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养老院短篇

养老院短篇

发布时间:2023-04-02 04:12:49

A. 求六百字的作文,分别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读后感各一篇。

写人的 我 我是一个“书狂”,非常喜欢阅读故事书,尤其是名人的传记或生活短篇。我觉得名人的故事最有趣了。

一天,我的华文老师——何老师借我们班上同学一本书,书名是《用脚飞翔的女孩》。这本书写的是一位没有双臂,左腿又只有右腿的一半长的女孩子,但是,她却是奥运游泳获奖选手,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演唱家。她就是莲娜玛莉亚。

莲娜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两脚一边长一边短,她的父母非常吃惊,也非常难过。可是,她的父亲坚决地做出决定,他说:“不管有手臂还是没手臂,她毕竟需要一个家。”

虽然莲娜严重残障,但父母并不娇宠她,只把她当作一般小孩看待。她从小就学习以脚代手,比如用脚握奶瓶、用脚画画,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竟然用脚弹钢琴,用脚驾驶,用脚煮饭做菜,也用脚吃饭。她吃中餐时,还坚持用脚拿筷子呢!

莲娜在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但她从来不向困难低头。她给较短的一条腿装上义肢,走起路来十分不方便,但她却一拐一拐地走遍各地,向全世界的人传播爱的信息。

莲娜现在已是个著名的演唱家,对生活永远抱着乐观的态度。何老师也曾放映有关莲娜的光碟给我们看,我记得莲娜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换个角度去想一想,世界还是充满阳光。莲娜勇气十足、不肯屈服于困难,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的妈妈
我有一个妈妈。她三十多岁,中等身材,长方脸,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闪动在黑黑的眉毛下,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她笑起来也很好看。妈妈是一名会计师,每天在单位工作很繁忙,回到家,她还有洗衣做饭,真辛苦。
妈妈为了我的学习操了不少心,每天下班回来叮嘱我写作业,每次考试以后,总和我一起分析考试成功与失败败粗的原因。几年来都是如此,可是有时我却不能体谅她,总是让她着急、生气。记得有一次考试,我没考好,她狠狠地说了我一大顿,我也真得害怕了,我知道,她是真的希望我做一个好学生。
妈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而且也注重培养我的兴趣和爱好。在她的“监督”下,我学书法,为写好字打下了基础,还多次获奖。在她引导下,我学音乐,还没上幼儿园,她就给我买音乐磁带,我特别爱听,上了幼儿园以后,我看见幼儿园里的老师拉手风琴,悦耳的声音吸引了我,从此,我迷上了手风琴,我渴望有一天,自己背上手风琴,在台上为大家演奏美妙的乐曲。终于,我的愿望实现了,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手风琴班,我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报了名,妈妈非常支持我,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我所热爱的手风琴的学习,一学就是五年,现在,我已经有一点点成绩,取得了手风琴八级证书。这些成绩都少不了妈妈的鼓励和教育呀!
在这五年中,我和妈妈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尤其是妈妈,每一次背着沉重的手风琴,肩膀都勒紫了。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学琴回来,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路边有一个坑,她因为走得急,没有看见,把脚崴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心察纳镇想,怎么办呢?对,马上回家找爸爸,我快步跑回家,把爸爸找来,爸爸把妈妈接回家,到了家一看,妈妈的脚又红又肿,不能走路了,爸爸忙着给妈妈上药,可是,我却傻傻地站在一边,一动不动,想起来那时真傻。
想想这五年,妈妈真不知为我付出多少辛苦!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我爱我的妈妈,也愿世上所有的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温暖和幸福,正像歌中唱到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写事的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关爱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你帮助一个同学辅导功课,一个好老师的一句诤言或几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不懈的动力,还比如你扶一个盲人过马路,陪老人谈心……这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给予了别人关爱,那你自己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苏霍姆茄汪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老师对我们有关爱,她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关爱,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关爱别人,关爱自己!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组织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在那里,我们帮忙打扫卫生,端茶给他们喝,又陪老人们聊天,还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他们不知有多开心,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想哭,他们已经老了,剩下的时日不多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多给他们点关心,多点爱护,让他们老有所乐吗?!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暖洋洋的!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华强北买东西,妈妈让我和爸爸在下面等她,她到女人世界上面去买衣服,我和爸爸坐在下面等,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长得蛮漂亮的,还穿着旧校服,但她没有胳膊,靠双脚写字来乞讨,她面前摆着墨、纸还有一个装钱的小红桶,脚趾间夹着一支毛笔,沾了沾墨水,开始写字,她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鸡年快乐。字还很不错哦!我觉得她好可怜啊!我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在那个小红桶里投了五元钱,随后路过的人都纷纷献出了爱心,可让人气愤的是总有一些抱着孩子的父母看了一眼就走了,没有一点爱心,这让那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培养爱心。这个小女孩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更没有快乐地在学校读书,她多么需要我们的一颗颗爱心、和一双双温暖的双手啊!
在此我真诚呼唤全世界的朋友们,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童年趣事

童年的趣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过来。而有一件事却是繁星中最大最亮的哪一颗。

去年寒假,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和补品,带我回奶奶家吃饭。中午,奶奶少了好多拿手好菜,其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

那红红的,香香的,油亮亮的红烧肉一端上桌,我变凯开始对红烧肉进行疯狂的扫射,俘辱了多块红烧肉士兵。吃得我满嘴流油,像抹上了口红一样,油亮油亮的。

坐在一旁的爸爸,见我那副馋虫样,故意逗我说:“巍巍,你不知道吧,红烧肉吃多了是会变成猪的。”一听到这话,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脑子里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我变成了一头浑身沾满泥巴的大笨猪。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把我卖给了养猪场。

我吓得叫出了声,一溜烟,跑进了卫生间,想把刚才吃的红烧肉给吐出来。我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把红烧肉给吐出来。我更加害怕了,两腿一软,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听见了我的哭声,走了过来,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你爸爸是骗你的。”我半信半疑地走到客厅,问爸爸:“爸,你是不是在骗我?!”等爸爸点头说是后,我才将跳到嗓子眼儿里的心,吞回了肚子里面。满心欢喜地又坐在餐桌前,“埋头苦干”起来。一边吃这东西,嘴里还说着:“坏爸爸,都是因为你,我才差一点就把这麽好吃的红烧肉给吐了。”

现在,我已经是要上六年级的学生了,但每当我回想起儿时的趣事,总是会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儿时的我真是傻的可爱呀。

写景的 雪 雪你真的很美

还记得去年的那场雪,那一树梨花比往常都要美。还记得去年的那一次邂逅,比往常都要留恋。我一直都想说——雪,你真的很美 ——题记

当蓦然仰头看天空时,异常的兴奋。那怀恋的雪竟就在这天空了!一声惊叹:“哇,好美啊!”不禁又被寒风吹的打寒颤。可寒冷并不算什么,开心的孩子们多么渴望下大一点,再下大一点!雪便下着,她被我们所感动了。经过一夜的盼望,外面的雪终于铺满了。抛下一切,脱下笨重的防护,尽情得在这雪的世界欢呼。

这洁净的雪,逼得梅花透出隐香。一蹲蹲雪人,在为雪的世界站岗。谁说春天最美好?这冬雪不比它更精彩吗?正因为雪的纯净与美,才有腊梅的香自苦寒来。雪,我为你的纯而赞美......

这冰清玉洁的雪,令世人惊叹!诗人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和她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我爱她,不因为别人的赞颂,只为心中的那丝依恋......
雪,我愿做你怀中的那树清新的梅,永远为你歌颂,永远为你守候,永远......

季节 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岁月的车轮在四季的路上缓缓碾过,留下一条条深深浅浅的痕迹。欣赏着窗前的花谢花开,仰望着天上的云卷云舒。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韵味。四季的美丽,让人留恋忘返,让人如痴如醉。我也从中得到了份份快乐!

每逢“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季节,我知道春天的脚步近了!我来到公园享受着春风拂面的细腻。走到柳树前头,轻轻抚摸着一缕缕纤细嫩绿的柳条。它们活得多自在,多开心啊!整天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它们随风摆动着柳条。我从春天的温暖中得到了快乐。

巧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勃勃,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站在西湖边欣赏荷花。远远地我听到了她热情的呼吸,我为夏天的到来而欢喜。当我们陶醉于它的热烈中时,看到的是热情似火的美景,听到的是激情荡漾的乐章,感受到了一片热烈。我从夏天的奔放中得到了快乐。

欣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胜景。来到山林间,满眼都是火红的枫叶,到处都是成熟的果实,让我忘记了叶落满地,繁华凋落的凄凉。我反而觉得秋天也是个火红的季节,她的硕果累累,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收获的欣喜当中。我又从秋天的甜果中品到了快乐。

冬季,我不禁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随后我就呼吸着寒想如故腊梅所散发出诱人的芬芳。我感受到了腊梅的刚强。我也从冬天的腊梅芳香中闻到了快乐。

四季的风景,在时节的变换中,具有不同的韵味。我从四季中得到了快乐!

状物的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札根在黑色松软的泥土里,安逸的吸收着来自大地的营养。我喜欢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身体,让我在它的胸膛里摇曳;我亦喜欢雨,爱怜地滋润着我的灵魂,让我在它的怀抱中舞蹈。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拾起草地上的露珠时,当第一丝微风拂过丛林里的树叶时,我便会扭动着身体,抖擞掉沐浴后的水珠,艰难的从土壤里慢慢爬出。迎合着朝阳,抖掉一夜的疲惫,透过晶莹而未蒸发完全的水珠,我看到了你——一个让我为之心跳的女孩。

她有一双黑亮且清澈的眼睛,穿着一身素白的长衫,蓝色反旧的牛仔裤。阳光照射她的侧脸,形成一道美丽的光晕。一阵微风吹来,撩开她那雪白的衬角,俏皮地吹乱她乌黑的头发,我看到了她的微笑。她迎着阳光向我走来,从我的身边擦过,我感受到了她那散发清香的气息,于是我不断扭动着身体,希望为此她能够看我一眼,然而……她却没有发现我。

那一夜,我失眠了。月色下的蔷薇花,并没有失去白日里夺目的纷颜。实在另我羡慕的,是那夜幕中一闪一闪的星星。透过星光,仰视银河,我又好像看到她那靓丽的身影和灿烂的笑容,让这片寂静的夜空不再暗淡。忽然,一颗流星从天际间划过,此刻,我做出一个莫名的举动,对着流星许愿:“请让我变成美丽的花朵吧,我不再想做一棵卑微的小草,我要让她看到我的美丽,让她能够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愿意为此而牺牲一切。”多么荒唐的奢愿呀,流星又如何会明白呢?我暗自冷笑……

翌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暖和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斜斜地向我射来,我觉得浑身酸痛,好似被人连根拨起,无法支配身体的每根神经。我努力睁开双眼,看到了更远的地方,一只蜜蜂围绕在我的身旁,不,是一群蜜蜂。它们像轰炸机一般拼命地向我冲来。不会吧!是我眼花么?平常和我作伴的也只是小瓢虫、小螳螂或是小蝈蝈之类的昆虫啊。正在纳闷,低头一看,我竟然换上了一套棕色的外衣,并且浑身长满了黑色的尖刺。我不再是一棵小草,因为我有褐红色的蕊,淡黄色的花瓣,恍然之间,我已成为一朵蔷薇花。在无际的草海中,我成了唯一的一朵花,高兴的忘记疼痛,兴奋的忘记疲惫,我已迫不及待的期待着她的到来。

读后感

直面挫折——《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带着一份敬佩,带着一种震撼,我读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讲述的是英国人鲁滨逊不听父母劝阻出外探险,不幸遇难,他乘坐的大船搁浅,自己流落到荒岛。在漫长的荒岛生活中,鲁滨逊遇到了种种困境,但他都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二十八年后他终于找准机会回到祖国。
鲁滨逊是一个勇气与智慧俱佳的人,在荒岛上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他既要防御野兽的攻击,又要准备充足的食物,还要制作生活用品……。他并没有绝望而对生命失去信心,而是自己能冷静理智地思考,自己能幸存下来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必须珍惜生命。因此每当遇到挫折,他总是积极面对,正是因为他能直面挫折,才得以生存下去。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心情自然就会平稳许多。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曾经因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灰心沮丧,我也曾经因练琴艰苦而想过放弃。中国有句老话叫:“蚌病成珠”。如果说珍珠是蚌艰苦磨练的结晶,成功就是我们在接受着一次次挫折后所应得的奖赏。就像爬山,当你在半山腰克服了疲惫,当你在后悔时选择了坚持,等待你的将是山顶上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鲁滨逊的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我们难道不能像鲁滨逊一样直面挫折吗?
大海因有波澜而壮丽;青松因风雨而苍翠;生活因有了挫折才多了几分坚强。直面挫折,勇于战胜,前途将一片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部分人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现实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让我们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给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吧!

