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个保健品推销员怎么说才能让老年人上我的店里来
只有好好劝劝 做儿女的都很难。要是能抓住那个骗子最好 通过执法部门来 更具有说服力
⑵ 老人被销售劝喝保健品致死,如何劝老人不要买这种东西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老人王阿姨在一位销售员的劝说下,一天内喝下了3000ml的保健品,这个剂量已经完全高出了正常的服用剂量,因此导致老人王阿姨死亡。
根据当地的法院判决,最终看销售人员郭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刑两年,并且赔偿金额76万元。老人王阿姨生化多种疾病,闭上眼,却让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了将近十盒的保健品。并说到必须要吃到腹泻呕吐的时候效果会更加的好,因此王阿姨在这样的推荐下连续大量服用保健品,时间长达三天之后。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死亡。销售人员郭某竟然还称这种现象是排毒现象,最终导致老人的死亡。
很多保健品的销售团队利用老人们渴望健康的心理瞎宣传自己的产品,误导消费,还开一些讲座,胡编乱讲,让老人们购买价格十分昂贵的保健品,其实啥用都没有。就像这个销售员一样,瞎说话,导致老人的死亡,获刑两年。
⑶ 如何做好老年人保健品的销售
1、 首先要掌握销售复的保健制品的知识。(包括组成成分,功效,适用人群,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等),了解保健品的过去,现在,将来。
2、要找准有需求的顾客,人群。
3、准客户定位:
(1) 需求:对方有保健品的需求吗?
(2)钱:有无消费能力?
(3)购买决策力:买保健品谁做主?老公还是老婆?
4、准客户一旦确定,就要进入保健品顾问角色,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保健品消费方案和售后服务。
5、最好能建立保健品顾客消费档案(顾客名称,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购买保健品的原因,购买保健品的数量,服用后效果调查记录,最好有顾客的相片)。也可以以此作为客户见证,销售时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6、保健品卖出后一星期内,要用电话询问对方使用情况,解答顾客在服用保健品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叮嘱顾客正确坚持服用保健品。最后告诉顾客保持联系。
7、对服用保健品后有显著效果的顾客,要告诉其巩固效果再买一套。并要求对方介绍顾客来消费保健品。
⑷ 卖保健品给中老年人这份工作好不好也就是销售保健品。
我是搞天然药物的,上述所谓提取物首先含量是不确定的,其次含量是否达到有效剂量是个问题。很多时候,保健品只是做个药效,无害就能上市。所以鱼龙混杂。购买的时候还是注意比较好。
就楼主说的那成分,对老年人还是好的,但正如我之前说的,是否有效还是牵扯到其它的一些因素。
⑸ 近几年里为何有些公司单给老年人推销保健品
人上来了年纪,很多都是担心自己健康源出问题,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谁不希望多活几年?所以这帮非法份子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里,毕竟老人嘛,好骗,他们搞一些,送锅碗瓢盆的幌子让老人骗去白领,然后再忽悠他们买东西,太可恨,但是无能为力,我姥爷就是被忽悠的一员。。。。。
⑹ 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是不是诈骗
其实这时属于会议营销的一种模式!一般卖的都比正常的价格高出10几倍专!主要是抓住老人一些养生的空属子,你举报也没有用,不如你替你父母网上订购:1,可以显示你有孝心,你不能制止他们订购,就像钙片,蜂胶也是保健品系列,也不能说是全都没有用,你给他们说别买,他们不会理解你,不如你自己给他们做个参考.2可以防止别人以次充好,3可以剩下很多钱。权衡利弊。以上建议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⑺ 如何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
不要为了赚钱而推销 要为了他们的健康而推荐 多与他们聊天 然后他们了解知道吃保健品是有好处的 是有必要的 真心真诚是关键 还有就是要专业 推荐的产品要是正规的 假货就不要了这样良心不安啊
⑻ 有什么办法对付保健品骗老人
采用欺骗的手段来让老人自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老人如果受骗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地投诉,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符合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情节,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对于已经被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获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损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损失提出赔偿;对于已经交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的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⑼ 给老年人开会,洗脑,卖保健品,这事违法吗
违法。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老年人保健产品等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决议》,《决议》规定,针对该消费领域严重存在的“洗脑”式欺诈销售问题,在完善立法方面,规定检察院履行职责中发现该消费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向老年人欺诈销售保健食品及其他产品违法行为线索,提供违法行为证据。对举报内容属实的,给予不同标准奖励。
六十岁以上老年人通过会议营销、集中授课、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奖励免费或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自媒体销售等形式购买的保健食品及其他产品,七天内有权无理由退货。退货商品应当完好,保持原有品质、功能。
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打开商品包装,或为确认商品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调试,不影响商品的完好;为保健产品营销活动提供临时场地者,应核查经营者真实信息并向消费者提供。
(9)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扩展阅读: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诱导和欺骗老年消费者。他们在推销保健食品的过程中,以所谓“专家”讲座、“名医”义诊、科技产品、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忽悠老年人;以免费体验、免费抽奖(旅游)、优惠赠送、试吃使用、感恩活动、庆典让利等方式诱导老年消费者。
或利用老年人怕老、怕病的心态,将一些小毛病危言耸听地夸大,迫使老年人购买其产品;或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对老年人设下“亲情陷阱”;有的打着虚构的国家机构、国际机构名义,甚至打着投资高额回报的幌子骗取老年人信任。
诱骗老年人购买其推销的商品。老年消费者要多关注媒体相关报道,对于不法商家的骗局和陷阱要保持清醒头脑,凡涉及消费环节,切记保持冷静。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理性选购保健食品,今年9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
整理了市场上27种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表述,如对“降血糖”功能,“可以替代胰岛素等降糖类药物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等”的表述即为虚假宣传表述。“治疗高血压、抗血栓、预防改善老年痴呆症等”的表述也为虚假宣传表述。
在此,昆明市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尤其老年消费者,主动关注这27种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虚假宣传表述,凡是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场超市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请老年消费者都不要购买。
同时可以拨打12331、12315等电话进行投诉举报,相关行政部门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将重拳整治。此外,购买时注意索要正规发票和联系方式,收集保留好相关宣传资料,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
⑽ 保健品推销员对老人总是喊“爸妈”,为何老人对这基本没有免疫力
因为空虚,因为寂寞,前阵子去买肉,一个阿姨跟我说,她儿子要是有钱一个电话都没有,一旦没钱了,电话打的那个勤啊,妈叫的那个亲啊,钱一旦到手,好像儿子就消失了,为了儿子多找自己,为了能接到儿子的电话,每次她就给五百块钱,这样孩子就会经常找她,她在向我炫耀她有多聪明的时候,我心里一紧,说不出的难受。
我记得一个大爷说,他给我洗脚,给我量血压,家里水管坏了都是他修的,我知道他骗我钱,可我愿意,我给我儿子花了一百多万,我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不在,你们别抓他,他是好人,明明知道受骗了也愿意让他骗下去,就想听那一声“爸妈”,就想有个人在身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