采取熟记一些格言的方式来转变不良情绪,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暴怒时想想达尔文的这句话:“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也许就能好一些吧。“发怒是用人家的错误惩罚自己。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这句格言,你不认为也是很有道理的吗?忧郁时怎么办?想起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的话,也许能帮助你摆脱忧郁。

例子似乎太多了,还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采撷吧。只要你能想办法摆脱不良的刺激,就能把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

总之,对于中老年朋友们来说,保持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是青春常驻,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保证!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玖』 老人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老年人亮渣孝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健康问题: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对健康的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夏季养生茶多少钱 浏览:306
长寿区黄桷湾游园是什么 浏览:269
父母只顾逼婚我不幸福怎么办 浏览:85
结婚主桌父母名字怎么写 浏览:375
未来世界长寿 浏览:709
老年人冬天常见病有哪些 浏览:706
三德歌孝敬老人 浏览:426
长寿什么山庄可以玩网红甩桥 浏览:813
退休前社保缴费不足 浏览:792
图她退休金 浏览:687
上海养老院志愿者 浏览:917
长寿公园到嘉定10号桥怎么走 浏览:289
西安未央老年大学 浏览:394
延迟退休年龄你怎么看 浏览:879
医院体检心电图需要多少钱 浏览:799
50岁以后男士怎么养生 浏览:173
婚前体检报告多久能出 浏览:446
8月份前退休职工涨工资 浏览:495
国色天香养生馆里面做些什么 浏览:727
老年人血管的特点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