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

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勒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中写了14部著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犯那种"有视觉却看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 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二、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当的秀才,赴京赶考,半夜赶路时,遇上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者十分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者考中了状元。而前者却榜上无名,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B. 留守悲歌——评《哺乳期的女人》

女人(余男饰)、旺旺(林浩饰)和旺旺爷(陶泽如饰)三个处于特殊生理周期的人紧紧相拥在一起。而养老院中一张张因为岁月的刻录而变得怪异的脸尽可能地用自己最真实的表露分享着三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正值哺乳期的女人、渴望父母关爱的旺旺和身患痴呆症的旺旺爷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处境和未来的生活等留给观众的思考,不会因为影片的结束而结束,影片所引发的深层的普遍性存在的社会问题仍然值得认真反思。

电影《哺乳期的女人》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含义深厚的故事。因为母亲外出打工,旺旺自幼就与爷爷在断桥镇上相依为命。每当油菜花开的时候,旺爷都要带着旺旺接妈妈,但始终没有接到。这一年,一个临产的女人意想不到地上了旺爷的船。看着女人给婴儿哺乳,从来没吃过母乳的旺旺萌发出对母爱深深的渴望,他狠狠咬了女人的乳房,而这在民风淳朴的小镇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此演绎出一段旷世真情。影片截取一个社会的横断面,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场面。反映的主题似乎是家长里短的事情,但穿透表层往故事的深处漫溯,才发现简单故事背后所寄寓的深刻的社会主题——留守儿童对母性和母爱的渴求,以及老人、孩子、女人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对于人性和爱的解读。

小故事蕴涵大道理,小视角的大立意通过国产影片特有的蒙太奇的技术手段得以真切地表现。故事发生在古老的断桥镇,断桥镇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三米多宽的石巷,一条是四米多宽的夹河。三排民居就是沿着石巷和夹河改碧次第铺排开来的,都是统一的二层阁楼,楼与楼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这样的关系使断桥镇的邻居只有“对门”和“隔壁”这两种局面,当然,阁楼所连成的三条线并不是笔直的,它的蜿蜒程度等同于夹河的弯曲程度。断桥镇的石巷很安静,从头到尾洋溢着石头的光芒,又干净又安详。夹河里头也是水面如镜,那些石桥的拱形倒影就那么静卧在水里头,千百年了,身姿都龙钟了,有小舢板过来它们就颤悠悠地让开去,小舢板一过去它们便驼了背脊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古老的水乡,古朴的民风,尽管现代文明在那里也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但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走出去的似乎很少回来,而留守者虽然偶尔走出去感受外面的气息,但大多数人依然固守着先人传承下来的思维,并用这些标准去大量着周围的人与事,处理着各种关系。纵观整部影片截取的场景,除了养老院,主要集中在旺旺爷孙两个用以安身的大船上。而围绕这两个场景展现出来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除了养老院中一群被子女寄居的身患不同程度疾病的老人,就是旺旺爷孙、哺乳期的女人和养老院的院长等。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处境,不同的需求。当他们共出在社会大舞台展演自己的人生时,老人、孩子、年轻的女人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体,而是蕴含极具普世性意义的社会符号。

旺旺,一个刚来到充满迷乱的世界父母就远走他乡,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当他睁开双眼打量世界时,他所看到的除了满脸写满沧桑的爷爷,只有一艘古旧的大船、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莹莹的河水。至于父母的容貌,对旺旺来说只是一种对自己充满太多磁性的好奇畅想。与爷爷的朝夕相处,祖孙两虽然彼此的交流不多,但已经心心相惜。对一老一少两个“男人”而言,在哺乳期的女人没有进入他们的生活之前,他们的世界是没嫌闹有阴性的,尽管有水的滋养,但永远无法浸入骨髓。而成长在这种阳刚之气充溢的环境中,旺旺身上表现出的更多是野性。寻常日子,旺旺除了给爷爷打打下手,更多是一个人坐在船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远方,对待着父母核者举的回归。可是,无数次的望眼欲穿,在日出日落中换来只是深深的心灵灼伤。而爷爷散养似的的抚养,让已到入学年龄的旺旺还不知道书的味道。虽然后来在镇长的催促下爷爷把旺旺送进的学校,但野性未退的旺旺很难融入到学校的环境中。对旺旺而言,除了爷爷,他最好的玩伴就是那只老母鸡。只要有可能,老母鸡就与他形影不离。也许只有以鸡为乐才能消解对父母的思念,才能为自己苦涩的童年增添些许的亮色。当一位临产的女人进入旺旺的生活,当看着女人用黝黑的乳头把乳白的奶水送入婴儿的口中,深藏在旺旺内心的那份渴望被唤醒。通过婴儿,旺旺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知道了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模样。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没有吮吸过母亲的乳头,没有品尝过母亲稍显腥涩的乳汁。一幕幕女人毫不避讳的哺乳场景,一个个美好画面的渴望,旺旺对母爱渴求的挣扎让一个留守的孩子彻夜难眠。当得到女人的默许,乘着女人不注意旺旺狠狠地咬住了女人的乳房。这对旺旺而言是最大的幸福,但是对古老而守旧的断桥镇居民而言当是离经叛道的恶行。

原本是一种母性善良本能的外铄,结果却引发起一场轩然大波,这些是哺乳期的女人始料未及的。当一群群头部包着红围巾的年轻的留守女人面带狰狞向旺旺爷的大船投掷着一枚枚鸡蛋,青黄分离的那一刻,长期留守而很少见到自己男人,内心长时间的压抑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喧嚣疯狂过后,独居于家的孤独,时时受到周围光棍汉充满贪婪眼神的灼烧,作为留守的女人们,她们内心更多的是凄凉。面对哺乳期女人半遮半坦的衣着,她们是无法接受的,对哺乳女人向旺旺的施与她们是无法容忍的。但是长时间独守空房的身心煎熬,使她们只能用畸形的眼光和思维打量着这个世界和她们周围的人和事。哺乳期的女人是不幸的,在孩子还没有到来时,丈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只能身怀六甲,带着丈夫的骨灰去流浪;而生活在断桥镇的女人们更是一种悲剧的存在,保守的思想,让她们没有走出去的勇气。于是,当女儿身不再完整时,她们只能独守着大后方,听凭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打拼。水乡的滋润与现实的苦涩让她们早早地习惯了彻夜难眠的等待。这份痛苦的煎熬对别人难以启齿,只能独自品尝。

断桥镇属于历史和过去,至于现在和未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似乎看不到更多的希望。养老院中被儿女寄养的老人,除了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对现实与未来他们只能以傻傻的痴笑面对。一群留守的老人,在他们大脑清醒的时候也许还能够记起儿女的容貌,还能够回忆起自己生命中值得回忆的美好东西。可是,当他们的思考能力被病魔无情地剥夺之后,他们的世界颜色变得单一。旺旺爷在孙子来到世界之后,儿子和媳妇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除了偶尔收到来自远方的儿子的汇款单,再也没有更多值得记挂的东西。不过,在旺旺爷的世界里,在他神志清醒的时候,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变得可爱。一枚戒指,面对院长时的语无伦次、手足无措,表现出老人对爱的渴求。当然,这份爱,除了男女之爱,也多少暗含着留守老人对儿女之爱的渴望。

古老的断桥镇沐浴在现代文明之中,但不失古朴的本色。作为现代社会的缩影,那里生活中的人们,老人、孩子和女人在传统和现代的双向挤压下痛苦地挣扎着。对他们而言,没有了物质生活之忧,他们多么祈盼走出家门的亲人们能够走进生活,走入他们近乎干枯的情感世界。(陈士同)

C. 【短篇小说】养老院出现了一个女孩

一    女孩

女孩出现的毫无道理,那么,离开也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老人们倚在躺椅里,对着一片火红的夕阳发呆时,就会这样想。他们怔怔地看着阳光冒泡一样冒出来,流在他们身上。阳光闪闪发光。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接近傍晚的午后,哦,可能要稍微提前一些,海平养老院新漆的绿色大门毫无预兆地打开了。之所以说毫无预兆,是因为除了节日里,需要接收志愿者们的送温暖之外(当然主要是礼物),海平养老院的大门整日处于关闭状态。海平养老院大门的整日紧闭,是老人们集体争取来的。

养老院理应设置在郊区,郊区空气新鲜又安静,最适合养老院的老人们。海平养老院却并不如此,它把自己当做了一个价格飞涨的商品楼,方头方脑的立在市中心最值钱的地段里。建造海平养老院的老院长身份成谜,而且早就退休,真实面目无人知晓。于是在一波又一波的街谈巷议中,他的形象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养老院对面横着一条马路。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各种样式的车子们会严严实实镶嵌在马路上,把它们的车顶拼凑成新的路面,丝毫不怕追尾,于是马路便凭空增高了一米。车子们在拥挤中慢慢移动,制造轰鸣的汽笛声,和统一的黑色尾气。终于有一天,一位整日在院子里晒太阳、有支气管炎病史的老人病情加重,被送到了医院。诊断书写的含蓄而暧昧,老人们却一致认定罪魁祸首便是直冲院内的黑色尾气。老人们推人及己,想起了自己早就出了问题的气管、肝、肺,于是达成共识。几十个老人互相搀扶着进了院长室,和院长缠了三个小时,并用绝食做威胁,终于成功,海平养老院的大门从此紧闭。

让海平养老院打开门外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女孩脖子上绕着一条鲜红的丝巾。

正是深秋,枯黄的叶子僵硬地浮在地面上,还没来得及被清洁工扫走。大门一打开,风迅速从门口拥挤进来,吹荡起门内一片地面上的落叶。女孩的腿是在下落的秋叶中迈进来的,她红色的鞋子沾上了几粒新鲜的尘土。女孩站在她的红鞋子上,看着这群从椅子上微微抬起腰身的老人们。

这个女孩和往年节日里过来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老人们盯着女孩子鲜红的丝巾想。

女孩子越过老人们,走进了办公室。

老人们彼此对视了一眼,一同看向立刻关上门的办公室。女孩红色的丝巾和鞋子埋没在阴暗的办公室里,透过办公室的玻璃门,竟然看不到一丝模糊的投影。

太阳完全沉下去了,秋夜的寒意慢慢升起来,女孩子还待在那个安静的办公室里,没有出来。老人们陆陆续续被护工们领回各自的房间,留下一片被鞋子踩得粉碎的树叶。

一夜的睡眠洗掠了老人们大部分的记忆,女孩子的面孔也从他们的记忆中慢慢隐去。女孩子出现在老人们的公共早餐桌上,老人们用了半顿饭的功夫才想起了,她就是昨天进来的女孩子。女孩子周身的打扮都变了,这也是老人们没有立刻认出她的原因。老人们早已老去,年久失修的记忆中,脸孔大小的空间实在过于微不足道,很容易埋没入灰尘中。女孩子的红色丝巾不见了,穿的鞋子还是皮鞋,但颜色换成了护工们统一的灰色。

常年固定的饭桌上突然加了一张凳子,这是老人们所不习惯的。老人们之间的间隔缩小了,胳膊之间的碰撞次数也增多了,再看看彼此,居然觉得有些新奇。

女孩和护工们一起帮老人们布置餐具,分发食物,之后,坐在了那张加进来的椅子上,和他们一起吃饭。护工们分散开,站在老人们身后,照顾老人。

护工是不能和老人们一起吃饭的,女孩子既然坐在了餐桌上,便显然不是新来的护工,那么她是谁呢?护工们没有介绍她,女孩子的年轻漂亮,也加重了老人们身为老者的矜持,因为这矜持,老人们也没有主动去问。

老人们用勺子慢慢往嘴里送粥,悄悄观察女孩子的脸。女孩子真是年轻啊,皮肤紧绷,眼睛清澈,只是安静的吃饭,便引得老人们偷偷聚焦了浑浊的目光。吃完饭,老人们慢悠悠的站起来,大部分回房间,其他的则进了休闲室,下棋或打牌。

女孩子在老人们眼睛的余光中走进了储物间。储物间应该是昨天刚刚整理过的,隐隐约约能看到里面添置了一张床,其他乱起八糟的东西摞起来,堆在角落里,于是储物间就成了女孩住的房间——女孩子昨天就是睡在这件屋子里的么?但是敬老院怎么能住进一个年轻人呢。老太太们颤抖着步子,彼此扶持着回房间。她们在路上猜测女孩子的来路,断定女孩子和院长的关系不简单。敬老院有严格规定,必须是护工或年满六十周岁的老人才能入住敬老院,一个不是护工的小姑娘怎么能平平白白住进来呢?还有,昨天下午,女孩子在院长的办公室里呆了那么久,是在做什么呢?两年前,院长和妻子突然离婚了,据说原因之一就是他平日里不太规矩。老太太们交换了一个了然的微笑,小姑娘长得确实十分漂亮,属于能让人不规矩的那种。

二    乔大爷

这是乔大爷入住海平敬老院的第五个年头。和其他人不同,他并不是被儿女们送进养老院的。五年前,他实在受不了儿子一家的闹腾,提出要住进敬老院里。一个月之后,儿子终于不敌乔大爷的顽固,同意了,但是住哪家敬老院,必须儿子来定。海平敬老院离儿子家只有二十分钟的公交车程,想来看望的时候随时都能来,便定了这家。

乔大爷进敬老院两个月之后,慢慢适应了敬老院的过度冷清。平日里只有老人和护工的敬老院,寂静如秋日午后的夕阳,一直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这和乔大爷印象中的宁静和谐完全不同,便有些埋怨儿子没有好好选地方。前几个月,每次儿子来敬老院,都会劝乔大爷回家,呆了多久就劝多久,走之前还嘱咐,住不习惯就打电话,他随时来接人。但是乔大爷和自己较劲,怎么也不松口。

乔大爷躺在窄窄的木板床上颇有些懊悔。近来,他总觉得当初并非是自己要来,而是被儿子诓进来的。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就被儿子丢进来了,就和院子里其他人一样。

一直到进来半年后,儿子都坚持一星期来看他一次,但是慢慢的,一星期变成两星期,两星期变成三星期,来的越来越少。乔大爷每次见儿子时,脸色也更坏,儿子认定父亲不乐意见自己。平日里工作忙的要死,还要在休息日时看一副臭脸,儿子渐渐也不愿意来了。儿子来的少了以后,乔大爷便有些烦躁。他才六十来岁,还很年轻,和院子里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可不一样,他还是想找人聊聊天的。可惜院子里的老人们大都不对他的胃口,乔大爷只好四处找“朋友”。

乔大爷的朋友之一是一只猫,猫是一只误闯进他屋里的野猫。有一天,乔大爷无意中发现,被子上多了一行杂乱的灰色爪印,一看就知道是猫踩上的。这年头被人欺负也就罢了,难道还要被一只猫欺负?乔大爷心中愤愤,便决定下手教训这个野猫。打开手电筒随便一晃,就发现了那只躲在床下的猫。猫正睁着圆溜溜的水润眼睛看着他,一双绿色的猫眼像两只玻璃球,反射着手电筒发出的白光。这猫似乎被吓破了胆子,呆呆的缩在一个角落里,大大的猫眼似乎正在流泪。

乔大爷内心的一股愤怒无处发泄了。这个弄脏了他的床单的小贼居然觉得很委屈。乔大爷关上手电筒,突然心中一动,当天下午,便抱着猫一起去院子里晒太阳。路过的老人们纷纷夸奖他的猫更温顺了,也更可爱了,争着把手放到猫的身上,似乎它一直都在。乔大爷越发觉得他放弃和他们交朋友的做法十分正确。猫毛干燥柔软,贴皮的地方暖烘烘的,被抚摸着的猫舒服的眯着眼。乔大爷暗暗惊奇,原来猫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似乎天生就该被人类驯养。乔大爷等待其他人夸他的猫,觉得比夸他自己还高兴。

女孩子推开敬老院大门的这时候,乔大爷正抱着他的猫晒太阳。猫眯着眼睛躺在他身上,把那一片衣服连同底下的乔大爷的皮肉都捂得暖呼呼的。猫被开门的声音和突然的风惊动,蹬着腿,想站起来,却被乔大爷的手硬按下去了。被强按下去的猫直愣愣的立着猫耳朵,瞳孔缩小成针尖大小,看着走进来的陌生人。乔大爷觉得这个女孩子长得太好看了点。太过好看的人总不喜欢有人和她争夺注意力,就算是一只猫也不行。

乔大爷决定以后要带着猫离这个女孩子远一点。他现在已经离不开猫了,看不得猫被欺负,对于漂亮的女孩子,他也说不出重话。但是女孩子第一次和大家一起吃饭时,就坐在了乔大爷旁边。乔大爷正慢慢把一勺汤送到嘴边,怀里一直安静着的猫突然从他怀里跳下去了,顺便撞掉了乔大爷手上的汤勺,庆幸的是,汤碗没被打翻。乔大爷眼睁睁看着女孩子站起来,重新递了一个汤勺给他,又拿来纸巾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污渍。乔大爷愣愣地站起来,女孩子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去追跑远的猫了。乔大爷出去了,就没再回来吃饭。

女孩子居然很快就和院里的人熟悉起来了,有事没事,都能听到院子里喊“小红”的声音。

住乔大爷对面的李老头,趁着老人们都在院子里晒太阳时,问女孩,为什么不戴那条红色的围巾了,戴着多好看,又喜庆,然后又问了她的名字。

”突然就不喜欢了“,女孩子说,”不知道为什么,进了我们院,以前喜欢的红围巾红帽子就都不想戴了。“女孩又出神了一会儿,才想起回答名字的问题:”大家喊我小红吧,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红色,听上去又亲切。“

比起正正经经的名字,“小红”听上去更像一个艺名。但是大家似乎都没想到追究名字的真假,就开始小红小红的喊起来。

不久,乔大爷就带着他的猫开始躲小红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猫一看到小红就龇牙,支着前爪往后躲。再走近一些,它就直接乔大爷怀里跳下来,捋长身子跑远了。乔大爷给猫起了个名字叫”小绿“。小绿向来不怕陌生人,却为什么单单怕小红?乔大爷怀疑是因为小红身上的香水。但是小红身上的香水味很淡,乔大爷只在和小红错身而过的几次里,才闻得到,稍微远一些,香味就不见了。也许是猫的鼻子比较灵?可猫又不是狗。狗鼻子,狗鼻子,可没听过说猫鼻子的。而且乔大爷一个老大爷,再怎么厚脸皮,也问不出一个年轻女孩喷了什么香水这种话。而且小绿次次都是这样的反应,小红便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受欢迎,有些尴尬。乔大爷没办法确定,只好躲着小红走。

除了下午和老人们一起晒太阳之外,小红出现的场所乔大爷都尽量躲开,实在躲不掉,也要挑一个离小红最远的地方呆着。而且早餐过后,乔大爷也不带着小绿串门了——不知为何,不论他想去哪个房间坐坐,小红十有八九也在那个地方——这简直像小红特意跟着他一样,但偏偏是小红比他早到。怀里没了小绿,乔大爷也改掉了串门的习惯——所谓的串门,不过是带着小绿出去,让其他人摸摸罢了。

小红晚饭后总是呆在李老头房里,这是乔大爷很久后才发现了的。

小红穿着整个院里只有她有的低跟皮鞋,走在木质地板上,”笃笃“声伴随着地板的微微震动贯穿了整个楼道。乔大爷起初以为这声音只是路过,习惯”笃笃“声之后,他才发现,有很多次,只要李老头木门的吱呀声一出,”笃笃“声就从走廊里消失了。然后,过了几个小时,李老头打开大门,”笃笃笃“重新回到走廊里。小红为什么和李老头的关系这么好?乔大爷躺在床上,摸着小绿肚子上软乎乎的皮毛,百思不得其解。自从小红来了之后,小绿肚子上的皮毛就没有以前温暖了,而且时时发抖。乔大爷摸来摸去,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老人们躺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聊着聊着犯了困,就会靠在躺椅上睡。不知是谁看到了对面阳台上晾晒的衣服,一眼就认出了小红的,喊了一声。白色和红色蓝色的衣服单独占了半个晾衣架,被一群灰黑色的衣物围住了,在秋风中飘摆着。老太太们对着被晾晒的新鲜颜色发起了呆,其他人则背过了眼睛:衣服的包围圈中,一眼就能看到鼓起的红色文胸,文胸正滴着水,被阳光晾晒着,反射着湿润的光泽。

三  李老头

小红正在和李老头搞对象。这个猜测最初来源于老太太们的私语中。

“那个女孩子和李老头好上了”。

李老太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率先参透了某个不为人知的隐秘,顺便把”小红“还原成没有名字的”那个女孩子“。反正”小红“本来就不是真名字。

李老太和李老头都姓李,两人却没什么关系。李老头已经忘了自己来海平养老院多少年了,但是他来的时候,李老太就已经在了。也许同样姓李的缘故,在一群老太太中,李老头和李老太关系最好。听着别人喊李老太,就觉得别人在喊我的老姐姐。李老头对老头们说。小红每天去不同的老人房里聊天,也不知道都聊了些什么,每次出来时,屋里屋外两个人脸上都带着笑。终于有一天,在看到小红同样笑着从李老头房里出来时,老人们对李老太说,这下好了,李老头可不止有姐姐了,连妹妹都有了。这句玩笑并没有让“姐姐”李老太发笑,她的脸色板板正正,没有什么变化。

乔大爷很快受不了楼道里越来越频繁的脚步声。而且近来,这些脚步声总在夜里响起,在他将要睡着时生生拽出来。半梦半醒间,笃笃笃,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轻盈节奏的声音就出现了。乔大爷按捺住自己敲李老头门的念头。他最近也听到了不少谣传,担心眼见为实,成为谣传的见证人。

脚步声再出现又是几个小时之后了,人老了睡觉比较浅。乔大爷醒来,睁开眼睛,看到小绿圆睁的绿色猫眼,看到猫眼中透明的神经丝线。看了一会,有了困意,便继续闭上眼睛,便听到脚步声也越来越远,似乎正从他的梦中慢慢离去。乔大爷于是怀疑自己在做梦,不然小红在李老头房里待那么长时间干什么?

晒太阳的时候,看着闭着眼睛躺在他身边的李老头,乔大爷欲言又止。李老头一直波澜不惊,一点也不像被女孩子深夜光顾过,也没有“老房子着火”的气息。小红去李老头房里干什么了,呆了多久?直到小红莫名的消失,一直是乔大爷心中的一个谜,而在李老头过世之后,这个谜更加缥缈无解,似乎它们从未发生过,只是乔大爷的一场梦。远处的小红看着乔大爷,微微笑了笑。乔大爷立刻继续躺在藤椅上,晒太阳。

不久之后,乔大爷开始食量大减,神思恍惚,白天也没有精神。送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又和乔大爷聊了聊,确定他得了轻微的抑郁症。病因是长期睡眠不足,具体是睡眠时间过短且多梦。医生以为乔大爷遇到了烦心事,劝乔大爷凡事想开,不要钻牛角尖。医生看看陪同来的护工和站在一边的儿子,又开解乔大爷,儿女自有儿女事,偶尔照顾不到老人也是有的,老人要多体谅。乔大爷一声不吭,抱着小绿回去。这个诊断让负责乔大爷的护工十分费解,因为乔大爷向来按时回房睡觉,而且和其他住户不同的是,儿子和乔大爷的关系很好,一两个月就来看一次,比起其他人勤快很快。乔大爷整天和猫形影不离,脸上总能看到笑,看上去心情也挺好,完全没有抑郁症的影子。乔大爷把小绿往怀里拢了拢,摸着小绿皮背上温热的皮毛,暗自揣测,难道每天真的都是做梦?

乔大爷从此开始每天吃药。据说这并不是治疗他得的病的药,而是安眠药。乔大爷并不计较医生开了什么药,医生开的药方,当然没有怀疑的理由。乔大爷的药是睡觉之前吃的。乔大爷每天晚上八点睡觉,吃药之前,能听到走廊里的脚步声,吃了药,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后来,在吃药前,也慢慢听不到那种“笃笃笃”的脚步声了。这时距离乔大爷第一次吃药已经过了三个月,医生宣称乔大爷的病痊愈,不用再吃药了。

四  钥匙

入冬之后,阳光瞬间单薄了许多,热气还没透过衣服,就被冰凉的空气中途截走了。于是屋里通了暖气,午饭后的晒太阳也被取消了,老人们更不爱待在院子里了,吃完饭就回屋。晒太阳用的藤椅被统一擦干净,放进了储物室,就是小红还在住的那间小储物室。藤椅折叠之后依然很占地方,占储物间的一小半,于是女孩就在房间中间挂了一道窗帘,把床和杂物隔离开来。

小储物间放的都是从大储藏室挪出来的小件物品,相对常用,需要经常进出。几次找不到小红开门之后,院长就让把小红房间的钥匙复制几份,几个常进进出出的助工们每人拿一把。后来有的护工手头上有事走不来,会请别的护工进小红房间,慢慢的,每个护工都有了一把小储物间的钥匙。平海养老院的护工们都是女人,往往敲个门,小红来不及穿整衣服,披着睡衣就开门了。几个护工离开之前,意味深成的叮嘱小红,钥匙不要给老人们用。但是小红似乎并不把他们的叮嘱放在心上,护工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养老院中,小红的房间是唯一一间气味清新的房间,这是护工们比较数次后得出的结论。在此之前,即便小储物间并无老人居住的,也并不缺少老人身上的腐朽气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养老院的房间,不论主人是老人还是护工,都会带有老人身上的味道。这种带着死亡意味的酸腐味道包裹着整个院子,新来的护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习惯。老人们身上的味道似乎格外能吸收青春,在养老院工作过的护工总是比其他地方更见老态。老人的味道会加速人的衰老,护工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但是老人的味道被隔绝在小红的房间之外,慢慢地,护工们成了这个房间的常客。

李老太屋里的一只椅子老化了,一只椅子腿和骨架上分离,接着整个椅子都散掉了。接着其他房间也陆陆续续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幸好,并没有老人受伤。在海平养老院待了十几年的老护工们向院长反应,要不要新购一批椅子,把所有房间的椅子统一更换掉,老人的骨头软,很容易就会摔断摔折,小红也和护工们一起,也向院长说出了同样的顾虑。院长没有明确拒绝,只说要找相关负责人商量一下,就打发了他们。护工们愤愤道,反正养老院里没有院长爹,怎么摔也和他没关系。但是,没过多久,新的椅子就到了。

新椅子是统一的红色塑料椅,比原来的要轻很多,一径放在院子里,要各个房间负责的护工们拿着旧椅子去换,一件换一件,回收旧椅子的车子就停在院子里。护工们忙着在各自的老人屋里进进出出,搬走旧椅子,搬来新椅子,十分忙碌。就在这忙碌中,李老太拒绝塑料椅子进入她的房间。

“我要木椅子,”她堵在门口不让护工们进去,“我不要塑料的!我儿子和女儿每月交了那么多钱,你们就让我坐在塑料椅子上?”李老太站在门口大声喊道:“我儿子是领导,我让我儿子来收拾你们!”

“你和她关系最好,你去劝她”。老人们一致推举李老头为代表去劝李老太。李老太却翻脸不认人。这个往日的“老弟弟”孤零零的站在李老太和人群中间,被李老太数落的低了头。‘

“给她先搬一张旧椅子吧”,护工说,“年纪大了别给气坏了。”

李老太却依旧不让旧椅子进门,说,要搬就搬新椅子。但是哪里有新椅子呢?护工们想起了小红,小红的屋里有一个还算新的木椅子,这椅子是小红进来不久后自己出钱买的——护工们猜测,小储物间的那张床也是小红自己买的,因为椅子和床都是小红喜欢的红色。

冬日里,护工们搬椅子搬得一头大汗。其他房间的椅子都搬完了,只剩下了李老太这个房间。住宿楼一共四层,李老太的房间在一楼,小红的房间和李老太的房间还是斜对角。

“我和老乔去搬椅子吧”,李老头主动申请。乔大爷闻言愣了一下,又点了头。小红一直帮着搬来搬去,此刻正靠在墙上喘气。

“有钥匙么?”李老头问护工们。护工们都摇了摇头,居然没有一个护工带了小储物间钥匙出来。有人解释道,因为搬东西出了一身汗,大家都把外套扔在一楼了。

“我这儿有!”小红说,刚说完,她就感觉到一个经常去她房间的护工深深看了她一眼。小红突然想起护工们的叮嘱,但这念头一闪而过,小红并不在意。

搬来了凳子,小红的钥匙并没有被立刻还回来。李老头说,开了门之后,他不小心把钥匙掉进院子里用来排污水的管道口里了。管道口覆盖了一层铅笔粗细的铁丝网,铁丝的空隙恰好容许钥匙和硬币这样的小物件通过。李老头弄丢钥匙之后不久,几乎每个老人手里都多出了一把小小的钥匙。这钥匙能打开小储藏室的锁,是小红碰巧试出来的,那已经是在李老头的死讯一周之后了。然后小红就决定离开。

五 告别

李老头的死讯来的很突然,虽然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李老头有心脏病。但普遍的认知是,老年人的心脏病,只要正常吃药,可以轻轻松松活个十几年,而李老头是在检测出心脏病的十天之后死去的。李老头的心脏病并不是最严重的,院里同样得了心脏病的老人还有三四个,他们的病情都比李老头更严重,却依然在好好地吃喝睡。除了有忌口的饮食外,他们和其他人并无不用。

但是无论如何,李老头已经死了。七天后,要有人烧他的旧衣服,李老头似乎一直无亲无故,谁来烧他的东西?很快,李老头屋里来了一个中年女人收拾东西。这个女人告诉老人们,她是李老头的小女儿。

“为什么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你啊?”老人们低声问道。女人径自收拾李老头的东西,并不回答。

女人把李老头的房间从内到外彻底翻了一遍,把看到的衣服统统扔到地上。女人面色诧异地从衣柜深处扯出了一条红色的丝巾,她看看丝巾,又看看围观的老人,很快也把丝巾扔到了地上。红色丝巾和李老头的灰黑色衣物格格不入,如一团干涸的血液。

李老头的告别仪式在养老院举行。养老院已经见惯了告别仪式,每隔几个月或更短的时间,总会有一个房间被清理出来,住进新的老人告别仪式像时钟,让活着的老人明白自己剩下来的日子越来越短。李老头的告别仪式不过是一个2点或4点钟的标记。老人们的脸上出现了或悲伤或疑惑的表情,悲伤和疑惑搀和起来,宛如一个笑脸。这笑脸似乎抱着某种嘲笑,李老头真的这么死了么?但是死了又能如何呢?就如同以往的无数个葬礼一样。

乔大爷发现,小红没有出现在李老头的告别仪式上。而且之后,小红也没有出现在海平养老院。小红还会回来么?他曾经试图询问院长,想得到一个确定的答复。但院长总是来去匆匆,他追不上院长的脚步。终于到了年底,院长出现在拜年活动中。听到乔大爷问起小红的事情的时候,院长脸上居然出现了一片茫然,小红是谁?女孩子?

“养老院怎么能住进来女孩子,连护工都不要女孩子的。”院长说。

院长很快走过乔大爷,握起了下一个老人的手,口中说着“新年好”。院长的背影肥硕而高大。乔大爷在院长的背影中找到了一种坚定的支撑。

小绿,你可以不用害怕了。乔大爷低声对怀中的猫说道。乔大爷的手指在小绿柔软的皮毛中时隐时现,时隔一年,他终于再次感觉到了这种舒适的温暖。

无戒写作训练营#坚持第十天#

D. 大山最后一位守村人(短篇原创)

每个村都有一个俩个橘慎的守村人,许多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存在,甚至可能是什么专门的干部,但其实“守村人”所指的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村里那些有些傻乎乎但是心眼又不坏的人们,他们往往在先天或者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于智力上有些许残缺,甚至还时常表现的有些疯疯癫癫的,做事也让人看不懂。

老人们说守村人因为替村子挡了灾所以变成这样。守村人又名镇灵人,此类人一般多为前世大凶之人,死前醒悟,自愿来世三魂去一,七魄去二,镇守一方,以报前世孽债,受今世苦难,享来世齐天之福!

守村人也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论是红白喜事,守村人总是自己早早就到了主家那里,守村人是干活最多的那个人,也不要什么报酬,剩饭剩菜给一点,他们就开心的离开了。

守村人往往是最不幸的存在,多半是残疾和贫穷并存,没有亲人,只身一个人游荡在大山深处。

守村人的年纪多半都大了,并且疾病缠身,守村人也在慢慢的消失出人们的视野,漫漫的大山也没人守护了。

大梁村也有一位守村人,人们都叫他喜喜,有人说他四十多岁了,有人说他都快六十了,具体的信息也没人给个答案。

喜喜的名字是村里人取的,村里的老人们说,他们以前每次问喜喜叫什么名字时,喜喜总是咧着嘴笑,也不回答,时间长了,人们就给他起了喜喜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喜庆。

“嗨!喜喜!吃了莫?”村头的老王看到喜喜一瘸一拐的朝村头过来了,一边抽着烟锅子一边向喜喜喊道。

坡下的喜喜头发蓬松,又长又乱,像被七匹狼(炮仗)炸过一样,也是长期不打理的原因,头发上还有一些草了叶了什么的杂物。头发把脸遮了一大半,都看不清喜喜长什么模样,只能从头发中间看到脏兮兮的下巴和一道拇指长的疤痕。

喜喜一年四季都穿着那套不知道从哪里捡到的绿色军大衣,时间长了,绿色的大衣都成了紫色的开了洞的大衣了。一双红色的雨鞋也是不知道见证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怪不得喜喜走路一瘸一拐的,这鞋都一只高一只低。

“额,额,吃吃……吃了吃,了吃。”喜喜好像听懂了老王的话,走到跟前,前言不搭后语,含糊不清的说道。

老王听到喜喜的话,把自己给逗乐了,嘴巴张的老大笑了起来。

老王看到喜喜还是往土坡上走,出口问“哪可了?喜喜!”

“事……白”喜喜自言自语的说道,边说边往土坡上走。

喜喜的声音虽然小,但老张听懂了,喜喜是去山上李六家里的白事(葬礼)去了,李刘的婆姨去世了,下午亲戚朋友就都来了,老张也得去帮忙,喜喜中午前就去帮忙了。

李六家在村头最高的地方,有六孔窑洞,儿孙也都算成器,就是苦了老六俩口子,一辈子没享过福,尽是信尺受罪了!

李六呆坐在枣树边的树墩子上,话也不说,就呆呆的看着搭起来的灵棚。

李六的俩个儿子和侄子在一旁忙活着各种事情,看到喜喜过来了,几个人也都没有在乎,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

喜喜好像看不见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一个人在那边给李六的的老伴上香,烧纸钱,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的一些听不懂的话,但喜喜却读的倒是挺上劲的。

李六的小儿子看到喜喜在母亲的灵前又是烧纸,又是嘟囔,又不是什么亲戚,就走过去打算让喜喜从灵堂出去。李六看见了,一把把小儿子拽过去了,让儿子别滑伍高管,小儿子也就忙其他的事去了。

拽完自己的儿子,李六继续坐回了树墩子上,嘴里也开始嘟囔“他来了,是来接你了,是来接你的。”

喜喜从灵堂里出来,又一刻也不停歇,帮着把租来的桌椅板凳从车上搬下来,又都擦了一遍,帮着抬各种东西,又是扫地又是擦窗户,一下午是累的够呛。

下午,李六家的亲戚都来了,所有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亲戚们都开始入席了,菜也开始上了。喜喜就蹲在李六的旁边不说话也不动,就在枣树下陪着李六。

李六想要对喜喜说些什么,又没有说,对儿子喊道“大宝,给你喜叔拿碗炖羊肉!”

喜喜也不知道听没听懂,一个劲的傻笑。

“喜叔,吃了还有!”李六的大儿子给喜喜拿来一大碗的羊肉放在喜喜的碗里。

“唉,则吃吧。”李六冲着喜喜慢慢的说道。

喜喜没有说话就是一个劲的冲李六点头,还把碗给李六递过来,看样子是让李六吃。

“你则吃吧,老仙人,我吃不下。”李六边说边比划,又把碗给喜喜放在手里。

喜喜看了一会李六,就开始动嘴了,按道理他这种人应该好久没吃肉了,应该狼吞虎咽的,可是喜喜还是慢慢悠悠的吃,好像去世的是自己的家人一样,一样的伤心,一样的难过。

一旁的宴席上,宾客们开始吃饭了,和赶集一样,在那边寒暄,吵吵闹闹,要烟要酒,都笑的不成样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场宴席罢了,自己掏了钱,能多吃点就多吃点。

宴席上的那些人看到了喜喜,也顺带着说几句关于喜喜的过往。老王婆姨说喜喜三岁的时候老子出车祸死了,他妈就和隔壁村的野男人跑了,喜喜从小就成那样子了。杨二姨说老王婆姨的说法是假的,自己的二妈和喜喜的老子是姑舅,喜喜妈的和野男人在床上被喜喜老子逮住了,就把俩个狗男女都杀了,他老子在监狱里也被枪打了。总之版本众多,相似点在于喜喜是不幸的。

把这当做是白事难过的人,估计只有李六一家人和那个半傻不精的喜喜了。

宴席几个小时就散了,喜喜又帮忙把餐桌给收拾了一遍,把卫生给打扫了一遍,用了好几个小时才恢复原状。

事情都完了,李六要留喜喜吃饭,可是喜喜怎么也不吃,李六也听说了,村里这么多年的白事,喜喜只吃一顿饭,再什么也不要不拿。

时间到了,李六一家子护着李六婆姨的棺材往山上的祖坟上走。李六看到喜喜就像疯了一样,拼命的往山下跑,有几次都摔倒了,都摔出血了,喜喜爬起来继续往山下跑去。

李六吩咐家里人,灵车先停到山腰不动,等看不到喜喜的时候,再开始动身。

没有人知道喜喜到底跑到了哪里,跑了多长时间,老人们说喜喜以前在白事帮忙后也这样过,但好久没这样了。

喜喜的家在山洼的一个破窑洞里,村里人也没人去过,只听几个贪玩的孩子说过,破窑洞里面都是些旧的衣服和家具,还是怪吓人的。

喜喜也就是晚上才回去,一天都在村里和附近的山上,总是转转悠悠,好像在找着什么东西,找不到还怪叫着。村里人说看到过喜喜偷吃坟头上的贡品,但喜喜会给坟上的人上三炷香。村里几个年轻的后生打算打一顿喜喜的,被村里的老人拦住了,说那就当敬神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镇政府出了政策,每个村的这种一个人不能照顾自己的残疾人或者智力有问题的人,村里人送到镇里的养老院,由国家抚养到老。村里便把喜喜送了过去,毕竟喜喜到了养老院可比在村里的日子要好过多了。

村里有几个老人说喜喜不能走,白事还指他呢,不过村委会没有搭理几个老人的意见。

安静了一个月后,村子里的安静又消失了,三短一长的鞭炮声又开始通知村民了,村子里的人一打问,了解到是村里的梁会计走了。

村里人知道,喜喜在镇上的养老院里呢,这次是来不了了。可是,喜喜还是一如既往的到了,像往常一样干那些活,好像这些活是自己的使命一样。村长也接到了养老院的电话,养老院的人说喜喜趁着护工不在,偷跑出去了,那么远的山路,硬是让他给走回来了,村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一阵含糊过去了。

梁会计是得病去的,上面还有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娘在世,这可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梁会计的老娘都哭的晕倒的过去,硬是掐人中才醒过来。

梁会计的老娘醒来看到一旁的喜喜,冲上去就骂“你这个催命鬼,是你,来催我儿的命了!是你……”老太太还没说完就被儿女们抬到屋里去了。

喜喜就在那边呆坐着,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和以前一样,干完活就走了,但也有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这次喜喜连一顿饭也没有吃,关是干活了,村里人说是被梁老太太给吓到了。

自从梁会计的白事之后,好像没有人在见过喜喜了,他也没回养老院去,不知道去哪了。

直到村头的老张去放羊时,看到了喜喜躺在一大片的油菜花田地里,老张还以为喜喜在睡觉呢,想拿块石头砸过去吓吓他,没想到喜喜一动不动的,老张赶紧给村长打了电话。

李六自婆姨走了以后就被大儿子强行接到了城里,说什么也不让他自己一个人在村里了。

到了清明节,李六和儿子开车回来上坟,看到老张在村头放羊呢,便顺嘴一问“咋不见喜喜了?”

“早死球了,还是我放羊的时候发现的呢!”老张大大咧咧的说道。

“那,村里怎么处理他的?”李六沉默了一会问道。

“随便找了块野地,村里出钱买了块碑,就埋了。”老赵看了看对面的野地说道。

“昂,知道了。”李六边说边和儿子上了车。

一路上李六没说一句话,在车窗里看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儿子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异样“爸,咋了?”

李六用手把眼睛遮挡起来后说了句“儿子,咱村以后没有守村人了,没有了。”

E. 最爱的短篇爱情故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之前压箱底的一篇短篇故事,刚开始创作的初衷是想给自己的闹兆晌小说写个番外,算是小说没有思路时的一种自娱自乐吧,也想着说可以用来投稿,但一直没遇上赏识它的平台,想想还是放到这里来吧,说不定有读者会喜欢。

吵吵爱爱,一辈子就过去了

周大爷和王阿姨的爱情故事

落日余晖下,一班养老院的哥们姐们把周大爷和王阿姨紧紧包围着,两人就像一朵大牡丹花里的花蕊,里面都是蜜。周大爷往王爱琳手掌心轻轻抓了一把,爱琳本能地就想掐过去,但抬头看到周大爷的神情,就像做了恶作剧怕被责骂的小孩,不,老小孩,王爱琳就轻轻拍了拍周大爷手臂,仿佛在说,大伙儿在呢,看我回去不收拾你。

大家伙在养老院附近的翠芳斋订了个包间,老板和周大爷很熟,听说是专门给两夫妇办的酒席还特地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茅台酒,菜还没上,就要和周大爷喝两杯。周大爷本来就是爱酒之人,只是平时爱琳管得严才有点收敛。

老板给老周倒了酒,眼睛却看了一下王爱琳,恭恭敬敬地在对方的对视中鞠了个躬,道:猜棚“老周啊,感谢嫂子,不计前嫌,你的老年生活才算回到正轨啊。”说完自己先干了。

“哈,好好,我今天看在夫人面子上,就不喝太多了,小泯一口当干了。”老周刚拿起酒杯,手臂就被王爱琳拦下来,周大爷以为王爱琳又要让自己难堪,差点想发怒,众人也有点面面相觑,谁料王爱琳不声不响地往周大爷液锋杯里继续倒了些酒,然后自己拿起来喝了一口才把杯子给回老周,“你想喝就喝,我可管不着,你是我的谁啊?“

老周一下子乐了,知道这娘们又开始抬杠了,大家伙也瞬间笑了起来,人群里几个单身老大爷大妈也推推搡搡起来,不知哪位大妈故意提高了声调在重复王爱琳的话,“你是我的谁啊?“说完又笑起来。周大爷哄起了爱琳,”咱们本来就是一对啊,好比那天上的比翼鸟,地上的连理枝啊。“

“去去去,咱们可是领了离婚证的啊。“王爱琳也故意抬高了音调,仿佛不仅是说给周大爷听,也是说给在座的单身老大爷们听。周大爷一听果然急红了脸,这就是王爱琳想要的效果,她嘴角上扬了一下,心里乐开了花,这种建立在老周痛苦上的快感真是好久没出现过了。

“我对你的真心还需要用那小本本来证明吗?如果你非要介意那个小本本,咱明天就去把绿本本换为红本本。“话音未落,周围的人也起哄了,”对对对,复婚!复婚!“那气势仿佛喊的是”反清复明“,周大爷也顺势斩钉截铁起来:“对,复婚,我周明明天就娶你王爱琳!”说完又觉得哪里不对,补充一句:“重新娶一次!”一哥们大说一声好,就鼓起掌来,众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王爱琳眼看这势头对自己有利,就想着趁热打铁,提议和周大爷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

周大爷傻眼了:“真心话大冒险是个啥?”

众人里面最年轻的单身汉先发话了:“害,就是王姐要看你的诚意,是不是出自真心想再娶人家。”众人也认同点点头说“就是,就是。“周大爷喜笑颜开:”好吧,这有啥难的,我对你王爱琳的一颗真心,几十年没变过!“

王爱琳笑了笑,马上又收敛起笑容,故作严肃地说:“那就玩真心话大冒险来证明一下吧。”

两人猜拳,第一局周大爷输了,必须回答王爱琳的问题。

王说:“选真心话还是大冒险?“

周说:“真心话吧。“

王爱琳嘴巴紧闭,好像在竭力忍住不笑,但嘴角上扬的法令纹还是不听话地出卖了她。

“好,咱们第一次约会时,我衣服不小心弄脏了,你怎么突然就走了?好久才回来“

周大爷在努力回想,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这王爱琳居然记仇到现在。

“呃呃。。那时候我记得你穿了一条白裙子,但上面脏了,我就想能不能给你买条新的,但又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裙子,就没问你意见,出去看看买条我喜欢的吧。”

“那也不见你带裙子回来啊?”

“不是没找到我喜欢的嘛,不是太暴露就是太贵了,那干脆就给你买块肥皂把裙子洗了吧。”

王爱琳想起来那天,周明确实是没带裙子回来,却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块肥皂和她一起洗起裙子来,也就从那时起,她觉得他人不错,有了托付终生的想法。

下一局,还是周大爷输了,他这回有点不乐意了,但还是忍住怒气,选了真心话。

王爱琳喝了一口酒,清清嗓子继续说:“好了,认真听题。” 周围的吃瓜群众也停下了筷子,竖起耳朵来愿闻其详。

“有一年我生日,我打你电话不听,你也一晚没回家,第二天拿着行李头也不回就走了,那一晚到底去干了啥?”吃瓜群众也惊讶地放下了筷子,有几个大妈也在交头接耳,说起周大爷的不是,冷暴力是女人们最不能忍的,比明面上的家暴更可恶。

“我那天不是想和你说嘛?你有给我开口的机会嘛?一回来就朝我扔枕头,还让我滚。”周大爷仿佛回到那个夜晚,觉得眼前的女人可怕又陌生。

王爱琳知道自己理亏,马上强行回到主题:“哎哎哎,这是真心话大冒险,我说啥你回答啥,多余的话说了没用啊。”

这回轮到周大爷大喝一杯,娓娓道来:“你还记得我妈因为风湿腿脚不好使吗?那天准备回家给你过生日时,接到老二电话说妈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小心摔了进了医院。回来想跟你解释但你根本不听也没给机会我解释,我只好收拾衣服到医院去陪床,还能耳根清净点。”

王爱琳脸色不知是羞愧还是关爱,给自己倒了两杯酒,举头就干了,周明想起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了。众人也一脸懵逼,还是那个最年轻的老大爷打破了寂寞,说“女中豪杰啊”,还举起了大拇指。周明不知作何反应,有点尴尬。

王爱琳这才发话:“这两杯酒,一杯敬咱妈,一杯敬你,给你们二位赔罪了,是我不懂事了。”

最后的“不懂事”三个字虽然声音小,但周明还是听到了,心里隐隐有些感动,这王爱琳平时就是一母老虎,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今天真是刮目相看。

周明觉得时候到了,拿出养老院准备好的礼物-同心锁,好一个沉甸甸的礼物,差点从裤兜里掉出来。

“娘子改过便是好事,以后咱们再也不争吵了好吗?就像这把同心锁,一辈子相亲相爱不分离。” 周明把这沉甸甸的礼物塞到王爱琳手里。

王爱琳瞬间乐出了泪花,说:“好,正好可以锁着你的私房钱,看你怎么用。”

周大明一听傻了:“我哪里有私房钱?”

“哪里没有,那天我在养老院你的房间里找到了。”

“那是我的积蓄好嘛,再说了我都和你离婚了,那是我的私人财产和你无关。”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大伙儿又开始劝架了,女的劝王爱琳别太计较,男的劝周明男人要大量。

最后只有老板一个人喝起来,边吃瓜子边吆喝道:下次离婚宴再来这里摆哈。

F. 年轻人必看的经典短篇小说推荐

短篇小说的这些故事的魅力丝毫不逊于任何长篇,很多年轻人偏向于看短篇小说。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年轻人必看的经典小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年轻人必看的经典小说
1.川端康成《睡美人》

日 本作家嘛,总是极端讲究的,有时甚至讲究到让人生出厌烦的地步。川端康成像谷崎润一郎,却写的比后者更轻巧。他最好的作品当然要算《伊豆的舞女》、《雪 国》这几本,但这些是长篇。短篇里,我最喜欢的是《睡美人》,讲的是有钱的老人找年轻女人睡觉的故事——这里的睡觉,就只是睡觉。让妙龄女人服下沉睡的药 物,昏睡在老人身边。悄厅花了不少钱的老人,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这具未着一衫的光洁肉体,闻着少女旅梁发出的体香,感受着轻微的呼吸,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看起 来似乎有些变态来着,实际上也很变态,但是川端康成写的美极了,少女的裸体,衰老的哀愁,都美极了。我听人说,若说老年人没有性、爱和被爱的欲望,那是对老年人的诬蔑,在这种近乎恐怖的优美故事,体现得很好。

2.契诃夫《带白色小狗的女人》

这 篇小说技法精湛,用传统的悲剧结构,男女主角在第一次分别时觉察到爱情的来临,故事本身很俗气:一位大男子主义的中年男人在度假酒店勾引少妇。他向来视女 人为卑贱的物种,以玩弄感情为乐。他本想骗少妇上床后就抛弃她,等假期结束就回到自己的生活里,继续做乏味而有责任感的丈夫和父亲。可是在他送少妇离开的 那天,在火车站里却突然感到心痛。回到莫斯科后,他越来越难忍受自己的生活,啊!生活,于是干脆动身去找那位少妇。见面前,他羞怯、嫉妒,像热恋中的女 孩,还怀疑是自己被玩弄了。可两人见面的那刻,他们都明白没遗忘彼此,这不仅是一夜情。于是这位庸俗的男人和出轨的女人做出决定。契诃夫并没有写是什么决 定,他只写到:“似乎再过一会,解答就可以找到,到那时候,一种崭新的、美好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不过这两人心里也明白:离着结束还有很远很远,那最复杂、最困难的道路现在才刚刚开始。”

这故事的美好在于两位污秽的主角在虚情假意后竟发现了真正的爱情,如同我们生命里见过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不如电视剧里俊男美女,但是人都有机会的,有机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3.凯瑟琳·安·波特《正午酒》

这 篇小说在国内很少被人知道,凯瑟琳·安·波特在美国也以风格化的女作家著称。这篇几乎是她最好的,但因为是中短篇,不能独立成书,似乎看过的人很少。这篇 小说所讲的是,一个农场主接纳一个沉默的男人来农场打工,长工什么都好,勤劳,手艺很棒,但问题是在于他太安静。几年来,除启镇隐了干农活,几乎不说话。农场主 一家受益于这位长工,生活有了起色。一天,有个陌生的男人来到农场,一看就不是个好人,他是所谓的赏金猎手,吐露出这位长工是个精神病人,曾杀过人,逃跑 到这里来。农场主厌恶这男人,试图把他赶走,不巧的是,长工这时出现了,讨厌的男人试图抓他,并向他逃跑的背影开枪。农场看到那个逃跑的长工,他的背影如 此无辜和无助,这个可怜的人需要帮助,于是举起斧子,砍向开枪的男人,同时,枪也响了。故事的最后,农场主带着妻子,走在乡村,试图跟每个人解释,他是为 了保护长工才砍死男人的,法院也判他是过失杀人。但是即便这样,乡民还是不愿再亲近他,甚至连儿子都怀疑他会再度杀人。

这个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用了两个杀人故事套起来,一桩意外如何毁掉人生,不管你多么努力,命运就是如此安排,人生啊,就像正午的酒,你早上起来,神清气爽,可是不到中午,你就把全天的酒都喝完了,这就是正午酒。

4.爱丽丝·门罗《熊从山那边来》

我 在很多场合跟人讲过这个故事,得到的结果都很好。很少有人主动去看门罗的小说,因为写的复杂,看不懂,很闷,种种原因让他们放弃了阅读门罗。《熊从山那边 来》是个典型门罗故事。大概是说,一对老夫妻,妻子突然老年痴呆,丈夫只得把她送到养老院去,每周去陪她。可是她慢慢地失忆了,不再记得丈夫了,更麻烦的 是,妻子突然爱上了养老院的另一位老先生。她恍如少女,因为恋爱而开心。她的丈夫非常痛苦,不仅因为深爱的妻子爱上了别人,也是因为她竟然忘记了他。这时 候,与妻子热恋的老先生的太太不满意了,想把丈夫从养老院接出来,阻碍他们的恋情。丈夫着急了,决定与这位老先生的太太谈一谈,请她不要接走自己丈夫,让 妻子和他继续快乐的在养老院生活。

那天她的丈夫和他的妻子,两个奇怪的人在屋子里聊了 聊。这位妻子非常怪,提出了一个交换,如果丈夫可以和她约会,那她就不把自己的丈夫接走。丈夫郁郁离去,一直在考虑,最后他决定答应她的要求。就在答应之 前,他去养老院看自己的妻子,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妻子因为老年痴呆,竟然突然忘记了与自己热恋的老先生,又记起自己的丈夫来了。

这只是个人生的琐碎故事,却被门罗写的波澜壮阔,关于疾病,衰老和爱情,日常生活里的惊心动魄,好看极了。

5.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我 曾反反复复读过《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本短篇小说集子,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与书同名的《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写的真好呀,一个炎热的小镇上闯入了 一个小偷,被人打死了。小偷的母亲坐火车来到镇上领尸体,一言不发,就像没有歉意也没有哀伤,关于贫贱的尊严、炎热的天气、倔强的傲慢,我喜欢它超过了喜 欢《百年孤独》。

就像马尔克斯在《上校无人来信》中写的到的,穷途末路,没有饭可吃的时候,人吃什么呢?
适合年轻人看的小说
1..塞林格《逮香蕉鱼的好日子》

如 果不加节制,我会把塞林格的《九故事》直接写上来。这本书里的九个故事,每篇都是一流的短小说,最后再加一篇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那么我的 Top10就完整了。我是如此的喜欢塞林格到了不理性的地步,早先的时候我最喜欢《爱和凄楚,献给艾丝美》,这个故事就是冻雨夜的小火苗,湿冷而温暖。后 来我看了几遍后,发现我还是更喜欢《逮香蕉鱼的好日子》,不分高下,就是单纯的更喜欢。

《逮香蕉鱼的好日子》讲的是一个时髦的姑娘带着从战场回来的未婚夫度假的故事,两人感情正好。故事一开始,就是电话铃响了很久,几乎快要挂掉的时候,姑娘才接 电话——她不是那种电话一响就慌慌张张接起来的女孩,而是那种要等指甲油快干的时候,才慢吞吞接电话的人。我十分喜欢这个细节,它是标准塞林格式的。

电话是姑娘的母亲打来的,关心女儿的假期,问她和未婚夫还好吗?刚从战场回来的人好像都很奇怪——女孩漫不经心,就说很好,母亲担心他们度假时,未婚夫还带着一支枪,女孩叫她别担心,一切都挺好的,不是吗?未婚夫从战场上活了下来,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

这时未婚夫正在沙滩上,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似乎玩去了,留他在沙滩上。未婚夫与男孩说话,告诉他今天天气真好,是逮香蕉鱼的好日子,男孩问什么是香蕉鱼啊,未婚夫说就是一种长得像香蕉的鱼。两人聊了很久,男孩真的相信有香蕉鱼的存在。

两人分手后,未婚夫上楼,对准自己的头开枪自杀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从未写过人要带着伤痛生活,而如此冰冷地展示了这个主题,塞林格又忍不住讽刺了男人和女人之间交流的不可能,关于美好的生活假象,试图构建只有孩子的世界的野心。是啊,人多孤独呀,我们寒暄,聊天,递给彼此一支烟。没人知道,这幅皮囊下,有一颗破碎的,正在哭泣的心。

2.奥康纳《好人难寻》

奥康纳就是教科书级别的作家,她写的短篇,每篇的结构都精巧合格,打一百分!其中以《好人难寻》最完美,按照标题,里面写如何将一个“好人”老太太推向地狱的故事。

这 位老太与儿子全家想要开车出门到佛罗里达旅行,她自认是个好人,得体又优雅,批评儿媳妇的着装随意。她想要是出了车祸,人家看到她的尸体时也知道她是位优 雅的老太太。旅途中她一路喋喋不休,欺骗孙子路途所经过的某幢古宅有藏宝,儿子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驱车前往却在崎岖土路上翻车。老太太假装受伤,想勉于 责难。这时他们一家遇上劫匪,老太太惊呼曾在报纸上见过这劫匪并叫出他的名字。这一举动让全家死于枪口之下。在老太太被杀之前,她反复跟劫匪诉说,我知道 你是个“好人”,并劝说歹徒祈祷。歹徒三枪杀掉她之后说:“她会成为一个好人的,如果每分钟都有人朝她开枪的话。”

这实在太好笑了,好笑得有点像科恩的电影,奥康纳所写的角色,大多都是自认虔诚,手持上帝训诫的伪善者。他们在日常生活里雇佣黑人,又暗地里鄙视他们没有逻辑,好吃懒做。他们行“善”,又为恶所控。

这种复杂与暧昧直接戳痛读者——你的伪善一毛钱都不值。这也回答了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恶,恶就是没有善。毕竟奥康纳可是个爱生气的女人,她是那种为了一件事生气,就要生气一辈子的女人。
热门的短篇小说
01.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免 不了要谈到福克纳,他和海明威像是一对死对头。海明威说他是个南方的乡巴佬,福克纳说海明威:“人们不知道他使用过一个需要读者去查词典的字。”——海明 威老师引以为傲的简洁、有力的写法,被福克纳说成没文化,他回应:“可怜的福克纳。他真的以为巨大的感情需要巨大的字?”

福 克纳写短篇少,长篇多,但是这篇《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得好看极了,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小镇,镇上有个老处女,她就是爱米丽小姐,大家提起她都 觉得古怪极了,她从不出门,从不纳税,纳税官上门催缴,她说,她的家族从不缴税,这曾是他们的地方。是的,在南方,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种族隔离,让爱米丽小 姐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她年轻时,有机会像正常女孩一样恋爱结婚,但变化的时代和不肯变化的家族阻止了她。在她父亲过世后,她就变成了古怪的老处女。可就在 这时,她爱上了一个包工头,也是个北方人,这对她来说是了不起的进步,毕竟,她可是南方贵族的小姐。可是包工头无意与她结婚,镇上的人发现当铁路修完,他 就消失了,感叹爱米丽小姐真的要一辈子当老处女了。40年后,爱米丽小姐过世,人们撬开她宅子的大门,发现包工头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爱米丽小姐毒死了,尸 体就存放在爱米丽小姐的床上,结婚的用具齐全,全是新的,爱米丽小姐每晚都在这里睡觉。

02.罗贝托·波拉尼奥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推荐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其实很困难,他的短篇小说情节很少,很难说有完整的故事,但阅读这本短篇小说确实是为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体验,不如说是震撼来的直接。波拉尼奥以《2666》而著名,他的短篇小说很少被人提起。

这 本短篇小说,虽然是独立成篇,但是主角好像都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作家本人),随父亲旅行的少年,给著名作家写信的未成名作家,一个心碎的女人的男性好友。 他描写了很多夜晚,就像是世界到了尽头,月光之下也无新事——但他讲故事的语气实在太迷人了。书中有一段,写男人和女人开车,女人的丈夫似乎超车过去了, 他们俩停了车,“车子停靠在路边了。我打开了车门,下车。天还没全黑,但已经不是白天。我周围的土地、公路两侧的山丘,已经是深黄色,我从未见过的深黄。仿佛那亮色(不是亮光,而是颜色)满载着我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但很有可能是永恒的什么。”

波拉尼奥写的是什么呢,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夜晚,是世界尽头的永恒呀。

03.海明威《在异乡》

海 明威应该有更多短篇入选的,比如《白象似的群山》、《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但是我偏爱《在异乡》,里面写一个在战争中受伤的大兵在米兰接受治疗,在医院 里遇到了几个同样受伤的上校,坚称男人不应该结婚,他怒气冲冲地说,“不该,就是不该。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 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后来才发现,他的妻子生肺炎死掉,上校的悲痛全变成了对命运的愤怒。这个大兵不知道是不是应 该愤怒,对战争,对命运,对所有的一切,他只是隐隐地感受到了哀伤。

他 走在寒冷的米兰,深秋时分,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 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他路过一座桥,遇到了卖栗子的小贩,把买的热栗子放进大衣口袋,暖着手。

似乎没什么不对劲,但是一切都对劲,啊!生活。
猜你喜欢:

1. 人生必读的30本经典书籍以及推荐理由

2. 50部好看的经典言情小说分享

3. 经典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4. 10本大学生必看小说

5. 十部必看经典小说言情

G. 关于 B 级片,韩国导演朴赞郁有什么看法和偏爱

“通过 B 级片式的美学,可以实现现代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可能。”

《朴赞郁的蒙太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朴赞郁 1997 年到 2005 年间的文章及电影札记,记录了《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电影的诞生过程及创作理念。 18 篇专栏随笔记录了朴赞郁日常的所思所想,从文学到音乐再到电影,显露出其精神世界一角。 12 篇专访实录及创作访谈,并收录 130 张照片,讲述“复仇三部曲”等电影诞生过程,记录拍摄过程中的糗事。13篇影评解析,看既是导演又是影评人的朴赞郁是如何评论《教父》《银翼杀手》《西北偏北》等经典电影。

作者简介

朴赞郁,1963 年生于韩国首尔,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以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开创了韩国电影的新类型。 2002 年,执导犯罪片《我要复仇》。 2004 年,《老男孩》震惊世界并夺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 年《亲切的金子》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复仇三部曲 ”蜚声国际,在全世界掀起了韩国电影热潮。 2016 年携电影《小姐》席卷戛纳,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书籍摘录

关于 B 级片

各位读者,大家好!

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我之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缘由和文章的性质。从电影视角来解释的话,跟伍迪·艾伦经常使用的手法类似。比如,他在《安妮·霍尔》的开头说了这样的话,大概内容如下:

我们就像抱怨某家餐厅既不好吃量又少的客人那样,会抱怨人生苦短。但如果真的那么痛苦,又为何渴望它再长点呢?就像那些明知自己很差,却还不愿加入愿意接纳自己差评俱乐部的人那样,我也对自己的女人有着扭曲的视角。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将向您解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再举一个例子,《人人都说我爱你》是一部与普通观众的生活相去甚远的关于富人们的电影,下面这番话是导演的一种辩解:“裂散键这部电影与传统音乐剧式的喜剧有所不同,因为(作为主角的)我们家族非常富有。”

总而言之,我的开头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辩解。先从结论说起的话,亲爱的朴恩实总编给了我一个相当没有常识的托付。之所以用“没有常识”来形容,是因为他根本没留给我写东西的时间。跟往常一样,他又给我灌迷魂汤,言不由衷地说只有我才能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交出文稿。我最讨厌这种人。据我所知,这种人不仅稿费给得非常少,还会在截稿前拼命地催稿,《巴顿·芬克》那部电影我可没白看。

都怪自己在酒席上精神萎靡,既然都答掘轿应人家了,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为了避免他重蹈覆辙,给他一肆巧个警醒,让他知道在紧迫的时间里仓促赶出来的文章究竟有多糟糕。就像《巴顿·芬克》电影中诠释的那样,如果非逼人家写东西,说不定就会出现连环杀人案。

说到这里,很想引用电影史上最优秀的箴言家让-吕克·戈达尔的话:“导演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说出来。”我最尊敬的韩国导演金绮泳在他最具独创性的

B 级片代表作《追逐杀人蝶的女孩》中有一句台词:“意志!只要有意志,绝对不会死!”这句台词在本片中重复了近百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以“我相信美国”的台词作为电影的开头,还有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开头直言“我说的是友情、性格和伦理”。

而我最想写的就是直言不讳。除了前面特别要给朴恩实的教训之外,我还会向广大读者保证,我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绝对值得期待。众所周知, B

级片是低成本电影。为什么不直接说成是低成本电影,而非要叫 B 级片呢?其中隐含着非常具体的历史性和美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间,美国出现了两类电影,多位明星出演、拍摄规模很大、大投资的 A 级片,以及一个明星都没有而且没什么壮观镜头的 B 级片。

所有现象都有它的物质基础。当时美国影院放电影之前,都会像韩国影院播放《大韩新闻》那样先放映新闻或动漫。于是有人建议,与其放一些无聊的片段,不如给观众赠送一部完整的电影。在除了电影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的当时,不管赠送的电影多么荒唐,掏一份钱看两部电影始终是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直到如今,到恩平区桃源剧场看电影还是能遇到这种事,以惊人的眼光挑选的两部电影总是充满了诱惑。总而言之,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观众可以免费看电影,而电影院也可以吸引更多观众。

电影《追逐杀人蝶的女孩》海报,来自:豆瓣

那么,电影公司的立场又是怎样的呢?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件好事,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创新经营。

第一, B

级片的票房收入不是在上映结束后以百分比的方式结算,而是先预定,即按照一定的价格提前预售,先收款后交货。所以从全国各影院收取全部资金后在其额度内(当然是先留下足够的利润)进行电影制作,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赔本。

B 是一种保本式的买卖策略,A则是赌注式的赚钱游戏。

这种做法是能够弥补电影产业赌注性质的最好方式。况且,当时的好莱坞明星们个个都是一出演就能保证创收的大腕儿,可不像如今的演员,明明不能保证票房成绩,还拿走高昂的酬劳。可见当时的大众电影公司挣钱多容易啊!

第二, B

级片是可以积极利用闲置人力的媒介。当时的情况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演员和制作团队都跟专业的摄影棚签订劳务合同拿薪资,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拍A

级片。在这种情况下,一年拍数十次、数百次的 B

级片就成了香饽饽。当时的好莱坞周围有的是电影领域的失业者,单从创造就业机会这一角度来看,这是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事情,它能够让游手好闲但照样领工资的员工们发挥自身价值,能够训练那些没有什么行业经验的新人,同时也是傲慢无礼的人们被流放的地方,更是那些寿终正寝的巨头颐养天年的养老院。

第三, B 级片是攻略夹缝市场的前哨基地。 A

级片的目标是制作所有人都喜欢的电影,但是这种普遍性却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就像不是所有的咖啡爱好者都喜欢星巴克一样,无论在哪里都存在着不喜欢普遍性的少数人群,这是任何一个市场都会存在的事实。即使如此,如果您以为好莱坞顶级电影公司的老板们想的都是——那些早已对一成不变的明星系统,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五官立体的人物形象,一模一样的圆满结局,始终安于现状、拥护现有体制、心存男性优越主义与种族歧视等非批判性保守主义厌烦的人也有权利看电影,那么我只能说您太不了解生意人的心思了。实际上,如果将拥有各种取向的少数观众汇集在一起,其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错过了未免太可惜。因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的《筋疲力尽》出名的

Monogram 是传说中的 B

级片制片厂,这家制片厂的老板史蒂夫·布罗迪给出了非常明快的说明:“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蛋糕,有的人就喜欢吃面包,甚至有些人相比刚烤出来的面包,更喜欢吃干瘪的面包。”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 B 级片都非常精彩,恰恰相反,大部分都是垃圾。从企划到上映仅一个月时间,在短短半个月内做出来的电影能好到哪里去呢? B

级片数量非常可观,但极少出现杰作,而那些杰作跟投入庞大资金的大片相比,往往散发出出乎意料的品质之美。雅克·特纳在拍完奥逊·威尔斯的《伟大的安巴逊》后,利用既有的拍摄场地随手拍了另一部片子《豹族》,它的收入相当于制作费的三十倍。当然,从作品的价值来看也是绝不逊色的杰作。正因为是杰作,后来还启用了当时最著名的明星娜塔莎·金斯基重新翻拍。其实最近好莱坞翻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当年的

B 级片作为母本的。

譬如雅克·

特纳导演的《豹族》,以及《变蝇人》《死亡漩涡》《天外魔花》《异型基地》《谍海军魂》《魔童村》《火星人玩转地球》《长骑者》《恐怖角》《怪物》《邮差总按两次铃》《科学怪人》《德古拉》《变种DNA》《异形奇花》《赌命狂花》……这些作品具有即使过了数十年也毫不褪色的生命力,只是技术上有所欠缺而已,所以好莱坞可能认为只要重新包装就能再次商品化。可见传承至今的好莱坞名作很多都是

B 级片,这一点说明什么?决定成功与否的是才能,而不是金钱。这是在艺术与商业领域共通、唯一且永恒的真理。

这是当时好莱坞用最少的钱与最多的才能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因为随便怎么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所以制片公司老板和企划者们并没有给 B

级片制作团队施加太多压力。换句话说,就是变相放任了。只要不需要更多的钱并按时交片,就万事大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的 B

级片都是类型片,西部片、恐怖片、黑帮片、色情片、科幻片……既然追求拍摄速度,这些电影也只能走类型片的路子。因为得用既有的拍摄场景、已做好的服饰、不知用了多少次的道具来拍片,关于这些情,境蒂姆·波顿导演已通过电影《艾德·伍德》做了精彩演绎。

一些心存猫腻的导演也许还能从中感受到自由。说得夸张一点,这是一个发泄通道。在生意人的死角地带陆续长出美丽的毒蘑菇。非凡的人们抱怨连天的时候,懂得感恩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条件的少数天才陆续创造出了

B 级片杰作。这些作品虽然拍摄资金捉襟见肘,但正因为贫穷才显得更加美丽,正所谓好的坏电影。

不是说美学源自经济学吗?意思是说,如果物质条件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美学。换句话说,低预算电影自然会产生其特有的美学。不要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去理解低预算电影,而应该用独特的美学视角去理解。

B

级片制片人应以人情味战胜大片,要以一路走到黑的倔强战胜完美的技术。无论如何也要创造出不同,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出有别于高投资电影的价值。第一是个性,第二也是个性,唯有个性才是贫穷艺术家的武器。(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在摇滚音乐杂志采访时谈及B级片了吧。)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威廉·卡斯尔有一个代表作,叫《夺命第六感》,这部作品引发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观影丑闻。影片中的怪物杀害电影放映员的一刹那,电影一度中断,让人以为正在播放的《夺命第六感》突然中断了放映,然后银幕上走过长得很像蚯蚓的可怕怪物,观众们完全被蒙蔽,以为这是真实情况。还有一个就是从水龙头涌出来的血水填满了浴缸,那一刻黑白电影突然变成了彩色,剧场顿时一片混乱。是不是很惊人啊?这些还都是

50 年代发生的事情。

可见,通过 B

级片式的美学,可以实现现代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可能。掀起超低预算电影热潮的《杀手悲歌》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电影开头主人公马里亚奇走进了村庄,他在村口地摊旁边吃着杧果。剧本里原本写的是花钱买的杧果,但时间紧迫的罗德里格兹导演来不及拍掏钱买杧果的镜头,所以用旁白“白吃的杧果……真是个宅心仁厚的村子,有种会走运的预感”代替了这个片段。但在那之后,他遭遇了一场噩梦般的现实。如果拍摄《落水狗》的塔伦蒂诺有足够的钱和时间,那么抢劫宝石店时应该可以拍出炫目的枪战以及追车的场面吧?如果这样的话,也许这部电影根本无法获得“世纪末电影的真正出发点”的美誉。策划犯罪的场面之后,犯罪过程被省略,直接出现被警察通缉的场面,这种非常大胆的故事情节恰恰就是让所有评论家和影迷为之疯狂的地方吧?对于低预算导演来说,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够将恶劣的条件转变为独创性表达方式的转祸为福的技术。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当然也需要这样的才能。

如上所述,我大致说明了一下之所以写这篇稿子的背景和文章的性质。现在我们正式切入这篇文章的正题吧,就是关于前面我说过的那个教训。哎呀!怎么办?约稿字数已经满了……没办法,各位,我只能道别了。

电影《东京流浪汉》海报,来自:豆瓣

我爱的 B 级片

《男人的争斗》

因为麦卡锡主义盛行而被迫离开美国的朱尔斯·达辛,在巴黎绽放了黑色之花。没有一句台词,只是不断出现宝石店的抢劫片段,观众在抢劫过程全部结束之后才得以喘口气,整个过程长达 30 分钟。

《死吻》

描写的是卑鄙冷酷、厚颜无耻的侦探,是最具“迈克·哈默”风格的迈克·哈默。用极端的反差表现出来的黑白画面如实地展现了冷战时期独有的风景线。

《追逐杀人蝶的女孩》

金绮泳,如果非要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话,何不选择法国或者西班牙呢?如果非要选择韩国的话,晚生 40 年也可以啊。

《泽丽丝与伊莎贝尔》

本片讲述的是跟佛兰德斯绘画所蕴含的“慵懒与寂静”这一传统风格形成极大反差的颠覆性故事。如果阿仑·雷乃是对同性恋情感兴趣的人,抑或大卫·汉密尔顿是个天才,那么也定会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这部片子又有点儿 B 级日本少女课外班动漫的影子。

《电钻杀手》

主角是由导演亲自扮演的年轻艺术家。在纽约夜空中响起电钻的金属声。直到30年后的今天再看,剧本、拍摄、音乐都毫无违和感。

《东京流浪汉》

最纯粹的铃木的世界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在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尚未超越作为匠人的责任感时才会有的活动照片之快感。

《暗淡的星》

看过这部短篇电影的好莱坞发行商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再多拍几分钟就能在影院上映了。”那是约翰·卡朋特和丹·欧班农正式出道的瞬间。

《解决者》

李斗镛应该尽快被重新发现。艺术电影《皮膜》,大作《最后的证人》固然是杰作,但这部影片的冷酷无情才是李斗镛的精髓。足以让人联想到沃尔特·希尔年轻时候的破坏力。

《黑色星期日》

这是芭芭拉·斯蒂尔的代表作,她也凭此片登上了邪教女神的宝座,这部影片传统哥德式的恐怖阴森场景令人难忘,是意大利式表现主义影片的杰作。

《入侵者》

罗杰·科曼有几个不同时期的杰作,但最令他自己骄傲的就是这一部。威廉·夏特纳在此片中的表演,也许是在罗杰·科曼所有作品中水平最高的。

H. 《巴彻斯养老院》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巴彻斯养老院》安东尼·特罗洛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密码:km5u

书名:巴彻斯养老院
作者名:安东尼·特罗洛普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1957-5
页数:248
内容介绍:
维多利亚时代第一人、英国杰出小说家特罗洛普代表作,内含21幅爱德华·阿迪宗罕见插画的精装典藏本钩沉坊间35年未曾露面的网格本名著名家名译本一幅展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 、朱庇特报人、拉斐尔前派、英国教会的讽刺全景图
作者介绍:
特罗洛普(1815-1882),英国文学史上最高产最伟大的小说家。共创作长篇小说47部,还有大量短篇小说、游记、传记及一部自传。前期发表的一组六部总名为《巴塞特郡》的小说为他奠定了基础,其中以《养老院院长》和《巴切斯特塔》最为脍炙人口。后期小说中也有一组六部作品名为《巴里塞小说》,属于政治小说或称议会小说,其中以《首相》最出色,写当时英国上层政治家的相互斗争。一般认为,特罗洛普最好的作品是包括《巴彻斯特养老院》、《巴彻斯特大教堂》、《索恩医生》、《弗雷姆利教区》、《阿林顿小屋》、《巴塞特的最后纪事》六部长篇小说在内“巴塞特郡”系列。

I. 英语俚语小故事

俚语 是语言中最鲜活最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英文的俚语就像中文的方言一样,是语言这个大花园中陪衬主要栽培物的野花,但是正因为这些野花,这个大花园才更加生机盎然,更加朝气蓬勃。下面我就介绍几个英语俚语的 故事 给你们,欢迎阅读。

NO①APieceOfCake小菜一碟

I knew little about English when i first came to America,so everyday i went to a language school to learn English.One day ring the break i asked one of my classmates a question which i didn't understand.Then I thanked her for it ,and she said:"You are welcome! It's a piece of cake!"I thought to myself : America is really a society for money in which everything is done for pay,so i asked her:"I hadn't taken any pieces of cake with me today ,what about a piece of biscuit?"

She showed a puzzled expression first,then she smiled ,Knowing that she hadn't got her words accoss ,she said,"A piece of cake means 'No problem',and it's just a traffle thing ." On hearing that ,i came to learn that a piece of cake not only means a piece of cake ,but also means things that is very easy.

我刚到美国时,不太懂英语.于是我每天都到一所语言学校去学英语.一天在课间的时候,有个问题我不太懂,于是就问我的一个同学.她告诉了我答案,我向她道谢,她回道:"没关系!It's a piece of cake!"我心里在想,美国真的是一个金钱社会,做什么事情要都报酬.于是我说:"我今天没有带 蛋糕 ,来片饼干行么?"

听到我的回答,她看起来很迷惑,然后她笑了,明白我没有听懂她的话.她说:" A piece of cake的意思是'没关系',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听到她的话,我明白了,a piece of cake 不仅是一小块蛋糕,还指的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

俚语小故事NO②BBQ烧烤

It happened when i just came to America.One day i went to dine in a fast-food restautant and I saw there was a kind of BBQ chicken sandwich in the menu on the wall.I thought I had never tried that kind of sandwich when I was in my home country.Therefore, I told the attentant that i wanted a BBQ chicken sandwich .Unexpectedly,she c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i meant.

Then I repeated what I said,but she was still at a loss .Finally i pointed to the menu on the wall and said:"Isn't that BBQ chicken sandwich?" After she saw the menu,she laughted and told me that "BBQ" should be pronounced as "Bar-Be-Cue".On hearing that ,i suddenly realized what it was .It turns out that "BBQ" is the abbreviation of "barbecue",which means food,especially pieces of meat,roasted over an open fire.

故事发生在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天,我去一家快餐店用餐,看到墙上有一种BBQ鸡肉三明治.我心想这种口味在国内从未吃过,就对店员说我要一个BBQ鸡肉三明治,没想到她竟然听不懂.

我又重复了一遍,可她还是不懂.我就指着墙上的菜单说:"那不是BBQ鸡肉三明治吗?"她看了之后就大笑起来,并告诉我"BBQ"的发音应该是"Bar-Be-Cue".这下我突然明白了.原来BBQ是"barbecue"的缩写,指食物,尤其是指烧烤的意思.

俚语小故事③Beefeater伦敦塔卫兵

I had a classmate who came from London.One day after class,we went to the school cafe together to enjoy our leisure time.We chatted about local conditions of custo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t will.Suddenly he told me excitedly that his father was once a "Beefeater".

I was a bit confused,a Beefeater?Isn't he a father who eats beef?That is nothing worthy of showing off.But to maintain my minimun good manners,i asked him politedly:"Is your father a Moslem?Does he eat pork or chicked beside beef?" Unexpectedly ,as soon as i finished ,my classmate looked at with a very strange expression,showing he was quited baffled.

Through further communication,I realized the "Beefeater"that he said was not a person who ate beef ,but refer to " a guard at the Tower of London,famous for wearing the 16th century uniform."

我有位同学来自伦敦.某日下课后,我俩一起到学校的咖啡厅闲坐.无意间聊起各国的风土人情,他突然兴奋的告诉我,他父亲曾是一名"Beefeater?"

我听后愣了一下,心想:Beefeater不就是吃牛肉的人嘛,这有什么好炫耀的.但是为了维持起码的礼貌,我很客气的问他:"令尊是回教徒吗?他除了牛肉外,还吃猪肉或鸡肉吗?"没想到刚说完,我那位同学就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一副莫名其妙的样.

经过进一步的沟通,我才明白他说的"Beefeater"不是指吃牛肉的人,而是指"伦敦塔的卫兵,以着十六世纪制服而闻名".

俚语小故事④:BigMouth喋喋不休,随便乱说

I am a nurse.I was lucky to work at and old people's home when i first came to America.As my English was poor,my aim at that time was to do more but speak less.One day i gave an old lady,Lina, her medicine.Linda was over 90 years old suffering from aged dementia.I tried several times,but Linda refused to open her mouth .Feeling anxious ,i said without thinking.

"Linda,open your big mouth ."Unexpectedly ,Mrs Linda got angry and shouted,"You have a big mouth.Leave me alone!" I was mbstrucked and did not know where my mistake laid.

Later on a few pointers from others made it clear to me that "big mouth: in American slang refers to a person who talks too much and spreads sercets around.No wonder Mrs Linda got angry when she heard what i said.Acturall,I should have said:"Open our mouth wide"

我是一名护士.初来美国时有幸在一家养老院工作.由于英误水平差,我的宗旨是:"多干活,少开口".有一天,我给一位年龄九十多岁身患老年性痴呆症的老太太琳达喂药.试了几次,琳达就是不肯张嘴.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 "Linda,open your big mouth ."不料琳达太太生气起来,大声叫喊道,"You have a big mouth.Leave me alone!"(你才是大嘴巴,走开,别管我!"我一下子呆住了,不知错在哪里.

后来经人指点我才知道:"Big mouth"在美国俚语中指喋喋不休,随便乱说的人,难怪琳达太太听了会生气.我当时应该说:"Open our mouth wide".

俚语小故事⑤Blackmeatordarkmeat黑肉还是鸡腿肉

This story happened when i just came to America.One day I went to the fried-chicken fast-food restaurant attached to the school. A waiter asked me:"What kind of meat would you like ?"At that time it occured to me that i had learned in my college English class that "white meat"refer to chicked breast while "dark meat" means chicken leg.However, when I spoke it went like"Black meat,please."suddenly I found the waiter looking angry(for he happened to be a black).Then I realized that I had said something wrong.After I explained time and again that I just came to America and knew very little about slang,he became happy again.

故事发生在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天,我到学校附设的快餐炸鸡店用餐,服务员问我:"要吃哪咱鸡肉?"当时我想起大学英文课所学的"white meat"是鸡胸肉,"dark meat"是鸡腿肉.但是口中却说成"Black meat,please."这时只见这位服务员面呈怒色(他正好是位黑人),我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几经解释本人初到美国不喑英文俚语,他才转怒为喜.

俚语小故事⑥blowyourownhorn自吹自擂

Xiao Zhang just graated from university and was hunting for a job.One day he was driving a car to go on an outing with several friends.They were caught in a traffic jam downtown,so they had to wait patiently in their car.They began to talk one after another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in looking for a job and exchange ideas on how to write a curriculum vitae.

One of his friends patted Xiao Zhang on the shoulder and said:"You should blow your own horn!"

As soon as that friend finished speaking,a burst of sounds of horn was heard.His friend quickly stopped him:'Hey, what will be you doing? Sounding your horn is forbidden here ,otherwise fines will be imposed.Did you see the sighbroad 'Don't Horn' over there?"

Xiao Zhang felt wronged and said:" Didn't you ask me to blow the horn? I thought you wanted me to sound the horn to hurry the unmoving car in front."

Later Xiao Zhang figured out that "blow your own horn" means "publicize or boast one's abilities or achievements ." There his friends meant that Xiao Zhang should not modest but show off his strong points and merits when writing his resume.

小张刚从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一天他与几个朋友一起开车出游。在市区遇上了交通堵塞,他们只好耐心地坐在车中,朋友们纷纷谈找工作的经历,以及怎样写个人简历。

其中一位朋友拍著小张的肩膀说:“You should blow your own horn!”

话音刚落,只听到阵阵的喇叭声。朋友急忙制止:“喂,你乾什麼?这里不准鸣喇叭,违者罚款。你看到那块‘Don't horn!’(请勿鸣喇叭)的牌子吗?”

小张委屈地说“不是你叫我blow the horn吗?我还以为你想让我按喇叭催前面停著不动的车呢?”

後来小张弄清楚了,原来“blow the horn”有“自吹自擂”的意思。在这里,小张的朋友是指写简历的时,不要谦虚,而要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calling card “电话卡”---“特点、特征。”

Iwas describing a friend whom I met at the supermarket the other day to my American friend Susan, for Susan also knew her. However, Susan could not think of whom I was talking about form beginning to end. She asked me :“What’s her calling card?” What she said kept me in the dark .I wondered what this had to do with the calling card of that friend. Did Susan have the ability of recalling whom her friend was by the calling card that her friend was using?

After I queried her about it ,Susan couldn’t help laughing and explained that “calling card” could also have the meaning of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 beside meaning “telephone card.”

我向我的美国朋友苏珊描述前一天我在超市遇到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她也认识。可是,苏珊却始终想不起来我说的是谁?她问我:“What’s her calling card?”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关那个朋友的电话卡什么事呢?通过她朋友使用的电话卡而想起她的朋友是谁,苏珊有这种能力吗?

待我提出疑问后,苏珊忍不住笑着跟我解释说, “calling card”除了是“电话卡”以外,还可以指人的“特点、特征。”

On one weekend I was free ,so I promised to accompany my good friend to watch a football match between teenagers and cheer for her son, who played the goal.

The football field at the school was already full of teenagers bouncing and vivacious, whose bright football shirts dotted the field and made spring in the air. Standing or sitting by the field, the parents looked equally excited as their children.

The whistle was blown, and the young players entered the field one after another. All of a sudden, a parent, not far from me, with a rough appearance shaped his hands like a tube and shouted towards the field, “Break a leg!”

The man was really unreasonable! How could he ask the children to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as to break a leg in order to parade their superiority and strive to outshine others?

I quietly told my friend about what I thought. She snorted with laughter and said: “You have misunderstood him, he has good intentions.”

“Has he?” I still looked blank.

“It is said that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performers making curtain-call in a theater. The more brilliant the performance is ,the more times the performers have to give their encores and answer the curtain-call to satisfy their audience will continue.Therefore,every time before the performance, people like to say ,’Break a leg!’ to wish the perfumers success. It’s very close to ‘Good luck’ in meaning ,which we often say.”

After saying that, my good friend made a curtain-call in the pose of “Breaking a leg” to me with her left leg pulled backward and right leg slightly bent.

Oh! I had really wronged the kind-hearted man.

‘Break a leg’来预祝演出成功----Good luck

有个周末,闲来无事,便答应陪好友去看一场少儿 足球 比赛,为她的守门员儿子助威。

校园里的绿茵场上早已被四处蹦蹦跳跳的小不点身上鲜艳的球衣点缀得春意盎然。家长们在赛场边或站或坐,显得与孩子们一样兴奋不已。比赛的哨声响起了,小将们陆续进场。突然,我身旁不远处一位外表粗犷的家长,手所至成筒状对著赛场喊了一声:“Break a leg!”

这人好不近情理,怎麼能够让孩子们互相争斗争强好胜,以至打断一条腿呢?

我把我的想法悄悄告诉了好友。她噗哧一笑,说首:“你误会了,他是一番好意!”

“是吗?”我仍一脸茫然。

“据说这跟剧院里演员谢幕有关。表演越精彩,演员应观众请求返场谢幕的次数就越多。大概到腿累了再也直不起来为止吧。因此,在演出之前,人们爱用‘Break a leg’来预祝演出成功,这跟我们常说的‘Good luck’意思很接近。”

好友说到这里,左腿一撤,右腿微屈,给我来了个“断腿式”的谢幕姿势。

噢!我的确错怪了那位好心的家长。

Can you dig it?-----你能弄明白吗?

One day, not long after I started working in a surveying company, I was assigned to work done outside the office with a colleague at a construction site for surveying boundary markets. Perhaps e to the construction, the fixed maker ,which was previously surveyed and set up, was removed and lost .My colleague and I make a great deal of effort to look for the market but could not find it. As a result, it was almost impossible for us to proceed with our work. Therefore, my colleague decided to phone our company for construction in a public telephone booth.

Before he left, he gave the computer forms for reporting statistics to me and said:“I know it’s got to be somewhere around here ,I want you to take a look at the sheets see whether you can dig it .”

After a while, my colleague came back. he was really startled by what he saw.

It turns out that “dig” in American English has another meaning than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 The second meaning is understanding or finding out by searching or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etc. However, I had already g a big hold half a person’s depth in the ground.

刚进测量公司上班不久,一日我被指派与一位同事出外到一处工地勘测界桩.可能由于工地正在施工的缘故,早先测设的固定桩被移掉了,我跟同事两人费劲力气也没有找到界桩,以致接下来的工作几乎不可能进行,于是同事决定到公共电话亭与公司商量.

他临走前,将电脑报表交给我说:"I know it’s got to be somewhere around here ,I want you to take a look at the sheets see whether you can dig it .(我知道它就在这一带,我想让你看看这些报表,看你能否弄明白.)

过了一会儿,同事回来了,看到眼前景象,他吓了一跳.

原来美语所谓"Dig”有另一层含义是弄明白/探究一番以查明真相.可是地上已被我用铁锹挖出一个半人深的大坑了..

英语小故事相关 文章 :

1. 小学英语课外小故事

2. 励志的英语小故事

3. 短篇儿童英语小故事

4. 少儿英语小故事演讲稿6篇

5. 英语小故事精选带翻译

6. 伊索寓言英语小故事

J.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什么意思.

楼主你好:
这句话意乱瞎差思是激励神迟人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光阴,努力学习奋斗,哗皮不要把有限的青春浪费在一些完全无意义的事情上!

阅读全文

与养老院短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捡东西吃怎么回事 浏览:943
福清马山养老院电话 浏览:763
宁波周末可以体检的医院有哪些 浏览:526
为什么要父母上门提亲 浏览:369
厦航退休金高吗 浏览:835
老年痴呆SAM 浏览:734
异地退休老人在南京办社保卡 浏览:826
重阳节出生的人起名字 浏览:568
目前老年痴呆人数 浏览:984
郑东新区招教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799
长治市老年大学公众号 浏览:110
60岁以上补缴农村养老保险吗 浏览:221
父母用爱的名义毁了多少孩子 浏览:791
老人查血糖多少正常 浏览:169
职务犯罪养老金 浏览:425
新郑养老公寓多少钱 浏览:50
事业单位体检要多久知道结果 浏览:261
考工作体检多久出来结果 浏览:971
大东海老年公寓 浏览:122
城乡居民养老缴费6000是什么意思 浏览:656